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寄生蟲》包攬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在內四項大獎?

頭條電影


《寄生蟲》在2020年92屆奧斯卡上大獲全勝,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電影加上2019年的金棕櫚,這不僅僅是韓國影史上的記錄,更是電影史上的記錄,吊爆了。

不過這東西冷靜想一想,就像談對象一樣,你現在的對象不一定是你碰到最好的,只是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出現合適的人一樣。《寄生蟲》這部電影就是這樣出現在合適的時間地點上而已,算不上韓影的最佳,雖然我也很喜歡奉俊昊警世寓言式的《寄生蟲》,但我更喜歡李滄東的《燃燒》。甚至奉俊昊自己的《殺人回憶》都比《寄生蟲》拍得好,宋大叔那個凝視眼神,難忘。





光影發呆貓


【藝術家分國界,藝術不分國界】

《寄生蟲》獲第九十二屆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在此之前就獲得第七十二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可以說《寄生蟲》這部電影經過重重驗證,這次的四冠王實至名歸

《寄生蟲》講述了因機緣巧合被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貧、富兩家人,本幻想著相安無事、各取所需,誰知突如其來的一場暴雨,令一切秘密都沒有了藏身之處……奉俊昊導演在片中自如地將黑色、驚悚、喜劇多種元素雜糅在一起,諧謔又悲涼地譜寫出了一則辛辣的階級寓言

忠淑(李靜恩飾)看著這個偌大的房間感慨:如果我有這些錢,我也會很善良,超級善良。基澤(宋康昊飾)贊同的點點頭:有錢人家的小孩,連衣服都沒有褶皺。錢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燙平了。

主人公基澤的想法代表的就是低層窮苦人民對待上層富裕家庭的一種揣測,無疑充滿偏見,但這也是大部分人的偏見不是嗎?

基澤是無業遊民,忠淑是鏈球運動員退役,兒子高考四年未中榜,女兒有藝術天賦卻沒錢學。四人擠在一個流浪漢經常朝門口小便的地下室,整日為生存發愁。這是韓國的底層家庭,同樣代表著世界的底層階級。



寄生蟲---窮人依附富人

主人公基澤一家人靠疊外賣盒過日子,一天,兒子獲得了一個給富人女兒教書的機會,看著闊綽單純的富人太太,兒子心生念想:把家人都弄到這棟別墅。

長期在生存的邊緣掙扎,讓這家人早就學會偽裝自己。假造學歷、魚目混珠、裝腔作勢,終究如願以償把富人的司機、女傭、藝術老師,統統逼走並卻而代之。

本片呈現出一種和諧幽默的基調。諷刺基澤一家附著於富人身上,以獲取維持其生存的營養。寄生蟲這三個字的寓意盡顯無遺。


寄生蟲---富人榨取窮人

富人三番五次強調基澤身上有一股異味,很難聞,但具體又說不出什麼味道。看過的應該都知道這是地下室的氣味、蟑螂老鼠的氣味、底層的氣味

富人沒有居住過這樣的環境,沒有見識過底層人民的生活,自然不知道這是什麼氣味。這是上層對底層的歧視,同樣充滿偏見。

這裡寄生蟲又變成了富人,附著於窮人榨取他們身上的價值來維持其生活。所以究竟誰是寄生蟲?對於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是寄生蟲。


作者想要表達的現實思想---人們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如何共同的生活,既搞笑有趣又痛苦不堪,實在是美麗又悲傷

這部電影反映了韓國社會的現狀,巨大的貧富差距給人們心靈上,物質上帶來的巨大不同,其實這些不同從古至今都沒有變過,這是一種壓迫,他們曾經的名字叫做“奴隸主與奴隸”“貴族與平民”“地主與農民”這種壓迫從來都沒有消失,只不過我們生在了一個好的時代,不大能感受到那份殘酷罷了,而奉俊昊導演最厲害的地方就是讓你清晰的、如切膚般的感受到了那份---真實。



奉俊昊個人的榮耀,同時也是韓國本土電影文化輸出的勝利

《寄生蟲》繼承了奉俊昊導演作品中諸多一以貫之的美學精神。如:紛雜的社會、血緣的緊密、荒誕悲涼的故事、無可奈何的情緒、細節的講究與懸念設置的精密等。但同時又分明具有超越前作的特質,尤其是對經典“韓國性”描寫的有意放棄。作為韓國電影最大特徵之一的“在地性表達”,如強烈的地區特色或只有當地人才能體味的切膚之痛,一直是韓國電影人樂此不疲的嘗試。

這種樂此不疲的嘗試也練就了韓國電影在夾縫中求生存的能力並形成了“為我所用”的創意美學基因。因此,韓國對其電影的百年紀念雖然姍姍來遲,但好飯不怕晚,在創意與產業各環節配套設施都成熟之際,更顯豐盈與碩果累累。此次《寄生蟲》在奧斯卡斬獲諸多大獎,既是一直被低估的“類型片導演”奉俊昊個人的榮耀,也意味著韓國一種本土電影文化輸出的勝利。



最後想說的是: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想傳遞有意義的話題,需要先做到把電影拍得有意思,需要儘量做到藝術性與商業性兼顧。因為這才是抵達目標觀眾的敲門磚,亦是大眾藝術的最高境界。


影視領域劉胖胖


經歷過18年的《水形物語》打敗《三塊廣告牌》後,本以為奧斯卡無論怎麼爆冷,也不至於再被質疑“拿錯信封”了。

然而只能借用《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中的一句臺詞來表達我的心情:

“不確定性才是這世間萬物的正道。”

結合奧斯卡歷史上最疼的嘴巴子:《阿甘正傳》打敗《肖申克的救贖》(後者的地位自不必多說),可以看出,國際動向和國內時事對奧斯卡的風還是起到關鍵作用的。

最冷門的獎項莫過於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那麼其他作品的主題現在(馬後炮)來看,不是太大(1917,喬喬兔),就是太小(婚姻故事,小婦人),要麼太遠(愛爾蘭人,好萊塢往事),也就剩《小丑》還保留一些戰鬥力。至於輸的原因,總體來看還是價值觀問題。

最佳導演就不分析了,馬丁和昆汀都被擠下去了,無話可說。

那麼結合國際形勢來看,奧斯卡將重量級大獎一股腦頒給《寄生蟲》很可能是一步棋,或者是一個賭。

它想獲得更高更權威的評審價值,就要有更大更廣闊的包容性。(美韓關係不想分析,只想說跟電影有關的。)

可除卻全球發行的順風車,在專業權威性上奧斯卡想和戛納肩並肩,估計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最後說句私心話,中國導演加油啊,趁著這個風把奧斯卡小金人拎回來幾個吧……


光影漸隱


韓國影片《寄生蟲》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大放異彩,收穫滿滿。不僅一舉斬獲了最佳影片、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等四項大獎,是韓國電影人歷史上第一次在奧斯卡獲獎,是第一次由非英語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也是既能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又能獲得奧斯卡大獎的一部雙贏電影。甚至連韓國總統都發去賀電,對奉俊昊團隊表示祝賀。

可以說,電影《寄生蟲》的這次載譽而歸,是韓國幾代電影人接力奮鬥的結果,也是對韓國電影工業,以及韓國整體電影水平的一次褒獎。

綜合來看,它的成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t它在藝術和商業的平衡度這方面做得最好。

相比於其他幾部熱門影片,尤其是《1917》,它既有藝術的一面,引人深思,又有商業的一面,戲劇衝突強,總有反轉,看得不枯燥,能夠吸引觀眾一直看下去。

從藝術的角度來講,它具有一定的隱喻和諷刺性,對韓國社會也有深刻的揭示。對於人性,無論是上層社會還是底層社會,也都有深層次的表達和鞭撻。此外,它對於空間的理解,對於光影的運用,對於反差效果的多次純熟運用,對於石頭等物品的象徵意義,都能夠看到導演的功力。

從商業的角度來講,它是一部非常成熟的商業片,劇本精巧純熟,敘事流暢自然,多條線索齊頭並進,是電影工業流水線上的一部高質量作品,各方面要素齊全,結構工整,內容飽滿。

電影通俗易懂,看完之後想一想,又會出現很多感慨,有無奈的一面,也有深刻的一面。既叫好又叫座,這也是它被評委所青睞的重要原因。

第二,\t它的題材沒有門檻,放到西方社會也同樣適用。

貧富差距,是個亙古不變的話題,無論在韓國,還是西方社會,都會成為大家的一個談資。對於評委來說,當然也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尤其是電影中關於“氣味”這個隱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是一種提防,嫌棄,更是一種侮辱,貶低,甚至是一種對於尊嚴的踐踏。因此,在電影最後,基澤會突然殺掉樸社長,這也是一種長期積累的爆發。從這點來看,電影的主題是深刻的,寓意也是豐富的,這也是它能夠引發人們沉重思考的重要原因。

相信這點對於評委來說,也是具有同樣的意義。那就是它在講述一個故事的同時,做到了關照現實,超越了韓國本土,帶給現實中的人們更多的思考,啟迪。與它相比,電影《1917》在這方面就顯得弱了一些。

第三,\t它留給人們長時間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持續性。

一部電影的水平如何,影響力怎麼樣,可以過十年,二十年,再回過頭來看,往往就能看出高下。電影《寄生蟲》導演奉俊昊畢業於韓國延世大學社會系,這使得他對於社會問題的複雜性和持續性始終保持有密切關注,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在他以往的電影中,無論是《雪國列車》,還是《漢江怪物》等,裡面都有深刻的揭示。

毫無疑問,再過一段時間,回過頭來再看電影《寄生蟲》的話,也能發現它的持續性和影響力。

比如它對於韓國富人的描繪,也具有深刻性,一方面他們物質富有,生活優越,一方面他們精神層面又有著虛無的一面。比如它對於地下室,樓梯,臺階等場景的重點展示,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這個也會影響深遠,變成電影史上某種具有代表性的符號。

總之,電影《寄生蟲》是一部優秀電影,能夠獲得奧斯卡四項大獎,實至名歸。祝賀奉俊昊團隊,祝賀電影《寄生蟲》。


影視凌凌漆



按小編原先的預測,《寄生蟲》會拿到今年奧斯卡的最佳國際影片獎,奉俊昊拿到最佳導演獎,也在幾個前哨獎項中有所暗示。


但還是沒想到,《寄生蟲》竟然真的拿到了最佳影片獎,成為了這屆奧斯卡獎的最大贏家。


這是非英語片的第一次。


仔細想想,不得不佩服學院的魄力和膽識。


小編原以為這個大獎會給《1917》,如果從電影角度來說,《1917》當然是無與倫比的傑作,從技術角度看比《寄生蟲》要完美許多,但如果從時代維度出發,《寄生蟲》無疑是更有歷史價值的作品。


奉俊昊在《寄生蟲》裡,把窮人和富人之間的"氣味"界線一步步勾畫出來,色彩越來越明顯,以至最後,成為殺人動機。窮人奸詐,富人單純,這種設定一定程度上違反了常見的階級矛盾敘事,同時弱化了對具體社會問題的指涉,使影片具有了寓言性質。


《寄生蟲》要表達的東西,承載了這個時代的重量。


更厲害的是,奉俊昊導演將這樣的重量,表達得是如此輕盈,讓全世界的大部分觀眾都能夠理解到這部電影的魅力。


之前的金棕櫚,今天的奧斯卡,成就了《寄生蟲》的現象級成績,不得不說,這些獎項是給這部電影的,是給奉俊昊的,也是給韓國電影的。也就二十來年的時間,韓國電影進步太快。太多好導演了,李滄東、金基德、奉俊昊、樸贊鬱這些人,創作出了太多好作品。好演員也是成批出現,宋康昊、崔岷植、薛耿求、全度妍……數不盡的名字。


恭喜《寄生蟲》,恭喜奉俊昊,恭喜韓國電影,恭喜電影。


影評叫獸


目前還沒有老影片。

韓國電影,可以的,很多電影有深度,小調民國的構思不一定大氣,但能抓人心



淡出圈外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92屆奧斯卡中,《寄生蟲》憑藉超黑體制,一舉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導演四個獎項。

成為本屆奧斯卡最大贏家。而此前奪冠大熱門的《小丑》和獲得數十項提名的《愛爾蘭人》則成為《寄生蟲》的陪跑。

可以說,《寄生蟲》的獲獎,是韓國電影史上的一座絕對意義上的里程碑,如果往後需要撰寫韓國電影史,那麼《寄生蟲》這部電影是必然要提到的。

因為,《寄生蟲》不僅韓國電影史上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戛納金棕櫚大獎的電影。

並且,導演奉俊昊也是韓國電影史上第一個獲得最佳導演的人;

這也是奧斯卡歷史上,第二次有人憑藉非英語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甚至可以說是第一次,因為在此之前的84屆奧斯卡上,《藝術家》雖然是法國片,但卻是無聲片;

電影《寄生蟲》的隱喻

電影《寄生蟲》主要通過兩個貧富差距懸殊的家庭來進行講述,展現了韓國、乃至當下世界都再面臨的貧富差距過大的探討。

寄生蟲是用來比喻那些為富人服務的窮人,他們看上去像是附著在富人身上,唯有依靠富人才能謀生。

不僅展現了韓國現實社會中的巨大的貧富差距,同時也展現了個人尊嚴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的尷尬。

描述窮人與富人之間的電影,全世界都有,描述窮人的窮囧,富人的自由。

有隱喻地表述的電影《時間規劃局》,也有直接地描述《貧民窟裡的百萬富翁》等等,但為什麼都在奧斯卡上鎩羽而歸?只有《寄生蟲》殺出重圍,從《小丑》《愛爾蘭人》等等奪冠大熱門手中搶過奧斯卡最佳影片呢?

因為在《寄生蟲》中,不僅呈現了社會貧富差距的問題,還進一步將這個問題擴大到世界當中去,將貧富矛盾的問題不斷進行深入討論。

而更妙的是,在主題如此宏大的情況下,所有的故事情節基本上都是發生在一棟豪宅當中,依靠著樓梯連接地下室、一樓、二樓三個空間。

地下室、一樓、二樓,也是直接的階級分明。

而樓梯,雖然在電影中存在著,象徵著階級之間存在流通的可能性。

但事實上,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當中,這條階梯存在的概率是無限接近於零。

這一點在導演的採訪中可以看出來,導演奉俊昊採樣過,2018年韓國的人均國民收入大約是在3.13萬美元,而片中的豪宅總售價在1712.1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大約在1.18億元。

也就是說,按照韓國的人均收入,想要買這棟房子,所需要的時間,大約需要547年的時間,而片中富人的資產可不僅僅只有這一套房子。

至此,貧富差距的鴻溝躍然紙上。

從電影到韓國的社會現狀

但是,僅是貧富差距,也不是那麼令人絕望,令人絕望的是在片中,所呈現出來的韓國社會的現象。

寄生蟲!

窮人連人都算不上,唯有依靠富人才能苟活下去。這樣就又涉足到一個人的尊嚴問題了。

而瞭解過韓國娛樂圈的朋友,也都或多或少都有聽過或者看過,韓國財閥的事情。

在韓國有這樣一句話:三星包辦了你從出生到墳墓的所有業務。

儘管這句話或多或少有著誇張的成分,但是也從側面反應了韓國財閥在韓國,就如同龐大的怪物,控制著韓國的方方面面。

普通人想要擁有好生活,就只有努力學習進入財閥集團工作,也即是電影《寄生蟲》當中的那一條樓梯。

或者是運氣嫁入豪門,這可能也是韓國盛產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劇的原因吧。

所以,隱藏在電影所探討的貧富差距背後的,韓國社會現狀,才是更讓人觸目驚心的存在。

為什麼這麼說?

韓國的文化,大部分是源於我國的儒家文化,所以,階級分明自然也是順理成章。

在韓國發展到現代社會,在日常的交談中,依然保留著“敬語”這一說法,但是與我國的敬語使用又有所不同。

我國的敬語,大多都是從人本身出身,比如見到長輩,會主動打招呼,使用您等等這樣的敬語,無關金錢差距。

而韓國的敬語,則是大多從金錢階級地位上出發。

舉個例子,就是年紀大的員工,遇到了年紀小的老闆,在我國,基本上大多數老闆,儘管是員工,也大都會喊一聲X叔什麼的,最不濟也會喊一生“老X“。

但是,在韓國,是員工對老闆使用敬語,在任何場合。

說明錢所製造出來的社會等級,在韓國,是要優先於做人的道理。

理解了這些,你可能就會明白,為什麼電影的最後,是以殺人作為最後的結局了。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殺人反而成了一件可憐的事情。

同樣是反映貧富差距的電影,為什麼《寄生蟲》獲獎,而《小丑》沒有?

所以,電影《寄生蟲》能夠獲得此次的奧斯卡最佳影片,並非沒有道理。

相比起,同樣也是反映了貧富差距所引發社會問題的《小丑》,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電影本身對於社會現象並沒有提出解決方法,就連小丑本身的行為,也只是為了滿足自身對於關注的渴望。

而在本次奧斯卡上,《寄生蟲》優先於《小丑》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在結局的處理上。

在《寄生蟲》最後的殺人情節中,主人公與樸社長的所帶的印第安人羽冠——但即使是這樣,樸社長的黑色羽冠也同樣要比紅色更尊貴。

在此之前所有的故事情節都是建立在金錢優先的規則,而所佩戴的印第安人羽冠,就是隱喻著將兩個男人拖進了人人平等的原始社會規則裡。

而最後羽冠的掉落,也是將人類社會所有的階級全部拋開,迴歸到了兩個人類個人本來的樣子。

而這也是故事的最終隱喻,巨大的貧富差劇之下,最終導致的血流成河。

提出問題,提出自己的設想。這是電影《寄生蟲》的故事架構,而電影《小丑》則只是單純地展示了問題。


閒說漫威


應該來說是冷門吧!!

小丑獲得11項提名 ,好萊塢往事獲得10項提名,寄生蟲獲得6項提名,最終寄生蟲斬獲四個重量級大獎, 而小丑和好萊塢往事 分別獲得男主和男配 大獎。爆了一個大冷門,寄生蟲劇組本次的目標是能拿到獎就是成功,剛開始獲得最佳國際影片獎的時候 導演已經驚訝不已,後面不斷開出大獎 拿下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這屆奧斯卡是韓國電影首次入選就大獲全勝,著實讓很多人感到意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