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有救了!選擇相信!中小企業做到這些,疫情之後會更健康


西貝有救了!選擇相信!中小企業做到這些,疫情之後會更健康

早在疫情爆發之初的2月1日,西貝的老闆賈國龍就曾公開表示,企業因為受到疫情影響,400家線下門店基本停業,只保留100多家外賣業務,預計春節前後一個月將損失營收7-8億元,若疫情持續,企業賬上現金流也將撐不過3個月。

這個消息瞬間刷屏,不少顧客開始聲援西貝,併為之擔憂。在西貝的公眾號上,不少人留言為之打氣。很快就有好消息傳來,2月6日,浦發銀行北京分行即完成核批西貝餐飲授信額度5.3億元,2月7日通過遠程線上核保、簽署保證合同後,浦發銀行即落地1.2億元流動資金貸款,入賬西貝餐飲集團。從雙方溝通到資金入賬,浦發銀行用了4天時間。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對於現在已經陷入困境的中國廣大的中小企業而言,當前的疫情期間,不僅要選擇相信,疫情一定會過去,大危難中孕育著大機遇,新的趨勢正在形成,陽光正在照進……疫情過後中國經濟會迎來美好的黎明,同時也要練好自己的內功,做到以下幾點的企業,相信也會如同具有了抗體一般,更加健康。

企業積極自救,開拓新市場、組織新團隊或採用新的辦公模式,都將是有效的自我救贖。以餐飲業為例,全國所有餐飲行業都正在經歷著一場史無前例的考驗,有的企業大膽嘗試外賣業務,將毛菜加工成標品淨菜做半成品銷售,依託本身的食材儲備和資源供應鏈,為市民提供平價食材,甚至也有企業員工主動要求延後領取工資。

企業專注主業和產品,勇於堅持。暫不談那些在疫情期間突然獲得新生的緊急醫用物資企業,他們的起死回生首先是得益於主業的需求量突增。“堅持”意味著企業技術的積累、客戶的信任,責任的堅守。尤其是本身就具有互聯網優勢或趨勢型優勢的企業,更要藉助經濟發展的特點和人們需求的變化來發展,用本身核心競爭力發展的“確定性”來最大程度地對沖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企業要積極調整佈局,勇敢地擁抱變化。在趨勢發生變化的時候不要坐以待斃,主動地順應變化,曾創立於SARS肆虐的2003年的分眾傳媒,疫情讓分眾員工上門開拓電梯媒體業務受阻,但在困境中的不懈努力卻帶來了機會——分眾在SARS期間的挑燈夜戰打動了公司對面的軟銀。正是軟銀的投資幫助分眾迎來了它的“黃金5年”。疫情的爆發,讓人們意識到坐公共交通的侷限性,電動車成為首選的交通工具,疫情直接推動了雅迪的崛起。

2020將會有很多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式,發生重大變化,以上三件事可以總結為:認準趨勢,打造好組織能力、做好產品和質量、用好互聯網工具。

除了自身的調整與努力之外,企業還要關注政府的幫扶政策,用好政策性工具,關心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儘可能減少上下游,在此次危機前的衝擊。更好的協同關係,才能結成更緊密合作關係。


西貝有救了!選擇相信!中小企業做到這些,疫情之後會更健康

我們的文化中有“否極泰來”的思想,即逆境達到極點,就會向順境轉化。98年的抗洪搶險,我們挺過去了;2003年的非典SARS,我們挺過去了;2008年汶川地震,我們挺過去了,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我們也同樣會涅槃重生。災難過後,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國民從精神到實體,都會更加完善,也更加強大。中國經濟在疫情後,我們的企業也會更加健康。

基於此,我們選擇相信,我們更選擇行動。

(文中圖文綜合互聯網多方材料及“信用中國”、“企業信用管理辦公室”等資料查詢、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