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刀那麼厲害,怎麼退出歷史舞臺了?


唐刀被譽為中國古代冷兵器的巔峰,也是日本倭刀的鼻祖。可是,倭刀後來成為了世界三大名刀之一,而唐刀則早就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唐刀共有四種制式,分別是唐橫刀、唐陌刀、唐儀刀、唐障刀,統稱為唐刀。其中,橫刀是最出名的,又名“單刃劍”,也是日本倭刀的直系鼻祖。

唐朝騎兵手持橫刀劈砍衝殺,可以破甲。其次才是陌刀,陌刀主要用於對付騎兵,“如牆而進,人馬俱碎”,由此可見陌刀的恐怖威力。

不過在唐朝滅亡後,著名的唐刀就退出了歷史舞臺。其中有很多原因。

第一、唐刀鍛造技術複雜,以熟鐵為外皮,中間夾百鍊鋼,部分刃口採用局部淬火技術,即覆土燒刃。唐代國力雄厚,而且士兵數量不多(唐玄宗天寶年間十鎮節度使的總兵力才49萬人),所以可以廣泛推廣唐刀。宋朝兵員龐大(宋太宗年間登記在冊的宋軍達到了140多萬),軍費開支巨大,政府難以廣泛推廣優質的唐刀。

第二、唐刀對優質鐵礦石依賴度較高。

唐朝時國力強盛,可以通過漠北和西域獲取戰馬和鐵礦。宋朝時期,漠北被遼國佔據,西北被西夏阻斷,難以通過絲綢之路獲取西域的優質鐵礦。

第三、唐朝面對的主要對手是落後的突厥、吐蕃、回鶻等,而宋朝面對的是掌握了優質冶鐵技術的西夏、遼、金等封建王朝。突厥等民族冶煉技術落後,其裝備的皮甲、輕甲很容易被唐橫刀擊破;而西夏、遼等王朝已經掌握了先進的冶鐵技術,能夠鍛造比中原(宋朝)更優質的鐵甲和兵器,再用唐刀擊破重甲的效果就不高了。宋朝時期,西夏人以鍛造名劍而聞名,鍛造技術甚至超過了中原地區的宋人。

因此,唐刀只活躍於隋唐時期,在五代、宋朝就開始沒落了,然後徹底消亡。宋朝面對的是封建化、高度漢化的遊牧民族政權,唐刀雖能破甲,但是成本高、效益低,已經不適合當時的戰場需要了。

為了對付西夏、遼朝的騎兵,宋朝開始大力發展狼牙棒、捶、弩等步兵武器。宋朝的弩和弓達到了歷代的巔峰水平,遠超漢唐水平,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能夠射穿城牆的“床子弩”。據說,遼國大將蕭達凜就是連人帶馬被宋軍射穿而死。

此外,宋朝步兵裝備的弓也十分精良。據記載,北宋後期的大將何貫(在金國滅宋時戰死)在與西夏人作戰時,射出的箭簇可以洞穿党項騎兵身上披的鐵甲,至於是不是西夏的王牌重騎兵党項鐵鷂子就不得而知了。總之在這種形勢之下,造價高、鍛造麻煩的唐刀自然衰落了下去。


歷史的荒野


唐刀是在漢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採用的也是漢刀百鍊鋼的鍛造技術。不僅改善了鍛造時對鋼材裡雜質的處理方法,而且還採用了“包鋼”技術,使唐刀外硬內軟,具有極強的韌性。唐刀不僅在鍛造工藝上有很大改進,而且在外觀上也有很大改進,加寬了刀身,延長了刀柄,使唐刀可以雙手持握。這樣不僅讓唐刀更好看而且還更有實戰性能和耐用性,可以大大提升破甲能力,劈開同時代任何盔甲器械。唐橫刀和唐陌刀更是唐刀中代表。而為什麼退出歷史舞臺,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唐代以後,唐刀的鍛造工藝逐漸失傳,就算以現代工藝也無法複製了。





蕭千戶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唐刀是從宋朝開始沒落的,不僅是因為工藝複雜,更重要的是時代變了對手變了,技術也更成熟了

更厲害的兵器已經橫空出世了—可以斬殺騎兵的“麻扎刀”,唐刀也因此逐漸被替代,最後漸漸沒落了。

從唐朝到宋朝,這中間已經經歷了幾百年,在這期間,冶煉技術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優

秀的武器登上歷史舞臺。

這期間,不僅僅是大國的技術提升了,一些遊牧民族的冶煉技術也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時代不同,曾經唐刀是開拓疆土的利器,到宋朝或已經不再適合戰場。

製作唐刀的原材料並非本土物品,屬於上上品,不容易開採,價格昂貴,成本太高。

唐刀的鑄造也很麻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得需要多年的實踐,要擁有嫻熟的技藝才能最終鍛造出一把好刀。

製作工序的複雜以及技藝嫻熟的技工的缺失,註定了唐刀不能批量生產,不適合用於戰場。

唐刀逐漸沒落了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不適合用於宋朝和遊牧民族的作戰。

宋朝長期和遊牧民族作戰,而遊牧民族騎兵很多,騎術精湛,宋軍騎術比不上游牧民

族,只能在武器上多花功夫,力求使敵人受到最大的傷害。

“唐刀的這種決死殺敵,開拓疆土的尚武精神,我們緬懷,我們惋惜,沃恩更為之崇拜。”唐刀的殺傷力再強,也得找到屬於它的時代,發揮它的作用,使得在歷史的長河中綻放光芒。


江水趣談


唐刀的發展歷史就是唐王朝的發展歷史,隨著唐朝的興盛而興盛,隨著唐朝的衰落而衰落。

唐刀

唐刀,它是唐代四中軍刀制式的統稱,根據《唐六典·武庫令》中記載,唐代軍隊使用四種刀,分別為儀刀、障刀、橫刀和陌刀。

其中威力最大,殺傷性最強的就是陌刀。陌刀使用、推廣的歷史就是唐立國及對外戰爭、開天武功歷史的一個方面。唐代刀雖分為四種,但真正在疆場上發揮作用的兵器只有陌刀。隨著唐朝的沒落,國力的衰弱,唐刀也隨之消失。


唐刀的沒落

唐陌刀做為軍隊戰刀,最大的作用就是作戰,其製作工藝嚴格,並且還要考慮到戰鬥時的另一個用途,那就是破甲以及耐用。破甲則需要硬度,並且刃口窄,耐用則需要韌性,所以唐刀採用了最先進的包鋼工藝。以熟鐵為外皮,中間夾百鍊鋼,部分刃口採用局部淬火技術,即覆土燒刃。刃口堅硬可以劈砍破甲,同時刀身韌性不變形、耐用。

1 成品率低

俗話說,好刀還需好鋼練,一把普通的唐刀,就需要大量的好鋼作為原料,而且唐刀的鍛造工藝十分複雜,它需要成千上百次的精心捶打,弄不好就會失敗,成品率極低。

2 價格昂貴

物以稀為貴,唐刀繼承了中國刀的優良傳統,在吸取了摺疊鋼和局部淬火的技術,還廣泛使用造價昂貴的複合鋼技術。一般人根本買不起,只有那些王公貴族能夠消費起,並且以此為榮,炫耀自己的實力,作為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3 政府管控嚴格

陌刀製造複雜,工藝繁瑣,成本太大,所以唐朝政府對陌刀管理極為嚴格。即便是帝王將相,死後也不能帶入墓內,故而在今天發掘的唐代墓中,始終找不到陌刀。

4 唐朝的衰弱

戰爭兵器的演化實際是隨著戰爭形式的發展而演化,隨著國力的強盛與衰落而變化。唐刀,它彰顯著一種盛唐的氣息,盛唐之時,國力強盛,經濟發達,絕對有製造大量並可以裝備于軍隊的唐刀,安史之亂後,唐王朝一蹶不振,國力一步步衰退,也就沒有了繼續裝備大量唐刀的能力,豪華的唐刀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新式武器的衝擊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唐刀的衰退,除了它本身的豪華,還有新式武器的衝擊。

宋朝是一個經濟,科技繁榮發展的朝代,許多“高科技”應運而生,梨花槍,神臂弓,大炮等。中國冷兵器開始了新一輪的發展,大量新式的長矛、長刀、斧鉞、誕生並且武裝了宋軍,豪壯的陌刀成為奢侈的戰爭器材。

而且宋朝借鑑了唐滅亡的經驗,重內輕外,分散地方權力,讓地方沒有割據一方的能力,所以逐漸對兵器的管控嚴格起來,不允許民間私藏兵器,更不要說大量製作了。

況且宋代軍隊數量眾多,要裝備唐刀,實在是耗費不起,原料上就供應不上,還不如選擇物美價廉的新式武器。

結語

唐刀,可以說就是為強盛的唐朝而生,它適應了當時唐王朝的發展,並不適用於後世,具有一定的歷史侷限性。而且有效而不昂貴的兵器永遠是軍隊裝備的重要兵器,豪華的唐刀從此逐漸退出戰爭舞臺,並且消失的極其徹底,真是中國冷兵器的遺憾。


歷史一課


這問題問的…你還不如問唐朝如此強盛為何還被改朝換代好了!

唐刀的真實意思是儀障橫陌四樣唐朝制式刀具的統稱!唐都沒了,何來唐刀!

如果你跟我一樣從小習武,痴迷刀劍二十年,參觀過許多博物館(當然不都有冷兵器),你會明白冷兵器沒有定式!刀劍,或者直接說冷兵器,沒有定式!相對的我比較擅長刀,這麼說吧,人有主觀能動性,所以就算刀不是很合適,在一定範疇內是可以克服的,但是用的時間長了,會有一定程度的磨損,這是一種改變,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會有細微的改動,這是一種必然,每個用刀的人只要是屬於個人的刀,那麼無非是早晚,對某一把刀熟悉到一定程度後,一定會去改動它,哪怕是為了出其不意,也必須增減細節使它與眾不同,所以不能說唐刀沒了,失傳了!實際情況更可能是唐以後這麼長的時間裡人們對唐刀的樣式不斷改進,所以變得不一樣了!

這種改動首先是外形,唐刀裡最典型的唐橫刀就是漢環首演變而來,三國時期的環首刀跟最早的環首刀就不一樣,最早的環首刀很簡陋,一體鍛造穿芯柄帶環首加上兩片刀柄用膠漆粘結外裹絲麻,並沒有刀格,只有一個刀柄前端的箍,這個箍到了北齊宿鐵刀開始向刀格演化,稍微加大了一些,到了隋,刀格更大了,但環首已經不再是一體鍛造的了,出現卯鑲式,並且環內開始有裝飾!到了唐橫刀,環首更小甚至沒了,變成手繩孔,開始出現首緣,刀格更大,向碟型(類似武士刀的鐔)和雲首型(中國劍護手類型)演變出兩種類型,刀身開始出現吞口和切羽,但主流的刀型還是延續漢環首的直身!中間元朝徹底引爆了曲刃刀的流行,這方面有中亞伊斯蘭文明的影響,實際上鍛造工藝還是延續下來的,但是曲刃刀開始成為主流,這導致了一種直身刀失傳的誤解,但實際上到了明朝直身雲首(刀格)刀這種類似唐橫刀的刀型依舊存在!所以在我看來唐刀並沒有失傳,只是不斷改進後變得面目全非了!

從用兵器的人的角度上說,大的範疇青龍偃月刀跟厚背朴刀是一回事,畫戟跟雙戈戟是一回事,三尖兩刃刀跟鳳翅鎦金鏜跟糞叉子是一回事,否則為何說十八般兵器?咋不是十八種兵器呢?這裡的般是類型的意思,同屬一類外形上大多類似用法也大致相同,哪怕是蒙古彎刀在用法上跟明朝麻扎刀也是類似的,哪怕兩者外形差異非常大;小的範疇就不一樣了,都是如今的錘子,但拔釘錘,圓頭錘,八稜錘,石工錘,鉗工錘能一樣嗎?細節的不同功能上就會有側重的不同,雖然都能敲擊砸!

中國在文化上有非常大的連續性,但如今我們寫簡體字,民國前都是繁體字,更久遠還有更繁雜的字體,但誰能說篆體字失傳了?


越馬長弓


唐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時代,不論是經濟還是文化甚至軍事都是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國家,在其他國家的眼中,大唐就代表著繁榮,代表著強盛,許多外國人不遠萬里趕到長安,為的就是一睹大唐的風采。

而作為重要作戰武器的唐刀,至今仍然極負盛名,不論是鍛造工藝還是殺傷力指數,處處都彰顯著盛唐的氣息。

當年日本倭寇發動的白江口之戰,自恃日本刀天下無敵,不料被手拿唐刀的唐軍將士一個個如砍瓜切菜一般,日本一戰被大唐徹底打服,從此安安心心的向大唐學習。正如《亮劍》李雲龍嘲諷山崎大隊時所說的那樣:論劍道,日本與中國早在唐朝時期就師徒名分已定。

而就是殺傷力如此巨大的唐刀,為何到了宋朝就漸漸被人們所放棄,而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外呢。

唐刀價格過於昂貴

唐刀的鍛造工藝十分複雜,並且成品率不高,同時製作10把唐刀,能最終產出一把就算是不錯了。而且唐刀價格極為昂貴,一般人根本消費不起,況且宋朝不如唐朝那般尚武,投入到軍中的經費自然滿足不了唐刀大規模的生產。

用什麼來代替唐刀?

既然唐刀不再作為軍隊的必備武器,宋朝時就出現了另外一種刀從而代替了唐刀,它就是朴刀。朴刀一般刀柄為木質,相對來說價格便宜,並且鍛造過程也比唐刀簡單。

在《水滸傳》中這種刀極為常見,通常好漢們都會人手一把,不但可以作為護身的兵器,還能掛上包袱抗在肩上充當扁擔。李逵為母報仇殺死一窩老虎的正是用了這種刀。

宋朝不允許民間私藏兵器

從宋朝開始,朝廷對民間的兵器管控開始越來越嚴格。有的時候需要組織民兵訓練,武器也是現場發放,並且回頭還要上繳。唐刀昂貴的價格顯然無法滿足大規模的武裝民兵,唐刀也就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

宋朝疆域不完整

在五代十國時期,兒皇帝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給遼國,幾乎整個北宋時期不但面臨北方無險可守的尷尬境地,還讓北宋失去了北方天然的養馬場。

因此宋朝軍隊通常以步兵為主,為了對付北方的遊牧騎兵,長度較短的唐刀顯然無法抵擋騎兵的衝殺,畢竟在冷兵器時代,武器是一寸長一寸強。較長的朴刀此時正好能起到砍騎兵馬腿的作用,這也是面對遊牧民族的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總結:唐刀並不是因為它不好而退出歷史舞臺,正是因為它極為貴重,加上宋朝受歷史的侷限性太高而不得不被動放棄,實屬無奈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