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宅家指南”:這9本書,幫你理解這場“病毒”之戰

一.《鼠疫》

每個人身上都帶有鼠疫,世界上沒有人是清白的。

疫情期“宅家指南”:這9本書,幫你理解這場“病毒”之戰

加繆的長篇小說《鼠疫》寫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地點是阿爾及利亞的地中海海濱城市奧蘭。由於鼠疫的迅速蔓延,大批居民的相繼死亡,當局封鎖了城市,奧蘭成了一座與世隔絕的圍城。這座鼠疫之城顯然影射了德國法西斯佔領下的整個歐洲,也是關於人類在劫難逃的一個寓言。在《鼠疫》的結尾,雖然人們取得了勝利,但是鼠疫的陰影仍舊籠罩在小說主人公里厄的心頭。

二.《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文明與病毒之間,只隔了一個航班的距離。來自熱帶雨林的危險病毒,可在24小時內乘飛機抵達地球上的任何城市。航空線路連接了全世界的所有城市,構成網絡。埃博拉已經進入網絡,開始環球旅行。

疫情期“宅家指南”:這9本書,幫你理解這場“病毒”之戰

三.《瘟疫與人》

當你知道某地有疫病,就不要去那;但如果它就發生於你所在的地區,也不要離開。

疫情期“宅家指南”:這9本書,幫你理解這場“病毒”之戰

疫病是人類歷史的基本參數和決定因素之一。一代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尼爾從疫病史的角度,以編年的手法,從史前時代寫至上世紀前半葉,詳實探討傳染病如何肆虐歐洲、亞洲、非洲等文明發源地,而這些疾病又如何塑造不同文明的特色。他率先將歷史學與病理學結合,重新解釋人類的行為;他將傳染病置於歷史的重心,給它應有之地位;他以流暢的筆調、敏銳的推理和高超的技藝,娓娓道出傳染病在人類歷史變遷和文明發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四.《共病時代》

疫情期“宅家指南”:這9本書,幫你理解這場“病毒”之戰

今天醫學界最令人興奮的新想法之一,是我們祖先認為理所當然而我們不知怎地忘了的事—— 人類和動物會罹患相同的疾病。

我們與動物的關係歷史悠久且深刻。從身體到行為,從心理到社會,形成了我們日常生存奮鬥的基礎。人獸同源學說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視角。醫生和患者都需要讓思考跨越病床界限,延伸到農家院、叢林、海洋和天空。因為這個世界的健康並不只取決於我們人類,而是由這星球上所有生物的生活、成長、患病和痊癒來決定。

五.《逼近的瘟疫》

疫情期“宅家指南”:這9本書,幫你理解這場“病毒”之戰

我們永遠難以逃脫生態系統的侷限。不管我們高興與否,我們都處於生物鏈中,吃也被吃。

《逼近的瘟疫》是美國著名女記者勞裡·加勒特獲得普利策獎的作品。全書以文學紀實的筆法記錄了20世紀後半期世界各地瘟疫爆發以及研究的過程,冷靜地分析了瘟疫產生的根源。

六.《疫苗的史詩》

疫情期“宅家指南”:這9本書,幫你理解這場“病毒”之戰

當一種新病毒席捲而來時,人來是務必脆弱的。

當艾滋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肆虐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後,當地居民的平均壽命下降了整整20歲。直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研製出艾滋病的相關疫苗……書裡也沒有迴避疫苗引起的爭議,例如乙肝與麻疹疫苗被認為可能導致多發性硬化症與自閉症。

七.《槍炮、病菌與鋼鐵》

人類疾病源自動物這一問題是構成人類歷史最廣泛模式的潛在原因,也是構成今天人類健康的某些最重要問題的潛在原因。

疫情期“宅家指南”:這9本書,幫你理解這場“病毒”之戰

八.《大流感》

無論真相有多麼恐怖,領導者都必須將其公之於眾。只有這樣,人們才能打破恐懼。

九.《清代江南的瘟疫與社會》

疫情期“宅家指南”:這9本書,幫你理解這場“病毒”之戰

瘟疫不僅是一個醫療問題,更是社會問題。

縱觀中國歷史,每逢大災必有大疫。所謂病由口出也是有大道理的。

本書從瘟疫這一以往中國史學界甚少注意的社會現象入手,通過對清代江南疫情及其與社會互動關係比較全面細緻的呈現,探討了中國近世社會的發展脈絡、清代國家與社會的關係和清代江南社會的特質等問題,是國內第一部疾病醫療社會史研究專著。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