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气式战斗机扁平的身体是在哪儿放下成吨的燃油的?

每科都考A


通过上面可以看出来,载重量包括载弹量和载油量,怎么分配是需要结合实际需要而定的。战斗机外部油箱,包括保形油箱很好理解,挂在机体外面,内部油箱是放在什么地方呢?毕竟也有数吨重,有的更多。一个是机翼内部,战斗机的机翼除了可以活动的副翼、襟翼等等部件,其它大部分都是固定不动的,起到获得升力要求,因此,机翼就成了安装内部油箱的主要部位。机身,机身发动机和座舱的中间部位也是放置油箱的部位,总体来说,战斗机的油箱就是充分利用战斗机的剩余空间,尽量多的安装油箱,属于见缝插针。但也有一个原则,就是尽量保证战斗机的重心力矩的稳定,不影响战斗机的操控性能。(下图是F-15战斗机的保形油箱)

下图是苏-27战斗机的内部油箱位置(黄色)

战斗机的内部油箱都是有限的,布置也都是对称的,也属于这款战斗机的基本燃油携带量,外部油箱是一个辅助手段,通常是用于远距离作战时使用。外部油箱虽然能够多载油,但也要牺牲载弹量,因为战斗机的载重量是恒定的,只能是在燃油和弹药之间寻求一个平衡。战斗机的理论载重量要大于实际载重量,否则战斗机是很难在理论载重量的情况下飞起来。战斗机耗油量非常高,一个双发战斗机的耗油量一小时要超过2吨多,因此需要尽量多载,以便实现远航程。保形油箱是在不改变战斗机的机体结构的同时,在机体上安装固定的油箱(可拆卸),和战斗机成为一体,主要优点是减少空气阻力和减少油耗。



战斗机的内部油箱布置是一个尴尬的问题,燃油都具有可燃性,作战中被击中就会引起燃烧爆炸。而从战斗机油箱位置布置来看,面积遍及整个机翼和部分机身,这无疑是增加了受弹面积。为此,战斗机油箱都采用一定的防护措施,例如,自动封堵、油箱充氮、装甲防护等等。但战斗机可谓是寸重寸金,每增加一公斤的重量就减少一公斤的载重量,所以,任何事情都是优劣并存,矛盾共生,不可能两全其美,只能是寻求一种性能平衡。外挂油箱是战斗机的一个实现远航程的措施,但缺点也明显,除了减少载弹量,还对战斗机的飞行阻力造成增加的影响,阻力大了相应的也要费油,又是一个矛盾。(下图是F-18战斗机油箱位置,红色)


战斗机的外形越来越扁平,这是根据空气动力学的要求和升力要求而来的,战斗机的扁平是翼身融合技术的使用的一个提现,这样有利于升力系数的增加,相应的也减少油耗,同时也有利于布置机内油箱。战斗机现在都在追求隐身化,隐身战斗机的形状基本都是扁平化的,这样有利于隐身。战斗机的内部油箱是一个基本燃油携带量,也是一个基本航程的体现,也是最佳载弹量的一个形式,如果使用外挂油箱就必须要牺牲载弹量,这是没有商量余地的。空中加油技术既是保证远航程的一个措施,也是维持最大载弹量的一个举措,这也是空中加油机的价值所在。

总之,战斗机的内部油箱是战斗机战斗力的一个体现,内部油箱、外挂油箱、保形油箱、加油机保证了战斗机作战的需要,使战斗机的航程得到了拓展。通过调整载油量和载弹量也使战斗机的作战性能发挥到最佳程度。一切为了作战需要,一切为了性能的发挥,从这个角度来说,战斗机的载油量并非越多越好,而是符合作战需要就好。不过拥有大的内部载油量,无疑是性能优势的一个体现,我可以少载油,但不能不具备多载油的本事,这就是优势。
以上是兔哥个人观点,欢迎探讨评论!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


兔哥42928


战斗机虽然外形各有不同,但是所有的战斗机的油箱布置也都差不多,也不是什么秘密了,战斗机内部油箱主要分布在:

1、机身驾驶舱至机尾发动机的中间位置,战斗机的设备这一块主要都是安装在机头至机舱位置,而中间位置没有什么设备,适合作为油箱使用,而且这个位置储备量也是很大的

2、主机翼中间,机翼中间也有一些位置,机翼加强肋中间有很多空间,这些空间全部被开发出来装油了!

而除了内部邮箱,战斗机为了增加航程还会适当增加一些外部邮箱,这主要指主机翼和机腹下的外挂副油箱,或者在机身两侧开发保形油箱了,另外就是加油机进行空中加油的方式!

下面我们具体看几个飞机的油箱位置:

F-14雄猫战斗机

F-14雄猫是一代军迷的记忆,这款飞机不但研制非常高,作战能力也是相当强悍,当然上图有些艺术夸张的成分,不过F14确实在飞行时搞过一次激起水花的事!

F14作为重型舰载机,主要就是用来远程拦截苏联轰炸机集群的,是一款标准的航母舰载截击机,他以大航程著称,下面,咱们来看看F-14的内部油箱位置。

图为F-14的几处油箱位置。


F-22猛禽战斗机

F22是美国研发的四代隐身机,至今仍是公认的隐身效果最好的战斗机,这款战机设计得相当的紧凑,价格也是相当的贵,据说F22能够一次性携带8.2吨燃油,而下图便是F22的油箱设计了,我们可以看到,几乎能装油的地方都设计来装油了,可即便如此,这款战机因为采用超音速巡航,作战半径仅仅只有740公里而已,从这一点我们就能了解超音速巡航对燃油消耗之大可想而知!

图:蓝色标识处为F-22储油的地方,图中还挂载这4个副油箱!


苏27侧卫战斗机

苏27战机是一款经典、且战斗力强悍的战机,他代表着一个家族,也就是侧卫家族了,其型号真是数不胜数,但油箱的布置也都差不多。苏27的基本版就已经能够载油9.4吨了,不挂任何副油箱作战半径就有1500公里。随着俄罗斯的不断的开发完善,到了苏35终极版的时候,更是将油箱开发到了极致,比如取消了背部的减速板,还开发出垂尾油箱,另外两个发动机之间的空隙部位也用来装油,于是总载油量又增多了1吨多。


图:苏35将油箱布置开发到了极致

从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知道,战斗机的油箱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都是采用驾驶舱到发动机位置的空间作为主油箱,然后机翼上还能装一部分油,而且在发射导弹后,机翼油箱还能进行调节以平衡战机,另外各国也在不断的完善开发,让本就很紧凑的战斗机开发出更多装油的空间出来,比如垂尾油箱等。当然重型战斗机在载油量上有着天然的优势,重型战机在个头上有着天然的优势,虽然设备上更先进占用空间更大一些,但也就大那么一点而已,因此重型战机有更多的空间来装油,比如苏35就能装到差不多11吨的燃油,而我国的歼10好像只有5吨左右,像JF-17枭龙这种轻型战机更是不足3吨燃油,这就是差距了!


狼烟火燎


淘金客说:这个问题其实不难,但让我很感慨——这正是燃油的巨大优势之一,特别是和现在的新能源系统相比。先上个图。

飞机的燃油放在哪里

答案是:几乎哪里都可以放!液体的燃油不挑剔油箱的形状,可以充分利用飞机内的多余的不规则空间进行存放。机翼、机身……看上图,褐色部分就是油箱。设计得当的话,油箱甚至可以作为承力部件,以减轻飞机的重量。更有甚者,大家都知道3倍音速的“黑鸟”侦察机,在高速时机体与空气剧烈摩擦能升温到几百度,还要靠燃油系统来降温!

不过,一般来说,飞机上布置燃油箱还要注意:不能在消耗燃油过程中让飞机的重心变化太多。如下图中红色的多个油箱,先用哪个油箱后用哪个油箱都是有规定的,不按规定来,飞机的重心变化太大,操作起来有困难甚至会导致严重事故!曾经有货机在爬升时货物没固定好在货舱里滑动,导致重心变化太大失速后机毁人亡。下下图是掀开机翼蒙皮后的油箱的照片。

优势在哪里

淘金客弄过不少新能源的无人机,比如燃料电池,现阶段的燃料电池以高压氢气为燃料,能量密度比锂电池高三倍以上(实际算起来有点复杂),也创造过世界纪录。但是,高压氢气必须用高压气瓶来保存,气瓶只能做成两头是圆形的圆柱体,如下图,避免应力集中,也是以最轻的材料重量储存更多氢气的要求。

可这么个圆柱形的玩意在飞机里实在太难布置了,要占据宝贵的连续空间。低速的多旋翼飞机(不超过100公里时速)上还影响小一点只是不好看,如下图,高速一些的固定翼上,这个粗粗的圆柱体还会增加飞机的横截面积从而增加阻力!如下下图,因为同样容积的圆柱体,越接近球形也就是越短粗,表面积就越小,这意味着重量就越轻……

液态氢的情况和这个类似,曾经洛克希德打算用液氢作为高速飞机的燃料,最后项目下马,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个容器的形状对飞机限制得太厉害。

结语

飞机可以充分利用内部的不规则空间存放燃油,这是燃油动力的优势之一。燃油目前看起来不太环保,但很多形式新能源想代替它在飞机上使用,如何存放是必须要过的难关之一。


史海淘金客


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准确,战斗机进入喷气式时代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机身并不是扁平的,而是呈圆形桶状的,只是现代战斗机气动布局大部分以扁平态出现。

战斗机发展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活塞式螺旋桨推进模式阶段,第二个就是喷气式阶段。喷气式模式战斗机的出现主要为了解决螺旋桨战斗机飞行速度较慢的问题,受制于气动和技术制约,螺旋桨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到了700公里/小时就达到了极限,因为音障难以在得到提升。

在这种背景下,喷气式战斗机概率被提出来。上世纪30年代,德国就推出了两款喷气式飞机样机,即He-178和Me-262战斗机,Me-262战斗机的飞行速度达到了800公里/小时。飞机速度的突破除了发动机原理之外,气动外形也发生了转变,或者说是喷气式发动机工作原理改变了飞机气动布局设计。

由于喷气式发动机是借助空气来实现飞机推动飞行的,因而在设计上需要设计一个进气口。早期的战斗机尤其是二战后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大多都使用的机头进气模式,这就使得整个机身呈圆形桶状形态。这种布局下的战斗机油箱设计通常布设在驾驶舱后部的机身内部,在装完必要是机载设备后,剩余的空间密封起来做成了机内油箱。

后来发展中,进气道为了适应机载雷达的安装,有机头进气模式转为机身两侧进气模式,正是这种进气道模式的转变,为后来出现翼身融合体气动布局设计打下了基础。在一二代机的发展中,机内油箱基本上都是上述的将油箱密封在机身后半段中。

在翼身融合体气动布局技术出现后,战斗机的机内油箱布设也出现了概念。由于翼身融合后的机翼和机身融为一体,使得机身的内部空间增大,在满足机载设备安装后,剩余的空间包括机翼空间都被密封后作为战斗机的机内油箱使用,机内油的载量相对早期的桶状气动布局战机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这种设计在重型战斗机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以苏-27重型战斗机为例,由于使用了翼身融合体机动布局设计,机身与机翼融合成为一体,该型机的机内空间明显增大,在密封做成油箱之后,仅机内油载量就可以满足其超过3000公里的航程,作战半径轻易就能达到将近1500公里,重型战斗机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除了翼身融合体带来机内油箱空间的拓展之外,还有一种位于机身上方两侧的保型油箱设计也出现了,通过在机身上方两侧在不影响机动布局效率的情况下,增加了一种保型油箱和机内油箱连接,大幅度提升机内油的载重量。最著名的代表机型就是美国的F-15和F-16,这两款战机都有增加保型油箱的版本。

除此之外,充满想象力的设计师们竭尽可能的利用机身的空间,比如俄制苏-35战斗机就首次利用垂尾搞了一个垂尾油箱,对于提升战斗机的机内油载量也有很不错的助益。

除了机内油箱载油之外,战斗机通常使用的方式就是加挂副油箱,为了保证战斗机拥有充足的作战航程和作战半径,现代战斗机一般会根据任务需求,合理的挂载副油箱,使用副油箱来保证战机的航程,这种方式在轻中型战斗机上显现的尤为突出。

随着技术的进步,一般轻中型战斗机的机内油载量可以达到4吨左右,部分重型战斗机的机内油载量达到9吨多,比如俄制苏-30战斗机的机内油载量就可以达到了9.5吨,这是以前的战斗机想都不敢想的。

总体上,机内油箱的载量是保证战斗机航程的核心指标,机内油箱的位置在哪,机身、机翼、垂尾都有可能,除了可以空中加油之外,加挂副油箱又是战斗机保证航程的基础手段。


鹰鸽分析


很多人对战斗机的油箱内部结构一点都不清楚,总是担心飞机的油箱很容易被击中,一旦击中了油箱那么一架飞机就完蛋了,一架战机的飞机差不多10米长,上面装了发动机和电子设备,还有多少空间可以装油箱,其实这是不需要担心的。

战斗机的主油箱一般都由机身的主要部分,以及机翼与垂尾等辅助油箱组成。每种飞机尺寸以及内部电子设备的不同,飞机的结构差别还是很大的,所以飞机的分布也都不一样,当然一般的战斗机都差不多,主要是舰载机的差别很大,因为舰载机进入机库需要折叠起来,会造成机翼有一分为二的地方,所以在飞机机翼上不可以装油箱,基本上这种飞机都采用全动垂尾,比如说歼20、YF23、苏57这种比较先进的战机,为了保证传动轴的牢靠性,基本上放弃了,在垂尾设计邮箱,但是像是歼10、F22这种类型的飞机拥有大三角翼,机翼邮箱要比f16这样的梯形翼大得多。所以在流量供给方面,主要由机体的主油箱给发动机供油。其他辅助油箱则通过油泵,把燃油补充到主油箱内部。

现在有许多战斗机后续改进,所以想方设法的增加战机的内部燃油箱,像是以色列自己定制的f-16,就在飞机的背部设计了一个凸起的保形油箱,这样能够加大飞机的航程,但代价就是影响了气动外形,造成了机动性不断降低。

当然不同的飞机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最显著的就是俄罗斯的苏57战斗机,这种飞机像是拍扁了的苏27,所以看上去非常的窄,但是机动性能非常好,能够做出落叶飘这样的奇葩动作,不过现在的隐身战机很少有这样做的,而俄罗斯的战斗机则是用于格斗,隐身战斗机一般都比较保守,俄罗斯飞机的气动外形非常特别,机动性也特别好,而且升力也很大,不需要大推力发动机就能飞起来。不同的飞机设计要看不同国家的需求,以及这个国家的作战体系的完整性,当然现在有了空中加油机,飞机载油量变得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


江淮圣手


在天上,看上去它像只小鸟。常去航展看看,也许你就会彻底颠覆自己的印象。

就拿美军F-22来说,它有5米来高,长度也超过了18米,空重近乎20吨的大家伙,能带燃油和弹药9吨,它算小吗?印象上,飞机会和汽车一样,弄一个油箱来装燃料,不是这样。


它在翅膀里都灌满了油,为得正是增加航程。如图所示,蓝色区域都是加装油料部位。既便是这样,F-22设计之初,只考虑在欧洲部署,加之一门心思为了追求隐身,增加了不少死笨死沉,作战半径居然不到800公里,成为一大心痛。


因此我们常能看到F-22携带两个大副油箱,腾空而起的照片,到了交战区域才扔掉,以免破坏隐身。其实战斗机补油有多种方式,有专业的大型加油机,还有伙伴式加油,但战斗机作为作战装备,总要考虑极限使用的情况,首先要考虑内部燃油航程,其次才是补油,航程多少成为衡量战斗机一大性能标准。


三代机有个米格-29,因为航程短,而成为“机场保卫者”,印度准三代LCA“光辉”不服气,一把抢过机场守卫者的帽子,满油满弹起飞,作战半径甚至赶不上一架直升机。有意思的是,它居然非要搞出舰载机,舰载机为了满足起降要求,还要增加不少体重。印度在设计之初没有这样差,只是工程能力低下,搞着搞着即不受控制,重量一再增加,以致于它的名字就叫,“I DON'T FLY”。


魂舞大漠


虽然为了降低空气阻力,增加战机的作战航程和空中机动优势等因素,现代战机的气动外形变化并不太大,而且为了增加超音速飞行时的飞行速度和空战格斗时的机动优势,战机的气动外形也越来越扁平。虽然更加扁平的机身就像是一张大饼一样增加了战机的升力特性,降低了战机的飞行阻力。但是也降低了战机内部空间,所以对于战机设计师来说,降低机身内部空间后会降低燃油量和其他设备的空间大小。所以为了使得战机作战半径不会因为扁平化机身而降低,就得想法设法扩展更多的机身内部空间来装载燃油了。

所以现在战机为了扩展内部载油空间上,就得想法设法在机身内部各处找空间设置油箱了。当然大体来说战机的油箱一般由机身的主油箱与机翼、垂尾等辅助油箱组成,不同类型的战机因为尺寸、内部电子设备安装差异、机体结构差异而造成机内的油箱分布不尽相同。所以在油箱射击上基本上是见缝插针,飞机内部只要不安装其他东西的空间就会装油箱。特别是机翼内部安装的东西本来就比较少,所以大部分空间是油箱。但是并不是说战机机翼内部能够装载很多燃油。对于很多强调高速性能的飞机,由于机翼很薄,所以机身油箱占的比重反而会很大。

以美海军F18超级大黄虫舰载机结构图来说,该机内部油箱受限于机翼折叠限制等原因,其机身内部油箱主要有机身内部的主油箱,和两侧机翼内的整体油箱以及布置在垂尾内空间极小的辅助油箱组成,这也促成F-18E/F舰载机内部载油量达到了6.5吨,那么对于F-18舰载机而言,这也就使得机身和机翼上的重载挂点能够挂载更多的武器。再以俄罗斯苏35战机为例来说,本来苏35战机衍生于苏27家族,而苏27本身定位于双发重型战机的定位也使得其内部载油空间巨大,所以早在苏27时期,其机身内部载油量就高达9.4吨。后期终极版本的苏35战机通过对苏27的机身结构进行优化和取消了机身背部的减速板后,使得苏35机身内部的空间更大,所以苏35战机的内部载油量更是高达12吨的恐怖局面。要知道很多双发战机因为两个发动机和附加进气道结构等限制,机身内部空间都不是很大。而苏35能够通过机身结构优化将内部载油量提升了整整2吨,这也使得苏35光是在依靠内部载油量,就可以完成大部分作战需求。
再以现阶段世界最强的F22隐身战机来说,虽然F22隐身战机的体积相比苏27小了很多,但是通过F22的油箱设计也直接反映了洛马公司恐怖的技术实力,在机体远小于苏27且要容纳内部弹舱的情况下,洛马公司通过机身结构优化和集成化更高的航电设备节省了大量的机身内部空间,所以F22隐身战机在有着内置弹舱的前提下,其机身内部燃油量高达8.8吨。
基本来说现代战机的内部油箱都是由分布在机身内部各处的机身主油箱和机翼内、垂尾等位置的副油箱组成。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像歼20、苏57这类采用全动垂尾的战机,为了保证垂尾和机身连接处的传动轴安全可靠,基本上都会放弃继续在垂尾内部设置副油箱的计划。毕竟全动垂尾面积更小,而且内部装载更多燃油也会极大的降低垂尾和机身连接处的可靠性。
当然从战机设计来说,并不是内部装载燃油越多越好,毕竟装载更多的燃油会增加战机自身的战斗重量,从而降低战机机动飞行能力。好在随着空中加油机的出现,就算战机内部载油空间较小,对于战争的影响性也不会太大。


魑魅涅磐


喷气式战斗机也不一定都是扁平的,当然俄罗斯系的战斗机都是扁平的,相反法国的阵风战机看上去很宽大,现在战斗机有挂载式油箱,当然也有内置,俄罗斯的战斗机气动外形非常的不一样,一般的事都采用超升力体结构,所以我们看到苏27和苏31都是非常扁平,最新的俄罗斯战斗机苏57看上去就像拍扁了的苏27,由此可以看出苏57比一般的战斗机更加扁平,但是爬升的速度也更快,不过有一个缺点就是飞行半径没有那么大,飞机越扁的话,装油也就越少。

由此可以看出飞机越扁平其实动力性能越好,但是降低了战机的内部空间,所以一般格斗用的战斗机都是比较扁平的,所以说俄罗斯的苏57就是专门用来格斗的,其他的一些战机看上去比较厚实,内置的邮箱也就比较大。当然我们平时看到的轰炸机都有挂载式油箱。

平时所说的战斗机油箱基本上是与机翼垂尾等辅助油箱组成,有很多战机的邮箱在飞机翅膀与机体结合处,由于飞机的结构都不同,所以不同型号的飞机邮箱的位置也不一样,有的飞机在机翼的内部就装在了油箱,但并不是说所有的飞机都是这样的,由于飞机的机翼比较薄,机身邮箱占比比较大,所以这种结构也未必是很先进的。

对于那些舰载机,比如说美军的大黄蜂战斗机,由于必须要使用折叠结构,所以飞机两侧的油箱是副油箱,而飞机尾部有辅助油箱,主油箱在飞机的机舱内部,能装载燃油6.5吨,而这种飞机也可以挂载更多的武器。不过在现代战争中空中加油机的出现解决了这个大问题,所以说一般的飞机不需要挂载太多的油箱,只需要在空中飞行的时候进行空中加油就可以了。俄罗斯的战斗机载油量也是比较大的,比如说俄罗斯最新式的苏35战机,能够载油10吨左右,现在的隐身战斗机大多都使用机电一体化设计,也就是动力不仅仅是用油,同时也会使用电,比如说美国f22隐身战斗机,装载燃油的油量高达8.8吨。


四十五度历史


战机油箱这个东西大概分三个类型,一个是主油箱,在机身里,一个是外面挂着的副油箱,再就是保形油箱,也叫适形油箱。那个主油箱就不必提了,没那个白扯,飞都飞不起来。

那么这个副油箱是啥呢,其实就是机翼上面挂着的那个东西。这个副油箱可以挂着机腹地下,也可以挂在飞机的外挂架上面的,也就是说,如果挂了副油箱,就得牺牲掉武器的搭载量,减少导弹的数量。

(机翼下面的就是油箱)

飞机的机翼的不同的发射架位置所能挂着的油箱容量是不一样的,越靠近机身的发射架,装载的油箱容量就越大。这个和外挂架的挂载能力有关,越靠近根部的外挂架,挂载能力越强,越靠近外部的挂载能力越弱。

以美军的F16为例吧,机腹底下的副油箱可以装300加仑的燃油,机翼上的大油箱可以装在370加仑,距离机身较远的可以装载220加仑的燃油。每个机翼上各一个,总共可以搭载五个副油箱,总共是1480加仑,差不多就是5600升了。当然了,这个也是选择性搭配的。

这个副油箱你看上去挺小的,实际上是很大的,就拿下面这个图做对比吧。从下图可以看出,副油箱尺寸是非常大,即便是做了减少阻力的措施,但是气动阻力依旧是影响飞机的机动性的。正因如此,加挂副油箱的飞机一般会在飞抵战斗区域的时候吧副油箱全扔了,提高机动性。

而除了这个副油箱之外,还可以加挂保形油箱。这个保形油箱简单说就是一个紧贴飞机轮廓的油箱,形状上尽量贴近飞机。下图圈出来的就是F15的保形油箱,可以看出这个保形油箱是紧贴机身,几乎和机身融为一体了。

下图这个是F16的保形油箱,这两个外部的保形油箱总共可以装450加仑的燃油。这种保形油箱呢,对于飞机飞行动力损失的比较少,并没有外挂油罐那么严重影响飞行。一组保形油箱,容量是机腹下的副油箱的1.5倍,而对于阻力只有下挂副油箱的12%,是非常少的。而且,也不会因此增加雷达的横截面。

其实呢,所有飞机差不多都是这样,主油箱、副油箱、保形油箱这样子搭配。飞机这东西,你看上去比较扁,比较小,实际上是很大的。F16的长度达到了15米,翼展是9.96米,机翼面积是27.87平米,这个面积赶上一间卧室了。而像苏35,体积更大,长度就22米了。在电视上看飞机貌似不大,但是和人对比的话,就比较直接了,飞机很大的。飞机这么大,搭载几吨燃油其实是不成问题的。

(飞机其实是很大滴)

现在呢,空中加油机越来越多了,一般有了成熟的空中加油机,对于外挂的副油箱的依赖性就降低了,甚至是能不挂副油箱就不挂副油箱。毕竟这东西比较碍事,影响飞行,打起来还得扔了。


军武文斋


首先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喷气式战斗机,都是扁平的机体,尤其第2代,和第3代喷气式战斗机的机体,大多都比较圆润,当然,到了第4代隐身战斗机上,为了其隐身化效果,也是为了降低战机的飞行阻力,4代战斗机 在设计上,已经越来越偏向于扁平化设计;

这样一来,势必就降低了战斗机的内部空间,从而影响到载油量,因此,为了使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不受影响,就得想办法利用一切机身内部可用空间,来增加战斗机的载油量,战机主油箱很好理解,这里就不作过多介绍,如何利用一切可利用空间,来作为辅助油箱,就显得十分必要;

例如,可以利用不影响战斗机电子设备安装的的机翼,垂尾等部分,来作为辅助油箱,增加航空燃油,除此之外,很多战斗机为了增加燃油载量,在对战斗机气动外形,不做过多改变的情况下,在机体外部增加保形油箱,比如,美国就为F-16,FA-18,F-15等战斗机,增加了机体外部保形油箱;

另外,除了机身内部油箱,和外部保形油箱之外,无论是4代隐身战机,还是第3代战机,都为其配备了外挂式副油箱,比如,虽然F-22是隐身战斗机,但是,美国为了增加其航程 也为它配备了外挂式副油箱,这就有利于,F-22战斗机在远距离转场,或在低烈度空战中,有效增加其航程和作战半径 。

关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内容观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