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外資機構信心不減,接連發聲唱多鼠年股市前景

記者 | 馬曉甜

新冠疫情之下,多家外資機構在近期接連發聲,認為疫情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看好中國資產的前景。

瑞銀投資研究部首席中國經濟學家、亞洲經濟研究主管汪濤在2月11日舉辦的媒體會上指出,疫情發生後,央行在第一時間提供了充足的流動性支持,確保了市場和經濟活動的順暢。在支持實體經濟的增長方面,她認為更多還是要依靠財政政策。

“目前來看,各地已經有一些短期的減免稅費的行動,有些地方還採取了減免租金的措施。我覺得除了這些以外,財政上面應該迅速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包括用於醫療支出,免費救助、發放補貼給困難的人群、補助工資、減免租金等。後期應該儘快出臺一些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衛生設施投資的政策。”她說道。

“此次疫情將對短期經濟增長,特別是年內第一季度造成影響,不過,經濟基本增長動力維持不變。“美盛旗下西方資產管理投資組合分析師傅雲傑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表示。

他指出,即使形勢發生變化,疫情帶來的不明朗因素將促使政府進一步加強財政支持,維持貨幣寬鬆措施並控制通脹。

德意志銀行旗下德意志資產管理DWS亞太區投資主管Sean Taylor也指出,整體而言,中國經濟增速較往年將有所放緩,但增長質量較高,對消費者及企業而言更具可持續的提振作用。

他認為,繼中美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後,中國央行年初至今所採取的大規模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便是其對經濟增長的信心之舉。通過迅速採取如減稅和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央行的各項舉措不僅有助於支持經濟增長,也保持了政府刺激消費的政策一貫性。即使GDP增速放緩,過去十年中國的人均收入也增長了十倍。這種財富效應在全球範圍內助推了對教育、旅遊、保險、汽車和消費的需求。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這種效應的規模不容小覤。

對於疫情影響下的股市未來走勢如何?多數外資機構也持樂觀態度。

Sean Taylor表示,看好鼠年的股票市場前景。他指出,由於A股和ADR(美國預託證券)含增長前景較好的公司,預計表現會較為理想,而恆指和H股市場應從超賣水平逐步回升。在微觀方面,中國的企業文化正發生改變,2019年收入降幅大於利潤,顯示企業正在致力降低成本。這是正面跡象,因為當收入上升時,邊際利潤將相對提高,從而支持更高的盈利增長。

“由於這一次的新冠疫情,我們發現更多行業從線下轉到了線上。新冠疫情雖然是一個負面的風險,但對我們原有的投資主題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而且還加速了這些投資主題實現的可能性,縮短了實現的時間段。”瑞銀投資研究部中國策略主管劉鳴鏑表示。

具體而言,線下到線上的消費轉移,包括購物、娛樂、學習、線上教育等,此外線上提供醫療出診服務的平臺,也獲得了比較大的流量。再往後,可能對智能城市、智能監控、自動化等行業也會有正面的促進。

劉鳴鏑指出,SARS之後,大家做得比較多的是網購。這一次新冠疫情後,購買商品的人群更多了,同時還有了從購買商品到購買服務,以及潛在要求公共服務體系的升級。

“在行業升級的過程當中,對很多現有的、發展中的技術,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應用場景,包括大數據、AI、雲計算等,這些都會因為這一事件而受益,實現加速發展。”她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