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拜把子的兄弟母親去世,要不要戴孝帽?

老張談三農


乾弟兄的母親去世要不要戴孝帽,這個沒有什麼規定,在我們農村一般的傳統是父母去世後,兒子兒媳婦,女兒女婿要披麻戴孝,至於拜把子的兄弟,要看看兩家之間的感情。

一般來說如果幹兄弟兩家感情很好,如同一家的話那是需要披麻戴孝的。如果只是小的時候拜的乾親,看了之後也沒再怎麼接觸,那麼人家能到場,捧捧場就已經不錯了,就別再提什麼戴孝帽了。


我們村有個鄰居去年因病去世,他家裡只有一個獨生子,親戚也比較少,鄰居在世的時候跟乾兒子關係比較好,在他去世之後,除了親兒子給他披麻戴孝,拜把子的乾兒也戴了孝帽,在外人看來,這乾親兩家關係可是真的很好了,不然也不會給戴孝。但這並不能代表全部,關係一般的話,就到場去探望寬慰下可以了。

父母這輩的人去世,子女們都要披麻戴孝,那麼孫子孫女們是否也需要如此呢?在我們這裡只管一輩兒,沒有隔輩兒披麻戴孝的講究,孫子外孫們叫戴“花花孝”,意思就是不用非得戴白麻才叫戴孝,穿普通的衣服,只要是比較素雅的都可以,別穿的花花綠綠的就行了,這樣會被大家說不孝。


在我們這一邊,披麻戴孝也不是隨便就能穿的,比如說,夫妻兩個如果有一人去世的話,那麼另一方一般是不會給戴孝的,只有一種情況一方要給去世的那方戴孝,就是活著的這個人做了對不起對方的事,比如說男方特別暴力,一言不合抬手就打,張口就罵,跟妻子總吵鬧,把老婆逼的喝藥自殺,這種情況下死者的兄弟姐妹就會逼著男方給老婆披麻戴孝。

所以說,關於戴孝帽、披麻戴孝這種事並沒有什麼應該不應該,可以不可以。各地的習俗不一樣,各家的情況也不一樣,沒有什麼一定之規。


一品小十六


農村拜把子的兄弟母親去世,要不要戴孝帽?

在我們這邊農村的確遇到過一些類似拜把子或稱兄道弟的情況,一般如果兄弟義氣特別重的話,不僅是要帶孝帽,也會跟隨孝子後面跪拜,直到去世老人入土為安才會結束!另外,為了體現哥們情義,也會一人請一棚吹拉彈唱的戲班助興,以表示“拜把子”的江湖義氣!

記得以前在我們村就有一戶人家的大兒子在縣城裡與當地一些有頭有臉的人物拜了把子,其中有幾個是我們當地縣裡很有錢的富人,因為我們村這個農戶是拜把子中最小的輩分,雖然生活不是大富大貴,但一直受到其他拜把子兄弟的照顧!後來這位農戶家裡老人去世了,其他拜把子兄弟不僅跟隨這戶孝子守孝三天,還一人請了一棚戲班,因為拜把子兄弟會有七八個,也就是那次喪事活動就有七八棚吹拉彈唱的戲班,可謂是非常熱鬧、有面子、有排場,甚至吸引了周圍村裡人來湊熱鬧助興,算是我們村喪事方面辦得最風風火火的一戶人家!據說那次白事隨錢金額就超過了幾十萬以上,這在過去是一戶農村人家幾年的收入水平還要多,因而就會非常有面!

在農村,白事活動上帶孝帽其實挺正常或普遍的,對於農村長大的朋友應該比較瞭解,一般白事活動上,主要是由本村的村民共同幫助完成喪葬流程,因為很多農戶都是同姓宗族的血緣關係,往往都會或多或少帶點親情!因而就會看到很多忙碌的農戶也會帶有孝帽!



而對於外姓親屬,不管親戚關係遠近,往往來了弔孝後都會給一盞孝帽帶,一般在喪事活動現場是需要配戴的,而出了農戶門口或出村後才可以摘掉,這樣一方面是對老人去世的敬重,另一方面就是體現農村人在傳統人情世故方面的特別看重!而對於非親非故的朋友和同事,如果親臨現場弔孝也是和親戚一樣的禮遇,基本上沒有多少區別的!

不過,這幾年隨著農村人外出打工或進城生活的情況越來越多,導致很多帶有親情關係的農村人有時在遠親喪事活動上往往很少參與了,一方面是常年外地打工回村不方便,另外就是進城生活後在人情世故方面越來越淡,尤其是農村年輕人不願回村過多參與!因此,我感覺如果“人情味”看重的話,即便是拜把子兄弟也是可以戴孝帽或與孝子一起守孝三天的,但如果人情淡薄或只是金錢利益結交的兄弟,那麼不戴也就無所謂了!


龍百曉生


農村拜把子的兄弟母親去世,要不要戴孝帽?

在農村拜把子兄弟特別多,拿我哥哥來說,他有十來個拜把子兄弟,一到了過年哥哥的拜把子兄弟來家裡拜年,十多個男的我往家屋裡一站,原來很空的屋子瞬間就會覺得特別擁擠,以前他們過年都是在家裡聚會,每次聚會都要找幫手來做飯,還好這幾年都去飯店聚會。在農村拜把子兄弟雖然沒有親兄弟之間關係那麼近,但是不管誰家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去幫忙,這不前段時間哥哥的拜把子兄弟的媽媽去世,哥哥也是披麻戴孝待了三天才回家。

既然小輩的是幹兄弟,那麼幹兄弟的爸媽便是乾爸乾媽,在幹兄弟的母親去世後,在我們這裡有乾兒子也要披麻戴孝的習俗,但是隻是戴孝帽穿孝衣,但是不能像親兒子一樣穿孝鞋,頭白根不白,這樣別人能一目瞭然看清楚自己和逝者的關係,自己雖然和逝者的親兒子一樣履行兒子的義務,但是姓氏卻不一樣。

前些年在我們這裡很多人都會拜把子,比如我哥哥的拜把子兄弟都是他們的小學同學,歲數相同,又都在同一個村子裡居住,所以平時來往的特別的密切,雖然現在有很多人會在縣城買房子在縣城定居,但是誰家有個大事小情大家都會趕到。

在前幾年媽媽生病在醫院住院,雖然哥哥並未通過他那些拜把子兄弟,但是在大家知道以後,都帶著禮物來看望媽媽,媽媽當時還說,這以前看著個個都不著調的人,長大了個個都挺懂事。後來媽媽聽說誰家有人生病,也會叮囑哥哥多帶點東西去看望。雖然不是親兄弟,但是個個比親兄弟還親。

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都不同,在我們這裡拜把子母親去世後,拜把子兄弟是要穿孝衣戴孝帽卻不穿孝鞋,你們那裡是怎麼樣的呢?歡迎回復討論。


小馬話三農


我就給別人帶個孝,但是我必須帶,因為去世的是我發小的媽媽,發小又是我最好的閨蜜,又是我兒子的乾媽,又是我的媒人,又幫助我很多,所以我自己願意帶孝,因為小時候去她家玩,她媽媽對我很好,在她家吃飯睡覺,她媽媽都喊我么女,到現在我還記得,我小時候去閨蜜家睡覺,早上我和閨蜜還在睡覺,閨蜜的媽媽就喊我們兩個,兩個么女,起來吃飯啦,那感覺真的好幸福啊,唉,乾媽去世好幾年,我還真的很想她老人家,願乾媽在天堂裡過好每一天,😭😭😭


漸去的歲月904


既然都是“拜把子”兄弟了,是一定要戴孝帽的。按我們當地還要穿孝衫呢!這是因為:

“拜把子”似親兄弟。相互之間的協議和同飲血酒、叩頭換帖、對天盟誓的過程,這個過程叫“把子”。“拜把子”是朋友結為兄弟姐妹。也就是友情的昇華和社會關係的定格。他們在生活上互相關心、支持和幫助,遇事互相照應。雖沒有一點血緣關係,卻如“親”兄弟一般。“拜把子”的母親也把你當兒子看待,她去世後,你這“兒子”戴孝也合情合理。


亡者為大。就我們當地還有的習俗,若遇喪事,出殯的前一天要擺酒席,俗稱“過事”,村裡幫忙的、行人情份子錢的,除了是逝者的長輩,或外姓年長的外,其他人不管你“五服”以外,還是屬於同鄉同村的鄉鄰,管事的都會給你一頂孝帽,民間把這叫“撒海孝”,這也是農村喪事不可少的一個議程。鄉鄰姑且如此,那“拜把字”還有啥糾結的,一定得戴孝帽。

兒女及女婿及外生甥都是“內親”,我們這裡是用白布做成簡易的衣服,其實就是袍子,不過當地叫孝衫。這樣的“著裝”,在喪事之上明顯地與眾人只著孝帽有區別,說明其身份特殊,是重孝之人。“拜把子”也是兒子(或女兒),是應該著孝衫的,何至是戴個孝帽而已。



都有不分彼此,患難與共的初衷和盟約,理應毫不含糊地戴上孝帽,為“母親”守靈、送葬。大家覺得呢?


為生活而提神


我是鄉村黑嫂,我來回答。

農村拜把子的兄弟,父母死後用不用戴孝?

什麼是拜把子?拜把子就是:君父既吾父,君仇是我仇。

但這裡有兩種情況,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那麼,這兩種情況是什麼呢?

咱們分開來說。



一:同村拜把子兄弟

說實話,拜把子這種事,現在不多見了,以前在農村有很多,幾個人對脾氣了,或者在村裡從小玩到大,於是有人提議拜把子,別人多半也會欣然同意。

於是,幾個人學著電視裡面,點幾根香,撲通跪下,學著電視裡喊幾句口號,什麼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啥的。

一番口號喊過後,多半就會有人提議喝點,大家也同意了。

幾個人提點啤酒和白酒,簡單弄幾個菜,坐下喝著喝著,有人莊嚴的出去上廁所,有人不知道想起了什麼,突然就傷心了,有人站在窗臺邊上,用自己這輩子都沒有過的嚴肅表情唱《這一拜》,有人躺在床上,憧憬著電視劇裡那些結拜兄弟的種種神奇過往……

等喝完,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但從此,幾個人心裡親近了,總覺得有種神奇的紐帶把他們給無形的連在了一起。

不過,等到這群人中,有一個的父母去世了,尷尬就來了。

因為農村是個半封閉的社會,大家彼此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而且村裡又極為注重輩分。

自己拜把子的兄弟父親死了,自己去披麻戴孝嗎?如果不去,拜把子的意義何在?如果去了,按輩分,兄弟的父親該喊自己叫“爺”。這樣去哭,別說自己尷尬,自己老爹也不能答應啊!

那怎麼辦?

村裡想的辦法是:發孝服,但不強求穿,老人出殯時,自己想自己的輩分,如果能趴前面哭則可以,不能的只需要跟在靈車一邊就行。

這完美的解決了尷尬,所以農村人的智慧真的是讓人驚歎。

這種的是可以跟著靈車的,但下面的,就必須要披麻戴孝的哭了。



二:外地的拜把子兄弟

很多農村人長大後會外出,社交能力強的,就會結識很多朋友,脾氣對了,磕頭拜把子的也多。

在這裡,我們必須要理解這個拜把子是幹嘛的,就是結為異性兄弟,從此以後,就成兄弟了。什麼是兄弟?爹孃換叫,兒女改稱。

既然是這樣,拜把子兄弟的爹,也就是自己的爹,拜把子兄弟的爹死了,就跟自己爹死了是一樣的,需要披麻戴孝,需要靈前痛哭。

所以,某人家裡老人去世,如果是外地朋友來了趴靈前哭,那肯定是拜過把子了,給孝服的人也會詢問確認,然後給一套孝子的孝服。



總結:拜把子是從古時候就傳下來的一種習慣,中國人又喜歡結交朋友,所以拜把子沒有什麼不好的,只要不是聚集在一起危害社會,這種現象就會一直存在。

最後要說,題主看自己是什麼情況而定,能哭則哭,不能哭也不丟人!


鄉村黑嫂


拜把子兄弟在我們農村有很多,以前拜把子都是異姓兄弟,山南海北哪裡都有,都是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難的兄弟,能為朋友兩肋插刀,才拜的把子。。

現在的拜把子兄弟都是胡拜瞎拜的,就我村而言,有兩撥拜把子兄弟,而且都是同姓,一個大家族,雖然已經出了五服,但是輩分沒變,以一個輩分最晚的來算,他這八個人當中,有一個是按輩分他應該喊老太的,兩個應該喊爺爺的,一個應該喊叔叔的,兩個喊表叔一個喊哥的。

16年九月份他的父親去世了,在我們這拜把子兄弟要來盡孝的,從去世第一天開始,要送湯,一天3次連送3天,一直到安葬下地,他們要披麻帶孝,和孝子一樣的著裝,除了他們花的錢比孝子少以外,孝子做的事他們都要做到。

因為是本村,村民全部知道他們的輩分,在送葬隊伍上,村民都會議論紛紛,爹爹給孫兒披麻戴孝,這世道變了,在舊社會哪有這事?真是一家門口十樣親,爹孫兩連襟,我個人也認為,他們這哪裡是拜把子兄弟?只不過是一幫酒肉朋友罷了,哪像以前的拜把子兄弟那麼純潔,不知各位朋友怎麼看待我村的這些拜把子?歡迎評論!


明天會更好110085241


農村拜把子的兄弟母親去世,要不要戴孝帽?

農村講究多,很多講究沒經歷過還真是不知道,比如這個題目:拜把子的兄弟母親去世,要不要戴孝帽,經歷了今天鄰居家中事件,小編知道了這事情應該怎樣處理。

原來拜把子兄弟應該戴孝帽,可以不穿孝衣衫,還有白鞋,在農村裡,這樣的情況叫做頭白根不白。

今年正月可真不太平,看到網絡裡爆出很多夫妻在春節期間吵架,甚至離婚,都真是好日子過夠了。這不,鄰居家裡去年剛結婚的小夫妻今天也吵起來了。

新婚不過才半年,小兩口鬧騰啥?原來竟然是為了別人家的事情在吵架,說是別人吧也不是,說是自己親人吧,又沒有血緣關係。

那是什麼關係啊?是這麼回事,鄰居小王從小有個拜把子兄弟,一個村的,因為他們這代人太多獨生子女,所以父輩就在村裡年齡合適,兩家大人關係好的孩子裡幫小王結拜了一個乾弟兄,從小彼此喊對方的爸媽為爸媽,有事兩家一起解決,倆孩子還真有點像親兄弟。

去年小王結婚,乾弟兄和乾爸乾媽還跟著忙前忙後,不辭辛苦的跟著張羅,可剛過完年,這不,昨天小王的乾媽心臟病犯了,突然就過去了。

小王和乾弟兄一起張羅乾媽後事,那邊乾弟兄家中為小王準備了孝子衣帽,農村老人懂得,穿孝衫戴孝帽就是戴重孝,戴重孝會掉運氣,所以除了爹孃,誰都不會為別人戴重孝。

於是小王新婚燕爾的小媳婦對這事不樂意了,趁著稍微有點空閒就把小王喊回家裡,藉口讓小王多穿衣服別感冒了,回家後告知小王不準穿孝衣戴孝帽,心裡正在為乾媽去世惱火的小王不肯,小夫妻就這麼吵吵起來。

看到小兩口吵的不可開交,於是有人趕緊去把小王的母親找了來勸架,小王媽媽是個會勸架的人,進門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小王訓斥了一番。

然後語重心長的告訴兒媳婦,這是農村規矩,既然結拜了,那麼彼此的父母都是父母,乾媽也是媽,你別隻想不好的事情,還得往好處想,將來他們家也一樣得為咱這邊老人戴孝,這是規矩也是情意。

而且婆婆告訴媳婦,跟那邊家族說過了,小王親生父母尚在,不可以用為親生父母那樣重的披麻戴孝法帶孝,這樣會折了活著的親生父母陽壽,只讓他以侄子的身份戴孝帽就好,也不必穿白鞋,這樣就是頭白根不白,對運勢沒什麼大影響。

在婆婆的勸說下,小王媳婦慢慢解開了心結,什麼掉運不掉運的,戴個孝帽是對逝者的尊重,是對他的親屬心靈上的安慰而已。

在我們這裡農村,拜把子兄弟就是親兄弟,幹兄弟的母親去世了,自然乾兒子要為她戴孝帽表示尊重的。


悠然見東山


老話常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這也是大自然的規律,是誰都無法避免的!對於任何一個家庭來說,家中親人離世,這都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在農村裡,如果村子裡有老人去世了,村裡人也會主動去幫忙!有些遠在外地工作的,也會特意趕回來,而這也是農村的人情味提現!在農村裡辦白喜事,就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那農村裡拜把子兄弟的父母去世了,要不要披麻戴孝呢?


在過去,有些關係比較好的會結拜為兄弟!這樣的事情再過去是比較常見的,現在卻比較少了!以前有些家庭為了讓孩子更健康快樂成長,會特意給還有找一個乾爹,或者是乾孃!這兩種情況,如果結拜兄弟的父母,或者是乾孃、乾爹去世了,那在農夫的家鄉這邊也是要披麻戴孝的!


當農村裡有人去世了,在出殯這一天,村裡人基本都回去“圍觀”,其實這個也是送過世之人的最後一趟!而在出殯的時候,孝子孝孫們都是需要披麻戴孝的!而如果是結拜兄弟的父母去世了,那也是需要披麻戴孝的!

這是因為既然是兄弟的了,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這種感情是很深的!結拜後就成為了沒有血緣關係的親戚了,就好比過去農村裡認乾爹乾媽一樣的道理!結拜兄弟的父母也就是自己的父母了,也是需要逢年過節盡孝道的!

當然了在各地的習俗可能不一樣,在農夫的家鄉這邊就是如此!結拜兄弟的父母,或者是乾爹乾媽去世了,也是需要披麻戴孝的!在去年臘月底,村裡有個老人去世了,而他的乾兒子就是披麻戴孝的!不過,現在很少有人玩結拜兄弟這些了,就連認乾爹乾媽這些也逐漸被淘汰了!


農夫也瘋狂


拜把子幹兄弟乾姐妹,在過去很多,現在很少了,在過去傳統社會中,結拜幹兄弟乾姐妹是一種鞏固社會關係,加強存在實力的方式,也是拉近改變人緣關係的做法。

結拜也就意味著承擔了對方家庭義務的責任。對方的家事視為自己的事,對方的父母視為自己的第二父母,包括全部家人。

結拜兄弟姐妹的父母祖父母去世,在喪葬期間,結拜兄弟姐妹和自己的親兄弟姐妹一視同仁,披麻戴孝,跪拜守靈,一起平頭,不分內外。

現在社會很少有人結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