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防”為主!在“封村”之外,農村還有什麼措施應對疫情?

農村是醫療的薄弱環節,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如何做好防控?

“我們專門下發了通知,要求基層黨組織、農村各級組織發揮好作用,把防控責任壓實,特別是村兩委的責任要落實好,強調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防控上面。同時,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和農民群眾積極參與到防控工作中來,形成聯防聯控的機制,不斷強化防控合力。”2月11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加強農村疫情防控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副司長毛德智表示。

然而,和城市相比,農村的防控意識相對薄弱,仍然需要持續“查缺補漏”。

春節:串門不串門?

琦萍(化名)是廣東一個農家的孩子,正在上大學。對於這場疫情,她的感受是“毀了我們的春節”。她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以往年初一,村裡都會舉行籃球比賽和拔河賽等活動,今年全都取消了。而且聚餐也沒有了。

不過,儘管感到遺憾,她對防控措施是十分理解的。我們村裡目前採取路口攔截,大喇叭播音,提醒人們要注意防護工作。

據農業農村部介紹,目前,正積極配合衛健委等部門,指導村兩委逐戶督促農民群眾不串門、不聚集,對返鄉人員、流動人口逐一追蹤篩查、登記建檔,做好健康狀況的監測。實施網格化管理,落實居家醫學觀察等措施,對發熱人員和疑似病例及時送診,發現異常情況第一時間報告處置。

同時,組織廣大鄉村通過大喇叭、流動小喇叭等傳統方式,加上手機、微信等多種手段,用農民群眾自己的語言講解防控知識和要求,督促農民群眾加強清潔衛生,特別是廁所的衛生,增強自我防護的意識和能力。同時,我們還結合農時季節,引導農民群眾在做好防護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春耕備耕。

王磊(化名)的老家在河北滄州農村,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今年回農村發現,村裡的大喇叭廣播非常有用。

“大喇叭裡邊整天廣播,大家不要聚會,不要拜年。家裡長輩喜歡打麻將,過年的時候大家都集中在一塊打麻將,但今年基本上就不敢出去打了,我覺得大喇叭宣傳效果還是可以的。”王磊說。

但是,他表示,農村人拜年串門習慣還是沒改,也不愛戴口罩。“儘管說不要拜年,但是過年期間大家還是有一些走動,尤其大年初一還是有很多人拜年的,基本上還沒有人戴口罩。”王磊說。

在“一封了之”之外

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司司長聶春雷在發佈會上表示,農村現在防控的重點還是在防,對農村來說,由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能力相對薄弱,所以防是重中之重,就是要“外防輸入,內防擴散”,這是重點。

要做好“防”的工作,關鍵還是要做到“四早”: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特別是要充分發揮農村地方黨委政府、特別是兩委、鄉村醫療衛生機構的作用。相互配合做好發熱人員、外來人員的排查,發現發熱的、疑似的要儘快轉診至上級醫院發熱門診,對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觸人員,要做好居家隔離,並落實相關醫學觀察措施,提供好相關健康服務。

而農村要如何做好“防”?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封村”是許多鄉村採取的措施。

王磊告訴記者,疫情最初報道出來的時候,村裡並沒有很重視。到疫情報道更多之後,大年三十,附近的幾個村子開始把村子的主要出入口堵上,並有專人值班看守。“我們村子也就學習了。”

事實上,“封村”是很多村不得已的選擇。由於農村的醫療環境比較薄弱,面對疫情,加強基層醫療是重中之重。

聶春雷在2月11日的發佈會上表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在當地黨委政府和衛生健康部門領導下,第一是要做好排查,要參與到網格化的管理和地毯式的排查,對發熱、外來人員及時篩查,對“四類人員”儘快分類落實措施,該轉診的轉診,對居家隔離的做好服務。

第二就是做好宣傳教育,充分利用農村多種宣傳渠道,讓老百姓認識到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基本的防護知識就是戴口罩、勤洗手、房間多通風,少串門,少聚集,真正把預防的措施落實。

第三是做好保障服務,包括經費的保障,財政部門已經下達了今年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明確今年新增的經費要全部用於鄉村和城市社區的疫情防控,衛健委也指導各地在物資調配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農村地區的物資保障問題。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