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氣式戰鬥機扁平的身體是在哪兒放下成噸的燃油的?

每科都考A


通過上面可以看出來,載重量包括載彈量和載油量,怎麼分配是需要結合實際需要而定的。戰鬥機外部油箱,包括保形油箱很好理解,掛在機體外面,內部油箱是放在什麼地方呢?畢竟也有數噸重,有的更多。一個是機翼內部,戰鬥機的機翼除了可以活動的副翼、襟翼等等部件,其它大部分都是固定不動的,起到獲得升力要求,因此,機翼就成了安裝內部油箱的主要部位。機身,機身發動機和座艙的中間部位也是放置油箱的部位,總體來說,戰鬥機的油箱就是充分利用戰鬥機的剩餘空間,儘量多的安裝油箱,屬於見縫插針。但也有一個原則,就是儘量保證戰鬥機的重心力矩的穩定,不影響戰鬥機的操控性能。(下圖是F-15戰鬥機的保形油箱)

下圖是蘇-27戰鬥機的內部油箱位置(黃色)

戰鬥機的內部油箱都是有限的,佈置也都是對稱的,也屬於這款戰鬥機的基本燃油攜帶量,外部油箱是一個輔助手段,通常是用於遠距離作戰時使用。外部油箱雖然能夠多載油,但也要犧牲載彈量,因為戰鬥機的載重量是恆定的,只能是在燃油和彈藥之間尋求一個平衡。戰鬥機的理論載重量要大於實際載重量,否則戰鬥機是很難在理論載重量的情況下飛起來。戰鬥機耗油量非常高,一個雙發戰鬥機的耗油量一小時要超過2噸多,因此需要儘量多載,以便實現遠航程。保形油箱是在不改變戰鬥機的機體結構的同時,在機體上安裝固定的油箱(可拆卸),和戰鬥機成為一體,主要優點是減少空氣阻力和減少油耗。



戰鬥機的內部油箱佈置是一個尷尬的問題,燃油都具有可燃性,作戰中被擊中就會引起燃燒爆炸。而從戰鬥機油箱位置佈置來看,面積遍及整個機翼和部分機身,這無疑是增加了受彈面積。為此,戰鬥機油箱都採用一定的防護措施,例如,自動封堵、油箱充氮、裝甲防護等等。但戰鬥機可謂是寸重寸金,每增加一公斤的重量就減少一公斤的載重量,所以,任何事情都是優劣並存,矛盾共生,不可能兩全其美,只能是尋求一種性能平衡。外掛油箱是戰鬥機的一個實現遠航程的措施,但缺點也明顯,除了減少載彈量,還對戰鬥機的飛行阻力造成增加的影響,阻力大了相應的也要費油,又是一個矛盾。(下圖是F-18戰鬥機油箱位置,紅色)


戰鬥機的外形越來越扁平,這是根據空氣動力學的要求和升力要求而來的,戰鬥機的扁平是翼身融合技術的使用的一個提現,這樣有利於升力係數的增加,相應的也減少油耗,同時也有利於佈置機內油箱。戰鬥機現在都在追求隱身化,隱身戰鬥機的形狀基本都是扁平化的,這樣有利於隱身。戰鬥機的內部油箱是一個基本燃油攜帶量,也是一個基本航程的體現,也是最佳載彈量的一個形式,如果使用外掛油箱就必須要犧牲載彈量,這是沒有商量餘地的。空中加油技術既是保證遠航程的一個措施,也是維持最大載彈量的一個舉措,這也是空中加油機的價值所在。

總之,戰鬥機的內部油箱是戰鬥機戰鬥力的一個體現,內部油箱、外掛油箱、保形油箱、加油機保證了戰鬥機作戰的需要,使戰鬥機的航程得到了拓展。通過調整載油量和載彈量也使戰鬥機的作戰性能發揮到最佳程度。一切為了作戰需要,一切為了性能的發揮,從這個角度來說,戰鬥機的載油量並非越多越好,而是符合作戰需要就好。不過擁有大的內部載油量,無疑是性能優勢的一個體現,我可以少載油,但不能不具備多載油的本事,這就是優勢。
以上是兔哥個人觀點,歡迎探討評論!歡迎關注兔哥,圖片來源網絡。


兔哥42928


戰鬥機雖然外形各有不同,但是所有的戰鬥機的油箱佈置也都差不多,也不是什麼秘密了,戰鬥機內部油箱主要分佈在:

1、機身駕駛艙至機尾發動機的中間位置,戰鬥機的設備這一塊主要都是安裝在機頭至機艙位置,而中間位置沒有什麼設備,適合作為油箱使用,而且這個位置儲備量也是很大的

2、主機翼中間,機翼中間也有一些位置,機翼加強肋中間有很多空間,這些空間全部被開發出來裝油了!

而除了內部郵箱,戰鬥機為了增加航程還會適當增加一些外部郵箱,這主要指主機翼和機腹下的外掛副油箱,或者在機身兩側開發保形油箱了,另外就是加油機進行空中加油的方式!

下面我們具體看幾個飛機的油箱位置:

F-14雄貓戰鬥機

F-14雄貓是一代軍迷的記憶,這款飛機不但研製非常高,作戰能力也是相當強悍,當然上圖有些藝術誇張的成分,不過F14確實在飛行時搞過一次激起水花的事!

F14作為重型艦載機,主要就是用來遠程攔截蘇聯轟炸機集群的,是一款標準的航母艦載截擊機,他以大航程著稱,下面,咱們來看看F-14的內部油箱位置。

圖為F-14的幾處油箱位置。


F-22猛禽戰鬥機

F22是美國研發的四代隱身機,至今仍是公認的隱身效果最好的戰鬥機,這款戰機設計得相當的緊湊,價格也是相當的貴,據說F22能夠一次性攜帶8.2噸燃油,而下圖便是F22的油箱設計了,我們可以看到,幾乎能裝油的地方都設計來裝油了,可即便如此,這款戰機因為採用超音速巡航,作戰半徑僅僅只有740公里而已,從這一點我們就能瞭解超音速巡航對燃油消耗之大可想而知!

圖:藍色標識處為F-22儲油的地方,圖中還掛載這4個副油箱!


蘇27側衛戰鬥機

蘇27戰機是一款經典、且戰鬥力強悍的戰機,他代表著一個家族,也就是側衛家族了,其型號真是數不勝數,但油箱的佈置也都差不多。蘇27的基本版就已經能夠載油9.4噸了,不掛任何副油箱作戰半徑就有1500公里。隨著俄羅斯的不斷的開發完善,到了蘇35終極版的時候,更是將油箱開發到了極致,比如取消了背部的減速板,還開發出垂尾油箱,另外兩個發動機之間的空隙部位也用來裝油,於是總載油量又增多了1噸多。


圖:蘇35將油箱佈置開發到了極致

從以上幾個例子我們就可以知道,戰鬥機的油箱其實都是萬變不離其中,都是採用駕駛艙到發動機位置的空間作為主油箱,然後機翼上還能裝一部分油,而且在發射導彈後,機翼油箱還能進行調節以平衡戰機,另外各國也在不斷的完善開發,讓本就很緊湊的戰鬥機開發出更多裝油的空間出來,比如垂尾油箱等。當然重型戰鬥機在載油量上有著天然的優勢,重型戰機在個頭上有著天然的優勢,雖然設備上更先進佔用空間更大一些,但也就大那麼一點而已,因此重型戰機有更多的空間來裝油,比如蘇35就能裝到差不多11噸的燃油,而我國的殲10好像只有5噸左右,像JF-17梟龍這種輕型戰機更是不足3噸燃油,這就是差距了!


狼煙火燎


淘金客說:這個問題其實不難,但讓我很感慨——這正是燃油的巨大優勢之一,特別是和現在的新能源系統相比。先上個圖。

飛機的燃油放在哪裡

答案是:幾乎哪裡都可以放!液體的燃油不挑剔油箱的形狀,可以充分利用飛機內的多餘的不規則空間進行存放。機翼、機身……看上圖,褐色部分就是油箱。設計得當的話,油箱甚至可以作為承力部件,以減輕飛機的重量。更有甚者,大家都知道3倍音速的“黑鳥”偵察機,在高速時機體與空氣劇烈摩擦能升溫到幾百度,還要靠燃油系統來降溫!

不過,一般來說,飛機上佈置燃油箱還要注意:不能在消耗燃油過程中讓飛機的重心變化太多。如下圖中紅色的多個油箱,先用哪個油箱後用哪個油箱都是有規定的,不按規定來,飛機的重心變化太大,操作起來有困難甚至會導致嚴重事故!曾經有貨機在爬升時貨物沒固定好在貨艙裡滑動,導致重心變化太大失速後機毀人亡。下下圖是掀開機翼蒙皮後的油箱的照片。

優勢在哪裡

淘金客弄過不少新能源的無人機,比如燃料電池,現階段的燃料電池以高壓氫氣為燃料,能量密度比鋰電池高三倍以上(實際算起來有點複雜),也創造過世界紀錄。但是,高壓氫氣必須用高壓氣瓶來保存,氣瓶只能做成兩頭是圓形的圓柱體,如下圖,避免應力集中,也是以最輕的材料重量儲存更多氫氣的要求。

可這麼個圓柱形的玩意在飛機裡實在太難佈置了,要佔據寶貴的連續空間。低速的多旋翼飛機(不超過100公里時速)上還影響小一點只是不好看,如下圖,高速一些的固定翼上,這個粗粗的圓柱體還會增加飛機的橫截面積從而增加阻力!如下下圖,因為同樣容積的圓柱體,越接近球形也就是越短粗,表面積就越小,這意味著重量就越輕……

液態氫的情況和這個類似,曾經洛克希德打算用液氫作為高速飛機的燃料,最後項目下馬,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這個容器的形狀對飛機限制得太厲害。

結語

飛機可以充分利用內部的不規則空間存放燃油,這是燃油動力的優勢之一。燃油目前看起來不太環保,但很多形式新能源想代替它在飛機上使用,如何存放是必須要過的難關之一。


史海淘金客


這種說法其實並不準確,戰鬥機進入噴氣式時代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機身並不是扁平的,而是呈圓形桶狀的,只是現代戰鬥機氣動佈局大部分以扁平態出現。

戰鬥機發展經歷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活塞式螺旋槳推進模式階段,第二個就是噴氣式階段。噴氣式模式戰鬥機的出現主要為了解決螺旋槳戰鬥機飛行速度較慢的問題,受制於氣動和技術制約,螺旋槳飛機的最大飛行速度到了700公里/小時就達到了極限,因為音障難以在得到提升。

在這種背景下,噴氣式戰鬥機概率被提出來。上世紀30年代,德國就推出了兩款噴氣式飛機樣機,即He-178和Me-262戰鬥機,Me-262戰鬥機的飛行速度達到了800公里/小時。飛機速度的突破除了發動機原理之外,氣動外形也發生了轉變,或者說是噴氣式發動機工作原理改變了飛機氣動佈局設計。

由於噴氣式發動機是藉助空氣來實現飛機推動飛行的,因而在設計上需要設計一個進氣口。早期的戰鬥機尤其是二戰後的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大多都使用的機頭進氣模式,這就使得整個機身呈圓形桶狀形態。這種佈局下的戰鬥機油箱設計通常佈設在駕駛艙後部的機身內部,在裝完必要是機載設備後,剩餘的空間密封起來做成了機內油箱。

後來發展中,進氣道為了適應機載雷達的安裝,有機頭進氣模式轉為機身兩側進氣模式,正是這種進氣道模式的轉變,為後來出現翼身融合體氣動佈局設計打下了基礎。在一二代機的發展中,機內油箱基本上都是上述的將油箱密封在機身後半段中。

在翼身融合體氣動佈局技術出現後,戰鬥機的機內油箱佈設也出現了概念。由於翼身融合後的機翼和機身融為一體,使得機身的內部空間增大,在滿足機載設備安裝後,剩餘的空間包括機翼空間都被密封后作為戰鬥機的機內油箱使用,機內油的載量相對早期的桶狀氣動佈局戰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這種設計在重型戰鬥機上表現的尤為突出。以蘇-27重型戰鬥機為例,由於使用了翼身融合體機動佈局設計,機身與機翼融合成為一體,該型機的機內空間明顯增大,在密封做成油箱之後,僅機內油載量就可以滿足其超過3000公里的航程,作戰半徑輕易就能達到將近1500公里,重型戰鬥機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除了翼身融合體帶來機內油箱空間的拓展之外,還有一種位於機身上方兩側的保型油箱設計也出現了,通過在機身上方兩側在不影響機動佈局效率的情況下,增加了一種保型油箱和機內油箱連接,大幅度提升機內油的載重量。最著名的代表機型就是美國的F-15和F-16,這兩款戰機都有增加保型油箱的版本。

除此之外,充滿想象力的設計師們竭盡可能的利用機身的空間,比如俄製蘇-35戰鬥機就首次利用垂尾搞了一個垂尾油箱,對於提升戰鬥機的機內油載量也有很不錯的助益。

除了機內油箱載油之外,戰鬥機通常使用的方式就是加掛副油箱,為了保證戰鬥機擁有充足的作戰航程和作戰半徑,現代戰鬥機一般會根據任務需求,合理的掛載副油箱,使用副油箱來保證戰機的航程,這種方式在輕中型戰鬥機上顯現的尤為突出。

隨著技術的進步,一般輕中型戰鬥機的機內油載量可以達到4噸左右,部分重型戰鬥機的機內油載量達到9噸多,比如俄製蘇-30戰鬥機的機內油載量就可以達到了9.5噸,這是以前的戰鬥機想都不敢想的。

總體上,機內油箱的載量是保證戰鬥機航程的核心指標,機內油箱的位置在哪,機身、機翼、垂尾都有可能,除了可以空中加油之外,加掛副油箱又是戰鬥機保證航程的基礎手段。


鷹鴿分析


很多人對戰鬥機的油箱內部結構一點都不清楚,總是擔心飛機的油箱很容易被擊中,一旦擊中了油箱那麼一架飛機就完蛋了,一架戰機的飛機差不多10米長,上面裝了發動機和電子設備,還有多少空間可以裝油箱,其實這是不需要擔心的。

戰鬥機的主油箱一般都由機身的主要部分,以及機翼與垂尾等輔助油箱組成。每種飛機尺寸以及內部電子設備的不同,飛機的結構差別還是很大的,所以飛機的分佈也都不一樣,當然一般的戰鬥機都差不多,主要是艦載機的差別很大,因為艦載機進入機庫需要摺疊起來,會造成機翼有一分為二的地方,所以在飛機機翼上不可以裝油箱,基本上這種飛機都採用全動垂尾,比如說殲20、YF23、蘇57這種比較先進的戰機,為了保證傳動軸的牢靠性,基本上放棄了,在垂尾設計郵箱,但是像是殲10、F22這種類型的飛機擁有大三角翼,機翼郵箱要比f16這樣的梯形翼大得多。所以在流量供給方面,主要由機體的主油箱給發動機供油。其他輔助油箱則通過油泵,把燃油補充到主油箱內部。

現在有許多戰鬥機後續改進,所以想方設法的增加戰機的內部燃油箱,像是以色列自己定製的f-16,就在飛機的背部設計了一個凸起的保形油箱,這樣能夠加大飛機的航程,但代價就是影響了氣動外形,造成了機動性不斷降低。

當然不同的飛機需求也是不一樣的,最顯著的就是俄羅斯的蘇57戰鬥機,這種飛機像是拍扁了的蘇27,所以看上去非常的窄,但是機動性能非常好,能夠做出落葉飄這樣的奇葩動作,不過現在的隱身戰機很少有這樣做的,而俄羅斯的戰鬥機則是用於格鬥,隱身戰鬥機一般都比較保守,俄羅斯飛機的氣動外形非常特別,機動性也特別好,而且升力也很大,不需要大推力發動機就能飛起來。不同的飛機設計要看不同國家的需求,以及這個國家的作戰體系的完整性,當然現在有了空中加油機,飛機載油量變得沒有以前那麼重要了。


江淮聖手


在天上,看上去它像只小鳥。常去航展看看,也許你就會徹底顛覆自己的印象。

就拿美軍F-22來說,它有5米來高,長度也超過了18米,空重近乎20噸的大傢伙,能帶燃油和彈藥9噸,它算小嗎?印象上,飛機會和汽車一樣,弄一個油箱來裝燃料,不是這樣。


它在翅膀裡都灌滿了油,為得正是增加航程。如圖所示,藍色區域都是加裝油料部位。既便是這樣,F-22設計之初,只考慮在歐洲部署,加之一門心思為了追求隱身,增加了不少死笨死沉,作戰半徑居然不到800公里,成為一大心痛。


因此我們常能看到F-22攜帶兩個大副油箱,騰空而起的照片,到了交戰區域才扔掉,以免破壞隱身。其實戰鬥機補油有多種方式,有專業的大型加油機,還有夥伴式加油,但戰鬥機作為作戰裝備,總要考慮極限使用的情況,首先要考慮內部燃油航程,其次才是補油,航程多少成為衡量戰鬥機一大性能標準。


三代機有個米格-29,因為航程短,而成為“機場保衛者”,印度準三代LCA“光輝”不服氣,一把搶過機場守衛者的帽子,滿油滿彈起飛,作戰半徑甚至趕不上一架直升機。有意思的是,它居然非要搞出艦載機,艦載機為了滿足起降要求,還要增加不少體重。印度在設計之初沒有這樣差,只是工程能力低下,搞著搞著即不受控制,重量一再增加,以致於它的名字就叫,“I DON'T FLY”。


魂舞大漠


雖然為了降低空氣阻力,增加戰機的作戰航程和空中機動優勢等因素,現代戰機的氣動外形變化並不太大,而且為了增加超音速飛行時的飛行速度和空戰格鬥時的機動優勢,戰機的氣動外形也越來越扁平。雖然更加扁平的機身就像是一張大餅一樣增加了戰機的升力特性,降低了戰機的飛行阻力。但是也降低了戰機內部空間,所以對於戰機設計師來說,降低機身內部空間後會降低燃油量和其他設備的空間大小。所以為了使得戰機作戰半徑不會因為扁平化機身而降低,就得想法設法擴展更多的機身內部空間來裝載燃油了。

所以現在戰機為了擴展內部載油空間上,就得想法設法在機身內部各處找空間設置油箱了。當然大體來說戰機的油箱一般由機身的主油箱與機翼、垂尾等輔助油箱組成,不同類型的戰機因為尺寸、內部電子設備安裝差異、機體結構差異而造成機內的油箱分佈不盡相同。所以在油箱射擊上基本上是見縫插針,飛機內部只要不安裝其他東西的空間就會裝油箱。特別是機翼內部安裝的東西本來就比較少,所以大部分空間是油箱。但是並不是說戰機機翼內部能夠裝載很多燃油。對於很多強調高速性能的飛機,由於機翼很薄,所以機身油箱佔的比重反而會很大。

以美海軍F18超級大黃蟲艦載機結構圖來說,該機內部油箱受限於機翼摺疊限制等原因,其機身內部油箱主要有機身內部的主油箱,和兩側機翼內的整體油箱以及佈置在垂尾內空間極小的輔助油箱組成,這也促成F-18E/F艦載機內部載油量達到了6.5噸,那麼對於F-18艦載機而言,這也就使得機身和機翼上的重載掛點能夠掛載更多的武器。再以俄羅斯蘇35戰機為例來說,本來蘇35戰機衍生於蘇27家族,而蘇27本身定位於雙發重型戰機的定位也使得其內部載油空間巨大,所以早在蘇27時期,其機身內部載油量就高達9.4噸。後期終極版本的蘇35戰機通過對蘇27的機身結構進行優化和取消了機身背部的減速板後,使得蘇35機身內部的空間更大,所以蘇35戰機的內部載油量更是高達12噸的恐怖局面。要知道很多雙發戰機因為兩個發動機和附加進氣道結構等限制,機身內部空間都不是很大。而蘇35能夠通過機身結構優化將內部載油量提升了整整2噸,這也使得蘇35光是在依靠內部載油量,就可以完成大部分作戰需求。
再以現階段世界最強的F22隱身戰機來說,雖然F22隱身戰機的體積相比蘇27小了很多,但是通過F22的油箱設計也直接反映了洛馬公司恐怖的技術實力,在機體遠小於蘇27且要容納內部彈艙的情況下,洛馬公司通過機身結構優化和集成化更高的航電設備節省了大量的機身內部空間,所以F22隱身戰機在有著內置彈艙的前提下,其機身內部燃油量高達8.8噸。
基本來說現代戰機的內部油箱都是由分佈在機身內部各處的機身主油箱和機翼內、垂尾等位置的副油箱組成。不過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像殲20、蘇57這類採用全動垂尾的戰機,為了保證垂尾和機身連接處的傳動軸安全可靠,基本上都會放棄繼續在垂尾內部設置副油箱的計劃。畢竟全動垂尾面積更小,而且內部裝載更多燃油也會極大的降低垂尾和機身連接處的可靠性。
當然從戰機設計來說,並不是內部裝載燃油越多越好,畢竟裝載更多的燃油會增加戰機自身的戰鬥重量,從而降低戰機機動飛行能力。好在隨著空中加油機的出現,就算戰機內部載油空間較小,對於戰爭的影響性也不會太大。


魑魅涅磐


噴氣式戰鬥機也不一定都是扁平的,當然俄羅斯系的戰鬥機都是扁平的,相反法國的陣風戰機看上去很寬大,現在戰鬥機有掛載式油箱,當然也有內置,俄羅斯的戰鬥機氣動外形非常的不一樣,一般的事都採用超升力體結構,所以我們看到蘇27和蘇31都是非常扁平,最新的俄羅斯戰鬥機蘇57看上去就像拍扁了的蘇27,由此可以看出蘇57比一般的戰鬥機更加扁平,但是爬升的速度也更快,不過有一個缺點就是飛行半徑沒有那麼大,飛機越扁的話,裝油也就越少。

由此可以看出飛機越扁平其實動力性能越好,但是降低了戰機的內部空間,所以一般格鬥用的戰鬥機都是比較扁平的,所以說俄羅斯的蘇57就是專門用來格鬥的,其他的一些戰機看上去比較厚實,內置的郵箱也就比較大。當然我們平時看到的轟炸機都有掛載式油箱。

平時所說的戰鬥機油箱基本上是與機翼垂尾等輔助油箱組成,有很多戰機的郵箱在飛機翅膀與機體結合處,由於飛機的結構都不同,所以不同型號的飛機郵箱的位置也不一樣,有的飛機在機翼的內部就裝在了油箱,但並不是說所有的飛機都是這樣的,由於飛機的機翼比較薄,機身郵箱佔比比較大,所以這種結構也未必是很先進的。

對於那些艦載機,比如說美軍的大黃蜂戰鬥機,由於必須要使用摺疊結構,所以飛機兩側的油箱是副油箱,而飛機尾部有輔助油箱,主油箱在飛機的機艙內部,能裝載燃油6.5噸,而這種飛機也可以掛載更多的武器。不過在現代戰爭中空中加油機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大問題,所以說一般的飛機不需要掛載太多的油箱,只需要在空中飛行的時候進行空中加油就可以了。俄羅斯的戰鬥機載油量也是比較大的,比如說俄羅斯最新式的蘇35戰機,能夠載油10噸左右,現在的隱身戰鬥機大多都使用機電一體化設計,也就是動力不僅僅是用油,同時也會使用電,比如說美國f22隱身戰鬥機,裝載燃油的油量高達8.8噸。


四十五度歷史


戰機油箱這個東西大概分三個類型,一個是主油箱,在機身裡,一個是外面掛著的副油箱,再就是保形油箱,也叫適形油箱。那個主油箱就不必提了,沒那個白扯,飛都飛不起來。

那麼這個副油箱是啥呢,其實就是機翼上面掛著的那個東西。這個副油箱可以掛著機腹地下,也可以掛在飛機的外掛架上面的,也就是說,如果掛了副油箱,就得犧牲掉武器的搭載量,減少導彈的數量。

(機翼下面的就是油箱)

飛機的機翼的不同的發射架位置所能掛著的油箱容量是不一樣的,越靠近機身的發射架,裝載的油箱容量就越大。這個和外掛架的掛載能力有關,越靠近根部的外掛架,掛載能力越強,越靠近外部的掛載能力越弱。

以美軍的F16為例吧,機腹底下的副油箱可以裝300加侖的燃油,機翼上的大油箱可以裝在370加侖,距離機身較遠的可以裝載220加侖的燃油。每個機翼上各一個,總共可以搭載五個副油箱,總共是1480加侖,差不多就是5600升了。當然了,這個也是選擇性搭配的。

這個副油箱你看上去挺小的,實際上是很大的,就拿下面這個圖做對比吧。從下圖可以看出,副油箱尺寸是非常大,即便是做了減少阻力的措施,但是氣動阻力依舊是影響飛機的機動性的。正因如此,加掛副油箱的飛機一般會在飛抵戰鬥區域的時候吧副油箱全扔了,提高機動性。

而除了這個副油箱之外,還可以加掛保形油箱。這個保形油箱簡單說就是一個緊貼飛機輪廓的油箱,形狀上儘量貼近飛機。下圖圈出來的就是F15的保形油箱,可以看出這個保形油箱是緊貼機身,幾乎和機身融為一體了。

下圖這個是F16的保形油箱,這兩個外部的保形油箱總共可以裝450加侖的燃油。這種保形油箱呢,對於飛機飛行動力損失的比較少,並沒有外掛油罐那麼嚴重影響飛行。一組保形油箱,容量是機腹下的副油箱的1.5倍,而對於阻力只有下掛副油箱的12%,是非常少的。而且,也不會因此增加雷達的橫截面。

其實呢,所有飛機差不多都是這樣,主油箱、副油箱、保形油箱這樣子搭配。飛機這東西,你看上去比較扁,比較小,實際上是很大的。F16的長度達到了15米,翼展是9.96米,機翼面積是27.87平米,這個面積趕上一間臥室了。而像蘇35,體積更大,長度就22米了。在電視上看飛機貌似不大,但是和人對比的話,就比較直接了,飛機很大的。飛機這麼大,搭載幾噸燃油其實是不成問題的。

(飛機其實是很大滴)

現在呢,空中加油機越來越多了,一般有了成熟的空中加油機,對於外掛的副油箱的依賴性就降低了,甚至是能不掛副油箱就不掛副油箱。畢竟這東西比較礙事,影響飛行,打起來還得扔了。


軍武文齋


首先要說明的是,不是所有的噴氣式戰鬥機,都是扁平的機體,尤其第2代,和第3代噴氣式戰鬥機的機體,大多都比較圓潤,當然,到了第4代隱身戰鬥機上,為了其隱身化效果,也是為了降低戰機的飛行阻力,4代戰鬥機 在設計上,已經越來越偏向於扁平化設計;

這樣一來,勢必就降低了戰鬥機的內部空間,從而影響到載油量,因此,為了使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不受影響,就得想辦法利用一切機身內部可用空間,來增加戰鬥機的載油量,戰機主油箱很好理解,這裡就不作過多介紹,如何利用一切可利用空間,來作為輔助油箱,就顯得十分必要;

例如,可以利用不影響戰鬥機電子設備安裝的的機翼,垂尾等部分,來作為輔助油箱,增加航空燃油,除此之外,很多戰鬥機為了增加燃油載量,在對戰鬥機氣動外形,不做過多改變的情況下,在機體外部增加保形油箱,比如,美國就為F-16,FA-18,F-15等戰鬥機,增加了機體外部保形油箱;

另外,除了機身內部油箱,和外部保形油箱之外,無論是4代隱身戰機,還是第3代戰機,都為其配備了外掛式副油箱,比如,雖然F-22是隱身戰鬥機,但是,美國為了增加其航程 也為它配備了外掛式副油箱,這就有利於,F-22戰鬥機在遠距離轉場,或在低烈度空戰中,有效增加其航程和作戰半徑 。

關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