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防”为主!在“封村”之外,农村还有什么措施应对疫情?

农村是医疗的薄弱环节,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如何做好防控?

“我们专门下发了通知,要求基层党组织、农村各级组织发挥好作用,把防控责任压实,特别是村两委的责任要落实好,强调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防控上面。同时,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防控工作中来,形成联防联控的机制,不断强化防控合力。”2月11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加强农村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毛德智表示。

然而,和城市相比,农村的防控意识相对薄弱,仍然需要持续“查缺补漏”。

春节:串门不串门?

琦萍(化名)是广东一个农家的孩子,正在上大学。对于这场疫情,她的感受是“毁了我们的春节”。她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往年初一,村里都会举行篮球比赛和拔河赛等活动,今年全都取消了。而且聚餐也没有了。

不过,尽管感到遗憾,她对防控措施是十分理解的。我们村里目前采取路口拦截,大喇叭播音,提醒人们要注意防护工作。

据农业农村部介绍,目前,正积极配合卫健委等部门,指导村两委逐户督促农民群众不串门、不聚集,对返乡人员、流动人口逐一追踪筛查、登记建档,做好健康状况的监测。实施网格化管理,落实居家医学观察等措施,对发热人员和疑似病例及时送诊,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报告处置。

同时,组织广大乡村通过大喇叭、流动小喇叭等传统方式,加上手机、微信等多种手段,用农民群众自己的语言讲解防控知识和要求,督促农民群众加强清洁卫生,特别是厕所的卫生,增强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我们还结合农时季节,引导农民群众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春耕备耕。

王磊(化名)的老家在河北沧州农村,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回农村发现,村里的大喇叭广播非常有用。

“大喇叭里边整天广播,大家不要聚会,不要拜年。家里长辈喜欢打麻将,过年的时候大家都集中在一块打麻将,但今年基本上就不敢出去打了,我觉得大喇叭宣传效果还是可以的。”王磊说。

但是,他表示,农村人拜年串门习惯还是没改,也不爱戴口罩。“尽管说不要拜年,但是过年期间大家还是有一些走动,尤其大年初一还是有很多人拜年的,基本上还没有人戴口罩。”王磊说。

在“一封了之”之外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在发布会上表示,农村现在防控的重点还是在防,对农村来说,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所以防是重中之重,就是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这是重点。

要做好“防”的工作,关键还是要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农村地方党委政府、特别是两委、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相互配合做好发热人员、外来人员的排查,发现发热的、疑似的要尽快转诊至上级医院发热门诊,对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人员,要做好居家隔离,并落实相关医学观察措施,提供好相关健康服务。

而农村要如何做好“防”?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封村”是许多乡村采取的措施。

王磊告诉记者,疫情最初报道出来的时候,村里并没有很重视。到疫情报道更多之后,大年三十,附近的几个村子开始把村子的主要出入口堵上,并有专人值班看守。“我们村子也就学习了。”

事实上,“封村”是很多村不得已的选择。由于农村的医疗环境比较薄弱,面对疫情,加强基层医疗是重中之重。

聂春雷在2月11日的发布会上表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卫生健康部门领导下,第一是要做好排查,要参与到网格化的管理和地毯式的排查,对发热、外来人员及时筛查,对“四类人员”尽快分类落实措施,该转诊的转诊,对居家隔离的做好服务。

第二就是做好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农村多种宣传渠道,让老百姓认识到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基本的防护知识就是戴口罩、勤洗手、房间多通风,少串门,少聚集,真正把预防的措施落实。

第三是做好保障服务,包括经费的保障,财政部门已经下达了今年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明确今年新增的经费要全部用于乡村和城市社区的疫情防控,卫健委也指导各地在物资调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的物资保障问题。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