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复工,为什么这么敏感?

上海昨天正式开始复工了。不过在网络之上,关于复工的确存在一些争议,反映了在上海复工这件事儿上,不只是上海人,包括全国在内都非常敏感。那这种敏感是出于一些什么样的原因和考虑呢?试作以分析:

第一,上海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特大型国际化大城市,地位非常特殊,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上海复工一旦引起疫情扩散,那么对这座城市,乃至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虽然上海的经济总量只是接近全国的八分之一左右,但上海还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国际化色彩浓厚,开工不利对全世界都能形成一定影响和冲击,反过来对整个中国形成逆向冲击。

第二、在复工这个问题上,上海作为全国最发达的经济大都会,有样板意义。试想,一个这么大这么复杂的城市都复工了,那中小城市呢?实际上,这种标杆意义怎么说都不过分。为什么很多城市都密切关注上海的一举一动,实际上心里都有这么一个动机,上海一开工,那么离自己开工的日子也不远了,这绝对有决策标杆意义。

第三、上海本身对复工这件事儿应该说十分纠结甚至敏感,这也是能理解的。在疫情并未走出拐点的情况下,如此复工确实风险极大。上海在1月24号后的15天内,应该说在防疫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是比较精致的,符合上海这座城市的特质,但是开工后1000万人的涌入,确实带来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些管理死角,以前可以覆盖现在就比较难了。老实说,这种情况其他城市是碰不到的,所以上海本身对此不能说没有顾虑。

第四、不过,既然能做出复工决定,肯定是有依据和底气的,肯定是经过权衡的,不会是仅仅拍拍脑袋决定的。事实上目前全国新增病例除湖北外已经实现6连降,这意味着虽然拐点没有出现,但顶峰已见,正是因为有了这个预判,所以复工肯定是有数据做决策基础的。其实上海复工的潜台词已经非常明显,虽然拐点未现,但趋势已成定局。

最后,1000万返城人流如何控制,绝对是难题。这里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比如钟南山团队研究表明,病毒潜伏期最长24天,也就是四周,算上500万人的流出,2月21日左右才是真正的拐点前后,上海2月10号复工,意味着提前了10天,这10天的潜伏期一过,出现疫情及大范围传播,怎么办?现在期望企业加强隔离措施,未必是上上策。居民在家隔离,只是稍微好控制一点,企业运行带来的巨量的人的流动,相当难控制。

所以还是那句话,开工有风险,防疫加力度。最后是什么样子,只有天佑上海,天佑我大中华了!期待上海能够挺住!中国能够挺住吧!

上海复工,为什么这么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