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有人說農村現在才是最好的“避難所”,事實是這樣嗎?

新大風歌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疫情面前,有人說農村現在才是最好的避免所 ,事實是這樣嗎?

我覺得說農村是最好的避免所不是絕對的。

不管城市還是農村都有傳染的病例,從武漢回來的也有很多回到村裡,整個村都被隔離也有的。

雖然城市密度大,人員集中。農村人相對城裡人更喜歡串門,也喜歡熱鬧,在病毒面前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都不能說哪裡是避難所。

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農村差異也沒那麼大,家家有車,信息道路發達都是一樣的,農村並不是原來的窮鄉僻壤,也有很多樓房小區建起來。真的沒有那麼當時的差異。

要說不一樣就是農村的田野菜地,農作物,這些在病毒面前並不能起到啥庇護作用。

所以說農村是最好的避難所是不絕對的,只有沒有病毒的地方就是安全的地方。








阿琪的日誌


這個確實是農村比較有優勢,我老家也是農村的,這次疫輕我們一家四口都跑到農村去了,農村人流量沒有城市那麼密集,空氣質量相對於來說比城市要好,最起碼還可以吃到新鮮的蔬菜,就算封村,封路也不需要擔心沒菜吃。



湘妹子豔兒


在這疫情複雜而嚴峻的情況下,農村由於防控得力,沒有發現疫情的漫延,象我們遜母口鎮無一例病人,所以農村相對安全些,但也絕不能掉以輊心。


老農李作民


當前疫情火,眾尋優處躲。城裡封閉死,蝸室愁嘆氣。

鄉村風光美,阡陌田間路。麥海綠油油,天然氧吧呼。米麵糧倉囤,蔬菜園中取。天然地泉水,隨用隨抽有。柴草堆成山,吃用皆不愁……

疫情嚴聚眾,隔地話悠悠。鄉情溢濃濃,幸福臉花朵。說到疫難時,淚眼都婆娑。祈禱美祖國,早日消愁憂……

友問避難所,鄉野美處多。勝似陶公園,誠謝黨政府!祝願國慈母,瑞陽照全球!





宏宏老師


農村是不是最大的“避難所”,這個應該是部分人的一廂情願。為何?

首先不可否認,一般發生疫情的時候,大部分的時候都是首先發生在城市裡面,而且是那種人口很多的的城市。就像是2003年的非典的時候,非典發生的時候,在廣州、北京這些大城市首先發現。今年的新冠疫情發生地點大家都知道,是在武漢,而武漢是一個有著1000多萬的大城市。所以,疫情發生的時候一般城市都是首當其衝的,這是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情。

但是,並不是說城市裡面會比農村裡面要“危險”,而農村就成了一個絕佳的“避難所”。

通過這次新冠疫情,我們應該認識幾點:

一是大城市裡面的醫療條件要好很多。當發生疫情後,城市裡面的醫療條件能夠得到更為充足的利用。這次新冠疫情,除了武漢,湖北的黃岡、鄂州、黃石等地的疫情都是相對較為嚴重的地方。而這些城市先後都得到了大量的其它地方的援助。大家也可以看到,很多的援助物資都是直接到各市的對應機構的。所以,不可否認,城市裡面確實有一種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

二是對疫情的認識城市裡面會要比農村裡面強。這一方面是由於文化知識水平的懸殊,另一方面是對疫情的宣傳。城裡人的管控明顯要比城市要嚴得多。事實上,新冠疫情發生後,專家們也一度非常的擔心疫情由城市向農村蔓延。然後各個地方都開始封停公交、城鄉客運、輪渡等。繼而農村裡面的人也慢慢的開始重視,出現了農村封路等應對措施。所以,從這方面來說,疫情的控制,城市明顯會要早於農村。

當然,這裡也不是說農村就那麼的不堪一擊,事實上,大家都看到了新聞報道,很多農村一接到通報就開始了行動,組建了檢測點進行檢測,道路設了點進行卡控,很多的農村道路還被封掉不允許隨便的通行,這都是農村裡面的一些防控措施。

要說在疫情下,農村相對城市最大的好處就是一家一戶,不像城市一樣一棟樓好多戶。農村裡面隔離在家,菜、米這些東西都非常的充足,而且活動的空間也很大,家裡呆不下了去草坪,草坪不行去菜地,這都能夠讓自己放鬆,而城裡卻不行,只能夠呆在家裡。

其實,在疫情下,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各有各的好處,當然也各有各的短處。自己選擇在哪裡生活,就要選擇去適應這裡的環境,自己採取一些適當的措施讓自己能夠平緩的渡過整個疫情。

大家認為在疫情下,是呆農村好,還是呆城市好呢?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洞庭清水塘


一、新鮮的空氣

能呼吸到好的空氣對我們的身體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農村,因為花草樹木比較多,所以空氣會相對比較新鮮,尤其是在早上,空氣格外新鮮,真的能給人一種很清爽的感覺。而在城裡那就有很大不同了,每天都呼吸著汽車的尾氣,有時甚至坐在公交車和地鐵上,都能感覺到那股汙濁的氣息,汙染是非常的嚴重。更可怕的是還有霧霾,讓你看不到對方的可能都有,還容易發生交通事故,這也是令人非常痛恨的。就這樣長期下去,讓人很容易生病,精神還特別的疲憊,每當出門就有一種累的感覺

二、綠色食品

在農村我們吃的水果、蔬菜都是自己家種的,環保又安全。還很方便,現吃現摘。可以送領導,還可以送同事,這都是很不錯的。而在城裡,大家去集市上賣的大部分還都打了藥,促使他快速成長,並且還不知道放了多久,一點都不新鮮。

在以前,農村只是個落後的代名詞,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了。農村的變化也是非常的大,在農村發展也越來越有幸福感了,,而在如今,卻是城市人想去都去不了的地方。因為你要回去,未必有人接受你。

所以,在農村的夥伴們是真的有福了


辦公設備維修伯樂


疫情面前城市和農村的區別,看看農村是否為最舒適的避難所。

第一,在農村地方非常大,人口密度非常稀疏,這對疾病的傳染造成了很大的困難。農村都是一家一戶,都有自己的宅基地。山區的農村相比平原的農村更加稀少,這樣傳染上疾病的機會微乎其微了。

第二,對於人員流動來說,基本不會有外來人口,都是農村跑去城市打工,農村的醫療,教育,設施條件,不足以吸引城市人回農村。這給瘟疫疾病傳播起到了抑制作用。

第三,農村相比城市環境要好很多,空氣清新,汙染小,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有利。這和農村企業少,車輛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比較適合養生。

第四,農村都是農民,農民都有自己土地,可以種糧食,蔬菜,水果,在疫情來臨後,農村的物資也是可以自己自足的。然後城市必須依靠超市,出門採購還是有一定風險的。

總之,在疫情期間,農村環境還是作出不小的貢獻,減少疫情的傳播速度。成為了避風港灣。


兔寶寶叄月


[疫情面前,有人說農村現在才是最好的“避難所”,事實是這樣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冠狀病毒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

冠狀肺炎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直接傳播是指患者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呼出的氣體近距離直接吸入導致的感染;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接觸傳播是指飛沫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

就目前疫情的分佈圖來看,人口密集的地方感染最為嚴重。農村分散居住,人口較之城市確實要少很多,在疫情的防控上農村確實比城市要容易一些。但是,從此次暴發的冠狀肺炎病毒的傳染途徑我們也不難看出,不是人少、分散居住就可以保證不被傳染。所以說,農村也不是此次疫情面前的“世外桃園”。

這樣說主要基於以下幾點考慮:

一、不少在外地打工、上班的人員,春節期間回家途經武漢一帶,把病毒帶到農村。回家後走親訪友,接觸的人員比較多,待人接物間無形傳播了病毒。剛開始的時候相關專家公佈的病毒潛伏欺是7-14天,可最近公佈的潛伏期時間是24天,在這期間沒有被排查出來的,可能被感染者應該大有人在。

二、還有極少數在武漢打工的人,回家後躲在家裡,隱瞞不報。與自己家人接觸後,家人外出又與村莊裡其他人接觸,雖然暫時沒有被發現,但是在病毒的潛伏期後會不會發病?這也是很大的一個隱患。農村沒事的時候,大家都喜歡扎堆聚在一起吹牛、聊天、侃大山,或者聚在一起打牌,雖然疫情期間比平時少,但是這種情況或多或少依然存在。口中的飛沫、呼出的氣體、咳嗽打噴嚏,誰知道這一堆人中有沒有攜帶病毒、在排查中成了“漏網之魚”的人呢?

三、農村人都大大咧咧,在衛生習慣上有時候不是太講究。有些人,特別是歲數大一點的人,出門不戴口罩,進門不洗手,這種情況就會被第二種病毒傳播途徑的病毒所感染。

先傳染的先發病,後傳染的後發病。

疫情面前沒有真正的“避難所”。真正的“避難所”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是人類合理利用、友好保護大自然時,大自然對人類的慷慨回報。當人類無序開發、粗暴掠奪自然時,自然的懲罰必然是無情的。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





嘯月蒼狼


也可以這麼說,因為農村人員流動性少,人口不密。地域性小,外來人員幾乎沒有,好便於管理。農村一家一戶也便於隔離。


林子林子大林子


你好,這段時間因為疫情的原因把農村生活也推上了熱門。

城市待久了嚮往農村的那種平靜,農村待久了也想見識城市的那種繁華。

當然,城市的交通便利,購物方便,教育先進,醫療齊全,農村人都以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而進城生活感到驕傲。農村的平靜,節奏慢,壓力小,空氣新鮮也吸引著不少城市人。

但是我不希望農村變成一場災難的避難所,反而希望通過這次疫情能讓大家重視起農村、農村人,進而改變農村的落後,農村的教育,農村人的醫療保障。

我沒有訴苦,也沒有埋怨,只是在一些事情上作為一個農村人的切身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