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後會爆發消費狂潮嗎?

用戶149125954804131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覺得疫情結束後會不會爆發消費狂潮這個問題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這場疫情不僅衝擊著每個人的錢包,還衝擊著各行各業大大小小的企業,如星巴克關閉半數以上門店,海底撈內地所有門店暫停營業,酒店、旅遊業訂單大面積退訂,就連西貝也只能撐3個月......那房企呢?有人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房企再怎麼困難也好過很多微小企業吧。但俗話也說,船小好調頭,有時規模大是把雙刃劍。

各行業會非常喜歡爆發消費狂潮來增加各自企業的經濟,也會有一些大款會在這次狂潮中爆發享受,但是還會有一些在狂潮中無法爆發,因為它衝擊著大部分人的收入,這些人錢包不滿還怎麼再會去消費,企業運營不理想,員工開不出工資,還有可能面臨裁員的風險。所以它是個相對的。對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結果。


春城及時語


作為一個80末的老父親,真的表示壓力山大啊。我也想消費狂潮。可惜老婆孩子還有房貸三座大山壓得我虛火上升。再加上疫情遲遲無法結束,目前身在家中,心在外。只能望錢興嘆。

  所以很可能要過一段時間窮日子了。這個並不可怕。因為過窮日子的經驗我比誰都豐富的。

  說說目前我的兩份工作吧。

  我的工作之一是在報社。懂行的都知道,如今的傳統媒體早已經日落西山。平時的收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報社的基礎工資,少的可憐,不值一提。平時都只能變成一努力刨土的大公雞,伸長脖子手腳並用的去刨各行各業的宣傳費。可是各行各業也不太景氣啊。再加上此次疫情基本上讓所有行業都癱瘓在家裡,經濟必然大受影響。就算疫情結束,短期內經濟想要復甦難度頗大。金主爺爺沒錢,我這個靠要飯為生的孩子再賺錢的難度可想而知了。所以,消費狂潮?可拉倒吧。

  我的另外一份工作是給正商房地產送砂漿。因為我本職工作的原因,平時在外面跑的機會比較多,機緣巧合,我就為一家砂漿廠跑業務賺點提成。入行也不算久,目前只為正商房地產的幾家項目供貨。原本今年是發展的重要一年,我個人也是信心滿滿,想要大展拳腳。可惜碰到了疫情這樣的天災,只能受困在家。真是嗚呼哀哉啊。目前瞭解的情況是,項目工人無法從老家回來上班,項目就只能一直處在停工狀態。而砂漿廠裡因為原材料無法及時供應,何時開工也是遙遙無期。個人覺得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當下的房地產行業了。工人遲遲不歸,工期拖延,自然會延期交房。房子銷售更是困難重重。房地產需要資金量大,牽一髮而動全身。很可能就會拖延給供貨商付錢。所以我的收入影響真是地覆天翻。

  目前,我只期盼我們偉大的祖國,早日戰勝疫情,讓一切迴歸正常。這兩天天氣極好,眼看著就要春暖花開了。相信這樣的天氣對於疫情的抑制會很有幫助的。只要戰勝疫情,我們勤勞的中國人民靠著雙手,必然會讓經濟再次騰飛。那些夜夜都是新郎,天天都能消費狂潮的日子不會太遠了。請大家再忍受一段時間吧。

  請大家多多支持,為小的多點一下贊。謝謝兄弟姐妹們了。





雷蒙Lemon1


疫情結束後,我認為會出現小時間段的消費狂潮。我的想法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有很多個方面結合而來的。

任何一個因素都會影響到宏觀上,所以我們不要認為我們可能能夠忍受這種足不出戶的生活方式,其實我旁邊的任何人都說,不管是否是外向的人,都想要出去走走逛逛,就拿我來說,已經有大半個月沒出過門了,每天在家裡這狹窄的空間活動,是真的渾身難受。再加上點其它條件的話,都能趕得上外國的在小屋子裡的挑戰了!

大家的心裡的需要

我相信很多朋友像我一樣,在家裡不出門已經呆了不下半個月了,這半個月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特別難熬的!因為按照以往的時候,這種全民放假的節日,應該外面是人滿為患,湊的就是那個熱鬧。而現在呢!外面還有很多商家都沒開門呢!有需求都不一定有物品,相信很多人過年過的並沒有以往的熱鬧感覺。那麼在疫情過戶之後,將會出現消費狂潮,大家都想著出去透透氣或者去買點過年想買卻沒買到的。所以需求變大了市場變大了,消費總額絕對會增加。

旅遊的人群

像很多朋友年前年後打算去旅遊的,結果因為疫情的爆發,使他們的旅遊想法擱淺了。那麼可能在疫情過去之後就會有大量的人外出旅遊來彌補過年左右的損失。他們就會去到很多旅遊的城市,給旅遊城市帶來大量的人流量,這會使得消費額增加,消費數額暴增,因為人流量多,被消費的機會就會越多。

總之,外出旅遊也會使消費增加,這也是疫情過後消費狂潮的一個因素。因為我昨天就有好幾個朋友想約我過幾天出去旅遊,時間不長,就4天。短期也夠了,滿足了。

疫情後,年輕人的狂歡

說到消費,我不得不的提,像我們90後00後的,我們是現在的消費主力,像我們這個年齡段,不是一個閒得住的年齡,過年很多我們這個年齡階層的人拿了壓歲錢,除了網上游戲還不知道去哪裡消費呢,沒有機會。那麼疫情後,我們就要開啟瘋狂娛樂、聚餐模式了!

我自己都準備好先玩上個一週再說了!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消費團體,大多數主要在,娛樂產業、文化產業和餐飲業。


所以綜上我列出來的因素,都會引起短時間的消費狂潮,主要是因為需求的原因。說起來,我也是很期待疫情結束後,外面的熱鬧場面呢!


財經社區


我認為疫情結束後不會爆發消費狂潮。由於在疫情期間對一部分行業影響很大,特別是開門市部做生意的,都關門好多天了。收人銳減,沒有錢消費。沒有固定工作的人,這一段時間也沒有收入來源,有點積蓄的還好,沒有積蓄的吃飯都成問題。通過這吃疫情,使大部分年輕人認識到,不能做月光族,要留點積蓄。發生意外時,能做到卡里有錢,心中不慌。我的一個親戚大偉,今年三十多歲,兩個孩子,一個孩子四歲,一個孩子九個月。靠一個小超市的收人,維持一家人的開支。如今超市關門多日。沒有收入。他說要勒緊褲帶過日子了。我所認識的好多人聊天都說要節約省錢。不出去工作時,不用慌張。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供大家參考。


阜臨如夢


疫情結束後每個人到酒店餐館去吃一頓。一是慶祝重生,大難不死,二是推動餐飲業帶頭百業興旺,三是告訴世人要敬畏自然,敬畏天地,珍愛生命。


遠方167427784


2019年12月以來,始於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已經波及全國,美英德日等全國20多個國家相繼“中毒”,世衛組織也把本次疫情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我們比較一下2003年的非典SARS和今年的新型冠狀病毒,無論是傳染源、傳播方式還是安全控制方式,都有諸多相似之處,雖然當年的SARS最高的確診人數只有8000例,如今的新型冠狀病毒已經超過4萬例,但今天我們的政府反應更快,醫療技術也更為先進,我們通過覆盤當年SARS對中國經濟和消費的影響,來分析本次疫情是否會爆發消費狂潮。


先來說結論,本次疫情會對經濟產生哪些影響:

1. 宏觀經濟:短期的GDP增速有影響,長期會恢復;

2. 產業端:第三產業受衝擊最為嚴重。交運、餐飲、旅遊等短期影響最大,疫情好轉後會迎來報復性增長,長期會趨於穩定;

3. 需求端:消費受影響最大,受負面影響大的主要是服裝、飲料、文化辦公用品、金銀珠寶等;近期利好的行業是中西藥品、日用品等;疫情過後,消費短期內會出現爆發性增長,未來趨於穩定,長期的消費增長點出現在宅文化經濟上。

4. 市場機會:傳統行業會在疫情恢復後正常運營,新市場消費機會將會圍繞“宅文化”和醫療健康來發展,“宅文化”有電商、線上教育、線上娛樂包括遊戲、網絡電影和電視劇等、線上生鮮、知識付費、網紅經濟、SaaS辦公等,會出現行業巨頭,身體健康則有醫療服務、基因技術、保險行業、健身和食品等;5G時代下的人工智能、物聯網產業等。


覆盤,當年的SARS是如何影響經濟

<sars>


1. 從經濟總量來看,SARS期間GDP明顯拖累,2003年二季度GDP當季增速9.1%,較上一季度增速大幅下降2個百分點,下半年逐步回升。

另外,我們看到第三產業的單季增速從2002年末的11.3%大幅下滑至2003年第三季度的8.8%,且恢復較慢,全年較上年下滑1個百分點;而第二產業增速在2003年第二季度短暫下滑1.9%之後,第三季度迅速反彈。

那麼第三產業中,我們分行業來看看各個行業在非典期間的影響,交運倉儲、住宿餐飲、金融業增速在二季度均出現明顯下滑, 房地產行業第三季度開始下滑,而批發零售業逆勢上升,與社會各界在防疫期間加大物資購買有關。


2. 我們再來看看SARS期間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影響,2003年第二季度增幅到達最低點,下滑了近六個百分點,在第三季度開始報復性增長,並在2003年第三季度末恢復到疫情前。


非典期間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影響

非典期間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則在2003年第二季度達到最低,之後持續增長,政府放鬆信貸,發放政府補貼,去扶持受影響的民生行業。

非典期間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影響


3. SARS期間帶來的新的市場機會——

正所謂不破不立,經濟規則重建,當時非典期間人們開始線上購物,淘寶和京東開始發展,騰訊成立QQ遊戲,線上購物和遊戲才迎來爆發的機會。


對比,本次疫情的新市場機會(宅文化經濟)

先聊本次疫情下利好的行業機會:

1. 網絡視頻、短視頻等流量見漲,疫情結束後將短暫回落,但未來仍會保持增長的趨勢。


2. 遊戲行業,在疫情期間爆發增長,未來也將回落,但仍是消費趨勢。


3. 互聯網醫療,漲幅近31.28%,春節期間醫藥電商活躍人數峰值達到了148.21萬,受疫情的影響,未來互聯網醫療將持續發展


4. 在線教育

學而思網校、新東方在線、猿輔導、作業幫、好未來等在線教育為學生提供線上直播教程,各大互聯網公司、視頻平臺也相繼推出了線上教育課程,全國中小學生繼續推遲開學,推出線上課程自主學習,未來在線教育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5. 線上生鮮。

由於隔離的需要,生鮮買菜的需求在疫情期間爆發式增長,線上買菜平臺的交易額增加到了平時的3-5倍,線上生鮮成功突破下沉市場的瓶頸,培養了人們線上買菜的消費習慣,未來也將是一個爆發點。

6. 遠程辦公

本次疫情催生了線上辦公的需要,也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傳統辦公模式成本太高,線上辦公模式節約了房租,提高了效率,未來將成為趨勢之一。


除此之外,還有居家健身、知識付費等等也在疫情期間增長快速。


總結:疫情結束後,傳統消費行業會回升至穩定,未來消費爆發點圍繞宅文化經濟和醫療健康行業。

新市場消費機會將會圍繞“宅文化”和醫療健康來發展,“宅文化”有電商、線上教育、線上娛樂包括遊戲、網絡電影和電視劇等、線上生鮮、知識付費、網紅經濟、SaaS辦公等,會出現行業巨頭,身體健康則有醫療服務、基因技術、保險行業、健身和食品等;5G時代下的人工智能、物聯網產業等。


青業


有些行業會爆發消費狂潮,但有些行業過去的消費也就過去了。

比如餐飲業一定會爆發消費狂潮,大家都關了很久了,這段風波過去之後,一定是很多人想辦法聚個餐,約上好久不見的朋友出去狂吃一頓。

這種情況下,此前被壓制著消費會出現一個井噴狀態,消費者們還會補消費。一些必選消費品在這個時候會出現爆發消費。因為大家囤的東西應該已經吃光了,用光了,之後要補充儲備。

但是有些種類的消費可能過去了,就過去了,不會再出現補消費的情況。比如春節期間大家可能會買些煙花炮竹,買些過年串親戚用的禮物。這些即使錯過了也不會再買。

還有假期旅行相關的消費也無法爆發。這個肯定也不會爆發了。休假了這麼長時間後,大家更沒有時間旅行了,都集中在工作上面了。

還有春節期間的電影院也幾乎沒有客源,很多賀歲片都已經改檔了。這期間的電影消費可能會回補一部分,但沒辦法全部補回來。結束之後,大家可能會去電影院看場電影,但是不像春節期間打時間這麼充裕,有幾部賀歲片可能都去看,結束之後再去電影院可能就找一兩部自己喜歡的。

另外人們的消費習慣也被改變了很多。以前看電影回去電影院,但宅在家裡幾個月後發現在手機電視上看電影也挺好,挺方便的,很多電影的首映也放在了網上,可能就不會再去電影院了。

綜上,有些消費領域會爆發,而有些則不會有太大變化。


莫水宏觀經濟


疾病結束以後,消費狂潮想多了。

疾病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不僅僅影響企業公司,也影響個人,現在市場討論最激烈的就是很多中小企業遭遇較大的衝擊,有一則材料說的是很多中小企業賬面資金很難扛過三個月,遭受影響最大的就是旅遊、交運、商業零售、餐飲和食品,這些行業不少都是勞動密集型行業,會影響到很多職工的收入水平,一個是長期無法復工無法獲得工資收入,另一個是即使復工,企業效益不佳,工資收入可能降低,最後是部分企業因為效益不佳,可能會進行部分職工的優化調整。因此從居民收入角度看,很多居民的收入會受到較大的影響,沒有錢怎麼增加消費。

目前輿論在討論呼籲房東降低或者減免房租,就是針對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和居民收入中斷而引發的,可見本次影響範圍是較大的。

只有小部分人收入沒有影響,一些壟斷行業或者互聯網、行政事業單位職工,他們在疾病消失以後可能迎來補償性消費增長,但是人員佔比不大,對消費整體影響不會很大。

財產性收入方面,儘管創業板漲幅巨大,再創反彈新高,但是這一波行情與很多散戶無緣,對居民收入影響不會太大,無法通過財產性收入提升消費。

能夠保持目前消費增速就已經很不錯,不要奢望消費狂潮拉動經濟增長,畢竟消費增長需要錢來支撐。


杜坤維


疫情結束很難出現消費狂潮。

一、消費狂潮

我理解為京東6.18、阿里雙11等的集中消費,那才叫狂潮。現實中,即使有某個重要的節點,也很難出現消費狂潮了。

二、日常消費趨於理性

除上述外,即使在重大節日,大多國人的消費還是趨於理性,即使部分的過度消費、提前消費,也形成不了消費狂潮。

三、更願意持幣以備不需

與大洋對岸的貿易戰,加上本次的疫情,對眾多的中小企業造成難以估量的不利經營影響,中小經營企業會更加困難。推遲復工的影響,將是數月的。影響中小企業員工的收入,可能更是長於數月。

國家的多次稅收優惠政策,推遲社保入稅,全民抗疫的情況下又推出了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的有關優惠政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小經營企業的困難。

中小企企業經營困難,在中小企業工作的人們,賺錢越來越難。而上學、住房和醫療,更是消耗了人們手中的現金,大多數人願意持幣以應對未來的不時之需。

四、可能會出現一些行業的消費潮

這些行業是人們在線上不能完成,或線上不能體驗或體驗效果不好的行業。比如,餐飲行業,交通旅遊行業,婚慶行業、海外留學、海外勞務等。

疫情結束,出來吃頓飯,團聚高興一下,慶祝疫情的滾蛋。在家裡呆久了,出去放鬆一下,消遣一下心情。推遲的婚禮,還是要補辦的,儀式感還是很重要的。

五、中國人更自信和堅定

經過祖國40改革開放的發展,中國人更有祖國自豪感和大國優越感,經過2003年的SARS,經過1988年的通脹,中國人更趨於理性。中國製度的優越性,讓中國人民在再大的困難下,都不會手忙腳亂,更加自信和堅定。本次疫情,更是體現了這一點。其他任何國家,能嗎?

本次疫情結束,除部分行業出現消費潮外,其他行業很大可能不會出現消費狂潮。新冠菌,你趕快滾蛋吧!


東嶺財經


我並不認為疫情結束後會爆發消費狂潮。

如果從邏輯上來解釋,受到疫情影響,大家選擇宅在家裡,不去買東西了,不去娛樂了,不擼串了,這些消費需求會被暫時壓制,那麼當疫情結束之後,被壓制的需求就像彈簧一樣彈起來,壓得越緊,彈得越高,所以會爆發消費狂潮。

表面上看起來確實是這樣,但是需要注意幾個細節:

第一,疫情結束,並不是說某一天,宣佈疫情結束了,完全無事了,大家可以狂歡了,該大吃的大吃,該娛樂的娛樂,不可能出現這個情況。疫情結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新增疑似減少到新增確診減少,到全部為0,再到所有病人痊癒,病毒在宿主上消失,這需要一個過程。

也就是說,疫情不是一下子結束,而是慢慢消失的,即便是沒有確診案例了,大家還是會繼續進行防控,該減少聚集還是會減少聚集,甚至在相對較長時間,大家都會處於一種高強度的自我保護中,然後慢慢解除,這個過程同樣是不知不覺的,消費需求的恢復同樣也是如此,不會突然出現爆發式反彈。

第二,對於基本的消費需求,其實並不存在被壓制。比如說我們每天要吃飯,這個需求被壓制了嗎?基本生存是要保證的,米還是要買,菜還是要買,該買的食品超市都有賣,這些需求它本身就是存在的、延續的,並沒有被壓制。

因此,基本消費品的需求並不會因為疫情結束而出現爆發式的上升,現在吃多少,以後還是吃多少,自然就談不上疫情結束後引發消費狂潮。

第三,要爆發消費狂潮,既需要需求的急速上升,又需要消費能力的大幅提升。此次疫情,造成了有些企業不能及時復工,不能復工就會影響生產,從而影響供應,這會導致商品價格上漲,這個影響可能短期很難解除,甚至在疫情結束時仍不能彌補供需缺口。那麼我們可以來思考一下,同一個商品價格上漲後,需求會急速上升嗎?當然不會。

商品價格上漲,對應的是什麼?受到疫情影響,不少人暫時沒有工作,沒有收入,沒有收入,消費力如何上升。一邊是商品價格上漲,一邊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如何帶來消費需求的急速上升?

因此,我並不認為疫情結束後會爆發消費狂潮,恰恰相反,在疫情結束之後,生產的全面的恢復有一個過程,大眾恢復正常的社交、外出活動也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行業依然會較為低迷,只有在疫情結束,生產秩序完全恢復,大家漸漸忘記了這一次事件之後,消費的需求才會真正上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