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對抗擊病毒有何作用?

近日,香港大學的一位學者認為,應該實施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策略,以更好地應對冠狀病毒疫情。

2月5日,香港大學法律碩士項目執行主任約翰·斯通(Syren Johnstone)在牛津大學法學院博客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這次冠狀病毒的爆發應該被看作是“科技行業的戰鬥號召”。

共抗疫情 | 區塊鏈對抗擊病毒有何作用?


區塊鏈和AI如何在抗疫中發揮作用?

約翰·斯通一開始就聲稱,由於某些原因,慈善機構目前在有效引導捐款,以應對危機方面的能力受到了阻礙。

我國目前正通過5個國家支持的慈善組織籌集所有的公共捐款。他認為這種方式意味倒退,即“回到2016年以前的中國”,那時候我國還沒有建立允許創建私營慈善機構的法律。他繼續說:

這一制度隱含了一個假設,即這5家由國家支持的慈善機構能夠達到目的,並且能夠更好地應對當前的危機。然而這一假設可能與歷史和當前情況不符,這表明,這些負責應對危機的組織似乎難以履行其核心職責。”

他表示,這種中心化的做法只會加劇問題,科技行業應該提供一個解決方案,而不是國家主導的方式,具體來說,應該利用區塊鏈和人工智能技術——阿里巴巴、順豐快遞(SF Express)和蘋果(Apple)已經在廣泛使用這些技術——那麼,“慈善機構為什麼不可以?”

區塊鏈將能夠透明地記錄和追蹤所有捐款,無論是現金還是口罩。使個人或實體有可能在捐贈過程的中的任何一點上承擔責任,直到其最終到達目的地。

約翰·斯通表示,管理不善會隨著更大的公眾監督而減少,我們可以增加公眾對國家體系的信任,來確保捐助者對其捐款有更多的監督和控制。

他表示,全球的科技公司應該與中國的企業合作,因為人工智能尤其顯示了“該合作願景的吸引力”。

區塊鏈在慈善中有哪些應用?

2018年,加密交易所幣安(Binance)推出了區塊鏈慈善捐贈平臺,目前已經投入使用為烏干達東部洪水和山體滑坡的受害者提供援助,併發起支持絕症患者的運動,以及馬耳他和戈佐的病人和弱勢兒童,以及最近為澳大利亞叢林大火所做出救援工作。

紅十字會則利用區塊鏈的貨幣方案加強援助,並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