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帶走了他的警服 責任和忠誠在熱血中永駐

歲月帶走了他的警服 責任和忠誠在熱血中永駐

歲月帶走了他的警服 責任和忠誠在熱血中永駐

面對無情的疫情,總有那麼一些人、一些事,感動著人們。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感動和溫暖,更加堅定了戰“疫”的決心。

2020年2月7日,新疆和碩縣公安局烏什塔拉公安檢查站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叫張偉民,現任和碩縣那音克鄉黨委書記。但更多人不知道,早在這之前,他還是和碩縣公安局的一名警察。

張偉民出現在和碩縣公安局烏什塔拉公安檢查站的時候,給民輔警們的是一種滿滿的親切感,大家能感受到他對待每一位一線執勤民警的熱忱和真誠,是大家尊敬的老前輩。看著拉來滿滿一車慰問品,車一停,就忙活著給大家夥兒分發的張偉民,檢查站裡的每一個人,都從內心感受到了一絲暖意。

在大多數新警眼中,張偉民與高大威猛的警察形象相去甚遠。他說:“原來是抓一個小偷、查處一起違法行為、辦理一項刑事案件,會增加一份榮譽感,現在是為大家服務一次,就會增加一份榮譽感,這種‘回家’的感覺,真好!”

2003年,張偉民就加入了公安工作,17年時間裡,他從普通民警一步一個腳印,到後來的派出所所長、交警大隊大隊長,再到紀檢主任、縣委政法委副書記,到現在的那音克鄉黨委書記。無論崗位怎麼變,唯一不變的是他的初心。

歲月帶走了張偉民的警服和從警的點滴春秋,但仍有責任和忠誠在熱血中駐留。

張偉民每天早晨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最新的疫情信息,憂慮總是時不時就鎖滿眉頭,一串串冰冷數字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人,和正處在水深火熱中的家庭。

當然,除了冰冷的數字,還有更多溫暖的信息,八方救援,四海相助,治癒成功出院的病例累計增加,都讓他的眉頭又稍稍舒展一分,但不知道又看到了什麼,他的眉頭隨之又是一陣緊縮。

原來,他看到的是新聞上一張張堅守崗位的警察照片,是那些以血肉之軀在與病毒的短兵相接。這些一線警察,靠著一身“百毒不侵”的警服在抵抗病毒的蔓延。這讓張偉民的警察情節瞬間翻湧而上。

他想起了2008年奧運會安保時期,那個時候,他也是沒日沒夜的駐紮在烏什塔拉公安檢查站,仔仔細細的盤查每一個過往人員和車輛,往日的一幕幕浮現在眼前,其中的艱辛,只有經歷過的人最知道。“不行,這個時候,我總該做點什麼。”張偉民這樣想到。

隔天,張偉民就跑去了市場,自掏腰包,買了一頭牛和滿滿一車的慰問品。轉身就向烏什塔拉公安檢查站行駛而去,這才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警察永遠是個警察,可愛的不是那套衣服,而是那個套在衣服裡的,有趣又公平正義的靈魂。警服是一種使命,但警察是一種情懷,是一種信念融入社會的重任感。

“無論誰在付出,都是我曾經的一部分,因為我把自己包含在了警察的這個概念裡。”張偉民說,“脫了警服,但我沒下戰場,即便不是警察了,可我依然還是一名黨員。”

如果說這麼頑強的人還有一點玻璃心,那麼他的玻璃心大概就在於見不得警察沒日沒夜的那麼拼命,“警察這活,沒點情懷,還真幹不了”。

無所謂習慣還是堅持,更重要的是不忘初心,仍在前行。當警察有一萬種苦,也就有一萬種苦盡甘來的味道,習慣了苦、肯堅持的人才能體會。是的,警服張偉民穿習慣了,沒穿警服的張偉民也堅持了。

沒體驗過正常的朝九晚五。往往和家人通電話的時候都不知道是星期幾,這些張偉民都經歷過。他都知道,這裡的每個警察都不會在意每天的工作量有多巨大,也不會在意工作的強度有多高,從入黨、入警的那一天起,黨性、責任和擔當就像烙印刻在了這些公安民警的心上,流淌在他們的血液裡。

不忘從警初心,不負群眾不負警。張偉民雖然脫下了警服,骨子裡卻還是十幾年前那個笑容滿面的警察。他送給檢查站的溫暖,承載著曾經的笑容、傷痛、汗水、淚滴……因為他們的根已經深深紮在了這片土壤,被情懷緊緊包裹,休慼與共,歷久彌新。(周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