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空空導彈的技術進步,有人戰鬥機是否已經發展到瓶頸?六代機屬於無人機的天下嗎?

殘夢殤流年


第六代戰鬥還是有人機,目前世界上所謂的“六代機”都基本處於理論階段,還沒有任何國家拿出具體的工程內容。世界上有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和法德,五個正在研製或預研的第六代戰鬥機項目,除此之外,就連印度和韓國等國家都想搞出屬於本國的五代機。

從現在對外公開的第六代戰鬥機的信息看,是一種高度智能的有人戰鬥機,能夠通過網絡節點控制,同時能夠與無人戰鬥機配合作戰,或指揮其他無人飛行器組成未來作戰系統,也就是俗稱的“雲作戰”。

中國殲-20總設計師楊偉在接受央視採訪時,稱中國正在展開六代機的研製工作,並評論稱中國六代機可能是科幻電影最大膽的想象都沒有描述過的外形。六代機是一個系統工程。基本特徵是超過五代隱身能力和超音速巡航能力;配備主動型防禦系統(激光或攔截彈);集成有源相控雷達;有高感知能力機載電腦和傳感器,可以連接衛星和大量僚機,可以和地面系統協同作戰;具備控制多架無人機的空中小型指揮能力。六代機具體能達到什麼樣的戰鬥力還需要時間驗證。

6月17日第五十三屆法國巴黎-布爾歇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在法國巴黎正式開幕,法國總統馬克龍,達索航空公司董事長,空客公司CEO,法國德國西班牙三國國防部長一同參加了揭幕儀式,規格之高,可見法德以及歐洲對這架第六代戰鬥機的重視。法國宣佈將注資25億歐元,德國宣佈注資10億歐元。按照計劃,最快到2040年,第六代機就能夠真正服役了。

法德第六代戰鬥機的氣動佈局更像是YF-23,設計有隱身的DSI進氣道,機身後部安裝外傾近70度的垂尾。氣動設計上非常注重超音速飛行能力,為了超音速巡航做出了重點優化。按照德意志和法蘭西的構想,網絡節點控制以及其他一些無人武器將會是未來作戰系統的主要標誌。

第六代戰機和第五代戰機在很多特徵上都保持相似,但第六代戰鬥機會有明顯超過五代機的隱身能力和超音速巡航能力。配備有高感知能力的各類傳感器,能夠控制多架無人機,具備空中指揮能力。第六代機將是一個有人與無人共存的狀態。


科羅廖夫


夠嗆!人類至今還沒有能力造出像電影《絕密飛行》中的EDI那樣的無人飛行器,而在很多軍迷心目中,那才是六代機應該有的樣子。
《絕密飛行》中的“艾迪”無人機

跟EDI一同出現在影片中的還有一款名為“禽爪”有人戰機,外觀同樣科幻,有人覺得其更符合六代機的某些特點。
“禽爪”
戰機

值得一提的是,“禽爪”據說其原型正是在跟YF-22(F-22前身)競爭中失利的YF-23隱形戰機。現實中的YF-23,只製造了2架原型機,雖然輸掉了比賽沒能最終量產,但其本身設計可圈可點,甚至單純從技術指標看,要比現在的猛禽更加先進,比如採用的變循環發動機就讓人津津樂道,如無例外,其將會是下一代戰機的理想發動機。



YF-23
“黑寡婦”隱形戰機

從目前的戰機發展看,下一代戰機是有人戰機的可能性很大,不過肯定在人工智能水平上相比現在的5代機有較大突破,至於其他方面,機載激光武器系統、自適應變循環發動機等黑科技也有希望一一實現。
F-22(下)和YF-23飛行照片


兵者詭道也


針對第一問。確實如問題所講當今空空導彈技術相比之前無論是在推進技術還是在制導能力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而作為空空導彈的載體或者攻擊目標,現代有人駕駛戰鬥機卻在飛行過載方面有著嚴格的限制。對於一般性飛行員來說所能承受的飛行過載也不過在5~7g,即便是身體素質優異的特技飛行員也不會超過9g。無人機則不同,只要在機體承受範圍以內,可以做任何過載機動動作來躲避導彈攻擊或者其他場景的戰術需要。憑藉這一點來說,似乎有人機發展已經到了盡頭,發展無人機才是最好的選擇。但目前實際狀況如何呢?

殲20戰鬥機發射國產霹靂15空空導彈示意圖

通過對世界各國的無人攻擊機使用模式來看,都還是採用遙控控制技術,由後方操作人員來操控飛機,以此完成相應任務需求。華夏軍猜測,之所以沒采用計算機完全自主控制,可能是由於下列原因:1、完全由電腦決定是否開火,安全難以得到保證。2、在相對簡單的空戰條件下,計算機的能力確實優異,但如果增加更多的複雜因素,計算機相對人為控制會在應對上顯得靈活性欠缺。所以華夏軍認為具備有人駕駛功能還有可能會成為下一代戰鬥機發展中的重要考量。

美國-X47B無人戰鬥機

針對第二問。目前,有計劃發展六代機的國家不在少數,像傳統軍事大國中、美、俄、英及歐洲國家都有各自或聯合發展六代機的項目計劃,但就六代機駕駛功能是有人還是無人尚未形成統一的論調,因為現在大家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之前有媒體採訪殲20總師楊偉時他稱,六代機的標準應應當由我們自己制定,它最核心的部分是在更高的機械化平臺上追求更高的信息化、智能化,誰能在智能化領域率先取得突破,便能使新一代戰機的效能成倍飆升。由此來看,高度的智能化與信息化將是六代機發展的重中之重。下面華夏軍整理了各軍事大國提出的關於六代機的部分概念,讓我們一窺其發展方向。

一、美國。2010年美國國防部發布了六代機的概念諮詢書,2015年編入預算,項目啟動。目前已經提交方案的是美國戰鬥機研製領域的傳統三大巨頭:洛克希德.馬丁、波音以及諾斯羅普.格魯曼。美國國防部希望六代機不僅侷限於傳統空域作戰,還要能夠在大氣層外具備相應的功能,同時六代機也將融合網絡及電子戰系統,擁有極強的互聯互通能力。

美國波音公司提出的六代機概念圖

二、英國。2018年7月16日,第51屆範堡羅航展中,代號"暴風"的新一代戰鬥機概念機等比例模型首次公之於眾。簡報中稱,該機的優勢源於人工智能,開放架構,一體化傳感器和互聯互通性。"暴風"首次實現了內置彈倉的模塊化配置,此外還將配置定向能武器(定向能武器分為電子束武器、激光武器及微波武器)。"暴風"將採用混合駕駛模式,即可有人駕駛也可自主駕駛。

第51屆範堡羅航展中的“暴風”六代機等比例模型

三、俄羅斯。據俄塔斯社報道,俄將以"獵人"無人攻擊機為原型開發六代機,該機空重約20噸,具備全頻譜隱身能力,飛行速遞在1馬赫左右,同時將實現查打一體的功能,無需擔心人員傷亡。

俄羅斯“獵人”無人攻擊機

四、歐洲。2018年7月13日,法、德宣稱將聯合研製歐洲新一代戰鬥機,旨在取代現有的陣風、颱風戰鬥機。據悉,該機將大量採用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協調無人飛行器,實現作戰功能的網絡化,信息化。該機也同樣採用了混合駕駛模式。

歐洲六代機概念圖

總結:迄今為止,美國在六代機項目中已經進行了實質性推進。根據我國裝備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的武器發展規劃傳統,相信也一定在穩步前行。俄雖有五代機設計建造經驗,但其在電子及信息技術方面相對欠缺。更何況,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依託,也不可能取得實質性突破。至於英國及歐洲國家,在沒有五代機技術積累的前提下大搞六代機,估計接下來迎接他們的也將是重重的障礙。另外我們可以看到,關於六代機,高度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將是比較確切的方向,至於是有人駕駛還是無人駕駛,都沒有形成統一的定論。不過華夏軍認為,基於有人駕駛系統的基礎上增加無人駕駛功能,也許能成為下一代戰機的一類發展方向。


用戶10974265399


空空導彈技術的進步是可見的,但也並非完全否定有人戰鬥機已經無路可走。縱觀科技的發展,從起始的單一專項發展,正朝著綜合多功能以及大數據方向前進,這也從規律中衍射出六代機的發展要會在各個方面拔得頭籌。而從單方面認定六代機是無人機的天下有點言過其實,只不過會在無人操作系統上走的更遠,但並不會徹底擺脫人為操作因素,而會再二者之間進行更高度的融合。

首先,六代機依然是服務於戰爭和維護人類和平而存在。若是在戰爭武器領域徹底擺脫人為因素的存在,那麼就會使得一些不安分子來擾亂和平秩序可乘之機,在沒有完全成熟和完全必要的情況下,人類還是不會把戰爭武器的操縱模式完全劃歸無人智能,這樣既不利於人類文明的發展,同時還會給人類的和平埋下隱患。

其次,空空導彈的技術進步,並不會絕對使得戰場平衡向一方徹底傾斜。空空導彈即使在多麼先進,依然擺脫不了自身的死腦筋的規律,即使日後擺脫了死腦筋的規律,但戰鬥機還有科技革新小型化的空空激光攔截器來機會來襲導彈。這在不久的將來會逐步的實現,並且應用於多個領域,使得在戰鬥機自身防護上更具優勢。

最後,軍工科技的發展是多元化、多層次同步發展。雖然科技發展之間有時間上的先後順序,但是在總體規劃和佈局上卻相差並不遠。這便如矛與盾的關係,有攻有防、有進有退,使得總體格局始終都能處在相對平衡的過度之中。

總之,隨著未來戰場的多樣性,無人智能戰鬥機也會逐步形成一個梯隊來服務於人類。但主旨還是以人為本的原則來展開,在不同層次上進行合理的分工佈局,使其獲得整體在維護世界和平處在最優化的統籌範圍內。過於依賴智能設備,而放棄自身的錘鍊,會使得人類未來進入文明之爭的災難,這並不是我們人類所真正喜聞樂見的。


心學智聖


絕無可能!從五代機的發展來看,世界所有的武器裝備研發似乎都遇到了瓶頸。不單單是未來的六代機,所有的武器都在從隱身化向無人化發展,如果這是一個進步方向的話,那麼無人化往後會是什麼?個人感覺那就是太空化!



坦克、飛機這種武器平臺的發展出現了瓶頸,它們所搭載的武器也不會繼續出現大的進步。空空導彈不會與搭載它的飛機產生代差。人類思想進步的太快,科技能力又跟不上,這就需要一個很長的過渡期。不要著急,五代機剛剛起步,六代機頂多處於理論驗證階段。而無人性能似乎是目前能想到的六代機最大特色。但是很顯然人工智能還沒發展到如此程度,能讓無人六代機能獨自完成多種戰鬥任務並返回基地,它還是需要有人駕駛飛機來起主導作用。



六代機的無人操作不像全球鷹、捕食者這樣,通過遠程操控,它的無人化必須要基於人工智能的前提下,自己能處理執行任務過程中所出現的任何特殊情況。單就目前而言,能達到提前輸入作戰指令,通過指令完成任務就不錯了。六代機也不會像目前無人機這樣小,它的身軀必須大,這樣才能完成多種作戰任務。

網絡上現在所有傳播六代機信息都是不真實的,美國及歐美一些國家正剛開始部署五代機。千萬不要將美國的X-47B無人機當做六代機模本,它只是無人機的“無人化”版本,上面的電腦可以自己執行一些簡單任務,不需要人為遠程控制,但是諸多性能連四代機都比不上。





所以,六代機絕不是無人化為主導,而是應該以有人化為主,無人化為輔。執行任務時,無人機負責突防、攻擊目標等危險任務,有人駕駛戰機負責掩護和其他行動。單從經費和技術能力來看,五代機主導天空時間會比較長,六代機的研發必定更為耗時耗力。僅五代機全球也只有中美俄有能力製造,到了六代機完全是未知數。

六代機想像圖



而到了七代機,我們只能以美國空天飛機為藍本,想象一下它的作戰能力了。七代機可以從本土升空後直接進入大氣層 ,飛到作戰區域後根據情況或直接在大氣層外或進入大氣層,直接用導彈或激光武器攻擊目標。七代機的造價絕對是天文數字!

美國空天飛機



以上為軍武奇兵個人觀點,歡迎交流補充,謝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戰武奇兵


另一種是全球鷹,全球鷹具備自主巡航,自主偵查,但不具備自主判斷,識別能力。

目前無人機只能算是自動化遙控飛機。

而有人機所謂的極限主要指的是人的生理極限。第一,人要吃喝拉撒睡,這個是在八小時甚至更短時間內。

第二飛行員對過載的忍受只在兩三個G。在高那就是宇航員得承受範圍了,飛行員面對的過載是不同得幾種過載,如翻滾過載,爬升過載,盤旋過載。宇航員只有兩個,上升和下降過載。

第三,戰機的生命維持系統對戰機尺寸,機構,的限制。

實際上,人工智能確實有他的先進性,比如中國的絕藝,美國的阿爾法狗。但是這是雲計算加邏輯運算。無法替代空戰這種複雜的工作。更無法替代空軍飛行員對作戰指令,國內國際領海,領空法律的理解認識,基於這些法律和國家忠誠等思想的作戰戰術指定等。


風車騎士45541173eg


隨著五代機的逐漸成熟,六代機已經進入了研製階段,十年之內就會有六代機開始服役,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有人駕駛戰鬥機依然是六代機的主流,在可預見的將來,至少三十至五十年內無人戰鬥機還無法取代有人戰鬥機。
目前世界上有能力研製六代機的國家寥寥無幾,可能只有中美俄法4國,但法國顯然不具備獨自研製的能力,需要聯合歐洲其他國家共同研製。

有人戰鬥機的發展依然有巨大的潛力,遠沒有達到發展的瓶頸,
相比之下,人工智能技術的日新月異雖然可以使無人攻擊機大放異彩,但發展無人戰鬥機卻必須解決無人空戰的技術鴻溝,還需要漫長的過程。
六代機

相比於五代機來說,在隱身能力和超音速巡航能力上會有很大的提升,更為重要的是六代機的信息感知能力會大大增強,在基於物聯網的基礎上做到互聯互通,這樣六代機就會成為一個很好的空中指揮平臺,可以指揮有人戰鬥機甚至是無人攻擊機機群進行戰鬥,所以六代機還是需要人來做出各種戰術判斷的,這是人工智能目前所不具備的能力。
有能力研製六代機的國家目前都在加緊研製,都希望自己能成為六代機標準的制定者,我國的相關人士也曾放出豪言,說六代機的標準要由中國來制定,你覺得中國會成為六代機標準的制定者嗎?


那年那月那兵說


有人駕駛戰鬥機的發展確實已經遇到了瓶頸,面對越來越智能化的今天,有人駕駛戰鬥機的發展,已經越來越凸顯人為因素在戰鬥機當中的承受能力和整體反應判斷能力的欠缺。尤其是空空導彈的快速發展已經讓現代的戰鬥機擁有這樣的一種預感,即“鎖定”就意味著“摧毀”。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認為,主要是由於現代防空導彈、空空導彈其先進的技術性能。比如現代第四代紅外格鬥導彈,其安裝的新型導引頭特別是凝視成像型導引頭,不僅僅是要捕捉戰機的發動機強大的紅外信號輻射,包括整個戰機的紅外輻射輪廓都能進行鎖定。這可了不得,這意味著一旦被鎖定,幾乎紅外誘餌都根本無法發揮作用。根據美國方面的統計,在過去30年當中,紅外導引頭鎖定的空中目標被毀傷率高達93%以上,再加上紅外凝視成像導引頭技術的普及應用恐怕就是現在的第五代戰鬥機也沒有什麼逃脫的可能。



為了對抗紅外凝視成像導引頭技術的普及,各國都在開發紅外對抗系統。比如在2015年9月,美國陸軍進行了定向紅外對抗系統(CIRCM)項目的工程生產製造。CIRCM系統是美國陸軍提出的一種輕型、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定向紅外對抗系統,該系統兼容原有和新型導彈告警設備,可以跨軍兵種使用。可以保護旋轉翼、偏轉翼及小型固定翼飛機免遭紅外製導導彈的攻擊,為飛機平臺提供360度防禦能力。
通用定向紅外對抗系統(CIRCM)


可是這樣的系統再好,卻也無法解決有人駕駛飛機無法進行導彈規避的超機動行為。目前的空空導彈或者空地導彈都擁有超過50G以上的機動過載能力,而有人駕駛戰鬥機只能限制在9G的範圍之內,超過這個範圍就會讓飛行員出現喪命的可能。那麼有人駕駛作戰飛機在機動上就很難甩開導彈的機動過載,這就造成了很大的機動範圍縮小。也正是這樣的機動限制,讓有人駕駛戰鬥機已經發展出現了不可跨越的瓶頸。

可是就目前世界提出有六代機發展傾向的國家,卻沒有聽說哪個國家有設計未來無人駕駛作戰飛機。雖然有人駕駛作戰飛機出現了這樣不可跨越瓶頸,但是依然世界主要強國卻沒有將六代機的開發納入無人作戰領域。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現在的人工智能(AI)還沒有達到能夠完全替代人腦的判斷能力。只有AI技術的高度進步,才有可能出現我們所期待的超高性能的無人作戰飛機。

所以,雖然說在有人駕駛戰鬥機中已經出現了瓶頸,但是在六代機的開發中,還沒有出現人工智能來代替有人駕駛的傾向。未來第六代戰鬥機的發展還不是無人化的時代,只有科技發展到達AI技術的大規模超越了人腦的綜合思維範疇,那麼就可能出現真正的無人作戰飛機。可是那樣的時代,對於人類來說恐怕未必是好事!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淡然小司


四代機,五代機在世界幾個強國飛行部隊已經服役。四代機,五代機的標準姿勢:隱身技術,超機動性,長航程,超視距打擊。

最具時代代表性的當屬F22,F35系列,中國的殲20,俄羅斯的蘇35/s57。這些四代機/五代機!有人駕駛作戰飛機不可能消失。

有人駕駛作戰飛機已經進入高新技術的轉型期,設計,材料,矢量發動機技術,航電技術,火控雷達技術的發展可以說一日千里,飛機造價越來越高不可攀,一般國力難以承受也真“玩不起”!四代機/五代機可以說富國玩的,二、三流國家根本裝備不起!航空技術的發展,從來就是不斷在更新換代中不斷提高進步,飛機的各種技術裝備都是有預研性技術儲備的,任何一款先進的飛機型號,都不會完全採用高新技術,高科技產品的運用佔型號的50%都屬於高風險設計。F35就是因為一些新技術的運用造成了很多麻煩,被迫停飛檢測,改進。

無人機這些年發展的異常迅速,無人機從之初的偵察,炮描,測繪已經發展到直接參與一線作戰攻擊和精確打擊,定點清除等等作戰任務,無人機的優勢特點就是長航程,留空時長,靈活機動,性價比高,尤其是有效的避免人員傷亡損失。無人機作為一種物美價廉的作戰武器裝備,越來越受到各國軍隊重視和歡迎!

但是,無人機近50年內還不可能取代有人駕駛作戰飛機。






孔乙己亂彈


空空導彈近年的發展確實給有人戰機的生存性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典型的四代格鬥彈瞬時機動過載動輒五六十g,能夠配合頭瞄進行大離軸角發射甚至後射,多數中距彈的機動過載也超過了30g,而受制於人體生理極限,有人戰鬥機的極限過載在多年前就定格在了9g。


即使近年引擎、矢量、氣動等方面有所進步,人體依舊成為卡死機動過載的低板,退一步說,即使有“超人”體質的駕駛員,以龐大的戰鬥機來對抗超高推重比,超高機動性的導彈依舊是無稽之談。

(圖為中國利劍無人機)


但與空空導彈的對抗技術遠遠沒有達到瓶頸,現代戰機從早期簡單的機動/熱誘/箔條反制,已經發展為電子、光學等多方面的對抗。對於六代機來說,高機動,高隱身的無人戰鬥機固然是理想選項,但受制於ai技術的發展,“人”的邏輯判斷與思維仍舊是不可捨去的因素,所以在許多國家的預想中,六代戰機會是有人戰機與無人戰機搭檔的模式,兩種戰機以數據鏈為媒介,隱身與空戰能力更強的無人機在有人戰機的指揮下進行作戰。

(早先實驗的激光器都十分龐大)


為了應對日益發展的導彈技術,除了傳統的誘騙、電子干擾外,近年還發展了以激光等定向能武器對導彈進行致盲、攔截的技術。實際上,激光攔截導彈並非什麼新概念,但受制於電源與激光器體積,機載激光器一直處於大型機實驗階段,但隨著近年引擎技術的發展,下一代變循環引擎將提供更強的動力,在英國BAE“暴風”戰鬥機的設計理念中,裝備變循環引擎的戰機將採用引擎轉子發電技術,為激光器提供充足電源,攔截來襲的導彈與敵機。

(圖為暴風戰鬥機)


所以,在可見的未來中,有人戰鬥機的發展還遠未到瓶頸,未來的天空仍舊有著有人戰鬥機的一份。


歡迎大家關注本號,提供更多軍武知識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