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狀病毒肺炎,治療好了以後,還會形成第2次感染嗎?

農民大陳


雖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和疑似病例還在逐日增加,但這些天來也有越來越多的患者經治療而痊癒出院。


由於病毒傳播還在蔓延,這些康復的患者出院後可能會再次接觸到病毒,那麼他們會二次感染嗎?


7日,安徽省新型肺炎患者治癒出院。來源:@央視新聞


此前,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邱海波表示,現在已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人的監測,這些病人感染兩三週後就可產生抗體,尤其是痊癒病人。一般抗體會持續半年或更長,所以半年內再感染可能性非常小,除非病毒又變異了,但目前還無證據。


免疫學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副所長黃波表示,一般不會出現二次感染,由於病毒會變異,二次感染也有可能發生,但概率會非常低下。這主要是由機體免疫系統的本質以及病毒變異的部位所決定。



抵抗病毒:我們有兩道防線

  1. 這一切得從免疫功能講起。

人類免疫系統由固有免疫系統和獲得性免疫系統兩大部分組成。


當病毒入侵機體,比如新型冠狀病毒侵犯呼吸道黏膜,固有免疫系統中的巨噬細胞迅速“吃掉”入侵的病毒,同時自然殺傷細胞也會攻擊病毒感染的組織細胞。如果固有免疫防線沒有被病毒攻破,免疫反應就會到此為止,病毒也就被打敗了。


如果固有免疫防線不幸被攻破了,不能控制局面,獲得性免疫就會馬上啟動。獲得性免疫是由T細胞和B細胞所介導,這兩類細胞通常定居在機體的淋巴結和脾臟。


如果病毒通過血液循環進入脾臟,就會激活B細胞,產生抗體;同時侵犯組織的病毒也會在組織中遇到樹突狀細胞(一類重要的固有免疫細胞),病毒成分被樹突狀細胞攝取後,會經過組織上的淋巴管進入淋巴結,進而激活T細胞。除了樹突狀細胞,病毒顆粒本身也可以通過淋巴管進入淋巴結,激活B細胞,誘導抗體產生。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體內T細胞和B細胞一旦激活,其消滅病毒的能力極其強大,並且兩者顯示出完美的協同作用。B細胞活化後轉變成漿細胞,漿細胞大量釋放能夠識別病毒的抗體,抗體立刻進入血液和組織間液,通過結合病毒,阻斷其感染周圍的細胞,同時增強吞噬細胞對病毒的吞噬。抗體的作用廣泛、迅速且強大,但是抗體不能夠進入到細胞內,對已進入到細胞內的病毒,抗體是無能為力的。


“消滅躲藏在細胞裡面的病毒才是機體或者說是免疫系統面對的最大挑戰,而這個艱鉅的任務是由T細胞來完成的。”黃波強調。


與B細胞釋放抗體不同,T細胞一旦武裝起來,離開淋巴結奔赴戰場,進入病毒所在部位,就會在該部位識別病毒感染和未被感染的細胞,進而選擇性消滅病毒感染的細胞。結局是,感染細胞在死亡過程中,其胞內的病毒也一同被消滅了



2、免疫記憶能夠防止二次感染

那麼,T細胞和B細胞清除完體內的病毒,它們會怎麼樣呢,會不會兔死狗烹?“要想回答這樣的問題,我們需要弄清楚T細胞和B細胞最初發生過什麼。”黃波說。


在淋巴結和脾臟,儘管T細胞和B細胞數量很多,但是能夠真正識別病毒的T細胞或B細胞的數量卻極少,這種細胞在免疫學上被稱為病毒特異性T細胞或B細胞。


為了應對兇險的病毒入侵,這些數量極少的特異性T、B細胞在被激活時,要進行數量擴增,這種擴增是非常龐大的,如一個特異性T細胞完全激活,可以擴增出10萬個相同的T細胞,這些擴增出來的T細胞免疫學稱之為效應性T細胞。


當效應性T細胞和B細胞完成任務將病毒清除後,95%以上的效應性T細胞、B細胞會迅速死去,只有不到5%的細胞能夠逃過死亡的命運,在機體內存活幾年、幾十年乃至終身,這些細胞稱之為記憶性T細胞或記憶性B細胞。


通俗地講,這些記憶性T細胞或記憶性B細胞第一次見到病毒後,多少年以後再次遇見該病毒,仍能夠一眼認出,從而啟動記憶反應。記憶反應的速度如同固有免疫反應一樣迅速,可以將再次入侵的病毒迅速控制住。


由於當前缺乏特異性抗病毒的藥物干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康復基本上完全依賴於機體的免疫細胞,特別是激活的效應性T細胞和B細胞。一旦將病毒控制住,這些活化的T細胞、B細胞絕大多數將會進入死亡程序,僅有極少部分存活下來,轉變為記憶性T細胞、記憶性B細胞,保護機體避免二次感染。


有趣的是,抗病毒的抗體在血液中存在時間可以從幾周到幾年不等,這是B細胞的變化所導致的。B細胞本身不生產抗體,但是B細胞活化後可轉變為漿細胞,抗體就是由漿細胞生產的。漿細胞通常存在於淋巴結、脾臟等部位,但是B細胞在轉變過程中,還可以轉化出一類數量較少的長壽命漿細胞,它們定居於骨髓,持續地分泌抗體,這是抗病毒的抗體在血液中較長時間存在的根本原因。



3、病毒變異造成二次感染的概率很低

“機體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一旦免疫記憶形成,記憶性T細胞、記憶性B細胞就會在體內長期存在,時刻監視最初感染機體的冠狀病毒再次入侵,防止二次感染。”黃波強調。

那麼,在目前疫情嚴峻形勢下,已感染的患者痊癒後,是否絕對不會發生二次感染呢?

“由於病毒會變異,二次感染也有可能發生,但概率會非常低。”黃波說。


他解釋,新型冠狀病毒的遺傳物質RNA,由4種核苷酸線性排列聚合成,其在人群中傳播,依賴於RNA在細胞內複製,然而RNA複製卻不是絕對完美的,有低概率的個別核苷酸排列順序出現差錯,此即為病毒變異。


病毒變異會導致四種結局:變異部位與記憶性T細胞、記憶性B細胞識別的部位不同,病毒依然受抗體和T細胞攻擊,無二次感染;變異的部位發生在抗體識別的部位,抗體無效但T細胞監視存在,無二次感染;變異的部位發生在T細胞識別的部位,T細胞無效但抗體有效,無二次感染;變異的部位同時包括了抗體識別的部位以及T細胞識別的部位,抗體和T細胞均無效,先前感染過的個體接觸此變異的病毒可發生二次感染。


“總之,由於出現上述第四種情形的概率甚低,因此,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痊癒後,再次接觸到病毒,通常不會發生二次感染。”黃波說道。另外,這些患者在痊癒時,其體內的病毒應基本上已被抗體和T細胞清除乾淨,此時痊癒者本身的傳染性風險大大降低,其出院後理應無需再隔離14天。如果心理難以接受,患者出院後可以隔離2-3天,進一步確保患者無傳染性。



有二次感染風險

  中日友好醫院肺炎防治專家組組長、呼吸4部主任詹慶元:

  新型肺炎治癒患者會產生一定的抗體,起到身體保護作用,但持續時間沒那麼長,還是有二次感染風險。在臨床上,可以肯定,輕症患者治癒後沒有後遺症,重症患者會有一定程度的後遺症,比如說肺纖維化。

  不過,肺有很強大的修復能力,只有極少數患者,可能會在比較長的時間內留下一點肺纖維化。國家衛健委新聞發佈會上臨床督導專家指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治癒患者有再感染風險,治癒後應加強防護。

詹慶元表示,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我們從臨床上發現,主要還是累及肺,對輕症的患者應該沒有後遺症。但對於重症患者,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會遺留一定的肺的損害修復的變化,比如肺纖維化。從臨床的經驗來講,肺的修復能力非常強,絕大部分的肺纖維化都是可以修復的。但是對極重的,非常非常重的極少數的患者,可能會在比較長的時間內留下一點肺纖維化,要加強後期的隨訪。

詹慶元提醒,已經治癒的患者仍然要注意防護,防治感冒。另外要加強康復,初期可以在家裡做一些適當活動,隨著體力恢復可以增加活動量。同時,還要注意心理疏導和康復,部分病人經過這次疾病之後可能會形成抑鬱,有必要的話建議去看心理門診。

詹慶元還建議所有病人定期到門診進行隨訪複查,包括肺功能、CT,便於長期的管理。


越秀李


根據梁宗安大夫講:患者感染了冠狀病毒之後,體內在一定時間內產生了保護性抗體,在一段時間之內(一般而言幾個月)相對安全。但是從長時間來看,不排除病毒類型變異、或者即使同樣類型的病毒也可能被感染。

但是可以肯定一點,治癒的患者現在是健康的,外人與他們的接觸不會被傳染。但同樣要做到戴口罩,勤洗手等必要的防護措施。


墨林書香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消息,截至1月28日24時,全國累計確診新型肺炎5974例,重症病例1239例,累計死亡病例132例,累計治癒出院103例。現有疑似病例9239例。

值得注意的是,28日0時—24時新增出院病例43例、死亡病例26例,新增出院人數超過新增死亡人數。

除此之外,關於新型肺炎,還有不少好消息傳來——

四川第一例治癒的新冠肺炎患者今日出院,高喊“武漢加油”!

1月29日上午11時許,成都首例治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楊某辦理好了出院手續。


據醫護人員介紹,之所以判斷治癒,滿足了連續三天沒有發燒,兩次咽拭子檢測均為陰性這一必要指標。治癒出院的楊某今後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出院時,楊某在現場激動高喊“武漢加油!”


治癒者手寫的感謝信,信中寫到“我們的白衣天使們,毫不畏懼”。



據瞭解,楊某1月9號從武漢回成都,實際上1月3號就已經發病,在武漢治療後效果不理想,回到成都在醫院被確診感染了冠狀病毒,隨後被轉入成都市公衛生臨床醫療中心治療。


1月9日,楊某從武漢到達成都。1月11日因發熱前往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就診,醫院以疑似病例隔離留觀。經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疾控中心流行病學調查和採樣檢測,呈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患者隨即轉入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隔離治療,並按規定程序報中國疾控中心複核為陽性。1月21日,經國家衛健委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診斷專家組評估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該病例為四川省首例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

患者入院後,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調集精銳力量組成醫護團隊,每天4班醫生、護士輪轉負責患者的醫療救治工作。按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對患者給予α干擾素霧化抗病毒,抗感染,祛痰,乙酰半胱氨酸霧化及對症處理。

每日組織專家會診,及時對患者病情進行討論和研判,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在省市專家指導下,經過全體醫務人員積極救治,患者檢測結果符合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解除隔離治療標準,症狀消失,病情痊癒。

專家答疑:新冠肺炎治癒後,還有再被感染的可能嗎?

四川首例確診患者出院後,很多網友產生了疑問:治癒後有二次感染的可能性嗎?

川報觀察記者採訪了新冠肺炎醫療救治組四川專家組常務副組長、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宗安,看看他怎麼說↓↓↓

對於四川省首位治癒並出院的患者楊某的情況,梁宗安可謂是“如數家珍”。從1月中旬進入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院中心隔離治療開始,梁宗安多次進入其病房瞭解情況,並指導醫生為其治療。

判斷楊某治癒的標準是什麼?

梁宗安:醫護人員連續三天監測其體溫沒有發燒,同時連續兩次進行核酸檢測呈陰性,就符合了痊癒出院的標準。其實在幾天前,我們就判斷楊某具備了出院的指徵,但是做第二次核酸檢測時,出現了微弱陽性。所以一直到29日,楊某才算真正意義上的痊癒。


除了楊某已經治癒之外,我省其他感染了冠狀病毒的患者大體情況如何?

梁宗安:我省多名新冠肺炎感染患者的病情也在呈好的趨勢發展,特別是一名廣安的患者,經過醫護人員的救治之後,已經從為危重轉為了重症,並且還有進一步好轉的可能。

患者感染了冠狀病毒之後,今後還會再次感染嗎?

梁宗安:患者感染了冠狀病毒之後,體內在一定時間內產生了保護性抗體,在一段時間之內(一般而言幾個月)相對安全。但是從長時間來看,不排除病毒類型變異、或者即使同樣類型的病毒也可能被感染。

但是可以肯定一點,治癒的患者現在是健康的,外人與他們的接觸不會被傳染。但同樣要做到戴口罩,勤洗手等必要的防護措施。

梁宗安:從非典到禽流感,再到此次的冠狀病毒。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是抵禦病毒的重要原因,從醫生的角度來說,作用在於通過用藥幫助患者避免感染併發症,從而加重病情。

好消息傳來:3種藥物對新型冠狀病毒有較好抑制作用

據中科院之聲今天消息,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剛研製出了用於研究的抗體檢測試紙;同時,該所與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聯合發現了在細胞層面上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有較好抑制作用的三種“老藥物”:雷米迪維或倫地西韋(Remdesivir,GS-5734)、氯喹(Chloroquine,Sigma-C6628)、利托那韋(Ritonavir)。其後續的臨床使用,正在走相關程序報批。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資料圖,下同

1月21日,根據疫情快速處置與應急在科技方面的迫切需求,湖北省科技廳啟動了“2019新型肺炎應急科技攻關研究項目”,成立了新型肺炎應急科研攻關研究專家組,並快速推進了相關研究工作。

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揮部科研攻關組組織了省內在病毒學及流行病學等幾個相關領域實力較強的團隊,以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牽頭,重點圍繞“快速檢測技術產品研發”、“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規律及臨床診治”、“抗病毒應急藥物和疫苗”、“動物溯源研究”、“病原學及流行病學研究”等5個方面啟動了應急研究,以期儘快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病因溯源,儘快揭示病原感染後引起炎症反應的機制和規律,儘快為疾病處置和藥物研發提供基礎,儘快形成針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快速檢測、應急救治的能力。


目前,國家科技部正在組織開展新型肺炎診療的科技攻關。湖北省啟動的這個應急科技攻關項目同國家科技部開展的新型肺炎診療應急研究形成了關於新型肺炎診療的科研攻關體系。


蝸牛書局


目前還沒有權威發佈新型冠狀病毒,第一次被傳染治療好了,第二次就不被感染的報告。據以往的經驗,凡是大的病毒第一治療好了,還會第二次感染,所以只有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製成功,才能一勞永逸,終身免除傳染的痛苦。


九錦朝鴻


新冠狀病毒肺炎治療好後,人的身體會產生抗體,在短時間內一般不會再次感染同樣的病毒,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的抗體的下降以及病毒的變異,也很有可能再次被感染病毒,除非你注射了這種病毒的疫苗。


劉明


  1. 新型肺炎或新型冠狀病毒在醫院治癒出院的人抵抗力強了就不會再感染了。因為從醫院治癒了身體裡面有抗病毒抗體,它可以提高免疫力。
  2. 即使治癒了出院接觸到患有改病毒的人群如果免疫了低了還是會被感染的,所以春節期間儘量減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出門。佩戴口罩

小威搞笑小品


患者感染了冠狀病毒之後,體內在一定時間內產生了保護性抗體,在一段時間之內(一般而言幾個月)相對安全。但是從長時間來看,不排除病毒類型變異、或者即使同樣類型的病毒也可能被感染。

但是可以肯定一點,治癒的患者現在是健康的,外人與他們的接觸不會被傳染。但同樣要做到戴口罩,勤洗手等必要的防護措施。


大大聖影視


會的,會形成第二次傳染,所以請治癒出院的患者注意好隔離防護,儘量給國家減輕負擔,共同打贏這場防疫保衛戰!


大愚小者


希望在醫生科技人員的努力下肺炎疫苗趕快研製出來。祖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