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手機對比相近性能的手機價格高不少,利潤空間有多大啊?

海邊的小陳


小米之所以價格實惠是因為出廠價到用戶手裡,你華偽要走傳統渠道,零售商,層層加價,2000成本手機小米賣2500足以,華偽至少要賣到3500才能利潤跟小米持平,再加高昂的廣告費水軍費,差不多賣四千才能維持運營,現在華偽庫存積壓嚴重,資金短缺,又沒系統,美國一旦斷供芯片和系統,華偽立馬死掉,真可謂華而不實,為所欲為,以此為榮,耀武揚威,靠忽悠,賣情懷,註定跟酷派一樣的下場


傳遞正能量專鬥下三爛


價格越高的手機利潤越高;同理,銷量越好的手機,其成本也會逐步下降,所以利潤空間也更大。華為手機作為國內最暢銷的品牌,在同性能同配置的手機中價格就高一截,利潤空間更高。

第一梯隊、Mate系列、P系列

如果你有認識賣手機的朋友的話,那你就知道Mate30的兩個版本進價大概會少600元左右,甚至更多,也就是說按照官網價少五百賣給你人家也有一小部分利潤;而Pro版的價格差大概在七八百元,這個價格還是網上一些走線上賣手機的價格,人家至少還有200到300不等的操作空間,人家總不能賠本賣給你吧,越到後期進價還會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這還只是經銷商的進價,從華為廠家來說,Mate30系列的成本價在兩千多,這還是初期,後期銷量好後,上游供應鏈的成本自然會下降,至於研發成本這些,單品銷量過千萬後均攤下來就很便宜了。Mate30的定製鏡頭已經用了兩年了,生產量早就過億;至於麒麟990處理器,每年也銷售不少,成本算下來比高通驍龍的8系列還便宜一點。加上這些雜西雜八的費用,Mate30也不會超過3000元,看看現在的Mate20的售價就知道成本價有多低了。

第二梯隊、Nova系列

要是以最新的Nova6來算,這手機的利潤也比市面上絕大多數4000檔的手機高,要知道現在的三星S10的零售價也才4300,作為對比就知道Nova6的利潤空間有多大了。

一部手機最貴的就是主板和屏幕,但Nova6的整體設計是跟榮耀V30幾乎一致的,這樣一來就分攤了研發費用和開模費用,這屏幕就不說了,我都不想吐槽,LCD屏也就算了,連個90Hz都沒有,參考去年的榮耀V20降價到1799元都有利潤空間,那V30也大概差不多,Nova6比起V30Pro也不會高到哪裡去。

至於更低端的暢享系列、麥芒系列,這些手機就不建議入手了,至於利潤空間那肯定是有的,連號稱極致性價比的紅米都有得賺(而且還不少),更何況榮耀。今年的榮耀9X號稱是最具性價比的中端機,但雙十一一樣從1399元下探到999,而暢享系列的性能配置更低,那利潤空間自然更大了。

說到底,手機行業是一個很考驗品牌和量的產業鏈,價格高,產品不夠給力,那就堆在倉庫,當年的魅族Pro7就是前車之鑑,開售價為3299,後面還不是一千多就賣了。所以能賣高價,且銷量好,那利潤就會無限放大。

華為現在的品牌在國內當之無愧,品牌附加值是國內NO1,溢價能力也是最強的。當然做企業的都為了賺錢,把品牌做大做強就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不用過於美化什麼高燒節操,也不用說商人的黑心逐利。

想要買手機的時候儘量不要選擇上市的第一批,可以選一些促銷的節假日。有認識買手機的朋友可以拿個內部價,但這合理的利潤是避免不了的,又不是活雷鋒,沒有利潤這市場怎麼繼續。所以不要過度糾結誰的利潤高,保證有足夠多的品牌,相互競爭才是最好的辦法,要不然一家獨大,到時候“店大欺客”就是很普遍的事情了。

當然想選擇利潤率低一點的手機,那可以選擇其他主打性價比的機型,相對來說溢價要少一些,這樣心裡會好受一點。


先森數碼


正常的華為手機零售價和批發價之間的利潤空間是15--16%,也就是說5000元的手機成本價格批發的價格是4250元左右。但是這只是最大的利潤空間,真正的一家零售店還包含: 房租成本人員成本和資金成本,其中房租和人工成本比例最高,接近8%,資金成本2%。所以老闆真正的利潤空間也只有5%。另外電子類產品更新迭代快,如果加上庫存的清理,基本只有3%了。


減肥的艾倫


如果純粹看CPU和GPU性能的話,華為手機在同價位機型裡一直是不佔便宜的,麒麟處理器儘管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躋身於一流性能的手機芯片,但是仍然和高通驍龍800系列、蘋果A系列同期產品有一定差距,具體表現到遊戲性能,或者高負載下,麒麟900系列就明顯落後一些。

但是儘管處理器性能弱,但是華為的高端機卻能賣到比對手更高的價格,主要是因為手機的體驗好壞不僅取決於芯片和性能,屏幕、做工、拍照和續航等方面都很重要。而華為擁有自主研發的麒麟芯片,也有自己的基帶技術,所以可以更加契合的設計產品。比如這幾年華為發力手機攝像頭領域,和索尼合作研發了新款傳感器,然後通過加強麒麟芯片的ISP性能,使華為的高端機型擁有很強的拍照能力,比如P30和Mate30系列。

僅僅靠著一個拍照能力,華為就可以賣的比其它手機更貴,即使性能你比我強,但是我在其它方面也要比你強一截,甚至做到頂端的位置,比如說雙模5G,比如說50倍變焦,這就是華為的戰略。小米一部驍龍855的手機僅賣2999元,而華為一部麒麟980的P30pro可以賣到5000多元,這麼一算,華為的手機利潤明顯要高於小米、一加等高性價比手機品牌,然後華為自然也可以拿出更多的利潤做研發,從而在技術上再度領先。


嘟嘟聊數碼


感謝您閱讀我在頭條寫下的第1357個問答!

首先不知道題主為何糾結華為手機的利潤空間,如果這麼在意,完全可以不用考慮這個品牌。就像大家都知道蘋果手機利潤極高,但是依然很多人購買一樣。華為如今品牌知名度大大提升,品牌溢價增加是很正常的,如果考慮性價比的話,就別考慮華為,蘋果這樣的手機了,否則只會徒增煩惱。

華為手機利潤

言歸正傳,那麼華為手機利潤空間多大了?首先華為手機並不是賣的貴的,利潤就一定比賣的便宜的多。同時,同一型號,內存不同利潤也不盡相同。手機上市後的時間也會影響利潤空間。由於華為手機都是線上線下同時開賣的,因而其利潤自然比單純走線上為主的互聯網品牌利潤要高一些。比如華為Mate和P系列的旗艦機,價格賣到四五千元時,店家利潤在900元左右的。當你買內存更大的型號,每增加一個級別,利潤最少上升200元。而像nova這種價格在兩千到三千元價位的,每臺手機利潤空間在600元左右的。而一些千元機,利潤可能也就兩三百元。

華為為線下預留利潤

店家通常會利用熱銷型號,比如旗艦系列。來帶動下面的利潤底一些的型號來出貨,這樣可以大量去除庫存的。而且熱銷機型,供應商一般都會加價銷售。但一般華為供貨速度還是很快的,這種加價情況只在銷售熱潮最初一個月內。而上面的利潤,都是預留下線銷售的利潤,並非華為自家享用的。畢竟要有足夠的利潤,各個渠道供應商才願意拼命幫你推銷出貨,否則只能像小米一樣在網上搶購。

其實每年都有專門機構統計,結果顯示華為手機利潤並不高。之前2019年第三季度統計中,全球智能手機利潤分佈中,蘋果獨佔66%,三星17%,剩餘17%被華為、OPPO、vivo、小米等眾多品牌分配,華為似乎在9%左右。華為品牌定位本就是向高端手機進軍,因而在乎價格和利潤的,還是去買榮耀吧。

想知道更多有意思的互聯網信息,快來關注憶夢科技!歡迎大家評論點贊。以上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若有不當,請及時聯繫我刪除,謝謝。


憶夢科技


嗯,回答本行業話題,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這個不用說,全球智能手機利潤最高的就是蘋果手機,沒辦法,蘋果公司在全球的供應鏈太強大了,說直白一點,蘋果的威力很大,很多小公司要跟在蘋果公司後面混飯吃。當然了 ,隨著華為的崛起,華為也帶動了一波產業鏈,未來華為手機的利潤空間能有大幅上漲的空間!

有數據顯示,全球智能手機總利潤達到120億元,而這其中蘋果一家都賺到了66%佔比,三星則屈居第二,拿走了17%的利潤收入,剩下的17%則由華為、小米、OPPO、Vivo等四家國產廠商共同瓜分。

從這個數據可以推出各大廠商的利潤,蘋果手機一年的利潤是大約3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00億元,三星手機利潤大約是600億人民幣,華為大約300多億元!所以,很多朋友也願意支持國產手機,因為只有國產廠商們賺到錢了,他們才有精力去做研發,畢竟科技行業的週期很長,而且風險極高!

以蘋果iPhone XS Max為例子,該機生產成本僅3500元,而該機最高售價為12699元。而今年iPhone 11的生產成本跟低,所以蘋果今年敢把iPhone 11的定價放低不少。

根據此前雷軍的說法,說小米手機的利潤沒有超過5%,小米要賣200部手機才能抵得上蘋果一部手機。而賣一臺iPhone相當於賣六臺華為手機,按這個比例計算,我估計華為手機目前的利潤在10%左右!

結論:有人說華為手機拉昇了國產智能手機的價格,但其實長遠來看,華為手機國產手機的貢獻還是很大的,畢竟現在iPhone和三星手機在高端領域上也要面臨華為的競爭了!


春公子


華為手機能賣的這麼火,說明大家都認可他,或許在某些手機裡面,同等配置的情況下,別的手機價格低著,但是毫無疑問華為也會有些別的手機不具備的優勢。

以前蘋果手機價格貴的很,不是它配置多高,性能出色還是源於他出色的系統,即使貴很多朋友還是願意買。華為手機的出色可能單方面沒那麼突出,也一樣是非常好的手機,至於利潤就不知道了,但是他不停的在研發創新,也有自己的麒麟芯片,叼炸天了。

去年十一月份,搶了華為mate20pro,用了一年,據說現在掉價了很多,但是手機依然用著很爽,我感覺那時候花的五千多很值得,咱們買了,開心就好。好好享受他,畢竟研發.推廣…等等都要錢的嘛,沒利潤怎麼能行


奔流的泥巴


華為手機接近水平的硬件毛利比小米高出一部分,這裡面主要體現為華為的研發和品牌推廣的成本,榮耀品牌基本可以對標小米的毛利水平,感覺支持華為還是有必要的。


king


單單從mate9掉價一千塊來看,就不止1500的利潤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檸檬愛旅遊


至少從官方的說法來看,利潤空間並不大,華為生成自己的用料由於良品率問題,導致成本其實是偏高的,所以利潤空間並不算很高。作為消費者我們也只能選擇相信來自官方的說法,畢竟華為是全部通過自研提供處理器芯片、wifi芯片等等諸多手機內部元件,包括對於屏幕的採購,也是對京東方提供了投資,用於提高良品率和產量,這些投資都會被計算在成本之中,所以對於華為的產品來說,很可能利潤空間並不是很高。

相較於蘋果,目前華為有很多產品的價格已經相當接近蘋果旗艦水平,而蘋果在國內的銷售價格是需要增加額外的關稅和消費稅的,所以必然會比國產機賣得貴一些。從智能手機市場利潤回收情況來看,蘋果佔據了60%,但是華為只要一個零頭,說明利潤空間確實不是很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