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縣草畜產業發展新業態簡述


隆德縣草畜產業發展新業態簡述

近年來,隆德縣大力發展草畜產業,基本形成以青貯玉米、紫花苜蓿為主的飼草基地建設和以張程、楊河為主,南連東拓的肉牛產業體系建設。現將具體做法淺述如下:

一、產業體系建設。

以產業脫貧和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中心、以增加農民群眾收入為導向,按照“農戶抓繁育、大戶(合作社)抓育肥、企業抓流通、部門抓服務、政府抓扶持”的思路,突出安全、環保、科學、富民的發展主題,大力發展肉牛養殖和優質牧草種植,著力構建糧經飼統籌、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新體系,加快產業科學化、規模化、產業化進程。目前,草畜產業已成為全縣脫貧富民的主要產業,形成了以楊河鄉、張程鄉、鳳嶺鄉、溫堡鄉為主的肉牛養殖繁育產業體系和多元化飼草種植體系。

隆德縣草畜產業發展新業態簡述

二、飼草基地建設。

藉助農業經濟側結構改革和糧改飼項目,整合產業融合資金,通過政府採購、免費發放的方式,為農戶提供青貯玉米種子,發展青貯玉米種植提質擴量。藉助優質紫花苜蓿基地建設項目,在生態移民遷出區集中連片種植優質高產紫花苜蓿,建成3000畝以上集中連片紫花苜蓿種植區8個,1000畝以上集中連片種植區6個,並開展拆翻補播種植試驗,在退耕還草區拆翻補播2000畝,建成優質高產苜蓿示範基地3.2萬畝。自治區省級空間規劃(多規合一)對各縣(區)天然草原面積核定22.4萬畝,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成立草原禁牧封育指揮部、核定草原全部圍欄封育,對養羊戶進行培訓,轉變養殖觀念,開展飼舍養殖,在凌晨、傍晚、陰雨天氣加大督查力度,確保無偷牧現象發生;成立草原防火指揮部,廣泛宣傳草原防火法律法規、防火常識,在草原防火期,特別是春節、春分、清明等重點節假日,在進山路口設卡清查火源,在草原火災高發期開展定期不定期草原防火督查工作,杜絕草原火災隱患,常年無草原火災發生。年種植籽粒玉米11萬畝、冬小麥5萬畝。通過一系列措施,基本建成以青貯玉米、紫花苜蓿為主,天然草原和農作物秸稈為輔的飼草基地建設。年青貯玉米打捆40萬噸、加工紫花苜蓿青貯包2.8萬噸、加工優質青乾草0.7萬噸、收割天然草原青乾草6.7萬噸、農作物秸稈10.8萬噸,總飼草量達51萬噸,總容畜量91.8萬羊單位,飼草資源充足、品質優良。

三、肉牛生產體系建設。

統籌全縣、整體佈局,以肉牛養殖基礎好的張程鄉、楊河鄉兩個回民聚集地為中心,向南連接沙塘鎮、鳳嶺鄉、溫堡鄉,向東擴展好水鄉、觀莊鄉,形成肉牛養殖南連東擴工程,並大力發展肉牛養殖示範村建設,建成肉牛飼養量達千頭以上的示範村45個,建成千頭肉牛養殖公司3家、百頭以上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56家,家庭農場85家。形成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梯次發展格局和以“中心鄉鎮+南連東擴”生產體系,即按照群眾養殖習性和產業發展佈局,使肉牛養殖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實行農戶以基礎母牛養殖為主,主抓品種改良和犢牛繁育工作,合作社、家庭農場以架子牛養殖為主,公司以育肥牛養殖為主的梯次發展格局。沙塘、鳳嶺、溫堡、好水、觀莊等鄉鎮以基礎母牛繁育犢牛為主,張程鄉以犢牛和架子牛為主、楊河鄉以架子牛和育肥牛為主的產業發展體系,打造全縣一盤棋,保證縣域內犢牛、架子牛供給、整體育肥、統一銷售的產業發展體系,降低農戶飼養成本、提高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增加農民養殖收益。

隆德縣草畜產業發展新業態簡述

四、經營體系。

延長產業鏈條,充分發揮養殖協會、合作社、大戶、農民經紀人的示範引領作用,輻射帶動農戶發展養殖;積極開拓市場,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打造“六盤(隆德)”系列特色農產品公用品牌。組織企業、合作社積極參加區內外大型農產品推介會、展示展銷會等,大力宣傳推介我縣“六盤(隆德)”系列特色農產品,在周邊大中城市建立“六盤山清真牛肉”銷售網點。把有志於肉牛養殖、飼料加工、屠宰加工企業為一體的企業引進來,推動當地產業發展,把隆德打造成集生態養殖、屠宰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畜牧業生產鏈,形成產、加、銷、營的一體化格局,增加附加值,延長產業鏈條,增加農民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