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中,如何幫自己和孩子應對心理壓力

2020年春節之前,我國武漢出現了嚴峻的傳染病疫情。恰逢人口流動的高峰時期,這種據說是“來源於蝙蝠”,又通過不明途徑感染人類的新型冠狀病毒,在短短的時間內不斷往其他地區擴散,引起了全國人民乃至世界範圍內的高度警戒。

這種“微型顆粒”看不見摸不著,卻嚴重影響到我們的正常生活。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積極防護,您是否感到恐慌、失措或者憤怒,是否曾經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

如果您的回答是肯定的,那麼,您的孩子也非常可能會因此感到緊張而不知所措。


“宅”在家中,如何幫自己和孩子應對心理壓力

“宅”在家中的這段日子裡,作為父母,除了做好自己和孩子們的身體防護之外,我們更應當學會幫助自己和孩子應對心理壓力。

面對疫情,如何讓自己和孩子保持良好心態?先來看看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特殊時期應對心理壓力的建議吧。


“宅”在家中,如何幫自己和孩子應對心理壓力

“宅”在家中,如何幫自己和孩子應對心理壓力

“宅”在家中,如何幫自己和孩子應對心理壓力

“宅”在家中,如何幫自己和孩子應對心理壓力

“宅”在家中,如何幫自己和孩子應對心理壓力

“宅”在家中,如何幫自己和孩子應對心理壓力

“宅”在家中,如何幫自己和孩子應對心理壓力


“宅”在家中,如何幫自己和孩子應對心理壓力


“宅”在家中,如何幫自己和孩子應對心理壓力


“宅”在家中,如何幫自己和孩子應對心理壓力

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蹟在每一日被各大媒體持續報道著,與此同時,非專業人員必須做到的,就是對自身的身體和心理防護。

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醫生建議您,“宅”在家中,同時也要保證:

1 正常的作息時間

不要熬夜、不要賴床。

2 適當的鍛鍊

把健身軟件利用起來吧,能在室內進行親子活動就更好了。

3 保持必要的學習

無論是專業閱讀還是休閒娛樂,收穫的知識都將是一生的財富。還可以趁此機會完成那些一直想做,卻又沒時間去做的事,比如欣賞一部電影。

別忘了親子閱讀,或者跟孩子一起學習簡單的衛生知識。

4 保證娛樂時間

用於娛樂的內容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來制定。互聯網上有很多家庭遊戲供您參考,但是需要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宅”在家中,如何幫自己和孩子應對心理壓力

5 允許孩子參與家務勞動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通過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

愛幹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因此,請給孩子機會,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2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嘗試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了。

6 適當的戶外活動

在一些疫情不嚴重的地區,在保證能做好防護的前提下,如果附近有空曠人少,且空氣流通好的場所,可以帶孩子撒撒歡兒。

活動過程中,需反覆告知孩子不要脫下口罩,不要用手觸摸面部,不要亂摸東西,即便遇見熟人也不要距離太近,保持1米至2米的距離。

7 敲黑板注意防護:

A 勤洗手,用肥皂流動水 或 酒精手消液清潔手部(接觸公共物品後、打噴嚏或咳嗽用手捂過口鼻之後、脫口罩後、飯前便後、接觸髒物後、外出回家後)。

B 注意指甲衛生,適時修建指甲長度,建議指甲長於指腹1-2mm。

C 出門到人群聚集的地方,佩戴口罩並定期更換。

D 外出回家,應將外套脫下掛在門口,接著摘口罩並洗手洗臉(如果當天不再出門,最好直接洗個澡)。

E 居室注意通風,定期清掃,保持合適室溫。尤其要注意溼度,乾燥的空氣容易讓孩子不自主的揉眼睛挖鼻孔。可以適當使用海鹽水,有變應性鼻炎的孩子一定要積極治療。

F 孩子的餐具專人專用,每天幫助孩子監測體溫。


縱觀歷史,那些曾經給人類社會蒙上陰影的嚴重疾病,無論是14世紀的歐洲黑死病,20世紀的西班牙流感,還是近些年的中東埃博拉和非典事件,終究會被眾志成城、團結一心的力量所戰勝。

在疫情面前,我們有國家層面的指揮者、有大無畏的逆行醫務工作者、有社會各界的支持和愛。一個人的力量是單薄的,可當我們團結起來,卻可以創造無數的奇蹟。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孩子做出榜樣,讓我們在彼此的關愛和科學的加持下,一起等待繁花爛漫的春天。


“宅”在家中,如何幫自己和孩子應對心理壓力

李慧玲醫生2003年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獲得碩士學位。

在加入北京和睦家醫院之前,李醫生在北京婦產醫院兒科工作,一直從事兒科和新生兒方面的臨床工作,包括:新生兒急救、新生兒各類疾病診治;早產兒營養和管理、早產兒出院後管理;高危兒的發育評價和早期干預,聽力篩查,母乳餵養和輔食添加指導,嬰幼兒生長髮育監測及指導,嬰幼兒早期發展,早期嬰幼兒問題的干預和疾病的治療等工作,對新生兒及嬰幼兒領域有較為全面的瞭解和實踐經驗。

李醫生是中華醫學會委員會認證兒科醫生,擁有近20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除了專注於兒科臨床工作,李醫生還參與編譯新生兒重症監護手冊,第六版《尼爾森兒科學》等數本專著,並曾在國內核心雜誌上發表論文數篇。此外,李醫生在著名醫學期刊,如《中華兒科雜誌》等雜誌上發表過數篇學術文章。


1. 世界衛生組織《面對疫情如何讓自己和孩子保持良好心態》2020-1-30

2. 哈佛75年研究成果:如何擁有幸福生活A 75-Year Harvard Study Finds What It Takes To Live A Happy Lif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