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職業的農民和一個普通工人一生誰對社會的貢獻大?

釋永嫖


如果把工人放到農村種地他所作出的貢獻就是一個農民的貢獻;把一個農民放到城裡的工廠勞動那他的貢獻就是一個工人的貢獻。


青山1238357


我是農民,80後的一個山區農民,站在我的角度說,我覺得農民對社會的貢獻大,當然這絕對沒有貶低工人的意思,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裡,工人是農村農民非常羨慕甚至有點敬仰的職業。咱們就從一個職業的農民和一個普通的工人的一生來闡述下我的觀點。


農民從十幾歲就可以當一個整勞力使用的,農忙季節從凌晨4點就開始幹活,一天的勞動時間超過12小時,年限沒法計算,只能說只要還能動,就會一直勞動,80歲90歲照樣下地幹活,這是常態,勞動強度跟勞動量不是農民是不會體會到的。我雖然是80後但也有點體會,碰到天氣不好,半夜三更的也要起床收莊稼的,農民沒有星期天沒有節假日。我小時候可以吃飽飯,但是吃的還是粗糧居多,玉米 紅薯之類的,導致我小時候很長一段時間的願望就是頓頓吃饅頭該有多好,這是主食,更別提菜跟肉了,不敢想的。也許有人會說,農民這麼努力不就是為了填報肚子,談什麼對社會的貢獻,那咱們就談談別的,農民交公糧,新的糧食下來,最好的一定是要先交公糧的,我的印象裡直到90年代後期才不交的。再者農民外出出工,外出修水庫,修路,黃河清淤等各種工程,是冬天農閒季節乾的,一去就2到3個月,自己帶著被祿 糧食 ,住窩棚,零下十幾度,有誰知道他們怎麼過來的嗎?我們農村的父輩們都是這麼過來的,肯定很多同年齡的農村孩子都有印象的,他們捨生忘死,撇家舍業的為了什麼?這就是貢獻,而且是巨大的無私的貢獻。


一個普通工人,從成年就可以進入工廠上班,一天8個小時或者12小時工作時間,當然也有重體力勞動者,但是有節假日,有休息時間,到60歲就可以退休,有退休金 養老金等各種醫療保障。是的,現在農民也有了各種保障,但我想說的是,農民的保障跟付出嚴重不成正比,就這樣,我們農民也沒說什麼,我們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生我們無愧於父母,死歸還於黃土一堆,無愧於蒼茫大地。


我們國家走到今天,國力強盛,人們安居樂業,是各行各業的人共同努力,一塊貢獻才有的結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要靠我們一塊努力奮鬥才能達到。


沂蒙阿亮


一個職業農民和一個普通工人一生誰對國家貢獻大?這個問題就要劃分時代來談農民和工人誰對國家的貢獻大,改革開放分田到戶之前,大集體時侯,那個時代當農民的說實在比當工人的對國家貢獻要大。

一:農民辛辛苦苦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糧食上交國家公糧,分毫未取。積極投入社會主義建設,修公路,築水庫,加固江堤都堰,修大寨田,開山引水等都是毫無報酬的參入,真可畏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農民競拆腰。我們這一代人怎能無視那時代的農民啊。

二:工人老大哥為國家建設也是如此全身投入,象大慶工農代表王進喜身在油天,放眼全球,沒有工人老大哥的辛勤加班加點,那來國家的富強。但工人按勞取酬有報酬的,農民可想都不能想。

三,農民貢獻最大的莫過於他們的子女湧躍參軍,那時代工農兵陣營裡,人民子弟兵就是當時的義務兵,絕大部分的兵源是農民的子女,義務兵是沒有一點收入的,一個月只有六元錢購買牙膏手刷之類的生活用品,二年義務兵,細想一下也是農民對國家兵源作的最大貢獻。我們能說對國家最大貢獻不是農民嗎?


天馬行空128039981


農民和工人對社會的貢獻都非常大。如果非要做出比較,我認為還是農民的貢獻比較大一點。因為民以食為天,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吃飯。我們每天吃的飯,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植出來的。我也是一位農民,作為農民,我能真實的感受到做農民的辛苦。我家是山東的,我們這裡經常的乾旱、少雨。有的時候,去地裡澆水,要澆到很晚才回來。種的大棚的土豆,下雪了,別人都在家裡暖和。我們還要跑到地裡,給大棚上扒雪,恐怕雪把大棚給壓壞了。

在颳大風的時候,別人都躲進避風的港灣。而我們卻要在地裡,看著大棚,別被大風給刮跑了。如果沒有糧食,如果吃不上飯。我們連最起碼的生存都得不到保障,別說再去做別的工作了。所以我說農民對社會的貢獻比較大一點。


清斌同學


在我國,按所屬行業將國民經濟行業劃分為13門類,即①是農、林、牧、漁、水利業;②二類是工業……由此可見,農民和工人是不同職業的兩個不同主體,而非職業。本來,對社會的貢獻兩者是無法比較的。果真要比,我認為還是農民的貢獻大。這是因為:

中國農民以最簡單的方法,最樸實形式守護土地和古老的東方文明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在中國的鄉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約有6六口,包括兩個老人、夫婦兩人、兩個孩子,約有4.6畝地。另有宅基地(含菜地)約0.5畝(含田邊地頭),村莊公共面積(路等)每戶約攤1.2畝。合起來也就6.3畝,這就是一個農民家庭全部“家當”(以上數學來自於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

目前,從當地官方的常規模式計算,每畝土地維護成本費約700元,而前後兩季每畝共收入約720元,每戶農實際使用面積(4.6畝),總收入3312元。一年下來,每戶要投入,諸如肥料、種子、請工、機械等3000元以上,那麼保守盈利約300元(現在的專家與教授就是按城市人的生活與生產關係,對農民的土地收入的計算)。

就算是農民土地種糧的收入,農民的人工投入折算成錢,豈不是基本不掙錢了嗎?儘管這樣,如今的農民大都是以老人、婦女留守,就是他們也用心呵護著土地,保護著鄉愁,守護著鄉村。全世界五大文明,另四大文明都已經消失了,中國的農耕文明卻沒有消失,且世世代代滋養著大地。大國小農,田人合一,呵護著古老的東方文明,是中國成為全世界最可持續發展的唯一的國家,這也算農民對社會的貢獻。

農民不僅要養城市人,還要養活自己

農民沒有退休,農民的勞動也沒有童工,只要能做,就要身體力行。沒有工資、沒有獎金、沒有任何福利待遇。農民沒有規定的工作的時間,農民的勞動產品——糧食,除了自己吃用,還要換錢,也就是常說“養家餬口”,糧食流通市場,也是供給了城市人的吃飯問題。中國佔全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20℅的世界人口,這也是世界的奇蹟。

一個農民家庭約6口人,平均每個農民生產的糧食和蔬菜大約能養活5個人,一家6個人就可以養活30個城市人。一個村約2500人,可以養活12500人。目前,有9億農民,養活了4億城市人和9億農民。也就是近14億人口(2019年年末數字)。這就是城鄉關係,也是農民與中國的關係。

一個人一生要吃多少糧食?如果按75歲計算,人一生有27375天,每天吃0.5斤糧食,一生就要吃13噸(含食品、酒、糕點、豬肉之類);以一個農民養活5個人計算,一個農民一生可以耕作65噸糧食,這應該是農民最大的貢獻。

農民承擔著自己絕大部分養老的費用

在城市,到了60歲就退休,進入國家福利養老機制,開啟悠閒的生活境界。按中國目前人口平均壽命73歲計算,就是說,城市老人要在社會上“閒”13年,國家又要負擔多少福利贍養費?而對於農民來說,沒有退休,也就意味著幹不動農活的哪一天才“退休”。農村60多歲,甚至70多歲仍在田間勞作也不算稀奇。本也是養老的時候,就是國家現在推行的城鄉養老制度,城鄉也有天穰之別。一個老年農民,一個月百十來元的養老金,還不夠城裡人的零頭。一個農民就算有兩個老人,還不是自己承擔了絕大部分的養老,從某種意義上說,農民就是自己靠自己養老,這也應該是農民對社會和國家的又一貢獻。

農民保護和創設著農村山青水秀的環境

如今的環境問題是個值得關注的大問題。中國城市環境的問題的根源是因為農村環境的破壞。城市的環境“幸福指數”是由農村和農民決定的。村莊因為有樹木,一個村就是一個“水庫”:因為有多樣性的樹,才會招來很多鳥。因為有不同的落葉和鳥糞,才確保了土地下面的微生物和生命體。這些微生物和生命體通過下雨而流到河中,養活了水中的生命,才哺育了所有的益蟲。因為益蟲的繁衍才是病蟲害越來越少,人類生活的環境和生命質量才越來越好。農民保護和創立著鄉村的環境,城市才有了發展的空間,這也是農民的貢獻。

農民工成為支撐我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力量

農民正在傳統體制之外開闢了一條工農之間、城鄉之間生產要素流動的新通道,為二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低成本勞動力,填補了製造業、建築業、餐飲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崗位空缺。此外,農民外出務工促進了我國勞動力市場的“發育”,促進了勞動用工制度的改革,促進了通過市場合理配置勞動力資源機制的形成,這些也應該是農民對社會的貢獻。

我國是農業大國,其中,農民有九億多。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民是社會經濟的主力,沒有農業的產出,我國經濟必將滯後不前。民以食為天,農民是關鍵。上有天,下有地,中間有農民。農民對社會至關重要,他們對社會的貢獻用數字難以統計。


為生活而提神


當然是我們農村人共獻大了,要不然能把地分給我們嗎,你們工人,共獻小所以分地時就沒有你們的份,別看你們工人有老保,我們呢我們有地算起來還是比你們工人強,我心要是動遷了那可是好幾百萬呢,不是跟你吹讓我當工人我都不當


手機用戶52874400896


職業農民和普通工人誰對社會貢獻大?

聰業農民是人,普通工人也是人。誰對社會貢獻大,只是社會分工不同。工人階級就向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一樣,到農村跟農民學習生產種植糧食,慢慢的也會種田生產糧食了。而城裡的普通工人,農民也是熟悉一下工作也就能幹了。目前農民工在城裡打工各行個業都有,對社會貢獻是一樣的。

但是話雖言這樣說,職業農民和普通工人的待遇是不一樣的,工人階級到年齡有退休養老金,而職業農民同樣工作沒有,這就是一個陰差陽錯問題。

有人說工人階級交養老保險了,請問:工人階級是從工作當中正的工資裡交的養老保險吧?比如工人階級生產的物資農民用,農民是從生產糧食賺的錢去買吧?而工人階級是用工資買的糧食吧?同樣一個生產糧食,一個生產物資的。他們的貢獻是同樣的,這樣看來農民到老了,是不是也應該有養老保險金呢?知得我們深思!


獵鷲


時期不同。貢獻肯定不同。改革開放前

農民確實貢獻大,但制度不同農民也沒得到什麼。生活溫飽都很不錯了。一般工人雖然工資少但錢頂用。養老保險等等都有,退休有保障。改革開放後,取消了農業稅等等收費,農民收入增加不少生活也改善了經濟也好了。不交公糧也沒什麼貢獻吧。但唯一不變的還是養老問題是個難題。一般工人工資待遇都很不錯了。養老保險等等都很到位。我覺得工人貢獻什麼呢?上班付出但有工資呀。所以說農民貢獻大點。


xtz忍值千金


大道理講不明白,我就是50年出生的農民,我認為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人民公社時期,工人和農民的貢獻是同樣的,工人上班掙工資,農民出工掙工分,一切都是集體的,都是出工工作,不過就是產品不一樣而已。當時農場的叫農業工人,如今有退休金,而農社的包產到戶後叫農民,如今只給每月108元。


飛翔70750


為什麼待遇誰都比農民好。誰都有有補貼 唯有農民。是最困難的群體 實際是農民不重要。農民沒有文化都是40年代和50年代,60年代的農民。沒有人為他們發聲。農民重要。待遇卻不一樣。他們無私為國家奉獻 解放初期。為國家的基礎建設。一干就是幾十年。我家沒得一分。他們無怨無悔。在國家不應該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