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這一設計被大讚精妙,水平真的很高?殲20:並不如我

F22這一設計被大讚精妙,水平真的很高?殲20:並不如我

說起F-22,大家總是不吝讚美之詞,稱之為五代機的標杆,經常拿來與“後起之秀”殲-20戰機對比。近日,又有一件事引起了軍迷的爭議,F-22的主起落架設計技術細節在網上曝光,被讚歎為“精巧、漂亮、創新”,反過來評價殲-20起落架設計“四平八穩、缺乏新意”。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F22這一設計被大讚精妙,水平真的很高?殲20:並不如我

這次爭議的起因是這樣,國外網站展示了一張精緻的動圖,直觀展示了F-22的主起落架的收放過程,技術特點一覽無遺。F-22主起落架採用了較為罕見的向上翻轉式設計,看起來似乎確實很簡潔,其究竟精妙在哪裡呢?


F22這一設計被大讚精妙,水平真的很高?殲20:並不如我


F22這一設計被大讚精妙,水平真的很高?殲20:並不如我

常規戰鬥機的主起落架,一般是安裝在機翼和機身的連接處,也是戰機結構強度最高的部位。而F-22卻一反常態,安裝在了機身最下方,轉軸位置如紅色箭頭所指,機輪向上翻轉收起。

F22這一設計被大讚精妙,水平真的很高?殲20:並不如我

圖中可以看出來,F-22主起落架收放時,先向外打開艙門,然後機輪是繞著連接軸翻轉。總體而言,這種簡單翻轉式設計,起落架艙幾乎只比一個機輪的空間稍大而已,十分節約寶貴的機體空間。

F22這一設計被大讚精妙,水平真的很高?殲20:並不如我

F-22主起落架完全放下時的狀態。簡單精巧沒錯,但也不是沒有缺點的。首先就是受限於安裝方式,主起落架液壓支柱較短,行程偏短,增大了著陸接地時的緩衝負荷,對液壓伺服機構要求更高。

F22這一設計被大讚精妙,水平真的很高?殲20:並不如我

其次,雖然縮短了起落架長度,起落架重量減輕,但全機結構重量並沒有因此減少。因為安裝位置較低,機輪負荷通過起落架先傳遞給機體下方,再向上傳遞到翼身結合部(如圖箭頭示意),這反而加大了機身隔框的受力情況,等於短起落架節省的重量,在機身上又補回來了。

F22這一設計被大讚精妙,水平真的很高?殲20:並不如我

F-22翻轉式主起落架還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令主輪距先天偏窄,惡化滑行性能,翼下掛載重物時更明顯。前三點起落架可以理解為一個三輪車,兩個後輪越窄就越不穩,轉彎時很容易翻車。很多戰機費盡心思搞“外八字”起落架,就是為了改善高速滑行時的穩定性。像F-35、殲-31,噸位不如F-22,但主輪距比F-22還寬。

F22這一設計被大讚精妙,水平真的很高?殲20:並不如我

犧牲一點滑行性能倒也還能接受,畢竟戰機主要在天上打仗。但是起落架太短還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F-22機腹主彈艙離地面過近,造成裝彈不便,尤其影響快速出動時的裝彈效率。為此,F-22必須配套專門的超低高度裝彈車,而採用常規主起落架佈局的殲-20,機腹彈艙離地高度更合適,就沒有這個問題。

F22這一設計被大讚精妙,水平真的很高?殲20:並不如我

既然有這些缺點,那F-22為什麼還要這麼設計呢?其實設計戰機,還是一個因需取捨的過程。F-22定位是打歐洲大戰,機體可以說是現代戰機中最緊湊的,必須儘可能節省空間裝載設備和燃油,哪怕付出結構重量和滑行性能代價,因此才選擇了翻轉式起落架。

F22這一設計被大讚精妙,水平真的很高?殲20:並不如我

跟F-22相反,“颱風”為了優化滑行性能和結構重量,強化快速截擊和空戰能力,選擇了最簡單的支柱式起落架。代價卻是浪費了三角翼內側寶貴的重載外掛能力,無法攜帶大尺寸對地導彈。這同樣是設計定位而已,“颱風”主要是空優任務,對地打擊是其次。

F22這一設計被大讚精妙,水平真的很高?殲20:並不如我

看似精妙的結構還帶來了可靠性的問題,F-22服役生涯中多次發生起落架故障、無法放下導致的事故。最近的一次是2020年1月20日,蘭利基地一架F-22降落時,右側機輪故障,導致機腹擦地,歪斜在跑道上趴窩。不完全統計,F-22起落架收放問題導致了至少6起擦地事故,造成數億美元的損失,是供氧問題外的又一大麻煩。

F22這一設計被大讚精妙,水平真的很高?殲20:並不如我

總之,F-22確實是五代機標杆,但畢竟設計於二十多年前,有些設計侷限於時代,被後來者趕超也屬正常,比如側彈艙就完全不如殲-20的實用而精巧。他人的優點長處當然要虛心學習借鑑,但是過於吹捧乃至“神化”、過於自輕自賤,也是毫無必要的。


F22這一設計被大讚精妙,水平真的很高?殲20:並不如我

F22這一設計被大讚精妙,水平真的很高?殲20:並不如我

殲-20側彈艙,結構重量、尺寸、功能等各項性能都遠比F-22的設計先進。

F22這一設計被大讚精妙,水平真的很高?殲20:並不如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