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現在青少年的教育問題?

捕魚愛好者1


許多青少年,給人感覺,就是心高氣傲、我行我素、玩世不恭,大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氣勢。這其實是在警示我們,青少年正缺乏有效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所以,父母應該當起教育孩子的責任。當前,許多父母為了生活、工作,把孩子託付給孩子的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疼愛有加,家裡事務全部代勞,連最簡單的洗碗掃地都不讓孩子做,養成了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這樣下來,就可能染上好逸惡勞的習慣,而且認為別人為他所做的都是理所當然的,沒有感恩之心。溺愛的起點是愛,落腳點卻是恨。等到爺爺奶奶要管束孩子的時候,那就再也管不了了。

父母一樣不能溺愛孩子。父母的陪伴是最大的關懷。在生活中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成人的人格的影響,對於年輕的人來說,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所以,父母要以自己良好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影響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影響孩子優秀的道德情操、責任擔當意識,影響孩子家國天下的情懷、遠大的理想抱負……當前,有些父母,就是給人一種“老子英雄兒好漢”的感覺。孩子受了委屈,就是別人的錯。孩子被老師批評,就到學校“伸張正義”,直到老師在父子面前臣服道歉。大有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氣勢,殊不知,卻是在引導孩子走向歧路。

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補充。中考高考的指揮棒,也讓學校忽視了思想品德的教育。雖然學校也有進行一些必要的道德情操的教育,但與轟轟烈烈的知識學習相比,那就有點小巫見大巫了。青少年所追求的,就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就是“三更燈火五更雞”的聞雞起舞,而讀書,就應當造就完全的人格。哥德說過:“只有偉大的人格,才有偉大的風格。”學校教育,只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能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優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應當引導青少年學會讀書,學會做人,學會做事 ,培養學生成為有靈魂有信仰的人,這樣才能讓孩子成為真正的國家棟梁。

社會應該形成共識,共同為青少年打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當前,社會上唯利是圖、坑蒙拐騙的不良風氣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價值取向。扶不扶老人的問題就給青少年帶來了極大的負能量。不健康的社會文化、良莠不齊的社會信息,讓青少年意志消沉,享樂思想瀰漫。黃賭毒、遊戲氾濫、極端思想等等,都在吞噬青少年尚未成熟的心靈。所以,必須要有強烈的思想導向,為青少年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國家對青少年的法律制訂,應當多方論證、縝密考量,而不是純粹考慮如何保護青少年,卻忽略了可能產生的不良後果。專家學習西方的思想方略是值得提倡的,但不應淺嘗輒止,只學習表面卻不深入精髓,只考慮照搬卻未顧及國情,只想立竿見影,卻未預料後果。

20年後打老師的事例,初中生磚頭砸昏老師事例,手機被班主任沒收而殺害老師事例……都折射出了青少年心理的扭曲、人格的缺失。所有這些,國人如果不能快速覺醒,青少年的未來堪憂。

只有家庭、學校、社會合力,培育青少年健全的人格,才能造就社會的棟樑之材!


地球9999


古語有云,少年強則國強。所以青少年教育是每個家庭乃至整個國家都非常重視的教育問題。個人認為應該分三個方面來分析: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


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這就是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每個人的賴以生存的搖籃,家庭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青少年的性格特點,待人處事哲學,情感成長等等,原生家庭的特質會伴隨一生,所以非常關鍵。和諧健康的家庭關係是基礎,夫妻離異或者經常爭吵的家庭往往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科學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多數來源於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足。青少年身心健康是前提。

其次,我們來談談學校教育,當前中國教育現狀是中小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為主,絕大多數孩子能夠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但青少年時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一部分沒有上高中乃至上大學的孩子們就失去了學校教育的機會,走上了社會,這時教育的重點應該是技能教育,學會一技之長。所以,家長們應該多鼓勵孩子上學,儘量延長在校學習的時間。



社會教育有很多方面,隨著社會時代發展,信息網絡的普及,家長們要引起重視,尤其是負面的信息來源,網絡遊戲,不健康網站,暴力傾向作品等等等等。

青少年教育是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一起努力,才能為孩子們撐起燦爛的明天。


西山一卒


青少年覺得還是要教會他怎麼生活最重要


看起來很努力917


現在的青少年都是心高氣傲的,一貫的老腔老調很難教育他們,而且會適得其反。我覺得要從心裡去征服他們,讓他們服氣了,他們才會虛心學習,接受你的教育。不能一味強求,否則會弄巧成拙,得不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