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剛需走高,帶火社區生鮮拼團

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新冠肺炎”下,“宅”在家裡的你,消耗了多少生鮮?濟南市民王女士脫口而出,“從大年初二到正月十五,13天之內,一家三口吃掉了30多斤草莓、10斤小番茄,團購群裡,這個數量不是最多的,也就是個平均數。”王女士說的這個團購群,是疫情之下她所在小區發起的臨時群,開團13天以來,會員由原來的30人擴到了200多人。“不單有草莓群,幾乎同時出現的還有蘑菇群、海鮮群等細分品類,都是家庭餐桌的‘剛需’。”王女士說,“宅”在家裡,這也是每天的樂趣所在。


“宅”剛需走高,帶火社區生鮮拼團

王女士發現,由於小區周邊的菜市場和商超延遲開放,原來對拼團不“感冒”的阿姨們,也加入了拼團隊伍。“我樓上的退休阿姨,逢團就跟,每天戴上口罩去小區門口指定的領取點拿菜。”她說。


“宅”剛需走高,帶火社區生鮮拼團

“草莓群”的發起人——濟南歷城區董家一家農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說,草莓大量上市,原計劃的採摘活動“停擺”,八成銷售轉到了社區。“草莓、番茄這類,每天的採摘量有限,一個社區的一次拼團差不多在50-90盒之間,單價在5元到10元之間,每盒5斤裝,訂多了供應不上。”


“宅”剛需走高,帶火社區生鮮拼團

記者採訪發現,捕捉“宅”家“餐桌”商機的,不止是城市周邊的生鮮種養殖戶,有自身配送體系的每日優鮮等電商早就“衝鋒在前”。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東曉騰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虎東認為,此次疫情大考生鮮電商,將倒逼企業在及時配送、後端供給等各項服務上下足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