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說我虧了11億?海底撈笑了:看了我賬上現金流再說話

近日,華夏時報等多家媒體報道海底撈關門歇業半月來已虧損11億元,甚至有媒體發出了“餐飲巨頭命懸一線”,一度引發眾多餐飲小微企業主的共鳴。事實上,作為餐飲龍頭的海底撈、西貝莜麵等企業遠未達到經營困難的地步,只是該賺的錢沒賺到而已。看著賬上留存的現金流,海底撈表示一點不慌。

你們說我虧了11億?海底撈笑了:看了我賬上現金流再說話

海底撈上半年稅前利潤達12億元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來看看海底撈到底有多賺錢。根據海底撈集團在港交所披露的2019年中報,僅去年上半年,海底撈的總收入就將近117億元,其中餐廳經營收入為113億,外賣收入近2億。稅前利潤達到12億元。

你們說我虧了11億?海底撈笑了:看了我賬上現金流再說話

疫情期間損失最大的是原材料成本而非工資

在支出方面,海底撈最大的成本是原材料成本和員工工資,分別為49億和36億元,而門店的租金物業成本僅為9600萬元。由此計算,停業半個月,海底撈需付租金800萬元,店內設備折舊為6600萬元,員工工資如果仍然發放的話為3億元,這裡也就3億多元而已。那麼,海底撈停業最大的損失是什麼呢?

你們說我虧了11億?海底撈笑了:看了我賬上現金流再說話

答案就是食材。海底撈在1月26日才宣佈門店停業,已經是大年初二了。按照往常,海底撈已經囤了大批新鮮食材準備銷售,但是疫情一來,這些採購的食材很多過了保質期就要作廢。按照半年報披露的原材料成本49億估算,海底撈每月消耗8億食材,為了準備春節聚餐消費高峰,至少囤了一個月的原料,那就是8億元。8億元的食材肯定不會全部在半個月就變質,所以預計原料損失遠低於8億元。加上之前的3億工資和租金,總共算下來,半個月期間海底撈損失遠低於11億元。

賬上現金高達30億

半年報披露,海底撈賬上期末現金淨額就高達30億元人民幣,半年應付利息僅為7千萬,也就是說還有29億多現金可以自由調度。這樣一看,海底撈堪稱現金奶牛,就算半年虧損11億,也還有大把錢來週轉,遠未達到命懸一線的地步。

你們說我虧了11億?海底撈笑了:看了我賬上現金流再說話

根據恆大研究院的測算,餐飲行業春節期間同比去年將損失5000億元。相比之下,海底撈的11億和西貝的1.5億並不算什麼,真正值得關注的是餐飲行業裡的中小企業,他們的賬上可沒有這麼多的現金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