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人愛吃血皮菜炒豬肝,但千萬別把“化兒”草當血皮菜


瀘州人愛吃血皮菜炒豬肝,但千萬別把“化兒”草當血皮菜

江陽沽酒客在研究瀘州民俗文化的時候,曾經跟明天老師一起走訪過一位土生土長八十多歲還非常健談的瀘州老太太,因為年輕時候家境富裕,而且又上過學,所以比一般的過去舊年間的瀘州老太太要知道的東西更多。

那一次她給我們講了一個瀘州老俗語其中一句“哭哭啼啼走西門”,就是說當時瀘州西門即今天廣場車站一帶,是舊時代瀘州的執行死刑犯的地方,那個地方有個菜園壩,說裡面的血皮菜不用油炒就好吃的很,原因是當時砍頭血水把它灌溉不用施肥。

瀘州人愛吃血皮菜炒豬肝,但千萬別把“化兒”草當血皮菜

這個當然是一種如魯迅寫的人血饅頭那樣舊時代人的誤解與愚昧。但是卻讓我想起來在四川濫見的血皮菜。

血皮菜雖然全國很多地方都有,而且大家也很愛吃,特別是血皮菜炒豬肝,非常美味,當然我們也直接炒來吃,但是血皮菜在我的印象中它始終傲嬌的不成為家種菜,而是孤傲的野生長。只要有一片葉子插下去,總會慢慢再牆角蔓延開來。所以我認為它還是野性十足的野菜。

瀘州人愛吃血皮菜炒豬肝,但千萬別把“化兒”草當血皮菜

血皮菜有一個高大上的名字叫紫背菜在中國南方如廣 東、廣西、海南、福建、浙江(浙江麗水一帶稱觀音蒿)、雲南、江西、四川、臺灣等地農村栽培,可做藥用和菜用。

一般高50-100釐米,葉片上面綠色,下面干時變紫色,兩面無毛,營養豐富,價值高,且紫背菜生長健壯,抗逆性強,基本上不受病蟲危害,無農藥汙染。非常有機和原生態。

瀘州人愛吃血皮菜炒豬肝,但千萬別把“化兒”草當血皮菜

血皮菜最早產於中國南方,分佈於雲南(麻栗坡、屏邊、西疇、福貢)、貴州(望謨、貴陽、福泉、荔波)、四川、廣西(平樂、富川、賀縣、蒙山、岑溪、北流、靈山、防城、上思等)、廣東(懷集)、臺灣(臺北、宜蘭)。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日本也有分佈。

它總是在很多不起眼的地方生長,不管有沒有人重視,子子孫孫頑強的繁衍生息。傳說它紅色可以補血和鐵,不過中國部分專家對它做出了否定,並且不建議生吃,沽酒客反正不知道那個地方會生吃血皮菜,老百姓未必管這麼多,幾百年下來吃了都沒事情,炒豬肝是最佳的,而且瀘州部分地方還有說沒到農曆的初採摘的血皮菜最可口,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瀘州人愛吃血皮菜炒豬肝,但千萬別把“化兒”草當血皮菜

血皮菜能不能吃其實我想不比我去矯正,但是另外一種模範它模樣的植物大家可以注意,這個千萬不能誤採誤食。那就是民間說的化兒草。

“化兒草”不知道它學名,但是卻跟血皮菜非常相似,但是仔細觀察“化兒草”葉子邊上有卷齒、比血皮菜更修長,放在嘴中咀嚼有苦澀味,這種植物民間被稱為見腫消、化兒草,以前民間常作為墮胎藥使用。如果誤食“化兒草”,就會產生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狀。

瀘州人愛吃血皮菜炒豬肝,但千萬別把“化兒”草當血皮菜

為了避免誤食“化兒草”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請務必引起高度重視。一方面農戶在採摘時,要仔細辨別,避免將“化兒草”誤認為是“血皮菜”採摘;另一方面,消費者在購買“血皮菜”時也要仔細辨別,避免誤食後造成食物中毒。

瀘州人愛吃血皮菜炒豬肝,但千萬別把“化兒”草當血皮菜

最近疫情來襲,其實我們除了不吃野生動物以為,對蔬菜植物也要有分辨意識,野菜也屬於野味,野生的蘑菇和不知名的蔬菜如果去採食後果不堪設想,特別是自然界還有很多我們未知的東西,以及我們知識的盲區,所以不能為了貪圖口腹之慾,把自己搭進去。

萬物皆有靈,我們老祖宗通過多年嘗試,把能吃的能喝的都給我歸類總結了,所以還是那句老話,不要自己腦殼進水,去胡吃海塞,話不能亂說,東西同樣不能亂吃,大家同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