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父母,你捨得送孩子出國留學嗎?

什麼都懂一點的蝦哥


我還不是父母,但也不是孩子,曾經的留學生,自己做了決定、拿了海外大學全獎出國的,看到題目有感而發,答幾句~


捨得不捨得送孩子出國留學這點,涉及很多因素,孩子年齡、性格和學習情況、具體去哪個留學目的地、家庭財務背景、父母與子女的情感關係等等的因素,但是歸結起來我的感想是:這個決定是不是能幫助孩子走好自己的人生?如果父母和孩子都認同,留學這個選項是可行的,而且能夠幫孩子未來走的更好,那麼這種情況下父母還是要盡力幫孩子送出一程——父母要勇於放手,讓孩子成長。


但是有幾種情況,恐怕父母還是“不捨得”一點比較好:

1. 客觀評價確實孩子存在一些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的,比如學習能力比較弱、自控力比較差、對父母過度依賴等等,這種情況下父母不能陪讀的,要慎重留學——不要認為孩子的情況只用簡單換個環境就能解決,要客觀分析為什麼孩子出現了這些情況,對症解決後再留學;

2. 財務上家裡確實有困難,孩子在學習方面還不夠優秀拿不到足夠獎學金的,這樣的家庭不要過於冒險、過度投資留學;

3. 孩子自己因種種原因不願意留學的,父母也要慎重考慮。


True Northener


我們就是父母,當初捨得,但是經歷了3年多的高中留學生涯之後,如果可以重來,我會說捨不得,但會的,


的確,如大家所想到的,孩子獨自在一個陌生的國家、城市、住宿家庭生活,很快就能獨立起來。但大家看到的是物質層面的,精神層面呢?尤其是在生病的時候,在遇到同學相處方面,學業上的壓力等等都會讓他崩潰。沒有親人在身邊,還有時差問題,沒有及時找人傾訴,發洩,最後可能會爆發。我認為,這遠遠是物質所不能比及的。


好朋友的孩子前年去了悉尼大學,剛剛去時很是興奮,前期語言班,沒有太大壓力,經常還分享自己做的美食。但正式上大一之後,幾乎天天在視頻裡跟媽媽哭。其主要原因: 課堂上經常有小組討論,就某一個課題每人發表自己意見,但孩子說我真的沒有啊。結果經歷了兩次沒有之後,同組的同學已經不帶你了。慢慢地,融入不了同學圈子,可想而知,肯定有掛科的啦。壓力會越來越大。她的媽媽不得以經常飛過去陪她。


我的孩子出去的時候剛剛初中畢業,15歲。當時也不知道碰觸了哪根筋,孩子同意(孩子畢竟小,往哪方面引導自然就同意了),我們就開心的把孩子送出去了。至今還記得,孩子在進機場候機廳轉身的時候,孩子哭了,我竟一滴眼淚沒有(標註:親媽啊)。


經歷的這三年多時光,也剛剛是孩子青春期、叛逆期,各種滋味,只有體驗才知道。


不說了,有點難過了。


虎娃留學


我想我一定會的。

當他自己獨自在一個城市甚至國家,會讓他很快變得獨立起來。

這個我很有感受,從小學到高中我一直在我家三公里範圍內上的,每天中午和晚上都回家吃飯,很多事情都是我父母幫我做好的,生病也是我的家長帶我去醫院,以前我根本不清楚去就醫的流程。

但是自從我進入大學之後,離家就遠了,很多事沒有了父母的幫助,我就不得不自己幹,原來很多不清楚的事,例如去醫院看病等我都慢慢的清楚了。

上大學之前我的衣服都是我和我母親去商場 他幫我挑的,大學之後就全是我自己買的。

還有很多其他的例子。真的讓我很快變得獨立了起來,不在是那個什麼都需要父母幫助的孩子了,而且很多時候我和我父母的角色是換了一個位置。

如果我以後的孩子上大學或者研究生的時候不僅僅是換個城市,而是換個國家我相信他的變化會比我更大,也會比我更獨立。

這個是我想送我的孩子去國外其中的原因

再有就是他接受了國內的教育模式這麼久了,我想讓他去國外感受一下國外的教育模式,還有就是去開闊一下視野,我相信這段經歷會讓他的人生變得更加精彩。



XY王博


不是捨得無捨得的問題,是根本無法支持。


天極小視


順其自然。


心花怒放李老師


必須捨得,永遠把孩子留在自己身邊,孩子永遠不會,也不能真正的獨立。出國留學了,不僅僅是開拓了孩子的眼界,更是對孩子的一種鍛鍊,給他們的人生以閱歷,去體驗這個大千世界。看看不一樣的文化,生活。


用戶98731039989


捨得,不能拖孩子後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