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豬,什麼原因會造成豬病多發呢?

生活八戒


提出這個問題我覺得非常好,讓我們不得不來回顧2018年8月份發生的非瘟,在發生非瘟之前我國農村散養戶,每年生豬產量佔全年生豬總產量的62%左右,這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農村散養豬每年生豬產量佔領全國生豬產量的半壁江山,但是通過這次非瘟疫情之後,根據數據統計農村散養戶數量大幅度的銳減,從這不難看出,農村散養豬存在著很大的風險,無法做好預防措施甚至防不勝防。


下面來分析農村散養豬為什麼會造成病多發的原因


一,農村養豬過於密集

<strong>

在農村我們發現一個村寨有十幾家甚至幾十家都是在養豬,都知道養豬最忌諱的就是飼養過於集中,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飼養,只要是有一家豬群發生疫病,那麼短時間內很快整個村寨的豬群都會被傳染,原因是農村很多養豬戶沒有專業的技術和管理知識,更不懂什麼是做好預防措施,同時在農村很多家庭飼養的不只是豬,還有雞、鴨、狗、貓等動物,它們是可以自由移動的,通過它們作為中間宿主盡而傳給豬群。


二,農村養豬飼餵潲水、泔水

<strong>

通過這次疫情檢測發現,潲水和泔水是非瘟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如果在農村家裡有飼養豬的朋友都知道,凡是家裡人每天吃剩下的大部分都拿去餵豬,比如說潲水、泔水、殘羹剩飯;都覺得倒掉浪費,直接拿去餵豬既能夠讓豬長膘,同時也能夠減少浪費,但是恰恰是這樣的心裡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為很有可能我們在吃的上一餐的豬肉中就含有很多病毒。


三,農村散養戶未做預防措施

<strong>

農村散養豬隻是作為副業,很少有人會把養豬作為主業來做,特別是在農忙時期的到來,哪有時間去管豬群的預防工作,能讓它們吃飽已經是阿彌陀佛了,同時在農村有這樣的習慣,那就是有事沒事都喜歡串門,雖然說這是農村人鄰里之間感情深厚的原因,但是對於養豬來說是大忌,因為每個人經過的地方都不清楚,可能TA們身上會攜帶病毒,盡而間接地傳染給豬群。與此同時很多農村散養戶根本沒有做預防措施的意識。


四,農村養豬很少主動做疫苗保健工作

<strong>

農村養豬很多疫苗免疫工作大部分是由各鄉、鎮的畜牧局,派遣工作人員下到村戶進行疫苗免疫,與此同時工作人員為了只是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所以也沒有太多的關注免疫的情況,養戶本身也不會太多的思考免疫的問題,這些都是被動的免疫,同時更別提到給豬群按階段按季度進行藥物保健工作了,由於疫苗免疫和藥物保健工作是保證豬群健康的兩道屏障,沒有這兩道屏障的保護,豬群相當於“放養”隨時可能被病毒感染。


最後建議農村養豬如何減少豬群發病的措施


一,生活區與生產區隔離

<strong>

農村在飼養豬隻的時候,應該把生活區和豬圈進行分開,然後把豬圈周圍使用圍欄進行封死,這樣防止其他動物接近豬圈,同時在生活區通往豬圈的道路搭建簡易的消毒間,而且除了飼餵人員其他人減少出入豬圈,消毒間的作用是飼餵人員出遠門或者趕集時,需要進入豬圈的時候都必須進行消毒,這樣會減少病毒和細菌傳染給豬群。


二,做好疫苗免疫和藥物保健工作

<strong>

在農村飼養豬時疫苗可以到當地的畜牧局進行詢問諮詢,跟他們詳細說明,相信他們會支持並且會教授養豬戶,豬隻每個階段應該免疫什麼疫苗,每一種疫苗免疫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這樣可以解決疫苗的來源問題;至於藥物保健應該不難解決,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很多的知識都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學習,或者可以詢問當地有經驗的養豬大戶,看看他們是如何進行藥物保健的,詢問藥物的購買渠道,同時藥物可以通過互聯網查詢進行購買,只有把這兩大保護屏障做好了,那麼才能夠保證豬群的健康,並且減少豬群的發病率。



匯聚會


農村的一些養豬場裡豬常年不斷髮生病害,病情複雜難以控制,發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往往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是什麼原因造成豬病多發呢?主要有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

一、引種檢驗不嚴;養豬戶盲目引種,購買隱性感染或潛伏期感染的豬,購買的豬沒有進行隔離飼養,直接在豬舍與原豬一起混養,一旦發生病情,既可引起疫病的爆發與流行;運送淘汰豬或病死豬後的車輛,沒有及時進行徹底清洗、消毒殺菌,又直接用運輸車運送種豬,也會因交通工具汙染導致病原傳播,從而引發疫情發生。

1、養殖戶引進種豬,千萬不要盲目引種,要有計劃有目的的引進種豬,嚴重時要嚴格檢驗,徹底杜絕購買隱患感染或潛伏期感染的豬。

2、引進種豬前要做好準備工作;隔離豬舍要徹底清理乾淨,清理乾淨後選用2%火鹼溶液消毒,然後再用其它消毒液進行2次消毒,3至4天就可進豬;另外要準備好飼料、疫苗以及一些常用的藥品,另外運輸用的車輛必須要定時定期消毒。

3、引進的豬必須要進行隔離觀察;眼鏡的豬要進入隔離豬舍飼養觀察一個月左右,根據實際情況添加適量的抗生素,進欄三天後就可正常餵養,七天後要根據豬場的疫情流行情況注射疫苗,20天左右驅蟲一次,然後採血進行血清學檢驗,健康豬作為種豬飼養,不合格的豬淘汰處理。

二、豬舍簡陋飼養環境較差;農村小型養豬場豬舍比較簡陋、冬天保溫性差、夏天又不防暑、豬室內通風不良、有害氣體嚴重超標、豬糞尿汙水排放不當、飼養環境十分惡劣、消毒措施不完善,而這些都給病菌生存與繁衍提供了適宜的環境。

1、要改變傳統的飼養模式,飼養的豬要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管理,自繁自養專業化生產,這樣有利於疾病的防控、保護生態環境,又能提高經濟收益。

2、農村養豬必須保護生態環境;如果養豬環境汙染得不到及時處理,是致使養豬陷入惡性循環,會引起疫病爆發,因此必須要發展生態養豬,統一處理排放的糞便汙染,創造一個利於生豬生長髮育的環境。

3、必須制定嚴格的消毒制度;注射前要建立消毒池,消毒液可用火鹼配製2%的溶液,每十天更換一次,豬舍消毒前要徹底打掃乾淨,用高壓水槍反覆沖洗,晾曬兩至三天後再用消毒液消毒殺菌,每天進行一次連續殺毒三次,消毒液要經常更換,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配製藥液。

三、免疫程序不規範;很多養豬戶認為只要給豬打了疫苗,豬就不會發病、還有的只接種豬瘟疫苗或豬丹毒、豬肺疫三聯苗,其它疫苗很少使用甚至不使用,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密度不夠,甚至還有的養豬戶疫苗使用方法不當,致使豬群免疫後得不到可靠的保護。

疫苗的使用必須要結合當地動物疫病流行情況和豬群的健康狀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常年免疫預防工作,定期對豬群進行免疫抗體檢測,及時補註疫苗和調整免疫程序,確保豬群健康成長。

四、濫用抗生素;許多養殖戶把青黴素、磺胺類、降熱類等藥物當作治療豬病的萬能藥,而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劑,不但能抑制體內的致病菌外,還能破壞腸道內正常的菌群,如果長期大量使用,會降低機體的免疫功能,所以要定期使用維生素類藥物以及免疫增強劑。

另外必須要做好驅蟲、滅鼠、殺蟲,驅蟲時要注意防止藥物中毒,驅蟲後,豬排出的糞便要及時清掃乾淨,堆積發酵處理;每兩至三個月進行一次全面滅鼠,每年夏秋季節要滅殺昆蟲,防止溫瑩蟒等吸血昆蟲叮咬傳播疫病。

歡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討!


小毛驢3434


新年好,我是梵高在農村,很高興能回答你這個問題,進入秋冬季節,由於飼養管理不善,生豬往往容易發生以咳喘和腹瀉等呼吸道和消化道為主的疾病,輕的影響生豬生長髮育,重的造成生豬死亡。

  發病原因

  1.炎夏瘟毒熱邪殘存豬體,繼續困擾生豬,剛剛耐過炎熱夏天的生豬體質仍很虛弱,有些病原微生物趁機寄居在生豬體內,使生豬處於亞健康狀態。

  2.秋冬晝夜溫差大,天氣多變,忽冷忽熱。生豬易以感冒為誘因,導致其他疾病或多種混合感染疾病的發生。

  3.隨著天氣變涼,豬舍內蚊蠅相對增多,蚊蠅影響生豬休息,傳播病原,增加疾病發生的幾率。

  4.夏季以來飼料黴菌毒素在生豬體內蓄積,損害生豬免疫系統,造成免疫抑制,使生豬抗病能力下降。

預防措施

  1.在生豬的飼料中添加電解多維,尤其是補充VC、VA、VE,減輕生豬受到的各種應激,增強生豬抗病能力。

  2.驅殺豬舍蚊蠅,驅除生豬體內外寄生蟲,切斷因寄生蟲和昆蟲等活動引發疾病的傳播途徑。

  3.做好保溫與通風,排除豬舍內的有害氣體和塵埃,保證生豬生存的適宜環境,做到環境穩定、空氣新鮮。

  4.嚴格消毒,做到每消毒一次徹底一次,殺滅外界病原微生物。

  5.科學免疫,有針對性地對生豬接種疫苗,應免盡免,防止漏免,同時規範免疫操作,確保免疫質量。

  6.以中草藥為主、抗生素為輔,按照劑量、療程定期實施藥物預防保健,防止濫用抗生素。

  7.對發現的可疑病豬及時隔離、治療,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處置,病死豬一律實行“四不一處理(不出售、不宰殺、不轉運、不拋棄,作無害化處理)”,病豬與健康豬不同群混養,防止接觸傳播。封閉式管理規模場(小區),嚴禁外來人員、車輛進出,減少生豬流動,採取全進全出飼養模式,購進生豬應經過嚴格檢疫並隔離觀察1個月以上,確認健康才能入場飼養。






梵高在農村


豬易發病的原因

1.1 飼養上的原因 現代化的養殖,人們一味追求飼料報酬和生長速度,在飲水和飼料中加入促長劑、催肥劑等,使豬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況,免疫器官的發育與自身的免疫能力跟不上生長速度,而且添加劑、抗生素的使用,破壞了免疫系統的正常機能,造成抵抗力下降,從而導致疾病發生。

1.2 品種引進與改良原因 地方品種豬有很多優點,如適應當地環境,在當地抵抗力強等,這些優點是在當地經過數代進化而形成的,一旦離開本地,改變環境造成應激,這些優點就可能減弱甚至消失。廣大養殖戶的引種與改良都是將外地、外國品種豬引入本地雜交產生後代,其抵抗力不如當地品種豬強。

1.3 交通便利的原因 現代化的交通條件,雖有利於物資、牲畜及畜產品的交流、交易,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地方性傳染病的流行,地方流行病在當地危害性不大,但是一旦傳入其他地區就可能造成大流行。

1.4 衛生防疫制度不健全、執行不到位 在動物購買地、運輸過程中、引進後,由於種種原因,疫病檢驗工作沒有嚴格按照畜牧部門的規定執行,甚至有“給錢就開單”的現象,使傳染病發生流行,引起發病。

1.5 多種疾病共存的原因 由於預防措施不到位,免疫程序不全面,一些老的傳染病沒有消滅,而新的傳染病又相繼發生,如過去的慢性豬瘟、巴氏桿菌、鏈球菌等,近幾年又出現的呼吸繁殖障礙病、無名高熱病、副豬嗜血桿菌病、附紅細胞體病等,很容易使豬發生混合感染。

1.6 濫用抗生素的原因 由於豬疾病不斷增多,養殖戶為了防治疾病,就不得不使用一些抗生素進行治療,由於廣泛、大量使用抗生素,從而導致病原體產生耐藥性,細菌產生耐藥性,產生耐藥菌株,達不到治療效果,使病情惡化。


養殖一號


您好!發財馬來解答這個問題。

前言:農村養豬是養豬從業者的生力軍,其養殖規模雖然不大,多半是專業養豬場或家庭農場、散養戶。眾所周知,專業養豬場、家庭農場及散養戶在全局生豬養殖中的佔比達60%以上。但散養戶或農忙影響、或不專業養殖(養殖分心)、或養殖技術欠缺、或圈舍設施簡陋、或飼養管理不到位

等造成豬病多發、生產力低下,繼而影響養豬效益!

農村養豬,造成豬病多發的誘因→

1.農忙影響。眾所周知,農業歷來在大傢伙心中的地位很重要。每到莊稼農忙季節,或天氣原因、或急於務工等諸多因素,每家每戶都忙於搶收忙種。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自身場生豬飼養管理,繼而誘發生豬群發病。

2.養殖分心。俗話說:“心無旁騖出業績。”生豬養殖也一樣,必須細心專一。假如這山望著那山高,一會幹這一會忙那,養豬成功的可能性不大。由此而論養豬發病也不足為奇。

3.養殖技術欠缺。

  • 農村養豬,大多夫妻二人經營,請人的很少,夫妻二人既是老闆也是員工。
  • 大多數養豬前行或都是全靠老經驗及與人討教(養殖技術存在一定程度欠缺),真正科班出身且具備多年實踐經驗相結合的很少。

4.設施簡陋。農村養豬不同中大規模養豬場,不但圈舍建造佈局可能不合理(

低矮陰暗),而且圈舍附屬設施不齊全(諸如全自動料線大功率排氣扇、全漏縫地板、夏季溼竄等都沒有)。

5.管理滯後。日常生豬養殖中,或飼料儲存飼餵不當(暴飲暴食、飼料原料黴變

圈舍環境衛生差(糞汙滿圈,通風不良飼養密度過大(尤其是夏季三伏天時或冬季門窗緊閉時免疫保健跟不趟(有的養殖戶保健還行免疫則想當然甚至是乾脆不免疫)。

農村養豬增效的建議→

1.專業養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生或半生幹好一件兩件事就很好了。正所謂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2.圈舍設計合理。

  • 盡力做到圈舍設計合理(以座北朝南為宜,防止陰暗潮溼),保持冬暖夏涼。
  • 有條件的可以安裝自動料線、大功率排氣扇、全漏縫地板、夏季溼簾

3.苦練內功。

☆環境衛生(住的好

  • 豬是愛乾淨的動物之一(合理引導自身場豬群吃、拉、睡三定點),生豬養殖只有給其創造一個風清氣正環境,才能長的健康、長的壯。
  • 每天添加或飼餵飼料時,及時清理糞汙。
  • 合理衛生消毒1-2遍/周(特別是圈舍走廊過道及圈舍門口、場外大環境及豬場大門口),使用生石灰、2-4%燒鹼、衛可、過氧乙酸、來蘇兒、高錳酸鉀、碘伏等。

☆營養全面、飲水安全(吃的好、喝的好

  • 飼料選擇適口性好、易消化吸收且營養全面的,建議與信得過的廠商合作洽談。原料儘量使用常規大宗飼料原料豆粕、玉米、麩皮等有選擇性地使用非常規原料麵粉廠下腳料、麵包食品廠下腳料、玉米粕、米糠粕等。
  • 飼料原料要根據自身消耗需求,謹慎採購量,確保質量
    無黴變。購回後合理儲存碼垛,先進先出
  • 供應充足清潔且適宜的飲水,飲水中適量添加豬用多維、阿莫西林可溶性粉、Vc、葡萄糖粉、電解多維等

☆溫適度適宜、飼養密度合理(睡的好

  • 生豬生長溫度適宜是保障。2-3月齡仔豬適宜溫度為22-18℃,成年豬適宜溫度為16℃左右。
  • 生豬生長飼養密度適宜是配合。一般情況下圈舍設施一般的飼養密度以1.0-1.2㎡/頭,設施良好的飼養密度以0.8-1.0㎡/頭為宜。
  • 配合做好通風換氣管理。特別是炎熱夏季做好防暑降溫,預防熱源性疾病熱應激;冬季做好防寒保暖,預防呼吸道疾病冷應激(冬季應特別防止賊風

☆免疫到位(健康保障)→以仔豬為例

重點是免疫接種偽狂犬弱毒苗(生後3日齡與生後25日齡)、豬瘟細胞苗(60日齡)、口蹄疫滅活苗(65日齡+90日齡+120日齡),輔助免疫接種氣喘病滅活苗(7-15日齡)、藍耳滅活苗(7-15日齡)

☆保健及時(健康助力)→以120公斤以前育肥豬為例

  • 3天補鐵→可肌注牲血素1.5mL/頭。
  • 3針保健→可在仔豬生後3天、7天、14天分別肌注高效頭孢或長效土黴素0.5mL、1mL、1mL
  • 驅蟲保健→56-65日齡仔豬轉群時全群驅蟲一次,以後每3個月全群普防一次,採用飼餵7天+停喂7天+再喂7天(覆蓋蛔蟲生活史)。採用阿苯噠唑伊維菌素預混劑→1公斤本品混合1噸配合飼料
  • 護養腸道→配合飼料中適量添加發酵料、微生態、益生素、活性乾酵母、複合酶等
  • 提高採食→配合飼料中適量添加葡萄糖、白糖、食品渣、甜味劑、漁粉等
  • 保肝護腎→配合飼料中選擇性適量添加板青顆粒、荊防敗毒散、扶正解毒散、葡萄糖粉、阿莫西林、泰萬菌素、替米考星、黃芪多糖、芪貞增免顆粒、強力黴素等

小結:伴隨著生豬養殖的越來越規模化、集團化,養豬或不再是一件簡單的事。如何挖潛降耗(提高生產力、降低豬隻發病率、增加收益)、增強自身場競爭力(苦練內功,外樹美譽度→品牌打造)將是未來每個農村養豬從業者思考的方向,且行且努力……

我是發財馬(張宏中)關注三農助力三農,歡迎寄語!

2020-01-31


發財馬


農村養豬,由於設施不完善,不能給豬提供適宜的生活環境,對圈舍不消毒,對豬隻易感病沒做到提前預防。這些都是造成豬病多發的主要因素。

一 豬的生活環境

1 溫度:小豬怕冷,大豬怕熱,只有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各類豬隻才能健康成長。剛產下的仔豬適宜的溫度為32℃~35℃,斷奶時適宜的溫度為22℃~24℃,大豬適宜的溫度為18℃~22℃。

2 溼度:空氣過於潮溼,有利於病毒和病菌的繁殖增生,導致豬隻發病率增加,所以,豬舍夏季應加強通風,冬季則要求保持乾燥。一般說來,適於豬隻生活和生長的相對溼度為60%~80%。

3 新鮮空氣和通風

豬舍內由於存在糞尿會產生一些有害氣體,惡劣的空氣會降低豬隻的抗病力,造成豬隻食慾下降,精神倦怠,發病率增高。體重較大的育肥豬,如果舍內空氣不良,容易染上呼吸道疾病及肺炎,急喘病加重。

二 衛生差和消毒不徹底導致豬病多發

1 衛生:豬舍內的豬糞尿必須清掃乾淨,否則,糞尿的積存會使豬舍溼度增高,有害氣體濃度增大,導致豬隻疾病發生率提高。

2 消毒:要降低豬隻發病率,還必須對圈舍進行消毒,正常情況下,每日消毒兩次,發現疫情時要連續消毒三天,消毒藥有石灰水、火鹼、來蘇爾等。

三 對豬隻的飼餵營養要全面,堅決不喂發黴腐爛的飼料。以減少消化道疾病的發生。

四 對於豬隻容易感染的疾病要做到提前預防,如豬瘟病、豬丹毒、口蹄疫、肺病、白痢病等。





農村德林大叔


養豬是農村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豬一旦生病,預防與治療稍不及時,就會給農民帶來巨大的損失。農村養豬專業化的程度不高,大多數農民沒有受過專業養豬技術培訓,一旦發生疫情會迅速蔓延,因此,豬病預防及治療非常重要。

1加強日常管理是預防和控制豬病的關鍵

1.1做好飼料和繁殖的管理。飼養動物,日糧是關鍵,因此一定要加強對豬的日常飼料的管理,只有飼料管理到位,才能保證豬的健康。在豬繁殖後代過程中也要加強管理,最重要的是做好豬的分類。清楚豬的健康狀況才能及時把有問題的豬隔離出來,同時也有利於豬的健康繁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豬群的健康,促進養豬產業的健康發展。1.2搞好養殖區的衛生。提到養殖場,人們一般的印象是髒、亂、差,因此,做好養殖區的衛生對於養豬至關重要。許多豬病都是因為環境衛生引起的,常見的如豬出現腦炎主要是因為環境衛生的原因。因此,養豬一定要做好衛生和消毒,保證通風排氣,為豬的健康生長創造好的條件。1.3一定要加強預防接種。養豬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必須要重視預防接種工作。根據專家的建議選擇合適的疫苗,按照豬的生長週期及時接種。在接種疫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疫苗的來源要可靠,不要選擇非正規廠家的疫苗;做好批次登記,出現部分批次疫苗存在質量問題時可進行維權。疫苗接種之後由於豬的生長髮育存在個體差異,再加上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以及疫苗保存的原因,農村養豬經常會有疫苗接種失敗的問題。所以,一定要做好養殖人員的技術培訓,掌握疫苗接種的知識,這樣才能提高接種的成功率。以常見的豬乙腦疫苗為例,接種必須在繁殖前進行,而且必須接種兩次,時間在配種前4周和1周。這樣才能保證疫苗接種的有效性,防止豬乙腦的發生。只有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才能保證豬的健康,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

在農村養豬的過程中,最常見的豬病是豬瘟、豬肺疫、豬痢疾和腸炎等,一旦出現,如果不及時處理,會給農民帶來巨大的損失。下面就逐一探討這幾種常見豬病的預防和治療。2.1豬瘟。豬瘟是養豬過程中經常出現的疾病,傳染性極強,不分大小豬都會感染,而且沒有季節限制,危險性很高,潛伏期非常短,只有5d~7d。2.1.1預防。注意觀察,一旦發現有豬瘟的症狀,需要立即隔離,並進行徹底的消毒。這樣才能切斷傳染途徑,防止疾病傳播。定期接種疫苗是預防該病的最好方法。常見的疫苗包括乳兔苗和細胞苗等,具體選用哪種最好諮詢專家,不要盲目使用。2.1.2治療。豬瘟一旦確診,常用黃芪多糖、維生素C、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等藥物進行靜脈注射,一般每日一次,連續注射5d左右就可以控制住病情。2.2豬肺疫豬肺疫是一種豬常見的急性傳染病,死亡率和發病率都很高。一旦發病,豬的體溫會上升到41℃~42℃,食慾廢絕,除了發熱,大多還有呼吸困難的問題,病豬一般很快死亡。因此,養殖過程中要高度重視肺疫的防治。很多抗生素都可以治療豬肺疫,實踐中發現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聯合使用療效非常好。生產中一旦發現豬感染肺疫,一定要及時諮詢專家,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2.3豬痢疾。豬痢疾是一種常見的豬病,而且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傳染性疾病,豬一旦患病死亡率非常高,全年都可能出現,患病後病程非常長,而且治療好後非常容易復發。2.3.1預防。豬一旦感染痢疾,想要徹底治療好難度非常大,如果控制不好,往往會給農民帶來非常大的經濟損失,所以養殖戶必須嚴格控制豬的來源,以免購進病豬。在日常管理中,一定要注意糞便,其是痢疾傳播的主要途徑,所以豬舍的清潔和消毒工作非常重要。2.3.2治療。豬痢疾非常難治療,而且極易復發,所以一定要對疫情及時處理。口服藥物或肌肉注射抗生素效果都非常好,常見的土黴素、林可黴素等藥物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一定要諮詢專家後再使用藥物。

3

養豬是很多農村地區的支柱產業,做好豬病的預防和治療是養豬業健康發展的必要前提,這就要求養豬的農民一定要學習常見豬病的預防和治療,把工作做在平時,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收益,避免因豬病的出現導致鉅額的經濟損失。



東北海子


要說農村養豬,什麼原因會造成豬病多發。首先,我們要知道農村養豬與規模化豬場養豬的區別和差距,並不是說農村散養戶養殖水平一定比豬場要低。但是總的來說,散養戶在豬場建設、豬場設備設施、環境控制、生物安全體系、豬群健康度、豬場管理和技術水平上確實要低於規模場養豬。


一、豬場建設與設備設施

農村簡易豬場在建設過程中投入成本低,很多設備設施是不完備的。比如現在專業育肥豬舍有地熱和保暖設備、自動通風系統、自動料線、自動刮糞板、自動飲水加藥系統、糞汙處理系統、沼氣發酵體統等。

有人會說這些設備設施只是節省人工,更方便養豬了。其實不然,節省人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點是通過機器代替人工,減少了豬群與人的接觸頻次,減少了人為帶毒、帶菌傳播的幾率。還有一點是減少了接觸就減少了豬群應激,豬群應激大,易於發病,還會影響豬群生長。

因此,這些自動設備通過減少人豬接觸頻次和應激,無形中就減少了豬群發病率。

二、環境控制

環境控制包括衛生、溫度、溼度、通風、氨氣味、密度等。

1、冬春季節流感呼吸道高發的原因:冬季保暖措施不到位

農村養豬豬場很少有自動溫控系統、自動通風系統。大家考慮一個問題,為什麼北方地區動季散養戶豬場流感更易發?流感這個疾病雖然有傳染的因素在,但是流感來的快去的快,只要控制及時,很少引起死亡。流感發病時,多數情況下都是天氣劇烈變化或者持續寒冷季節,而且很多豬場是由於疏忽和細節沒控制好,沒有及時關門關窗,引起豬群著涼,後期感染的流感,然後繼發呼吸道,造成急性敗血症死亡。如果天氣變化時,豬舍有自動溫控系統,是不是能夠減少豬群的冷應激帶來的影響呢。

2、鏈球菌等細菌病高發原因:環境衛生差和豬群管理漏洞

小編見過更多散養戶豬場,衛生條件差,豬群基本是躺在豬糞上生活,且豬場細菌性疾病發病率很高,比如比較常見的鏈球菌。鏈球菌發病需要滿足兩個關鍵點,第一是身體表面有破口,二是環境中細菌含量達到一定量。豬場衛生條件差,清糞不及時,或者清理整潔次數少,細菌在環境中大量繁殖,達到一定的感染量,就容易感染。而仔豬階段從喝奶搶奶磨損腕關節,到斷奶掐架導致的身上傷口,都容易造成鏈球菌感染。

三、生物安全

什麼叫生物安全體系呢,直白點就是減少病菌進入豬場,減少病菌在豬場內的繁殖。如果說規模化豬場有車輛進入洗消車間、人工消毒通道、車輛消毒池、人工換洗通道、隔離間等,那對於農村散養戶可能只有定期消毒、以及門口擺個腳踏盆。

說這些,並不是說散養戶養豬多麼不好,散養戶也有獨特的優勢,就是豬場存欄豬數量少,接觸病原的機會比規模場要少。但是面對疫情,人人平等,並不會因為你是散養戶就少發病。由19年下半年疫情感染情況來看,一些集團化豬場能夠在生物安全體系上佔優勢的,在瞭解了非瘟的防控特點後,能夠迅速做出反應,提高豬場的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減少病毒的進入,從而減少疫情的傳染和豬群的發病。在對於沒有治療方法的非洲豬瘟來說,生物安全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二輪非瘟散養戶發病率高的原因。

四、豬群健康度

豬群亞健康的表現包括眼屎、淚斑、黃尿、便秘、皮下出血點、皮毛髒亂差等,這些狀態在農村散養戶豬圈中更容易看到,母豬身上常年老皮的,使用驅蟲藥不好使的,天氣一變化就出現不吃食的,這種豬就屬於易感動物。

為什麼會造成健康度低的豬出現呢?這其實是豬場對於豬群尤其是母豬各方面的管控和調理,包括營養、膘情、飼餵模式等,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善的。

豬群健康度近些年提的越來越多,主要在於一些疾病越來越難以防控了,疫苗、藥物、消毒都用了,最後歸結到豬群健康度影響生產成績,影響疾病防控。尤其是高熱病以後,雖然藍耳現在沒有造成大規模的豬群傷亡,但是藍耳等疾病造成的免疫抑制,豬群健康度下降,才是目前豬群疾病高發的直接原因。

綜上所述,農村養豬造成豬群高發疾病的原因關鍵在於豬場設施簡陋導致的環境控制差,生物安全體系漏洞導致的病原繁殖快,飼養管理模式誤區導致的豬群健康度差。


豬業前沿


以前我們村裡得豬疾病是沒有什麼的,在社會慢慢發展了,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小康生活,在生活中我們得日常生活用品也多了起來,大家也知道農村的垃圾是到處倒的沒固定的地方,細菌慢慢就累積了起來,空氣受到了汙染,我們村裡面有一家的豬得病了,我們村裡得豬慢慢就遭殃了。最後在大從的討論下我們村裡的養殖戶都把豬舍建在山頭那裡,在山上空氣清新,也是養豬有利的地方,做好了防護設施,在豬圈外面做了個消毒池,也做了排汙通道。2020年祝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閤家歡樂,財源滾滾來



閹雞師傅小猛


豬肉是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肉食。肉豬的飼養需要:很專業的很科學特別是非常注重實踐檢驗的養殖方法。病豬檢驗檢疫不能過關,不能為人食用,而且浪費了大量成本。所以科學養豬非常重要。

生豬的防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吃的安全。豬吃到沒有汙染的、沒有黴變的,沒有腐敗的、沒有殘留的食物,豬吃的好免疫力強,才不會生病,豬肉就會健康,

二是住的安全。生豬生長的環境要溫度溼度適宜,地面及周圍的狀態要符合生豬的生長規律,讓生豬有一個舒適的生長環境,為豬豬創造健康成長的環境條件。

三是及時防病防疫。豬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關鍵是如何做好流行病疫和日常病疫的預防,按照生長週期該打針打針,該吃藥的吃藥,重點是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

再就是需要依據生豬的品種品類、生長階段、環境因素,制定落實不同的防病防疫措施,充分運用5G、音樂、場景監測等新技術手段,淨化生豬生長的“軟環境”。

老兵秦長興的分享,請指正、關注、評倫!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