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農業+,4個案例告訴你休閒農業怎麼搞

做好農業+,4個案例告訴你休閒農業怎麼搞

近年來,國家對農業的政策扶持力度越來越大,農業的前景機遇也越來越突顯。而休閒農業作為一種新型農業產業形態,可以將農業生產過程、自然生態、農村文化和農家生活變成商品出售,城市居民通過身臨其境地體驗農業、農村、農民資源,滿足其愉悅身心的需求。這裡有一些關於休閒農業的成功案例,看過這些案例你會發現將農業與旅遊相結合,也可以很有趣。

01

民族文化遊

利用當地民族風俗、服飾、村落、歌舞、傳統節日等,開展民族文化遊。少數民族,能歌善舞,每逢節日,他們穿著本民族的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一起,唱歌跳舞做遊戲。幾乎每個民族節日,都是一次狂歡活動,都是民族團結的聯歡,對於外來遊客,這也正是到少數民族地區觀光旅遊的好時機。

案例:中國佤族司崗裡“摸你黑”狂歡節

做好農業+,4個案例告訴你休閒農業怎麼搞

做好農業+,4個案例告訴你休閒農業怎麼搞

做好農業+,4個案例告訴你休閒農業怎麼搞

自2004年開始在雲南滄源縣舉辦的中國佤族司崗裡“摸你黑”狂歡節,是世界上參與人數最多的接觸類狂歡節,每年都吸引著數以萬計的遊客前往參與。“摸你黑”狂歡節舉辦十幾年了,帶來的經濟效益也不斷顯現。每到這個時候,人們就自願地到指定的地點,用仿製的、具有防曬、美容護膚之功效的黑色泥狀保健品相互塗抹。摸在姑娘臉上,希望姑娘越來越漂亮,摸在老人的臉上,祝福老人健康長壽,摸在小孩臉上,希望小孩平安吉祥,摸在朋友臉上,期待友誼地久天長。

他們認為,今生只有一次,不管是貧富貴賤,結果都要面對相同的輪迴。因此,一定要珍惜僅有的一次人生,快樂地生存下去,這就是音譯佤語的"摸你黑"。老人常說:"我生是因為我存在,我存在是因為我快樂"。

02

古鎮建築遊

利用歷史悠久的古鎮房屋建築、民居、街道、店鋪、古寺廟、園林來發展觀光旅遊。擁有自然地理特色的古建是當地最美的風景線,也是旅遊人眼中的網紅打卡地,當然光看古建築是不夠的,體驗濃郁的地理人情才是旅遊好玩的地方。

案例:雲南普洱娜允古鎮

做好農業+,4個案例告訴你休閒農業怎麼搞

做好農業+,4個案例告訴你休閒農業怎麼搞

做好農業+,4個案例告訴你休閒農業怎麼搞

對雲南普洱娜允古鎮來說,迄今為止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的最後一個傣族古鎮。娜允古鎮雖然歷史悠久卻至今仍保留著傣族古城的特色和風韻,蘊涵著豐富多彩的傣族土司文化,以及宗教建築,飲食、服飾、節日、音樂、舞蹈、民俗等文化、有著珍貴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近幾年來,境內外少數民族,特別是緬甸、泰國等鄰國的傣族客人到娜允古鎮訪古溯源的也日益增多。

03

藝術新村遊

利用現代農村建築、民居庭院、街道格局、村莊綠化、工農企業來發展觀光旅遊。

案例:雲南麗江金龍村

做好農業+,4個案例告訴你休閒農業怎麼搞

做好農業+,4個案例告訴你休閒農業怎麼搞

做好農業+,4個案例告訴你休閒農業怎麼搞

在雲南麗江有一個五彩斑斕的村莊,遠遠望去,一眼就能看出它的與眾不同,宛若一個夢幻的世外桃源,民族的壁畫與現代的3D畫在這裡激情碰撞,穿越時空。這個村莊叫金龍村,位於麗江市古城區七河鎮。村裡的居民也改變了思維,從以前的“我到城裡玩”變成現在的“城裡人來這兒玩”,看著九色玫瑰小鎮的環境越變越美,小鎮裡的村民感到非常滿足。

04

休閒親子游

以優越的自然環境、獨特的農業景觀、豐富的農業產品,為遊客提供休閒、觀光旅遊。如農業嘉年華,水漾年華,在傳統休閒農業的基礎上結合文化、旅遊、教育、體驗來打造一個創意休閒農業示範之路。

案例:金湖水漾年華

做好農業+,4個案例告訴你休閒農業怎麼搞

做好農業+,4個案例告訴你休閒農業怎麼搞

做好農業+,4個案例告訴你休閒農業怎麼搞

做好農業+,4個案例告訴你休閒農業怎麼搞

金湖水漾年華位於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塔集鎮荷花蕩風景區內,佔地面積540畝。該園依託金湖優越的水資源、水生態、水文化、水產業優勢,以“農業生態為基底,水科技為支撐,文化為紐帶,旅遊為特色”,集中展示水科技、漁文化在內的農耕文化等。 園區全年展示動植物品種達1200種以上(植物1100種,動物100種),現代農業高新科技展示及科普200項,互動體驗項目及景觀節點150項。通過技術推廣、品種展示、教育科普、內容培訓等形式,匯聚國內外先進技術,引領農業科技,促進金湖農業產業結構升級調整,引爆荷花蕩景區休閒旅遊發展,進而驅動金湖全域旅遊的發展。

走進金湖水漾年華的世界裡,處處可見自然、生態的奧秘。科學種植蔬菜、花卉、農作物的技術,令人驚訝,一改“一顆種子在泥土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常識,原來水管、圓柱盆、氣霧 一樣可以栽培出各類蔬果,真是神奇到瞪大娃和媽媽的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