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有人說農村現在才是最好的“避難所”,事實是這樣嗎?

新大風歌


不一定,現在農村人也有城裡人,城裡也有農村人,相互絞織在一起,那裡也不是避難所,只有做好自我保護,自己家裡才是避難所。



西郝村劉秀海


這個確實是農村比較有優勢,我老家也是農村的,這次疫輕我們一家四口都跑到農村去了,農村人流量沒有城市那麼密集,空氣質量相對於來說比城市要好,最起碼還可以吃到新鮮的蔬菜,就算封村,封路也不需要擔心沒菜吃。



湘妹子豔兒


事實並非這樣,疫情就發生在我身邊的小鎮上。

患者陳某,男,63歲,是我茂名市化州人,長期在武漢市武昌區白沙洲大市場做蔬菜、水果批發生意,1月22日從武昌乘坐K1803車次火車返鄉,23日凌晨在廉江火車站下車,之後搭乘的士及摩托回到化州笪橋鎮家中。1月24日早上,陳某和妻子一起去拜神,25日在村內活動,26日起對其進行居家醫學觀察。2月8日檢測核酸呈陽性,無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當天轉至茂名市人民醫院隔離治療。2月10日患者出現咳嗽、乏力等症狀,診斷為確診病例,目前該病例病情穩定。目前已對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一般接觸者進行居家隔離觀察。

所以說疫情發生地域沒有界限的,農村不是避難所,個人建議少出門,少聚集,注意個人衛生,儘量為國家防疫部門提供良好的控制機會,以免病毒蔓延。




粵西海哥


農村是不是最大的“避難所”,這個應該是部分人的一廂情願。為何?

首先不可否認,一般發生疫情的時候,大部分的時候都是首先發生在城市裡面,而且是那種人口很多的的城市。就像是2003年的非典的時候,非典發生的時候,在廣州、北京這些大城市首先發現。今年的新冠疫情發生地點大家都知道,是在武漢,而武漢是一個有著1000多萬的大城市。所以,疫情發生的時候一般城市都是首當其衝的,這是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情。

但是,並不是說城市裡面會比農村裡面要“危險”,而農村就成了一個絕佳的“避難所”。

通過這次新冠疫情,我們應該認識幾點:

一是大城市裡面的醫療條件要好很多。當發生疫情後,城市裡面的醫療條件能夠得到更為充足的利用。這次新冠疫情,除了武漢,湖北的黃岡、鄂州、黃石等地的疫情都是相對較為嚴重的地方。而這些城市先後都得到了大量的其它地方的援助。大家也可以看到,很多的援助物資都是直接到各市的對應機構的。所以,不可否認,城市裡面確實有一種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

二是對疫情的認識城市裡面會要比農村裡面強。這一方面是由於文化知識水平的懸殊,另一方面是對疫情的宣傳。城裡人的管控明顯要比城市要嚴得多。事實上,新冠疫情發生後,專家們也一度非常的擔心疫情由城市向農村蔓延。然後各個地方都開始封停公交、城鄉客運、輪渡等。繼而農村裡面的人也慢慢的開始重視,出現了農村封路等應對措施。所以,從這方面來說,疫情的控制,城市明顯會要早於農村。

當然,這裡也不是說農村就那麼的不堪一擊,事實上,大家都看到了新聞報道,很多農村一接到通報就開始了行動,組建了檢測點進行檢測,道路設了點進行卡控,很多的農村道路還被封掉不允許隨便的通行,這都是農村裡面的一些防控措施。

要說在疫情下,農村相對城市最大的好處就是一家一戶,不像城市一樣一棟樓好多戶。農村裡面隔離在家,菜、米這些東西都非常的充足,而且活動的空間也很大,家裡呆不下了去草坪,草坪不行去菜地,這都能夠讓自己放鬆,而城裡卻不行,只能夠呆在家裡。

其實,在疫情下,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各有各的好處,當然也各有各的短處。自己選擇在哪裡生活,就要選擇去適應這裡的環境,自己採取一些適當的措施讓自己能夠平緩的渡過整個疫情。

大家認為在疫情下,是呆農村好,還是呆城市好呢?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洞庭清水塘


山陽本人現在就在農村,同時也是被稱為“逃離”武漢500萬人之一,我來說說在疫情面前農村是不是最好的“避亂所”。

1,農村人口稀少VS城市人口密集

農村一直給人的感覺就是地廣人稀,確實,尤其是這些年城鎮化的發展,大多數農村年輕人都去城市生活了。有的人是因為在城市工作遷往城市,也有的為了孩子讀書而去城市,這種狀況常見的是去縣城。

我們村一共六個自然灣,我們灣大概三十戶,人口不到200人,還有今年因為疫情沒能回來的,目前可能在150人左右,所以整個灣子沒有多少人,對於疫情的防禦還是很有利。在武漢封城之後,農村也適應了封村,我們這裡的唯一出口被封住,還有專門的人看守。只要控制好這150人,不也外界接觸,嚴格按照要求隔離,這個灣子都是安全的。

而在城市,人口密集,一棟樓住的人都超過整個灣子。人口的多,流動人口相對農村也多很多,潛在的感染可能性也會高。

2,農村的廣闊空間VS城市的狹小空間

城市實行封城,農村實行封村。農村的呆在自己家裡,一般來說農村的房子都比較大,門前也比較開闊,外面綠化也比較好,沒事站在門口還可以看到廣闊的天地。而相比在城市住在百把平的商品房裡,抬頭是房頂,放眼望去全是高樓林立,一種壓迫感油然而生。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590002d2528e4d25b6\

山陽


本人農民,家住農村幾十年,就朋友提出的問題,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進入庚子年,非常不平凡。新冠病毒源自武漢,傳播速度快,恰又逢新年。人口流動大,特別是大城市。火車站、汽車站、公交站,機場、碼頭、大型超市、娛樂場所、都是人口聚集區。病毒極易傳播。所以國家採取了封城封路,強制隔離,不出門不串門,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等防控措施。

農村地域廣闊,村莊分散,人口密度相應稀少。獨家獨院,比城市容易管控。家家有米有面有水有菜,所以很少出門購物。這樣就極大地減少了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再者,農村田野麥田象萬頃綠色地毯,空氣清新,氣侯宜人。偶爾出門散散步,心情舒暢,煩惱頓消。不象城裡小區封閉嚴實,終日閉門不家。時間久了就身心難受。沒法呀,疫情兇猛,不容大意。只有聽政府的話,堅持到最後的勝利。

疫情面前,全國一盤棋,全民獻愛心。眾志成城,支援武漢。相信我們的國家有能力戰勝病魔。要象群眾順口遛說的:

國家有難,咱不添亂。

老實在家,就是貢獻。

聽從政府的命令,阻斷傳染源,城鄉都是避難所。樹立起必勝的信心,保持樂觀的心態,光明就在前頭,勝利為期不遠,病毒定能消滅。

謝謝!





文長法wcf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疫情面前,有人說農村現在才是最好的避免所 ,事實是這樣嗎?

我覺得說農村是最好的避免所不是絕對的。

不管城市還是農村都有傳染的病例,從武漢回來的也有很多回到村裡,整個村都被隔離也有的。

雖然城市密度大,人員集中。農村人相對城裡人更喜歡串門,也喜歡熱鬧,在病毒面前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都不能說哪裡是避難所。

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農村差異也沒那麼大,家家有車,信息道路發達都是一樣的,農村並不是原來的窮鄉僻壤,也有很多樓房小區建起來。真的沒有那麼當時的差異。

要說不一樣就是農村的田野菜地,農作物,這些在病毒面前並不能起到啥庇護作用。

所以說農村是最好的避難所是不絕對的,只有沒有病毒的地方就是安全的地方。








阿琪的日誌


當前疫情火,眾尋優處躲。城裡封閉死,蝸室愁嘆氣。

鄉村風光美,阡陌田間路。麥海綠油油,天然氧吧呼。米麵糧倉囤,蔬菜園中取。天然地泉水,隨用隨抽有。柴草堆成山,吃用皆不愁……

疫情嚴聚眾,隔地話悠悠。鄉情溢濃濃,幸福臉花朵。說到疫難時,淚眼都婆娑。祈禱美祖國,早日消愁憂……

友問避難所,鄉野美處多。勝似陶公園,誠謝黨政府!祝願國慈母,瑞陽照全球!





宏宏老師


這種說法不敢苟同且十分危險。

農村人的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與城市有很大不同,我國幅員遼闊,很多農村遠離城市,村民祖祖輩輩都土生土長在這裡。這裡自然資源豐富,風景秀麗空氣清新幾乎沒有汙染,村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自種植五穀和多種蔬菜瓜果,生活資料在村本循環便足以滿足生活所需,過著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由於交通比較閉塞,與外界接觸不多。平日裡村民鄉里鄉親的都經常在本村走動,可謂走過路過不會錯過,隨時有人來家小坐喝茶聊天。

城市面積大,交通發達,小區林立,人員結構複雜,幾乎很少來往。由於配套設施多,商業發達,故人員流動數量大且十分頻繁。

隨著經濟日趨繁榮,城市化進城日益深化加快,村村修建公路,農村與城市的聯繫也越來越緊密,也有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

如今城市爆發疫情,交通的便利也給了病毒可乘之機,人員的流動使疫情迅速擴散,短時間全國城市多有波及,此時若把農村視為“避難所”,人員湧向農村,一旦有感染者進入,勢必造成全村大面積疫情蔓延,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為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政府下決心封城封路封村,留一寸淨土,保一方平安。也請把農村當做“避難所”的人和身處異地的農村人口,共同保護農村這僅剩的“世外桃源”,在疫情面前立足於本地抗擊病毒,共度國難。


驀然回首的日常生活


很多城裡人瞧不起農村人,然而,在瘟疫面前,農村卻成了我們最舒服的避難所。無論你在城市混得有多好,也無論你賺了多少錢、在城市買了多少套房,在瘟疫和戰爭面前,還是農村的老家最安全。別再嘲笑我們農村的小農經濟,我們前有地壩,後有菜園,一出門就可以採摘新鮮蔬菜。即使將我們封閉隔離幾個月,我們照樣可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自給自足,大不了再體驗幾個月的農民生活,幹著農活鍛鍊身體,吃著紅薯預防癌症,豈不樂乎?

十多年前,社會似乎對農村出身的人一直有偏見,城裡人瞧不起農村人,“鄉巴佬”成為那個年代農村人的代名詞。那個年代,農村經濟落後。鄉村到城鎮沒有水泥公路,村民趕集不得不步行兩三個小時。鄉下沒有自來水、沒有天然氣、沒有網絡、沒有空調、沒有像城市那樣的洗手間與淋浴設施,生活特別艱苦。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歡在農村生活,也看不起農村人。

而如今,我們的鄉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小車,曾經村與村之間的泥濘小路也變成了寬寬的水泥公路,從城鎮開車到鄉村老家僅需二三十分鐘。以重慶墊江為例,我們在鄉下的房子都有晚上的基礎設施,例如自來水、天然氣、網絡、空調、淋浴設施等,而且我們農村也非常注重環保,每個生產隊都有一個固定的地方擺放了大型垃圾桶,村民將生活垃圾免費放入垃圾桶,由相關負責人統一處理。我們村的垃圾都由村長承包了,他每個月來收一兩次垃圾,並獲得幾百元的勞動報酬,而村民也不用交垃圾處理費,這就是農村的進步!

這次新冠肺炎爆發以後,很多在城裡買房的人都開車回農村躲避瘟疫,幾乎每家每戶的門前都停放了一二輛車,有的子女多的家庭,屋外停放了四五輛車。如今的農村,不僅擁有與城市住宅同樣的基礎配套設施,還有清新的空氣與寬闊的活動範圍。從大年三十開始,受疫情影響,我們村的大喇叭一直循環播放,我們不聚會、不走親戚、不拜年、不舉辦酒席,要麼在家看電視,要麼扛著鋤頭到地裡幹活鍛鍊身體。我們也不去鎮上買菜,因為一出門,我們的後院就是菜園,隨時可以採摘新鮮蔬菜,青菜、紅薯、蘿蔔應有盡有,再配上自己做的香腸與臘肉,簡直太完美了!通過這次疫情,我們才知道農村的土地與房產有多麼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