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以後的你是不是每天還會高強度鍛鍊?有人說,少鍛鍊才是一種長壽的方法,你怎麼看?

快樂許洪春


62年的一星期4至5天健身房,每次一個半小時,前半個小時腹肌和拉伸,後面一個小時做4大組,每個大組4小組,健身剛一年的照片。



老槍zhj


我65了,這些年體檢一直有脂肪肝,血脂偏高,醫生叫少吃油多加強運動,我在同齡人中話動量算不小的,且身材勻稱(偏瘦),飯量本來就不大。能做的就是把蛋奶戒了。

膝蓋不好所以不跑步,主要活動是騎車游泳泳及家中健身,活動量適中。

去年夏天堅持騎車每天幾十公里,高溫40度也沒停(改黃昏後騎),幾個月下來,身體狀況明顯好了,最顯著的是感覺有精神。不過秋天後因故減少了活動。

年底體檢,指標還是不好,血脂還超標了,有時上午還疲倦,明顯腦供血不足。

於是強打精神開始堅持鍛練,辦了健身卡天天游泳,騎車也在堅持,在公園發現一群新疆人跳舞,也加入其中天天跳。

現在的活動量,上午跳舞一身汗,下午騎車一身汗,晚上游泳到抽筋。兩個月後體力不支,放棄騎車(城市騎車較危險)。現在半年下來,身體狀況大變。別人都說我黑了瘦了年輕了精神了。

現在的飯量,幾乎增加了一倍,大魚大肉什麼都不戒。

關健是,體檢結果,各項指標都好了。

我的體會,一是活動一定要上量,二是一定要天天堅持,生命在於運動,不是說運動可以長壽,而是運動讓你生存質量提高。


三色土203


我今年50多了,每天都進行高強度的運動鍛鍊,雨雪天氣、有事除外。

跑步10公里以上外加適量力量訓練。

2015年的一次例行體檢報告,給了我悶頭一棒,共10項血檢指標超標,外加高血壓,重度脂肪肝,要命的是頸部血管有斑塊,好在血糖正常。(圖1是2015年血檢指標一部分)

我總結了得這些病的主要原因。

1、吃的多。

2,、消耗的少,也就是動的少。

3、肉食類過多,蔬菜類瓜果類太少太少。

4、糕點、油炸、甜食吃的太多。

沒有去醫院,沒有吃藥,我嘗試著自己治療這些毛病,我想的是,走逆行道路把它退回去。

於是我開始禁食肉類包括蛋、奶,大量進食蔬菜、瓜果、各種粗糧、堅果,米麵正常吃。

每天晚上7:30準時出門,快步走了三個月開始嘗試慢跑。到今天已經跑了4年,每次都在10公里以上,心跳保持在140~170之間,回到家再舉舉槓鈴練練腹肌輪。

現在血檢所有的指標,一切正常。脂肪肝也沒了,重要的是B超下頸部斑塊也找不到了,現在感覺每天都很清爽通透。

圖3是2019年血檢部分指標。




所以我認為不管年齡多大,運動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定運動量,運動時心率一定要提上去,也就是說要有一定的強度。提高肺活量,提高血氧濃度,血液中氧氣含量充足,對各個器官的修復,作用是很大的。

至於有說少鍛鍊才是長壽的方法,我想在健康長壽中吃的因素佔了70%,而運動和其他佔了30%。

誰運動誰知道!


四季VLOG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99”是有一定道理的,有很多關於運

動的格言,像生命在於運動,我還是很認可這句的話。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機能也是在下降的,鍛鍊的強度還是因

人而異的,不能一概而論!

我認為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一直在身體鍛鍊。這樣情況,身體狀態有一個延續

。我認識一個跑者,55歲,男性,堅持跑步很多年,可以跑半馬

,相對於現在大部分年輕人說,這個強度是很大的。

第二張情況:年輕時沒有鍛鍊,現在有時間了,想鍛鍊了。這種

情況還是建議循序漸進,根據自己身體的實際情況來,切記不要

心急,最好是找一個自己喜歡的運動,這樣鍛鍊的時候,不僅能

收穫健康,還能收穫快樂。

我叫阿歡,專業從事體育指導5年,一直倡導健康快樂的運動方

式,從運動中收穫健康,從運動中收穫快樂!


李星辰


本人63年今年56歲,身高170㎝體重61㎏。年輕時跑過馬拉松,上過擂臺打過拳。平時喜歡運動,喜歡戶外騎車登山。前三年因為騎自行車摔倒,住院兩個月生活不能自理半年。在家恢復訓練到現在,已經基本上100%正常了。 現在每週在家健身三次每次1小時,練一天休一天再加一次登山運動。因為喜歡運動,身體健康才是第一。吃方面從不忌口,雞蛋雞胸牛排生魚片從不間斷。 本人以為生命在於運動,吃有營養的食物也最重要的。還有就是生活一定要規律,染上不良習慣還要慢慢改掉。 自己的健康一定要自己掌握,不給兒女添麻煩。





老馮六哥


50歲,172身高,去年同期體重82kg,體檢高血壓、高血脂、中度脂肪肝……整一個準“病人”。被逼著上健身房(自身出汗多,方便洗澡)鍛鍊,一週三四次慢跑5公里,做一些簡單的健身器械。今年,體重72kg,體檢血壓血脂恢復正常,脂肪肝自然消失,身體有了一些肌肉線條。現在每週在堅持,五公里35分鐘左右,不知道可算高強度運動?


千古瘋牛


50歲以後的你是不是每天都在高強度鍛鍊呢?認為只有強度鍛鍊才能使身體和血管都年輕化……

人人都說鍛鍊好,但專家不這麼認為……


據說有一種新型的養生方法是“40 歲前必須鍛鍊,50 歲前適當鍛鍊,60 歲後不鍛鍊、多保養”……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有?

而有一些長壽老人好像都比較“懶一點”……

他們不會去做高強度的運動,反而會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輕緩的運動方式,這樣其實更有利於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下面有幾點大家都知道但是也應該注意……

1、生命的長短與運動是有一定的關係,現代科學認為,一定的運動可以使人更健康,從而使人的壽命更長……

鍛鍊可以調整情緒、幫助減壓、強身健體……


但是中老年人鍛鍊一定要“懶一點”。 如果天氣不好或者身體不適,千萬不要硬撐著鍛鍊,偶爾也要讓自己偷個懶……

2、千萬不要過度鍛鍊。過度的運動會導致身體機能的過度消耗,導致壽命減少……

一些運動強度比較大,運動過量的運動員,普遍壽命都不長。據一家保險公司對六千名已故運動員資料分析,平均壽命只有50歲,其中大多數是運動過量所致。

科學研究證明,過量運動能夠導致機體的代謝加速,體內耗氧量急劇增加,產生大量的活性氧,使人加快衰老。

另外大量激烈超量的運動會加劇身體器官的磨損和生理功能失調,導致身體健康受損和壽命的縮短……

3、50歲以後的人應該在休息中輕鬆實現鍛鍊效果……


不必要去做激烈的運動,那樣容易使心臟缺血循環跟不上而導致心臟病和其他疾病的發生……

運動時應慢節奏,招式到位,步履穩健,在輕鬆愉悅中實現健身的目的……

4、適量運動,保持心情舒暢,調整好心態,看待一些問題想得開,減少疾病的發生才是長壽的根本……

50歲以後的你不妨懶一點……不想幹的家務留到明天,讓自己輕鬆一下……

工蜂終日勞碌,飛奔不停,但3~6個月即亡;烏龜生性遲滯、雷打難動,但壽命高達150年……

適度的懶是放鬆,適度的懶是休閒,適度的懶更是愛自己的一種表現!


5、放慢生活的節奏,也許是一種非常好的養生的方法,比起高強度鍛鍊來要科學了許多……

希望50歲以後的你也能學會一些好的養生的方法,不用過分鍛鍊也能達到養生長壽的目的……

你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嗎?不妨留言與我們一起交流和討論一下吧,期待你的評論哦!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別忘了幫忙點贊 、評論、轉發和收藏哦……你的每一個支持,對於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創作動力!

看更多關注我。每日更新哦!


三姐愛生活


看人吧,我年輕時過量運動,到了35左右幾乎不運動了,然後就是紙醉金迷身體搞垮,今年50了開始再運動,運動量一天30分鐘,但運動強度大間隔最多休息一分鐘,一星期最多喝一次大酒。又恢復正常了,又有了腹肌,上身肌肉滿滿,身高174體重74公斤。


麒麟三刀A


作為一個有著近20年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健身鍛鍊經驗的中年50歲油膩大叔,我還是比較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

先說結論吧,50歲的我,每天在健身房的時間大約是2個小時,星期六天休息。剛開始健身的時候,是有教練帶,並且幫你制定健身計劃的,時間長了,自己的身體自己也清楚了,各方面的量也自己能夠控制。

那麼另外一個重點就是健身的目的是什麼,如果要像那些健美運動員那樣,為了一個漂亮的身材,吃蛋白粉,去進行高強度的鍛鍊,那50歲的年紀我覺得是不太合適的了。畢竟歲數擺在那裡,身體的各方面的機能和年輕人是不能比的。

我的健身目標相對就比較現實:吃的下,(不忌口),睡得著,(基本一睡就是到天亮),體重儘量控制浮動不大。

所以,我認為,規律的生活,適當的健身,才是保持身體健康的最好的辦法。沒有健身經驗的人,50歲是絕對不贊成去進行高強度的鍛鍊的。

“上傳大叔曬網健身照一張。”


另外,我正在頭條寫長篇連載遊記“我的南亞90天--緬甸,印度,尼泊爾”,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下。


有點閒的人


我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我1964年出生,從小虛胖,一個月扁桃腺要發炎兩次。母親是小學教師,走後門把我送進校籃球隊。教練老師礙於情面,也不怎麼要求我。但是我卻喜歡上了運動,是全隊訓練最刻苦的。身體也慢慢強壯起來從那之後,又自學了速度滑冰,排球,足球,羽毛球,交誼舞,橋牌,游泳,每一項都下了很大的功夫(自詡為挑戰專業水平),到現在,全身沒有運動傷,三十多年沒有去醫院看過病。現在身高176釐米,體重71公斤,心率45,每天買菜做飯一日三餐,白天自己帶孫子(剛滿七個月),晚上打兩個多小時羽毛球,回來再練練腹肌胸肌。長壽不長壽不知道,目前是精力充沛,一點兒都不感覺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