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志平:語文核心素養為綱的大單元設計

看點

為什麼說“語文學習任務群既體現了祖國語文教育的特點和傳統,也體現了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體現了學習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


陸志平:語文核心素養為綱的大單元設計

  • 本文根據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研製組修訂組核心成員、江蘇省教育學會副會長陸志平老師,在2019年12月13日,由宜興市教育局主辦、上海現代新課程研究發展中心擔任學術指導、現代課程網協辦、宜興市教師發展中心和宜興市陽羨高級中學承辦的宜興市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觀摩研討會上,就“高中語文任務群的特點和設計”的主題講座實錄整理而成。


關於語文學習任務群的特點,我在2018年月3發表在《語文學習》上的文章作了深入闡述,其中概括了任務群學習的三個特點:1.語文核心素養為綱的大單元設計;2.真實語文生活情境中的深度學習;3.以學生的語文實踐為中心的教學過程。下面作一簡要說明:


1.語文核心素養為綱的大單元設計


  • 語文學習任務群既體現了祖國語文教育的特點和傳統,也體現了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體現了學習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


由葉聖陶先生和夏丐尊先生1935年編寫的《國文百八課》引進了單元的概念,這是以前的語文教材所沒有的,在語文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陸志平:語文核心素養為綱的大單元設計


《國文百八課》的“編輯大意”指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想給予國文科以科學性,一掃從來玄妙籠統的觀念。”《國文百八課》的體例是“每課為一單元,有一定的目標,內含文話、文選、文法或修辭、習文四項,各項打成一片。”體例把多項內容根據一定的目標,整合成一個單元,可以說是一個創新,也可以說是開了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先河。


但是單元要“各項打成一片”確實不易,怎樣“打成一片”,因為價值取向不同,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處理。幾十年來,語文教材編寫大多沿用多項整合成一個單元的體例,但總是在文本為綱或知識技能為綱或幾條線索並存的結構中搖擺,甚至出現了片面發展,走到了某種極端上去的情況。葉聖陶先生“各項打成一片”的設想,一直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


現在語文學習任務群以核心素養為綱,不再是知識能力本位,單元內部各項以及各項的價值取向發生很大的變化,使“各項打成一片”出現了新的局面。


科學的發展使人類對世界的認識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法國哲學家莫蘭提出了複雜性思維的思想,認為牛頓以後的科學主義方法讓我們對世界的認識變得簡單化、線性化了,而量子力學則讓我們發現了世界的複雜性、不確定性,所以莫蘭提出要“迎接不確定性”。


他研究指出現在的教育方式存在“箱格化”傾向,把知識分成一塊一塊放進一個一個的小格格里,今天拿一塊,明天再拿一塊來教學生。這樣培養的是分析性思維、線性思維。而我們要用複雜的思維來看待這個世界,就要發展複雜的頭腦。


陸志平:語文核心素養為綱的大單元設計


語文大單元設計就像理科流行的大觀念、大概念一樣,是建立在人類對世界新的認識的基礎之上的,這就需要改變知識點教學與課時主義的思維。


正如鍾啟泉教授在《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一文中指出的那樣,多年來我國一線教師大多滿足於“課時主義”,並不理會“單元設計”。然而在“核心素養—課程標準—單元設計—學習評價”這一環環相扣的教師教育活動的基本鏈環中,單元設計處於關鍵的地位。倘若離開了“單元”(學習的流程)這個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的基礎單位,可能產生的第一個惡果是,那些開發出來的所謂“學科”、“課程”不過是一堆垃圾而已,因為構成學科的基礎單位就是“單元”。可能產生的第二個惡果是,糾纏於“課時主義”。離開了單元設計的課時計劃,歸根結底不過是聚焦碎片化的“知識點”教學而已。崔允漷教授也說過,大單元設計不只是教學單位,而是一個指向素養的、相對獨立的、體現完整教學過程的課程細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