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中,如何帮自己和孩子应对心理压力

2020年春节之前,我国武汉出现了严峻的传染病疫情。恰逢人口流动的高峰时期,这种据说是“来源于蝙蝠”,又通过不明途径感染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在短短的时间内不断往其他地区扩散,引起了全国人民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高度警戒。

这种“微型颗粒”看不见摸不着,却严重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积极防护,您是否感到恐慌、失措或者愤怒,是否曾经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

如果您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您的孩子也非常可能会因此感到紧张而不知所措。


“宅”在家中,如何帮自己和孩子应对心理压力

“宅”在家中的这段日子里,作为父母,除了做好自己和孩子们的身体防护之外,我们更应当学会帮助自己和孩子应对心理压力。

面对疫情,如何让自己和孩子保持良好心态?先来看看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特殊时期应对心理压力的建议吧。


“宅”在家中,如何帮自己和孩子应对心理压力

“宅”在家中,如何帮自己和孩子应对心理压力

“宅”在家中,如何帮自己和孩子应对心理压力

“宅”在家中,如何帮自己和孩子应对心理压力

“宅”在家中,如何帮自己和孩子应对心理压力

“宅”在家中,如何帮自己和孩子应对心理压力

“宅”在家中,如何帮自己和孩子应对心理压力


“宅”在家中,如何帮自己和孩子应对心理压力


“宅”在家中,如何帮自己和孩子应对心理压力


“宅”在家中,如何帮自己和孩子应对心理压力

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在每一日被各大媒体持续报道着,与此同时,非专业人员必须做到的,就是对自身的身体和心理防护。

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医生建议您,“宅”在家中,同时也要保证:

1 正常的作息时间

不要熬夜、不要赖床。

2 适当的锻炼

把健身软件利用起来吧,能在室内进行亲子活动就更好了。

3 保持必要的学习

无论是专业阅读还是休闲娱乐,收获的知识都将是一生的财富。还可以趁此机会完成那些一直想做,却又没时间去做的事,比如欣赏一部电影。

别忘了亲子阅读,或者跟孩子一起学习简单的卫生知识。

4 保证娱乐时间

用于娱乐的内容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制定。互联网上有很多家庭游戏供您参考,但是需要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宅”在家中,如何帮自己和孩子应对心理压力

5 允许孩子参与家务劳动

哈佛大学学者曾经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

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请给孩子机会,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2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尝试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了。

6 适当的户外活动

在一些疫情不严重的地区,在保证能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如果附近有空旷人少,且空气流通好的场所,可以带孩子撒撒欢儿。

活动过程中,需反复告知孩子不要脱下口罩,不要用手触摸面部,不要乱摸东西,即便遇见熟人也不要距离太近,保持1米至2米的距离。

7 敲黑板注意防护:

A 勤洗手,用肥皂流动水 或 酒精手消液清洁手部(接触公共物品后、打喷嚏或咳嗽用手捂过口鼻之后、脱口罩后、饭前便后、接触脏物后、外出回家后)。

B 注意指甲卫生,适时修建指甲长度,建议指甲长于指腹1-2mm。

C 出门到人群聚集的地方,佩戴口罩并定期更换。

D 外出回家,应将外套脱下挂在门口,接着摘口罩并洗手洗脸(如果当天不再出门,最好直接洗个澡)。

E 居室注意通风,定期清扫,保持合适室温。尤其要注意湿度,干燥的空气容易让孩子不自主的揉眼睛挖鼻孔。可以适当使用海盐水,有变应性鼻炎的孩子一定要积极治疗。

F 孩子的餐具专人专用,每天帮助孩子监测体温。


纵观历史,那些曾经给人类社会蒙上阴影的严重疾病,无论是14世纪的欧洲黑死病,20世纪的西班牙流感,还是近些年的中东埃博拉和非典事件,终究会被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力量所战胜。

在疫情面前,我们有国家层面的指挥者、有大无畏的逆行医务工作者、有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爱。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可当我们团结起来,却可以创造无数的奇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孩子做出榜样,让我们在彼此的关爱和科学的加持下,一起等待繁花烂漫的春天。


“宅”在家中,如何帮自己和孩子应对心理压力

李慧玲医生200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在加入北京和睦家医院之前,李医生在北京妇产医院儿科工作,一直从事儿科和新生儿方面的临床工作,包括:新生儿急救、新生儿各类疾病诊治;早产儿营养和管理、早产儿出院后管理;高危儿的发育评价和早期干预,听力筛查,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指导,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及指导,婴幼儿早期发展,早期婴幼儿问题的干预和疾病的治疗等工作,对新生儿及婴幼儿领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实践经验。

李医生是中华医学会委员会认证儿科医生,拥有近2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除了专注于儿科临床工作,李医生还参与编译新生儿重症监护手册,第六版《尼尔森儿科学》等数本专著,并曾在国内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篇。此外,李医生在著名医学期刊,如《中华儿科杂志》等杂志上发表过数篇学术文章。


1. 世界卫生组织《面对疫情如何让自己和孩子保持良好心态》2020-1-30

2. 哈佛75年研究成果:如何拥有幸福生活A 75-Year Harvard Study Finds What It Takes To Live A Happy Lif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