廈門一老師在班級群留言“要用生命給你的孩子輔導嗎”引家長髮微博怒斥,你怎麼看?

腹黑的小憂鬱王子璇


說一則親眼看到的事實。之前咳嗽幾個月去醫院耳鼻喉門診看到一個二十幾歲的女的做喉鏡檢查喉嚨有息肉一直在哭,醫生和她說叫她先吃藥少說話,不行用小蜜蜂。她說學校不讓用,這學期當班主任才開始說話多的等等…看她難受得淚流面滿的樣子真的好可憐。我心裡在想她應該是一個雖然囉嗦但很敬業的老師,可是她的學生及家長會領情嗎?發現身邊當老師的朋友蠻多會有喉結息肉的,這應該是當老師的職業病。作為父母家裡一兩個孩子每天應該都會有上火的時候。一個老師她要面對那麼多小孩,有的甚至還沒有結婚,壓力可想而知。都互相體諒下吧,教學是他的本職工作,上班是有時間的,願意多花時間教導孩子我們就多感恩,沒有的話也不能勉強!


Susa4


孩子的成才取決於各個方面,自我、家庭、學校、社會、國家等等對孩子都各有影響,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然而將對於自家孩子的這一份期望,強加於他人之身,這是不是有點過分呢?

從老師的言語我們不難看出她的細心、耐心,她沒有過於推脫責任,也沒有對於教師這份工作發出任何不切合實際的怨言,她只是委婉地勸說告誡家長,孩子的學業從來都不只由自己負責,更不只由學校負責,一個孩子的成才需要自身、學校、老師的配合,單靠懵懂無知的孩子,他往往會屈服於簡單的欲求,未經人事的他目前還不知學習的重要,自然會動動小腦筋想方設法來換取一點休閒娛樂的機會,全靠學校教學,雖說現當代中小學生在校時間基本維持在八、九小時左右,但中國眾多的人口和有限的教育資源註定了每個孩子得到的關注是很少的。全靠學校,既加重學校的負擔,又激發學生的逆反心理,這不是魚與熊掌盡失嗎?因此家長應該做到最大限度地參與進孩子的培養中,只有父母才最瞭解孩子,只有父母才能最大程度地幫助到孩子。

這位家長不但沒有理解到老師言語中真正的意思,還斷章取義隨意將聊天記錄發佈於社交平臺,相信這種行為對這位老師的影響是巨大的,任勞任怨工作的老師可能會因此丟了飯碗,而這位家長呢?大可刪了微博,換了頭像,改了暱稱,編輯一份道歉信息,假裝什麼都沒發生過。

希望認真負責的老師在這件事過後還能做到不辭辛勞,這位家長以及和他有相似想法的人能借此機會好好地反思自己,日後儘自己可能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去。


鹹魚學院



我覺得老師說這話沒有什麼不對,在理,不過“要我們老師家庭都不要了,用生命給你的孩子輔導嗎?”,這句話可能是氣話,過激了一點,導致家長被觸怒了。

很多人以為當教師挺輕鬆的,每天上班幾節課,完後還有長長的寒暑假,其實瞭解教師這個職業的人,他們會知道這個職業遠比我們想象的要累的多。

我女朋友花錢在網上上了一個網課,那是因為口語老師,她負責我女朋友的學習進度,我女朋友錄完口語的翻音發過去之後,那個老師就在那邊糾正發音,然後反饋過來。

這過程中,我們經常聽到那個女老師家裡的孩子一直在哭鬧,估計娃娃還不大。以和我女朋友所在的那個群有37個人,那位老師要對每一個人負責。一個女人有自己的家庭,還帶著孩子,大半夜的為37個人做輔導工作,其實想想都挺累的。

其實這和一個教師在管理一個坐在教室裡面有37個人的班級沒什麼不同,那樣只會更累不會更輕鬆,原因在於那些學習的孩子,並不是每一個都有正確的學習心態,有些孩子很頑皮,管理起來是很艱難的,一旦一個班級表現的不好,學校會施壓,家長那邊也會問則,其實他們肩上上扛著兩邊的壓力。

我這麼說並不是想替教師這個職業開脫,還是希望廣大家長能夠理解教師職業的不容易,他們也有家庭,他們有自己的孩子。

教育孩子不僅僅是老師的問題,即使你已經把孩子送到了學校裡面去,想要讓自己的孩子表現良好變得優秀,一個家長這邊也需要付出相應的努力和支持。


白詩詩


在教育一個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和老師肯定要協同合作,各司其職。但這“各司其職”,究竟該如何界定權責?其實這才是引發爭論的根本問題。

首先我們必須先認識一點,從小到大我們可能被宣傳的意識形態影響太深,很容易將那些過分捨己為人的英雄作為榜樣和標杆來要求現實中的人物,卻沒有意識到:

一、宣傳本身就可能帶有失實的成分。

二、想要人人都成為英雄,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如果拿最高標準來要求身邊的他人,並認為對方做不到就是對方的問題,那麼只會引發自戀式的憤怒和衝突。

這世上當然有捨己忘我的好老師,但絕不可能人人都是這樣的老師。老師只要盡到應盡的職責,就不應該受到過分的指摘。留堂給孩子義務補課不是老師應盡的職責,而是額外的付出。如果他想要更多地陪伴家人、照顧家庭,這完全是無可厚非的——他對家人同樣有責任和義務。

為什麼有很多人過分強調老師的責任?我想這與他們潛意識裡規避自身責任有很大關係。

當一個人不太想承擔某一責任時,他就會強調他人對此事的責任有多麼重大。當別人更多地去承擔時,他的擔子自然就減輕了。有些家長確實存在自己不想多管,就希望老師幫著多管管孩子的心理。

那麼,老師的那句話“要用生命給你的孩子輔導嗎”該不該受指摘?我個人覺得,這是一個人在被壓抑到難以忍受後爆發出的自我捍衛,它當然有著激烈的情緒,但並沒有逾越出合理的範疇。


因為它不存在對於他人的人身攻擊,也沒有說什麼過分的、違背事實的話——做老師的,當然沒責任要用生命來輔導學生”。如果說,老師在公共場合發牢騷的行為就該被怒斥的話,那麼家長在公共場合怒斥老師的行為,又該如何應對呢?

正視自己的問題,不要添油加醋地拿別人的一兩句話做文章,我覺得這也是一種道德和文明的表現。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諮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係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六萬多人,堅持定期回覆私信,無私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諮詢,諮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誌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歡迎關注我的個人自媒體(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知乎、頭條號)。

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首先,可以肯定這位老師所說的沒有問題。因為老師說的是真話,絕沒有侮辱家長,甚至也沒有推脫責任的意思。請換位想想,如果你到了下班時間,你領導要求你加班,你心情如何?你加還是不加?你會怒不可惡地橫眉冷對你的領導?或者說盡管你的領導沒有留下你加班,而是留下你的同事加班,你敢向領導說難聽的話要求其不要留下你同事加班?我用假設法問這些問題,其實就是引發大家學會換位思考,不要動不動就看不慣這個看不慣那個。

  其次,家長看不慣老師的話,要看出其背後的深意。家長看不慣老師的不僅是那句“要老師用生命給你的孩子輔導嗎?”,而是在這位家長錯誤地認為,只要學生交到老師那裡,你就得給我負責教好。這不是強盜邏輯嗎?連最起碼怎樣學習的道理都不懂!老師課堂上教學生知識,想讓孩子完全掌握,需要靠課外作業作為複習和鞏固的手段,更要把課本知識的生活化應用,才能讓孩子記的牢固用的熟練。課外複習和鞏固工作要靠家長來完成,如果家長把本屬於自己的責任推給老師,那實屬對孩子極端不負責的行為。

  再次,以自我為中心的強勢態度需要家長們警醒。現在很多人不管看什麼現象,都不願意多動動腦筋深度思考,而是靠淺表意識,靠自己的主觀好惡直接下結論,這是很可怕的事!前幾天我解答了一個小學一年級數學老師錯批學生作業的問題,引發180萬餘萬人圍觀,近千人的評論,細細看評論者的話,簡直不忍讓人直視。可以用腦殘來形容那些不分是非的評論者。教育當首先尊重教師,再尊重自己,同理老師也要做到尊重家長,力求說出讓人容易接受,又合情合理的話。否則,連最起碼的尊重都不懂,何以做人?既然是人就要說人話,而不是滿嘴倒垃圾。我相信你是一位明事理,有修養的人,你在看問題時應該能先思考幾分鐘,然後再說出合乎邏輯的話,因為你的修養值得每一個人尊重。

  最後,和諧離不開大家保持良好的心態。現如今在社會上流行一種極不正常的風氣,就是有一大批人對老師不滿,但是你不滿能不讓孩子去學校讀書嗎?既然孩子每天照舊去學校,咱身為家長就得想想怎樣與老師和諧相處啊。儘管有極少數教師師道尊嚴很差,但是哪個行業沒有類似的現象,這本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用不著用憤世嫉俗的扭曲心態,不加分辨地對老師們怒目而視。現在國家正提倡構建和諧社會,而家庭是社會的單個細胞,凡是說話偏激,思想偏執的人,你在家裡是否也會對家人如此?恐怕我這麼問會有一部分人汗顏。因此,還是讓自己好好調整一下心態吧,別動不動就心浮氣躁,時間長了對你的肝不好喲,你得多保重身體,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的幸福離不開你的身心安康!

  


寒石冷月


這次教師與家長互懟,雖然是一件極其微小的事情,不就是兩句氣話嗎?但也充分展示了現在教育理念的矛盾。不講大道理,真心為老師們說幾句公道話。記得我小時候,父母都是讓老師“孩子皮,狠狠給我打”,那時候家長全都尊重老師。現在教師環境真的不如以前了,正如這個教師說的“學習態度不行,打不得說不得”。果然吧,剛說出這句話,學生沒有反彈,家長開始噴了。活生活的現場“教學”啊,老師真心不容易。

老師說的一點也沒有錯啊,每一個字都是真實的心聲,每一個字透著“好心”,每一個字都透著“無奈”,就是最後一句話,讓這位家長抓住了小辮子,上綱上線。這句話有毛病嗎?!教師也是一門職業,你就是給教師戴再多的“天使、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帽子,他們也是活生生的人啊,也有家庭,也有孩子,也有生活,憑什麼“用生命來對待你家的孩子”?家長的要求是不是有點過分了?

教師是一項職業,而且是一項“崇高”的職業,所以,經常被家長進行“道德綁架”。教師也是掙工資吃飯的,相對來說,教師的收入和福利待遇,以及當下的社會地位,與他們頭上頂著各種“閃閃發亮的大帽子”不相稱的。有些家長,站著說話不腰疼,一方面讓馬兒跑,一方面還不給喂草。從這位家長的“抨擊”,可以看出,教師兩面不討好。所以,我剛才一開始就說,這就是教師所處的社會“環境”,怎麼做都不對,怎麼說都不是,反正,家長怒懟,你們就得受著。真的有點心疼這位教師了。

現在的教育與我們小時候已經不同了。獨生子女比例很大,就這麼一根獨苗,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當然可以理解。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再窮不能窮教育。高考之間的競爭是硬實力的競爭,學校之間的競爭也是升學率硬指標的競爭。學校被分成了三六九等,孩子也被分成了三六九等。名校周圍的學區房可以坐火箭,升學率的學校連學生都招不全。這一切都是社會浮躁心態造成的,誰都明白,誰也深陷其中。

有時候,面對教師與家長的衝突,高高舉起的板子,落不下去,打誰也不對啊。教師委屈,可是家長是高風險啊,誰敢那孩子的一生做賭注啊。萬一孩子學習不好,誰也沒有回頭路啊。家長敏感一些、過激一些,好像能得到其他家長的支持,因為所有家長都在焦慮著。這些壓力,最後都傳遞到教師身上。教師的壓力幾何倍數增加。

最後,還是希望請這位家長向老師道歉,這位老師說的每一句話,字字在理,包括最後一句話“用生命給你家孩子輔導嗎”,沒毛病,什麼氣話不氣話的,本來就應該這樣說。


職場火鍋


我覺得這位老師說的話沒毛病,只是不太中聽罷了。

要求老師像聖母一樣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不去反思自己的教育問題,以及孩子自身的問題,是不合適的。如果老師推卸責任,不承擔原本應盡的義務那是失職,但是無條件奉獻肯定不可能的。

從這條留言可以看出來,這位老師早就積累了一肚子怨氣,肯定也和孩子家長不是一次兩次存在分歧了。更重要的是,這種現象並不是今天才有的,也不是隻在廈門存在的,而是一直就有的普遍現象。

在這種現象背後,是老師和家長對孩子教育責任誰多誰少的界限問題,老師覺得家長的責任更多,家長覺得老師的責任更重,時間一長,孩子身上的問題就變成了雙方眼裡怒火。而事實上,孩子的教育問題需要家庭和學校共同承擔,在很具體的問題上家庭責任更重,在比較共性的問題上學校責任更重。

總之,孩子是自己的,家長還是要勇於先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


一直特立獨行的貓


在我看來,老師說了實話,家長表了實態。老師思維正常、三觀很正,到是家長小題大做,“怒”得有些失態了。

先說老師,整段文字分成三部分來看:首先,表明態度,老師對所有孩子一視同仁,慢的學生老師也願意交。然後,轉折到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問題,學習態度不端正。這樣的孩子家長希望老師每天留堂給孩子輔導,做法明顯存在問題。公立學校老師沒有業餘輔導學生的任務,老師不可能對個別學生投入太多精力。要求老師對孩子特殊照顧的家長將孩子教育責任全部推給老師,對孩子的學習態度不管不顧,顯然是家庭教育失責。有鑑於個別孩子和家長的情況,老師才說出不能用生命給你的孩子進行輔導的話語。這個老師的表達不存在問題,只有神經過於敏感的家長才會反應激烈。站在老師的角度想,也許這個老師已經被個別家長的“過分要求”折磨許久,或者是多數家長對於少數人的言行有多反應,才導致老師在群裡發表公開言論。所以,我們需要客觀分析老師說出這番話的背景和畫外音,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老師的所言所思。

現在的老師真的不好乾,社會上充當老師名義的人很多。人們將對教育的不滿發洩給在職教師,這對一線在職教師是非常不公平的。在我看來,多數在職教師兢兢業業工作,默默無聞付出,是非常值得尊敬的群體。到是現在的一些家長,不懂教育規律和教育方法,不能很好教育孩子,在對孩子的期望和現實產生差異時,將各種不良情緒發洩給老師。

這位發博的家長,聲稱不是自家孩子問題,只是看不慣老師在公共場合發牢騷的行為。看起來是在路見不平一聲吼,實際自己才有在公共平臺傳遞負能量之嫌。


入青0601


這已經是這位老師肯說實話了,很坦誠了。教師和其他職業不一樣,負責的是人類的教育,如何評價和量化工作質量和指標,不能以平常的概念來進行!一個程序員做的一手好程序,他就合格了,一個銷售員業績好就是能力強,反過來思考,你讓程序員在計算器上編程,讓銷售在北極上賣扇子,一個老師遇到學習態度不好的學生,有勁沒處使,怪的了老師嗎?這就是為啥老師都喜歡學習好的,努力的,不喜歡那些耍滑頭的。現代社會生活壓力大,教師也是有生活和家庭的,為什麼要犧牲自己的生活成全你的孩子?你給他發工資了嗎?你給他額外的報酬了嗎?家長沒有資格剝奪一個人的生活權利,教師也沒有義務在工作時間以外對你的小孩負責。


風於水中


我對於這種動不動把老師掛在網上求群毆的做法表示非常不贊同。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這位老師的言論並沒有過激之處。家長所指,教師不該發牢騷,這種指責簡直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教師是一個職業,並不是做了教師就自動添加聖人屬性,不用吃喝拉撒,不用顧及家庭,全心全意“奉獻”生命。

請把教師當成普通人吧!不要再用聖人的標準去要求教師。

忘了在哪看過這樣一句話:拿道德去逼迫別人高尚的人都是小人。

攻擊教師,是何居心

很多家長和老師發生衝突之後,就想著把事情鬧大先,妄圖引起輿論對教師整個行業的抨擊。

這樣的事例發生過許多次,簡直不勝枚舉。

如今教師與醫生都成了高危行業。醫鬧的頻繁發生,讓後輩不再願意做醫生;那麼“師鬧”“校鬧”最終導致的結果將是教師隊伍人才不斷流失,這難道就是鬧事家長想要的結果嗎?

提高自我要求,你好我好大家好

作為家長,認清自己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責任,而不是把教育孩子的事情一股腦全部託給老師。老師做不到,就是不敬業,沒有奉獻精神。這種認知,不但幫不了孩子,反而會讓自己陷入更難堪的境地。

教育孩子這件事,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一定要別人負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