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蘭農村人的冬天生活——隴原大地上的絲路飲食文化

常言道:“名藩自古皋蘭”,徒步登臨魏家大山,舉目皋蘭大地,千山萬壑,蒼茫蜿蜒,九曲黃河,恩澤萬物,極目遠望,一覽眾山小,思緒飛揚,感慨萬千,金代詩人鄧千江的《望海潮》浮現眼前:“雲雷天塹,金湯地險,名藩自古皋蘭。營屯繡錯,山形米聚,襟喉百二秦關。鏖戰血猶殷,見陣雲冷落,時有雕盤。靜塞樓頭,曉月依舊玉弓彎。看看定遠西還,有元戎閫令,上將齋壇。區脫晝空,兜鍪夕解,甘泉又報平安。吹笛虎牙閒,且宴陪珠履,歌按雲鬟。招取英靈,毅魄長繞賀蘭山。”

如此悠久,皋蘭人就在這裡繁衍生息,代代相傳。皋蘭人,一年四季,生活各有不同,春夏秋還好過活,冬,天寒地凍,一天似一年,著實讓人憋屈,然而,我們的祖先,歷經幾千年,卻在隴原大地上創造了獨特的歷史,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絲路飲食文化,把孤單寂寞的冬天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寫著皋蘭人的輝煌傳奇。

皋蘭農村人的冬天生活——隴原大地上的絲路飲食文化

一、豬毛紅土泥爐子

皋蘭人家要想在漫長的冬天吃好住好,先要在寒皋蘭人家要想在漫長的冬天吃好住好,先要在寒冬來臨之前準備好火爐。皋蘭人的火爐很簡單,很土,卻也很實用。立冬之前,人們從到處找來豬毛,在離家遠一點的大山裡挖來質地比較硬的紅土或者黃土,用錘子搗碎,和著豬毛,撒上一點鹽,據說有鹽了更牢固,趁著好天氣,均勻攪拌成柔韌十足的泥巴,用手一點一點抹在爐肚子裡,從裡向外,從上到下,掏出一個酒瓶形的洞,用乾柴慢慢燻燒,切勿大火,直到燒乾燒透,如此這樣,一個堅固耐用的火爐就好了。

皋蘭人,土生土長的黃土漢子,在貧瘠荒涼的黃土高原上,創造了土裡土氣的火爐,驅走嚴寒的冷酷,溫暖祖國的北方,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皋蘭農村人的冬天生活——隴原大地上的絲路飲食文化

二、醃酸菜

酸菜,從古至今,皋蘭人的最愛。皋蘭天冷,冬天最常見的,最容易保存的菜就是酸菜。

入冬之前,人們都會將種過麥子、玉米等農作物的地裡提前套種的白菜削去根部晾曬在自己農院裡,如果天氣較好,大約兩三天之後,白菜脫水恰到好處,農村人一般在家裡院子裡支一口大鍋,把白菜迅速的在沸水中一燙,撈出來,擠去多餘的水,嚴嚴實實的壓在早已準備好的菜缸裡,放一層白菜,放一些由鹽、花椒等摻和在一起的調料,由下往上,直到缸口,最上面用一塊乾淨的石頭穩穩地壓住,用一點塑料薄膜封住缸口,經過大概一個月的自然發酵,一缸土色土味的酸菜就好了。如果有人家人口多一點,或者愛吃酸菜,家裡最少也要醃幾缸。

整個寒冬就被做成各種形式的酸菜充盈著最簡單、最快樂的幸福味道。

皋蘭農村人的冬天生活——隴原大地上的絲路飲食文化

三、醃鹹菜

皋蘭農村的農家院裡,鹹菜缸是最標誌性的景物了。每到秋冬季,就是新舊鹹菜接替時。醃鹹菜是一道美味的菜餚,醃製就是讓食鹽大量滲入食品內來達到保藏食品的目的,這些經過醃製加工的食品就叫醃鹹菜。在我們皋蘭,鹽醃製品有醃韭菜、醃蘿蔔、醃黃瓜、醃蒜、醃芹菜、醃雞蛋等。

醃製所用的菜,無論是什麼菜,都是自己種出來的,沒有化肥和農藥,所以,自豪的說,這是真正的綠色食品。醃菜除了供我們自己食用外,有時還能和鄰居朋友分享。因為味道好,一直是很受人稱道的。

鹹菜可以說是一種中國文化。皋蘭人的生活就是這樣平淡無奇,就在日常的柴米油鹽中,就在醃鹹菜中,充滿著最簡單、最樸實的鄉村味兒,這種味兒,可能只有在這些鹹菜中品嚐一二。

皋蘭農村人的冬天生活——隴原大地上的絲路飲食文化

四、冬儲白菜

北方不像南方,一年四季有新鮮蔬菜,在寒冷的冬季,皋蘭人依然保留著傳統的生存之道,過著祖祖輩輩習慣了的生活方式,冬儲白菜的發明,就解決了冬季吃菜難的問題。

“冰花子響,蘿蔔菜根子長”(皋蘭縣方言),臨近冬天,即將冰凍,就算有冰花,白菜也好像凍不死,此時人們便收穫白菜,褪爛葉、削菜根,放在院子裡稍微晾曬幾天,因為地處黃土大地,幾乎家家都有靠山掏好的窯洞,或者向地下挖好的土窖,提前在窯洞或者土窖裡倒少許水,讓其自然滲透,有條件的話,在裡邊放一點比較大而平整的黃河石,挨著排列,聽老人們說,這樣做,放的蔬菜新鮮而持久。幾天之後,把所有白菜整齊劃一的放在裡面,上面鋪上一點小麥草,或者地膜塑料,白菜就算放的時間久也不會幹掉、爛掉。

通過這種方法,皋蘭人不光儲藏白菜,還儲藏土通過這種方法,皋蘭人不光儲藏白菜,還儲藏土豆、水果,有條件的話,還有肉,即使天寒地凍,人們依然吃著新鮮的蔬菜、水果,經過自然冷藏,其味更濃,其韻更久。

皋蘭農村人的冬天生活——隴原大地上的絲路飲食文化

五、窖藏蘿蔔

蘿蔔白菜都是農民的當家菜,人們各有所愛,冬天的農家不能不愛蘿蔔白菜,這是他們一冬的依賴啊!

農家園子一般都比較大,地方寬敞,找個地方挖個坑很容易,有一米多寬窄就可以了,挖好以後,把蘿蔔倒進挖好的坑裡,然後用土把蘿蔔窖埋上,在填土之前,把一些麥草或者玉米秸稈放在蘿蔔窖中間,這樣可以起到透氣的作用。蘿蔔上面的土一定要有一定的厚度,這樣可以避免蘿蔔被凍壞。這樣的蘿蔔窖放幾百斤蘿蔔是不成問題的。

蘿蔔的吃法很多。在我們家鄉,可以做餡,吃餃子,蒸糰子,蒸包子;可以涼拌蘿蔔絲,可以燒蘿蔔,當然做法沒有白菜那樣多,所以當時蘿蔔比白菜要便宜得多,家庭特別窮的連白菜也吃不起,更多的是吃蘿蔔。

現在的日子好了,再也不用白菜蘿蔔當家過一冬天了,但圍坐在土炕上一家老少吃蘿蔔餃子的味道一生難忘。

皋蘭農村人的冬天生活——隴原大地上的絲路飲食文化

六、冬藏經霜的各種瓜菜

秋收冬藏,很多瓜菜,像番瓜、冬瓜、南瓜、芥秋收冬藏,很多瓜菜,像番瓜、冬瓜、南瓜、芥菜疙瘩、洋姜等,經過一個秋天的成長,在霜降來臨之前,著實長得已經很厚實了,表皮堅硬,果肉肥美,最耐儲藏。這些瓜菜,摘回家,隨便找個地方,任意堆放,從冬天到來年春天長達幾個月的時間都行,不幹癟,也不腐爛。這些瓜菜,農家人可以煮著吃、蒸包子、熬稀飯、熬湯喝,有些巧婦,做成南瓜餅,色澤豔麗,口感鬆軟,實在噴香。

冬藏經霜的瓜菜美食,歷經風雨的滋潤更有嚼頭,就像皋蘭人一樣堅強、樂觀,用自己的智慧豐富自己的生活。

皋蘭農村人的冬天生活——隴原大地上的絲路飲食文化

七、曬乾菜

在農村早前,沒有冰箱等儲物設備,也沒有反季節蔬菜,想要在冬天還吃上菜,不動腦筋是不行的。我們的皋蘭人很聰明,在秋天把蔬菜曬乾,留著冬天吃,就成為一件大事。

曬乾菜的菜種有很多,大白菜、土豆、架豆、龍豆、蘿蔔等,一般農家以大白菜為主,曬乾菜有生曬和熟曬之分。生曬是將菜生切成絲或片晾曬。熟曬是將菜烀熟後晾曬。乾菜吃前要用開水燙浸泡後再烹飪,炒著吃、燉著吃均可。雖然乾菜裡的維生素類比不上新鮮蔬菜,但是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不會因晾曬而丟失,而且經陽光曬過的乾菜中,有新鮮蔬菜無法代替的口味。

節儉一生的老人們,只要季節一到,曬乾菜便是不用任何人吩咐的自覺行為。有他們的辛勤勞作,大家就有食之不完的美宴。

皋蘭農村人的冬天生活——隴原大地上的絲路飲食文化

八、各種醬

在城市,什麼醬在超市裡都有,在農村,各種醬都是我們自己動手做,味道純正,餘韻悠久。

農家人一般都會做西紅柿醬、辣椒醬、芝麻醬、農家人一般都會做西紅柿醬、辣椒醬、芝麻醬、麵醬(小麥、黃豆等原料做成),在人們忙時,可以蘸著這些醬吃飯、吃饃饃,別有一番滋味。更有能者,醞釀出了更加傳統的醬油、醋,醬油色純味鮮,醋,酸味十足,讓人一看見就流口水。

這些醬料,都是皋蘭人漫漫冬日裡的調味品,混搭在大白菜、土豆、酸菜、鹹菜中間,也是另一種別具一格的感覺,調劑著我們的生活。

皋蘭農村人的冬天生活——隴原大地上的絲路飲食文化

九、儲備五穀雜糧

我們是莊稼人,整整一個冬天,永遠少不了五穀雜糧。

屋外寒風凌冽,屋內暖意融融。大小不等的缸裡,滿滿的都是小麥面、玉米麵、玉米碴子、黃豆、綠豆、豌豆等。閒暇時間,圍著火爐,在火紅的爐蓋子上爆些爆米花,爆些黃豆;吃一些玉米麵饃饃;一家老小包包餃子、喝喝冬瓜湯;嘗幾口南瓜餅;有興趣了可以坐在熱炕頭上邊聊天邊撿些黃豆芽、綠豆芽,來客人了可以嚐嚐五穀雜糧炒麵(炒熟五穀雜糧,和在一起,磨成像麵粉一樣的粉末),大口大口地飽嘗香水(一種水果)的甘汁瓊漿,人們你說我笑,談天說地,樂在其中。

五穀雜糧,人生百味,農家人勤勞智慧,在黃土大地上創造著一個一個生存秘密的奇蹟,涵養著這一片廣袤的大地,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皋蘭農村人的冬天生活——隴原大地上的絲路飲食文化

常言道,隴中自古苦瘠甲天下,皋蘭苦瘠甲隴中。皋蘭大地,蒼茫之中,千年以來,踏尋著祖先的腳印,皋蘭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信奉著隴中精神,沿著絲路文明,走向黃河淵源,代代相傳,生生世世,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用自己智慧的頭腦,耕耘在這一片熱土中生息繁衍,創造著皋蘭歷史,也續寫著皋蘭歷史。

皋蘭農村人的冬天生活——隴原大地上的絲路飲食文化

魏樂儀,筆名樂天,自由寫作,熱愛生活,熱愛自然,自信樂觀,完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