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款鑽地彈道導彈東風-15C究竟有多強?

我是妙女郎


既然東風-15C是鑽地彈道導彈,那麼它的作戰目標就是經過加固的機庫,掩體下方的指揮中心,彈藥庫等高價值目標。從東風-15C彈道導彈的性能數據中可以看得出來,它的射程只有700公里。如果部署在東南沿海,可想而知其作戰對象是誰了,眾所周知的事情就不在敘述了。

東風-15C彈道導彈的命中精度在1米以下,只有如此高的命中精度,才能對那些高價值目標展開精確的打擊。要知道某島的最遠處距離不超過700公里,可以說該島上的所有目標都在東風-15C的射程之內。而東風15-C彈道導彈的命中精度由極高,完全可以和巡航導彈相比了。而巡航導彈對加固的目標難以到達有效的摧毀,這就完全可以讓東風-15C出馬,以其極高的穿透力,穿過加固層在目標裡面爆炸。



美國GBU-57巨型鑽地彈的侵徹深度為60米,其在接觸地面時的重力勢能E=mgh=14億焦耳,而東風-15C落地速度為5馬赫左右,其動能為E=1/2mv²=14億焦耳(兩者數據粗略計算)。可見東風-15C最終的落地動能和美軍的GBU-57的侵徹深度幾乎一樣,也會達到60米左右。足以對現有的加固型目標展開精準的攻擊。

現如今,很多國家都將指揮中心,彈藥庫,戰鬥機建立在地下,或者是經過混凝土加厚的機庫中。常規武器根本摧毀不了這些堅硬的外殼,只有使用鑽地彈,才能達到不錯的效果。所以說,東風-15C彈道導彈在戰場上有巨大的作用,諸如機堡,彈藥庫,地下指揮中心,彈道導彈發射井,都是東風-15C彈道導彈的打擊目標。


江山何沉


東風15C射程約700公里,主要攜帶常規彈頭,總體上屬於一種戰役戰術級別的公路機動中近程地對地彈道導彈。它是從我國八十年代末期研製的東風15導彈上發展而來的,它之前最令人吐槽的問題就是精度,後期通過匹配衛星制導和末端雷達制導,精度已經可以與美國最精銳的潘興2導彈相媲美。與其他改型的東風15相比,東風15C因為採用了特殊的長徑比鑽地侵徹彈頭,已經不僅僅限於打擊敵方地表目標,更能在千里之外對敵方地下掩體工事進行點穴式摧毀,實乃目前威懾力最強大的東風快遞之一!


(東風15C進行測試)

在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薩達姆曾經構築了大量的地下工事以求抗擊美國強大的空中打擊,然而美軍從六十年代起為了攻擊蘇聯的陸基導彈發射井就開始了鑽地彈的研究,到九十年代初發展出GBU(寶石路炸彈)和JDAM(傑達姆炸彈)兩個系列的精確制導鑽地炸彈。在海灣戰爭中大量使用的GBU28激光制導鑽地炸彈已經能夠貫穿6米厚的混凝土層,多國聯軍正是藉此轟炸了巴格達北部的奧塔基空軍基地總指揮所,從而使伊空軍群龍無首,最終在海灣戰爭中淪為喪家之犬!


(美軍巨型鑽地彈測試)

正是認識到鑽地彈在未來作戰中的巨大優勢,我軍從九十年代起也開始了這方面的追趕,在21世紀初期就已經基本掌握了鑽地侵徹部高強度材料和智能引信技術!而與美軍不同的是,我們並沒有優先發展鑽地炸彈,而是首先將鑽地彈頭匹配在了東風15彈道導彈之上,這又是為什麼呢?

(珠海航展展示的國產鑽地彈道導彈擊穿多層混凝土樓層畫面)

主要是當時我空軍力量與周邊國家特別是美軍存在代差,一旦發生戰爭,即使依託陸地機場和地面防空系統支持,仍然很難取得優勢,在沒有空中優勢的情況下,戰鬥機和轟炸機是很難抵近到敵方目標上空進行炸彈投擲的,因此發展射程遠且突防能力強的鑽地彈道導彈可以取得不對稱作戰優勢!隨著大量新銳戰機的服役,我軍空中作戰力量快速增長,戰時制空權已經不完全被敵方所壟斷,因此在最近的珠海航展中,我們也能逐漸發現國產鑽地航彈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了!(“天戈”1000公斤激光制導鑽地炸彈)

那麼迴歸正題,東風15C到底有多強?首先第一個強的就是其侵徹戰鬥部,該型戰鬥部採用了高強度耐高溫鎢合金外壁,外形設計為大長徑比的低阻流線型。與美軍最強的MOP巨型鑽地彈13.6噸的巨無霸體格相比,東風15C的戰鬥部只有1噸左右,而鑽地彈鑽地性能主要取決於落地時的動能大小,東風15C如此的小體格是否當得起岩石粉碎機的稱號呢?
(美軍MOP鑽地航彈)

與MOP巨型鑽地彈依靠重量砸地的風格不同,東風15C走的是速度突破流,因為彈道導彈的優勢就是從彈道最高點俯衝直下,因此再入段速度可以高達數十馬赫,即使因為精確制導的要求需要減緩下落速度,東風15C戰鬥部在落地瞬間仍然能夠達到5馬赫以上的極速!而對比MOP炸彈最快1.5馬赫的落地速度,東風15C無疑一騎絕塵!所以在重量相差十餘倍的情況下,東風15C依靠速度優勢,動能與MOP相差只有兩倍左右,對比MOP高達60米的混凝土鑽深,保守估計,東風15C最低也可以達到20米鑽深!


(我軍鑽地彈實彈測試炸出的坑)

除了鑽深大,要做到有效打擊地下掩體工事,還需要精度做支撐,而東風15C在這方面也是極為突出的!早期的東風15精度只能打到百米級,後期改進了制導系統的東風15B圓概率誤差在30—50米左右,但是要保證有效的彈頭侵徹角度和攻擊範圍較小的高價值目標,這還遠遠不夠!東風15C在東風15B的基礎上繼續加裝了北斗衛星制導以及圖像匹配製導和末端主動雷達制導,將精度提升到了米級!根據解放軍報報道,在2016年火箭軍某旅一級軍士長王權海曾經帶領發射組打出了分米級別的成績,創造了東風15C有史以來的精度紀錄!可見東風15C精度之高早已經超過的他的前輩潘興2地地導彈,千里之外打窗戶洞已經不是夢!

(美軍鑽地彈採用激光制導,精度驚人!)

而東風15C最後一個強大之處就在於它的載具!目前東風15C所使用的是北京航天發射技術研究所研製的,泰安特種車有限公司研製的HTF5451型45噸超重型火箭導彈運載車,在2014年該型車曾經在青藏高原的測試中連續翻越唐古拉山、風火山、頭二九山三座海拔超過5000米的雪山,創造了國內超重型導彈運載車的紀錄!正是因為該型運載車的高原性能突出,因此東風15C也藉此實現了全域、全地形部署,威懾能力進一步提升!
(東風15C上高原)


軍武吐槽君


每日點兵為您解答:

東風-15C最大的特點就是擁有一個高速侵徹動能戰鬥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鑽地戰鬥部。東風-15C的戰鬥部外形為細長圓柱體,其彈頭長度約為2.5米,直徑500毫米,戰鬥部重量大於800公斤,材料為鎢合金,命中精度約為15米~30米。東風-15C七百公里左右的射程可以覆蓋朝鮮半島、日本沖繩、印度北部和西北部、越南北部和臺海地區,再加上我國高端武器白菜化的風格,東風-15C雖說不是那種用來“洗地”的大路貨,但來個幾百發還是沒問題的,如此的戰力再加上恐怖的數量,的確夠把那些躲在地下的敵人永遠留在那裡。

當然,數量只是讓美軍吃驚的一個方面,最讓其感到不安的還是東風-15C上的那個高速侵徹動能戰鬥部。在此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帝一家掌握高速侵徹技術,但東風-15C的出現打破了美國人對此項技術的壟斷。根據對國內科學期刊刊登的《動能攻堅戰鬥部對混凝土靶侵爆效應研究》、《高速深侵徹過程測試關鍵技術的研究》、《某型動能侵徹戰鬥部典型頭部形狀對侵徹性能影響》等論文的內容分析,可以推測出東風-15C的鑽地性能絕不亞於美軍使用的,可以鑽透60米以上土地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鑽地炸彈MOP,所以說東風-15C是全球最先進的鑽地導彈毫不為過。

即便拋去高速侵徹動能戰鬥部,就拿導彈本身而言,實際上東風-15C依然是世界最先進的導彈。由於受中程導彈條約限制,美俄均不能發展射程在500~5500公里之間的導彈。所以近些年來被俄軍吹的神乎其神的伊斯坎德爾,彈重其實也只有3.8噸,射程400公里上下,而東風-15彈重超過6噸,射程超700公里,無論戰鬥部重量還是射程都遠超伊斯坎德爾。而世界上其他能發展此類導彈的國家,小兵兵以兵格擔保他們的導彈性能絕對不會超過東風-15C,否則你讓小兵兵去馬路上裸奔小兵兵都毫無怨言。如果你們要問小兵兵為何如此有信心,其實只要你們聽到這幾個國家名字就會洞悉真相。

這些國家中三哥的技術應該說是最強的,好吧這真的不是黑三哥,和朝鮮、伊朗、巴基斯坦等國家比三哥真的可以算是出類拔萃了。但即便是技術最好的三哥,雖說比金三元帥家導彈直接在發射架上爆炸強,但動不動就做布朗運動的導彈,即便三哥心再大神油威力再強也遭不住。至於伊朗,他的導彈技術還是從金元帥手裡買的,能強到哪去?而巴基斯坦,嗯如果說巴基斯坦的導彈技術是我國輸出的,小兵兵認為那也絕對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是防禦性武器,完全符合基本法。

所以東風-15C無論在鑽地戰鬥部還是在導彈本身,說是全球首屈一指都毫不為過,戰力自然非同一般,更何況東風-15C在我國的同類型導彈中還不是最先進的,東風-16、東風-26等更為先進的導彈都已經出現,下至日本全島上至美國關島,都將被東風導彈覆蓋,小兵兵還聽說關島上B-2的機庫很貴,再加上超貴的B-2,要是來他一發鑽地彈…就絕對賺大發了。當然,以上都是小兵兵的意淫,東風系列導彈其實只是送快遞用的,大家千萬別當真。


每日點兵


老實說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目前我軍很多武器裝備的性能參數都是保密的,更不要說東風-15C這種敏感度比較高的武器。

根據目前網絡上流傳的資料,東風-15C在近程彈道導彈中具有三方面的特性,即射程遠、命中精度高、侵徹能力強。東風-15C的最大射程達到700千米,這一數值領先於目前大多數近程彈道導彈,能夠在遠程火箭炮和東風-11/15近程彈道導彈與東風-3、東風-21等中程彈道導彈之間在火力覆蓋範圍上形成銜接。

圖注:美國空軍B-2“幽靈”隱身戰略轟炸機投擲GBU-57A/B巨型鑽地彈

從命中精度來看,東風-15C的圓概率誤差值約為20米~15米,據稱改進後能達到10米以下。相比之下,最大射程300千米的MGM-140陸軍戰術彈道導彈(ATACMS)圓概率誤差值僅為100米,而“伊斯坎德爾”圓概率誤差值雖然能達到2米,但射程只有480千米。

而作為鑽地彈的東風-15C,其侵徹能力自然是看家“絕活”,其圓錐形彈頭的鑽地深度達到60米以上,其特殊材料和外形的彈頭能確保攻擊堅固目標時彈頭不變形、不熔化,因此其侵徹力在當代彈道導彈中可謂首屈一指。

圖注:BU-57A/B巨型鑽地彈命中目標瞬間,可穿透60米厚的普通混凝土層或40米厚的中等硬度岩石

同時,東風-15C的彈頭裝藥量高達1噸,在狹窄空間內引爆時其殺傷力相當可觀,這能確保東風-15C在攻擊地下目標時確保足夠的殺傷能力。可以說,東風-15C是一種各方面性能都居於近程彈道導彈前列的武器,即便不考慮其鑽地能力綜合水平也非常不錯,鑽地型彈頭的採用則使其具有了其他武器難以替代的作用。


軍機圖




中國的東風快遞,那在世界上也是叫得響的。而東風15-C這款導彈,它是東風15導彈家族系列的,換句話說,該款導彈是從東風15的基礎上發展過來的。

東風15導彈是中國第一種正式裝備的戰役戰術地對地彈道導彈。這種導彈射程大概是在600-700公里左右,當然剛研製出來時該導彈的精度還不是很高。但是很快中國就對該導彈進行了升級,所以慢慢就出現了東風15系列導彈,東風15-B、東風15-C等。

東風15-C,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鑽地彈”。這種導彈具有一個高侵徹能力的動能戰鬥部,當然中國研製這款導彈的目的就是為了對付一些比較難纏的周邊國家的。從這款導彈的射程我們就可一看出來。那這款東風15-C導彈的 實際鑽地效果如何呢。

東風15-C導彈射程大概還是600公里左右,戰鬥部重量大約500公斤,內裝高爆炸藥,發射精度誤差大概是15-30米。而且這款導彈是世界上第一款鑽地型常規彈道導彈。美國曾經對該導彈的實際鑽地能力進行過評估,美國人估計這款導彈大概的實際鑽地效果是能突破鋼筋混凝土12米。但是,真的只有12米這麼簡單嗎?

當前美國目前正式服役的戰鬥部有7種,而美國大型鑽地彈的投擲高度在1萬米左右,致使導彈著地的速度一般可以達到500米/秒左右,而據資料,東風15-C著地速度可達到6馬赫,也就是每秒2000米,這種速度是非常嚇人的。當然這些更多的是理論上的速度,如果在實際作戰過程中,我想其速度也不會差太遠。

由於東風15-C的精度比較高,而且著地速度比較快,裝藥量大,因而其鑽地效果肯定非常可觀。


阿爾法軍事


實事求是的說,“東風–15C”近程彈道導彈(射程700公里)並不是世界上首款“鑽地式”彈道導彈,在它前面有美軍的“潘興Ⅱ”型中程彈道導彈和我軍的“東風–15B”近程彈道導彈,“東風–15C”只是目前侵徹地層能力最深的彈道導彈。


已經根據《美蘇中導條約》銷燬了的“潘興Ⅱ”型導彈,它的彈頭採用“雙頭錐”設計,就是在彈頭主錐體上再加一個頭錐(圖片中銀白色部分),小前頭錐採用高硬度“鎳鈷合金鋼”製成,可以穿透花崗岩層、500標號水泥混凝土...這類加固型“硬目標”。根據測試“潘興Ⅱ”彈頭可以穿透30米的混凝土層...也就是說它當年要打擊的就是蘇聯深地下掩體、指揮所、地下彈藥庫...之用。
我軍“東風–15B”導彈的頭錐也採用類似的設計,“雙頭錐”彈頭由於形狀細長、尖銳,加上高精度具備深度侵徹能力和對岩層、堅固混凝土層有剪切功能,當導彈進入到末端攻擊時在6~8馬赫的高速度下(重力加速度會產生極大的動能),深入地層的效果猶如一柄大錘砸鋼釺一樣!

1990年代後隨著各種型號的鑽地航彈出現,以前那種在30米地下的“地堡”已經不安全了,有能力的國家開始往更深的地層下構築重要的軍事設施,多山脈的國家則選擇更厚山體將其掏空修建山體防禦設施...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將更深處的軍事目標摧毀,就需要重新設計彈頭外形。
“東風–15C”彈頭外形與“東風–15B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從“雙錐體”設計改為“鈍頭圓柱”型設計,外掛上看像一顆大號的子彈,類似“長杆穿甲彈”外形。

“雙椎體”設計雖然尖銳,但是在鑽地過程中由於三角椎體型狀,進入到地下之後尾部所受到的阻力會很大,同時岩層(混凝土)會360°對彈頭施以向心擠壓力,在阻力和擠壓力的作用下彈頭的動能被削減很厲害!從目前來看“雙椎體”彈頭至多可以侵徹到30米深的地下,打擊更深的地下軍事目標的能力以顯力不從心,所以設計阻力小的彈頭勢在必行!


我軍新型鑽地彈頭的打擊效果。侵徹深度至少有40米。
彈坑壁非常圓滑平順,說明

彈頭的動能極大!能更快速的擊穿岩層,並且彈頭阻力也很小。

“東風–15C”彈頭頭部呈鈍型,這樣在觸地的一剎那彈頭受力較為均勻,不會出現“尖銳體”瞬間接觸到稠密介子後容易產生翻滾的現象(這種現象和小口徑子彈在空氣中飛行時處於“臨界穩定狀態”,一旦進入到人體後出現翻滾的道理差不多)而且“東風–15C”彈頭的後半部呈圓柱體上下一致,這樣進入到地下後阻力會很小,整個彈頭受岩層向心擠壓力是一樣的...所以“東風–15C”可更深的打擊地下目標。
“東風–15C”導彈只是戰略火箭軍裡的一個小不點,比它先進的彈道導彈我軍還有許多型號,


而且它目前配置的是常規彈頭,重量約一噸左右不算是大型彈藥,戰鬥部裝藥也不是很多,對於它來說讓較少的炸藥發揮出最大侵徹效能,唯有利用科技手段重新設計彈頭的外形。

精確制導化戰爭時代除了個別目標需要大重量的彈藥摧毀外,彈藥已經開始往中小型化發展,怎樣利用科技手段使中小型彈藥去摧毀大型目標,是擺在各國軍事科技人員面前的課題,我軍目前來看這方面做的很好。


皇家橡樹1972


按照中國火箭軍的戰役理論,高精度的中近程地對地彈道導彈(SRBM),是對敵方空中優勢的非對稱反擊手段,甚至在失去空中優勢的情況下,這種導彈也可以對敵後大縱深目標進行有效打擊。在戰爭開始階段,中近程彈道導彈可以對敵方指揮所、兵力集結地、交通樞紐、機場等目標進行突然的大規模打擊,在一定情況下甚至可成為爭奪空中優勢的手段之一。作為地對地打擊的多面手和火力突擊主力,中國的東風-15導彈先後進行了多種改型,安裝不同的制導系統和戰鬥部,不僅成為火箭軍的有力武器,而且是目前世界上射程最遠、打擊力最兇猛,精度最好的近程彈道導彈。

以前,總有軍事專家和媒體認為戰役戰術彈道導彈的優勢只是火力反應速度快,但存在價格昂貴、精度較差的缺點,尤其美軍一直以來對中國火箭軍的打擊力度不屑一顧,認為中國火箭軍一個導彈旅的一百多枚東風15導彈,也只不過相當於幾架F15E攻擊機掛載數十枚衛星制導炸彈的威力。原因是美國人認為即便是東風15的精確制導改進型,圓概率命中誤差CEP也要高達30米左右,遠不如衛星制導炸彈5米左右的精度,所以要精確打擊敵方目標,需要發射更多的東風15導彈。這種自大的想法到2016年戛然而止,這時美軍驚訝的發現,中國東風15導彈的改進型已經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能夠在600公里射程外實現一米以內的精確狙殺。

據2016年7月29日解放軍報,報道我火箭軍某“百發百中旅”導彈旅一級軍士長王權海先進事蹟時提到:“2013年9月,王權海作為士官指揮長帶領發射架奔赴高原,執行發射任務。他們精確佔領陣地,準時點火發射。此次發射命中精度在分米級別,打出了同型號導彈的最佳精度。”到2015年,該旅發射的導彈實彈達到第100枚。

從報道配發的圖片和文中細節來看,某導彈旅一級軍士長王權海發射的是東風15C鑽地彈道導彈,該型導彈達到分米級命中精度,意味著鑽地毀傷效果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東風15C導彈是一款鑽地彈,其最大的特點是將彈頭換成了拉長圓柱體的侵徹彈頭,可對機庫、地下掩體、指揮中心等目標進行鑽地打擊,是解放軍新一代的殺手鐧。

早在2006年,美國軍事情報部門就發現中國正試驗一種與眾不同的近程戰術地對地導彈,這種導彈是早已大量裝備解的東風15型短程彈道導彈的改進型,具有一個外形怪異的大長徑比戰鬥部,美軍為這枚導彈起了一個綽號——“釘子”。在2006至2013年間,有該導彈的消息被陸續披露,各國軍方發現中國將東風15這種不太精確的短程彈道導彈,改進成為一種能夠執行精確打擊,並且在世界上首創使用常規彈道導彈精確打擊鋼筋混凝土加固目標技術的導彈。目前尚未發現世界上有其他類似型號,所以可以說中國的東風15C導彈是世界獨一無二的鑽地彈道導彈。

2013年的《兵器》雜誌首次刊登了東風15C導彈待發狀態圖片,其發射車已經更換為泰安公司的45噸級運載、起豎、發射三用車,該底盤是我軍新一代四軸重型越野卡車。

東風15C導彈射程為600~700公里,擁有一個細長圓柱體的戰鬥部,彈頭長度為2.5米,直徑為500毫米,戰鬥部重量大於1000公斤,材料為厚壁鎢合金,裝填高爆炸藥,命中精度的圓概率偏差(CEP)為1米~10米。

東風15C導彈是世界上首枚精確制導型鑽地彈道導彈,在戰時能夠發揮彈道導彈反應迅速、突防能力強的優勢,以精確打擊和侵徹能力,摧毀敵加固機堡,永備工事,地下指揮所等堅固目標。可以與中國空軍的鑽地航空制導炸彈配合作戰。

對於東風15C導彈的鑽地深度,各國軍方都有不同的猜測,美國軍方認為東風15C導彈的打擊能力相當於在伊拉克戰爭中使用的GBU28鑽地炸彈的BLU122戰鬥部。該彈長7.6米,彈徑356毫米,重2268公斤,配備BLU122戰鬥部,可侵徹9米深度的鋼筋混凝土,按照量綱-侵徹深度比值為25(X/D=25,其中X和D分別為侵徹深度和彈徑)。通常在鑽地彈研究領域,把侵徹深度彈徑比值50定義為先進鑽地彈的標準,例如美國GBU-57A/B超級鑽地炸彈,因其13噸的重量被稱為“炸彈之祖”,炸彈長度6.5米,戰鬥部直徑0.8米,可打穿60米鋼筋混凝土或40米中等硬度岩層,侵徹深度彈徑比值高達75。

東風15C導彈的戰鬥部直徑應為0.5米,以BLU122戰鬥部侵徹深度比值為25計算,東風15C導彈只能打穿12米厚度的混凝土,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麼。

我們可以從國內的一些基礎研究得出結論,在2000年至2004年前後,中國國內發表了大量的鑽地戰鬥部研究論文,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力學所和解放軍理工大學等單位關於《先進鑽地彈概念彈》、《深鑽地武器的發展及其侵徹》等研究成果。在這些研究成果中可以發現,中國力圖以超高速侵徹來解決鑽地彈道導彈戰鬥部重量不足,無法到達美式亞音速重力鑽地彈侵徹深度的缺陷。

美國大型鑽地彈的投擲高度在10000米左右,其著地速度為每秒440米,按照動能公式,13噸的GBU-57炸彈落地時的動能可達13.7億焦耳。如果東風15C彈頭重量為1噸,末端達到6倍音速,也就是每秒2000米,那麼這種彈頭落地動能為20.8億焦耳,遠遠超過GBU-57。

中國在2004年徹底掌握了超高速鑽地武器的所有技術,實驗研究的戰鬥部速度從1200米/秒至1700米/秒,採用鎢合金六花瓣厚壁彈體設計,侵徹深度彈體直徑比值在50以上。東風15C導彈的彈道末速在6馬赫左右,為了進行精確制導和突防,還需要拉起減速機動和進入末制導,這時導彈的速度將降低到5馬赫,也就是1700米/秒,以戰鬥部直徑0.5米計算,按照上述單位侵徹深度彈體直徑比值在50以上的研究成果,東風15C的最大鑽地深度應該大於25米,這意味著東風15C導彈能夠打穿大多數國家的重要防護目標,具有極大的破壞力。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導彈戰鬥部爆炸時產生巨大破壞力,所以對命中精度的要求不高。但實際上,鑽地彈的命中精度是越高越好。因為鑽地導彈在命中目標時,往往需要姿態最佳,即導彈與目標掩體呈一定角度,才能使戰鬥部發揮最大效能,取得最佳毀傷效果。這個角度稱之為侵徹角度,而要保持最佳侵徹角度,就需要導彈有較好的命中姿態和足夠的命中精度,這也就是提高該型導彈命中精度的重要性。

東風15C的出現,意味著中國在鑽地武器發展上,已經在部分領域走到了美國前面。由於大幅度的增加了命中精度,使得中國近程地對地導彈的精度跨入分米級水平。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下一步將發展速度更高,侵徹深度彈徑比值超過75,穿透鋼筋混泥土厚度超過60米,與美國GBU-57A/B超級鑽地炸彈水平相當的鑽地武器。

未來的“沖繩外賣”——射程1200公里的東風16中程彈道導彈,以及“關島快車”——射程5000公里的東風-26中遠程導彈,也都非常有可能應用這種超高速鑽地戰鬥部。

這些鑽地型導彈,可以對中國周邊700~5000公里範圍內的關鍵目標“一發入魂”,實施精確鑽地打擊,全方位覆蓋第一和第二島鏈的大部分國家與地區,其威懾作用十分明顯。


科羅廖夫


如圖,《兵器》的封面,沒有明說此種導彈型號,也沒有解釋細長的戰鬥部做什麼用的。細心的軍迷很快發現不久前《解放軍報》的一篇報道,來自“百發百中旅”一級軍士長王權梅的事蹟,當年執行發射任務,稱達到了分米級別,打出了此型導彈最佳精度。此事一出,國外媒體很快大波軒然,並稱,這就是傳說中的東風-15改型東風-15C,因長出一個大長徑戰鬥部,美軍命名為“釘子”,並說它的侵徹強度超過了BLU122(可穿透9米混凝土)。是否這樣?網友們經過對公開報道資料研究,得出的結論並非如此。東風-15C戰鬥部近1噸,末端速度有超5倍音速,即1700米每秒,以其直徑0.5米來計算,其最大鑽地深度當在25米以上,鑽透混凝土在12米以上,這真是厲害了我的東風-15C,1000公里內,什麼樣的掩體,地下指揮部,經得起它這麼折騰?

試比“炸彈之祖”

美軍MOP,號為“炸彈之祖”,編號GBU57,全重13噸,全長6.5米,戰鬥部直徑0.8米,從萬米高空往下扔,著地速度為每秒440米,可打穿60米的岩石山體。如以落地動能計算,MOP達到了13.7億焦耳,遠不及東風-15C的20.8億焦耳,那當然,如果我們有需要,將彈重和彈徑進一步加大,整合在東風外賣和什麼島快車上,能量將是十分驚人的。美軍如今拿MOP當寶,屬於其隱身轟炸機B-2的標配,此前不久還做了轟炸實驗,好大的動靜喲。

一發入魂

依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論,在國際上,東風-15C當是射程最遠,打擊最兇猛,精度最高的近程彈道導彈無疑。分米級,當然是最精確的打擊,而且是鑽地打擊。之所以表現出這樣的能量,使用的材質不一般,據悉為厚壁鎢合金,裝填的是高爆炸藥,是不是也不確定,只是猜測罷了。公開報道,GBU-57侵徹彈頭使用了貧鈾,彈體用的高強度合金鋼,為了鑽透堅固的岩層和加固混凝土,不在材料上用心,是辦不到的。我們依然。


魂舞大漠


我是齊奧爾科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東風-15C曾在國內著名軍事雜誌《兵器》的2013年第11期正式亮相。

東風-15C導彈待發狀態圖片

而在此前,東風-15C多有傳聞。美國蘭德公司資深分析師羅傑·克利夫曾認為,解放軍彈道導彈主力是採用固體燃料的東風-15系列,它包括3種型號:東風-15基本型射程為600公里,可攜帶 500公斤常規彈頭,命中精度為150~500米;改進型東風-15B和東風-15C射程均超過1000公里,命中精度提高到30~50米。為增強東風-15的打擊力,中國還開發出多種新型彈頭,包括子母彈頭和鑽地彈頭。

東風-15C的最大特別之處是該型導彈的戰鬥部,這是一個成拉長圓柱體的侵徹戰鬥部,這個戰鬥部長約2至2.5米,是目前已知解放軍導彈中最大的,這種侵徹戰鬥部主要用於對敵方掩體、鋼筋混凝土加固的永久工事、地下設施和地下指揮中心進行鑽地打擊。也就是俗稱的所謂“鑽地彈”。

東風-15C曾在央視的相關報道中一閃而過

從該導彈的外形來看,該型彈體前部的細長彈頭類似與美國的“潘興2”導彈。所以,外界普遍認為東風-15C也採用了類似的合成孔徑雷達制導方式以提高精度。相關報道顯示,東風-15A短程彈道導彈均採用中國國產的北斗導航系統,已經把落點的精度提高至 10 米範圍內,但射程僅有 1000 公里,相信還配有鑽地彈頭。

對比東風-15A,不難推測出,東風-15C應該也是採用國產的北斗導航系統,其精度至少不低於東風-15A的10米範圍內的精度。


齊奧爾科夫


前兩年中國國內某軍事雜誌曝光了一款外形奇特的國產新型導彈,外界猜測其是首次亮相的東風15C鑽地彈。從圖上看,該型導彈的戰鬥部是一個長約長約2至2.5米的圓柱體形狀,頂端尖銳,看起來就像一個大釘子,因此外界普遍判斷這是導彈“鑽地”用的侵徹戰鬥部。據介紹,這種侵徹戰鬥部主要用於對敵方掩體、鋼筋混凝土加固的永久工事、地下設施和地下指揮中心進行鑽地打擊。中國從來沒有對外公佈過鑽地武器的發展,因此這種導彈是否真的像媒體判斷那樣是一種鑽地彈還未有定論。而且在彈道導彈上使用鑽地彈頭,這和美國現有鑽地武器相比,顯得很“非主流”。

從原理上來說,鑽地武器都是依靠動能來實現。美國現有鑽地武器是靠大質量炸彈和高空投放來實現大動能鑽地。而所謂“東風-15C”如果是一種鑽地武器,那麼就是依靠超高速來實現“鑽地”。美國大型鑽地彈的投擲高度在10000米左右,其著地速度大概能達到443米/秒,按照動能公式,14噸的GBU-57炸彈在落地時的動能可達1373743000焦耳。而如果按照東風15C新彈頭重量為1噸的話,這種彈道導彈在末端普遍能達到6倍以上音速,也就是2000米/秒,那麼這種彈頭落地動能為2080800000焦耳,遠超GBU-57。如果中國導彈彈頭外形設計再得到優化,那麼其鑽地能力顯然是要超過美國的“炸彈之祖”。如果GBU-57可以穿透60米厚的高強度混凝土,那麼中國的鑽地彈顯然會超過這個數字。
小彈頭有大能量,這主要是因為東風15這類彈道導彈有著一般炸彈沒有的高速優勢。美國現有鑽地武器主要以滑翔炸彈為主,主要是因為美軍在飛機平臺上有著他國不可比擬的優勢。其實美國也知道彈道導彈和鑽地彈頭結合的巨大優勢,甚至從前曾經考慮使用潛射彈道導彈搭載鑽地彈頭來打擊對手重要地下堡壘的計劃。但和美軍現有鑽地武器相比,發展速度有限。

如果現在有關東風-15C的報道屬實,那麼意味著中國在鑽地武器發展上,反倒在部分領域走到了美國的前面。鑽地彈頭和彈道導彈結合,速度是上來了,但對精度要求更高了。因為一枚彈道導彈造價要遠高於普通機載鑽地彈。

這種戰略級別武器一旦發射,勢必要實現對關鍵目標的“一擊必殺”。然而因為彈道導彈速度快,彈道精度控制難度大,原有機載鑽地武器那些激光、GPS等制導方式已經無法滿足需求。彈頭必須有紅外、雷達、慣導、地形匹配等多種複合尋的功能,來實現幾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射程對地下關鍵設施的毀滅性打擊。因為彈道導彈精度問題,美國曾經計劃在導彈上使用小型鑽地核彈頭來彌補精度不足的缺陷。而中國東風15C明顯是攜帶常規彈頭,這很可能說明中國彈道導彈在精度上已經滿足鑽地打擊的需要。這或許能從側面證明中國導彈精度的跨越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