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們,掃街中拍出好照片,你有哪些心得?請分享之?

林山清


一是要熟悉手中的相機,掌握一定的攝影基礎知識。對手中所持相機,要明白所有按鍵是用來做什麼的,做到駕輕就熟。還要加強對攝影基礎知識的學習,具有一定的攝影功底。對如何取景、曝光、虛實、構圖等基礎知識要有所理解,學會運用。

二是善於抓拍。要走出去,不停的漫步,忘掉模糊不清的預設,發現中意的事物,不管是什麼,都要毫不猶豫地全部抓拍下來,將被拍事物的自然狀態和變化瞬間記錄下來,要樂於“街頭生活”。

三是要傳遞正能量。攝影不光是“光”和“影”的藝術,也是作者將自己思想傳遞給讀者的媒介。要留住人性的美好,人與人的相互信任,人對大自然的依賴感恩,對天的敬畏,對物的珍惜。好的攝影作品,重要的是情深而不是景深。


老木攝影


外出遊玩時,沒少拍“掃街”照片,春節期間也有拍過。

自己認為,拍攝掃街照片,有三個方面應該注意:

一是街拍時要做到心中有數。無論是拍攝古建築還是拍攝人物,都應事先有所籌劃,照片的主題是什麼,照片要表達什麼。不能心血來潮,遇見什麼拍什麼。

二是街拍時要考慮到人的干擾。街里人多,就是迅速構圖,隨即就拍,也難免有“闖入鏡頭者”或切胳膊、切腿等現象發生!這就要求攝影人,不僅動作要敏捷,有時候,還需要耐心等待。

三是街拍時要考慮到背景的複雜性。街拍,本來就不寬廣開闊,街兩旁又高樓林立,如果是晚上,還會增加多而雜的燈光,這樣環境下抓拍主體,很容易“硬切”建築物或受到各種光源的干擾。這就要求攝影人要統籌考慮,既要讓主體構圖得當,又要兼顧後景(背景的建築物),不至於讓其受到硬傷。


曉軍趙


這個問題一早就看到啦,只是沒有來的急和大家分享。現在有些時間,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和認知。如果有些不對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提出一起交流。

說到掃街,是我很喜歡的。遊走在大街小巷品味不一樣的人生,觀察周圍一切事物,發現能打動你的地方。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帶給我們的樂趣,找尋陌生人帶給驚喜。

掃街要給自己一個規劃,今天出去要拍什麼主題。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這樣可以很好的鍛鍊自身的技法,增進這方面的認知能力。拍一件事物,主體研究到極致,你會發現很多不同。這樣也能打開你的思維模式,遇到拍攝主題就能發散思維舉一反三了。我舉個例子,以前我在學習攝影時,我的老師讓我們拍雞蛋,而且要拍一100種不一樣的形態。當時一聽就懵了,只聽說過達芬奇畫雞蛋,咱也沒見過呀。好吧,先拍吧。一個,兩個的,成堆的,打碎的,蛋液留出來的,只剩蛋殼的,加上人物的,打很多一個一個蛋黃的 塗在臉上的,放在嘴裡的,熟的,切開的,拋起來的,瞬間爆炸的,等等很多。最後想盡一切辦法還是湊不出100個,老師說,看到了麼 你們很成功,一個小小的雞蛋有很多玩法,那說明任何事物都是有多個緯度來看的,這就是開放思維。

選好主題,再選器材。35頭,50頭,長焦,都是可以,都是街拍不錯的選擇。(再這裡囉嗦一下一定弄明白鏡頭語言,不明白鏡頭語言的咱們可以在單獨聊,我說的這些焦段都是適合街拍情定的)我建議選擇輕便的裝備,加上50頭就夠了。50焦段適度人眼,紀實很好,能很好真實的展現故事。

囉嗦了這麼久,這才說到拍攝上。(朋友們恕我話多,多多包涵)拍攝就是練就你的觀察力,也是考察你的審美。看到美得東西,快準恨的拍下。這就看你能力了,要有預判性。這裡要講一個專業詞彙老司機應該知道,叫決定性瞬間。這是法國著名攝影家佈列松大師,提出的。他被譽為街頭大師,對紀實攝影有著很大的貢獻。他也是我最最喜歡的一個攝影大師。如下圖佈列松

拍張好照片要等待,等待那最美的一瞬間,抓到。如果你練就很多有一定的思想支配,可以拍攝很多小品。拍人物情緒,拍攝小動物,拍攝光影。要注意的技法上,構圖,光影等吧。其實我感覺這些都是很重要,掃街最重要的是拍出有趣的片子,主要是有趣。

說了這多不知道大家認同與否,咱們求同存異吧。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關注我一起聊攝影。謝謝!

下面給大家看一些佈列松大師的作品


大師給你算一卦


掃街的話,可能拍一些城市風景和人文。

一般掃街不太帶三腳架這些,所以風景要拍好不容易。

從我發在一些平臺上的圖片來看,拍人的圖片比拍風景的容易獲得點贊。

一般所謂的街拍,都是以拍“人”為目標。

但是掃街不能像拍模特那樣,化好妝在那裡擺拍,回來之後慢慢磨皮,

掃街拍的圖片,如果說要有價值,必須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用短短一瞬間定格的人物,能反映一定社會人的生活狀態,是照片的價值。

要拍出好照片,我覺得可以從兩方面來說,一是器材,二是對社會的理解。

器材最好小巧,不具有侵略性,如果掛個1DX,有時候被拍攝的人很有壓力。

開機要快,對焦要好。這就是很多人推薦理光GR的原因。

當然其他相機也沒問題。關鍵還是看操作相機的人。

我覺得要拍出好照片,關鍵是對社會的理解。你懂得什麼樣的照片有社會價值。

反而攝影技巧不是那麼重要。只要構圖差不多合理,曝光準確就差不多了。

好的人文紀實,根據題材要深入不同的空間,未必是掃街。

我們一般觀察能力有限的,也就會拍拍滿臉褶子的老人,拍拍清潔工這些弱勢群體,或者拍拍老人。

高手懂得通過定格一瞬間,反映一定的社會問題。

我也是初學者,沒什麼像樣的。分享幾張前幾天拍攝的疫情陰雲下的城市。

我們城市公交車停了,我徒步30公里,拍了老百姓的生活狀況。

比如這個曬太陽的老奶奶。

不知道疫情危險,仍然很開心的兒童。

戴口罩賣甘蔗的婦女。

清一色都戴口罩了。

河堤上還有人,但是都戴著口罩。

運動也帶。

街上空無一人。



成博士陝西旅遊


首先聲明,我不是什麼大師,只是一個攝影愛好者而已。你的問題問的是掃街中拍到好照片的心得分享,那就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吧。

掃街街拍是我最喜歡的一項拍攝了,每去到一個地方,我都會走進當地的橫街窄巷,用相機或手機去拍攝記錄一些當地有趣的人文影像。

首先,時間允許的話,我會先熟悉街道的環境,遇上能出片的好場景,做好必要的記錄:比如根據這地方的座向,判斷太陽光線什麼時間出現最適合,需要的典型人物什麼時段會出現,用什麼鏡頭合適等等,做好這些記錄,留待以後適當的時機再去拍,這樣子出好片子的機率會更大。

其次,就是守株待兔了,如果只是到此一遊的話,遇上街拍的好場景,我會觀察好周圍的環境角度,站著或蹲著守在那裡,心中構好圖,等待最佳的時機,按下快門。正常情況下,我會守十分鐘左右,確定等不到就找下一個點,除非是特別好的場景,那就死守。[呲牙][呲牙]

當然了,街拍是適合攝影練手十分好的機會,有時候好片子不經意的突然就來了,有時候,拍一整天也沒有一張滿意的,這取決於你的運氣與攝影技術的發揮。所以,拍攝心態要放好,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下面放幾張我手機街拍的作品,都是近期很隨意的一些拍攝,就當拋磚引玉,大家探討交流[握手][握手]








天狼之道


掃街入門檻最低

掃街隨時可拍,無論使用什麼器材都可以拍攝,手機和卡片機首選。

掃街訓練攝影眼

五彩斑斕,宣化無序的馬路街頭尋找主題,在雜亂的環境裡找秩序,這是訓練攝影眼的最好方式,找出畫面中有關聯的東西,發現雜亂環境裡的微妙情趣,例如節湊一致性,方向一致性,甚至主體對比,或許視覺差,或許帶著冷趣味等等。

嘗試思考和共鳴

掃街更多的是,掃的過程中發現那些非表面的東西,不要使自己的觀察停留在那些直白的敘述,他在幹什麼,他是誰,什麼樣子,而是善於尋找自己的發現和理解,讓照片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哲學,這點很難,我也是邊拍邊感悟。

街拍的主題非常多,拍的越多越感覺到那些非常人能看到的東西。世界是複雜的也是精彩的,發現趣味運動會的東西會讓自己的眼睛不在停留在表象。

街拍需要時間

很多街拍在當下覺得平常無趣,可是時間的推移,環境的變遷這些經過時間的街拍彙集到一起才有了他無窮無盡的故事。森山大道街拍的北海道三十年後拿出來展覽,就是這種變遷承載了價值和意義。對攝影師而言街拍不但記錄的是環境的改變,更多代表不同時期攝影師的格局眼光和攝影的理解。


大棟的美片隨心拍


掃街是最自然的人像攝影,表情與動作自如生動。





陽光136699081


不是大師 壯著膽子發幾張吧








老酷攝影








月明285405912


街拍就是用相機去捕捉一些美的,有趣的,或是有時代特徵,有特殊意義的畫面,就看你有沒有能力去發現和抓住這一瞬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