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割蜜後適合加新巢礎嗎?

豬仔晴兒


割蜜,大都用於傳統的中蜂養殖,但傳統中蜂養殖是不存在加巢礎一說的,因為傳統中蜂養殖是蜜蜂自主造脾,並不需要加巢礎的。巢礎一般用於活框養殖,在活框養殖中也有一些養蜂人採取割蜜的方法,即割取巢框中的蜜脾保留子脾,活框養殖割除蜜脾後,相當於留下大量的空巢框,是不需要另外增加新巢礎的。活框養殖大都採取搖蜜的方式,搖蜜後,騰出大量的空巢房可供蜜蜂儲存蜂蜜和蜂王產卵,一般情況也不需要加薪巢礎。

加巢礎的目的

巢房是供蜂王產卵、蜜蜂儲存蜂蜜和休息的,當蜂群失去蜂巢或蜂巢空間不足的情況下,蜜蜂才會造脾,而加新巢礎是為了加快蜜蜂造脾的速度,減輕蜜蜂的勞動強度。蜜蜂造脾還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如適宜的溫度、豐富的蜜源、蜂多餘脾等。胡亂加巢礎,不僅蜜蜂造脾慢,甚至不造脾,還會影響蜂群的發展、給巢蟲等敵害帶來可乘之機、徒增蜜蜂的勞動強度並減少蜂蜜產量。由此可見,是否加新巢礎,必須根據蜂群是否需要、是否適宜蜂群造脾。一般情況,蜜蜂造贅脾的時候,蜂群就需要加礎擴巢了。

剛取蜜後適合加新巢礎嗎?

一、流蜜期

在流蜜期,在蜂多餘脾的情況下,適當地加礎擴巢,可以增加蜜蜂採集的積極性,預防蜜壓子圈,有利於增加蜂蜜產量和蜂蜜的成熟度,還可以利用新造的巢脾來替換舊巢脾。流蜜期取蜜後,已經騰出了大量的空巢房足夠蜂王產卵和儲存蜂蜜,並不需要加巢礎來擴大蜂巢。蜜蜂造脾需要耗費大量的蜂蜜和勞動力,巢房足夠的情況下,不應該白白浪費蜂蜜和蜜蜂的勞動力去築造蜂巢,而應該讓更多的蜜蜂投入到採集和釀造蜂蜜的勞動中。因此,在流蜜期取蜜後不適合加新巢礎。

二、非流蜜期

蜜蜂造脾的目的,其中包括儲存蜂蜜和供蜂王產卵,而非流蜜期無蜜可採,不容易造成巢房緊張,何況取蜜後騰出的大量空巢房,足夠蜂王產卵,此時加巢礎是有害而無益的。在流蜜後期或非流蜜期,蜂群都呈衰退狀況,取蜜應慎取,應留足飼料,並保持蜂多餘脾,避免給巢蟲帶來可乘之機。因此,

非流蜜期取蜜後,不僅不需要加新巢礎,還應該淘汰老舊巢脾,保持蜂脾相稱或蜂多餘脾。

總結:是否加新巢礎,必須根據蜂群是否需要、是否適宜蜂群造脾。蜜蜂造脾需要耗費大量的蜂蜜和勞動力,巢房足夠的情況下,不應該白白浪費蜂蜜和蜜蜂的勞動力去築造蜂巢,而應該讓更多的蜜蜂投入到採集和釀造蜂蜜的勞動中。因此,在流蜜期取蜜後不適合加新巢礎。非流蜜期取蜜後,不僅不需要加新巢礎,還應該淘汰老舊巢脾,保持蜂脾相稱或蜂多餘脾。


蜂語語


剛割蜜後適合加新巢礎嗎?山娃養蜂來回答這個問題,割蜜與加巢礎看似不相干的兩種操作,實則兩者之間是存在關聯的,對蜜蜂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

多數人養蜜蜂都是為了取蜜,每割取一次蜂蜜,對蜜蜂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在取蜜的過程中,需要做到理性,掌握好取蜜的量,一來能取到蜂蜜,二來也把對蜜蜂造成的影響降低,在不破壞蜜蜂發展的前提下進行取蜜,才能保證取蜜之後的蜂群能正常生存發展,在往後才能有蜜可取,每次取蜜的多與少,與蜜蜂群夠不夠旺盛是有直接關係的。


飼養的蜜蜂蜂種不同,以及同樣蜂種,養蜂的方式不一樣,在一年當中取蜜的次數都不一樣。

中蜂的飼養方式最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傳統土養,另一種是改良後活框養殖,採用土養的中蜂,蜂農基本上是一年只割取一次蜂蜜,都知道土養的中蜂割一次蜜對蜂巢的損毀是非常嚴重的,蜜蜂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才能逐漸修復,活框養殖的中蜂使用的是人為加工而成的巢礎,蜜蜂在建巢房的過程中,會比土養的快速,割取蜂蜜時對蜂巢的造成的影響不算大,只需割掉蜜脾上的封蓋子,放入搖蜜機就能輕易把蜂蜜脫離而出,巢房可以說是完好無損,放後蜂箱蜜蜂幾乎不用修復就能再次使用,所以活框養殖的中蜂,一年可以割取兩次蜂蜜。

養意蜂,基本上都是用活框方式養殖,由於意蜂採集大蜜源的能力比中蜂強悍,蜜巢很容易就會被貯滿蜜源,在採蜜到釀蜜的時間會比中蜂快速,因此意蜂的蜂蜜產量高,所以在一年當中,取蜜的次數也是活框養殖中蜂的幾倍,取蜜的方式也同活框養殖中蜂的取蜜方式一樣。

也只有活框養殖的蜜蜂,才會需要人工在適當的時候加減巢礎,掌握加減巢礎時機,更有利於蜜蜂發展,雖然活框養殖的蜜蜂在取蜜的過程中,對蜂巢造成的影響不大,但每次取蜜,蜂農至少會割取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存蜜,蜂王產卵以及蜜蜂生存發展也是需要蜜源做支撐的,所以蜜蜂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採集蜜源把空巢房填滿,才會進行下一步發展,那麼在新巢礎的添加方面,就與取蜜產生一定的關鍵了。



剛割蜜後適合加新巢礎嗎?

根據山娃養過意蜂和中蜂經歷來分析,剛割取過蜜的蜂群是不適合添加新巢礎的,雖然活框養殖的蜜蜂在取蜜方面對蜂巢不會產生多大的損毀,取蜜之後馬上就可以再次使用,根據蜜蜂生存與發展角度來看,是需要充足的蜜源做後盾的,蜂巢蜜源不足,對蜂王產卵有影響,也會使蜜蜂發展的速度有所延緩,在取蜜過後,添加新巢礎山娃認為是沒有意義的,而且還會分散蜜蜂的勞動力,加入的新巢礎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過了一個星期甚至十來天,蜜蜂都還沒有把新巢礎築滿新巢房。

即使是採集蜜源較快的意蜂,也只能添加之前用過的老蜜脾,因為養殖意蜂,基本上是把產子區和貯蜜區分開來的,產子是在主箱,貯蜜是在續箱,因此,在續箱加入蜜脾,對蜜蜂沒多少影響,但需要在外界蜜源豐富的時期,因為空巢脾在沒有卵蟲或者蜜粉資源存放的情況下,蜂量不足,蜜蜂就會對空巢脾失去保護,就容易滋生棉蟲,所以無論是添加新巢礎還是老巢脾,首先是蜂量要充足,再者是外界蜜源豐富的條件下才能進行。

活框養殖的蜜蜂,掌握好巢礎的加減法,能夠使養蜂事半功倍。

首先是說一下活框養殖的蜜蜂,在巢礎的添加方面,在添加巢礎的時間上,是大有學問啊,一箱強群,巢脾根據蜜蜂發展的速度一張張添加的,每添加一張新巢礎,需要蜜蜂的數量明顯多出一脾蜂量,其他的老巢脾上蜜子充足,那麼再進行添加新巢礎,在氣溫正常的的條件下,蜜蜂在兩到三天便能把蜂脾造好,有時候添加的新巢礎為什麼十天半個月都沒造完整,就是加新巢礎的時機不對,才會出現這種情況,操之過急,往往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最後來說一下減巢脾,活框養蜂,不只是一味地添加新巢礎,還需要在適當的時候,減巢脾,能夠避免許多病蟲災害發生,更有利於蜜蜂發展,在一年當中,有兩個時期需要特別把握好減巢脾的時機,就是在度夏期和越冬期,因為在度夏期和越冬期,外界蜜源緊缺,氣候艱鉅等原因,蜂王嚴重減少產卵量,甚至是停止產卵,然而度夏和越冬期較為漫長,蜜蜂的壽命並不長,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會淘汰部分蜜蜂,就會使得蜂少脾多,在邊緣的巢脾逐漸變空,沒有蜜蜂護脾,就需要及時減脾,避免引發棉蟲或者病菌滋生,活框養殖蜜蜂,時刻掌握好蜂多於脾,能減少許多病蟲災害的發生,也有利蜜蜂長期發展。



山娃養蜂


剛割蜜後是不適合加新巢礎的,這一點新手養蜂人可以有點不解,他們會認為,割蜜後蜜脾缺失,加入巢礎不是剛好可以讓蜜蜂快速造脾嗎?其實這還得分析你是如何割蜜的,是否進行合理割蜜。

取蜜方式的區分

首先我們來區分一下取蜜的幾種方式:活框式搖蜜、活框式刮蜜、土養式割蜜。這3種取蜜方式,只有土養式的蜂群,才會採用割蜜的方式來取蜜。活框養殖蜜蜂使用割蜜的方式來取蜜,那是多此一舉的操作。如果沒有搖蜜機,直接用活框式刮蜜的方式,將成熟了蜜蜂刮下來,不需要破壞中間的巢礎。如果是為了取巢蜜,那就不能加巢礎,只能讓蜜蜂自然造脾。

土養式養蜂無法添加新巢礎

土養的蜜蜂,原本就不需要使用巢礎,也無法使用巢礎。因為土養的蜜蜂是自然養殖蜜蜂,蜜蜂造脾沒有規律性,也沒有像活框養殖蜜蜂那樣,一框一框可以鑲入巢礎,所以根本無法使用巢礎,也沒有理由使用巢礎。

活框式養蜂取蜜後不加新巢礎

活框式養殖蜜蜂,搖蜜後是不能急於添加新巢礎的。因為蜂蜜搖取以後,蜂脾上的空房自然就多了出來,不管蜜蜂想培育更多的蜂子,還是儲存花粉花蜜,都有空間可以使用。另外剛剛搖蜜,蜂群內部會出現缺蜜狀態,此時加入新巢礎,只會增加蜜蜂的負擔,不但蜜蜂不造脾,還會影響蜂群內部的循環。所以取蜜後不能加新巢礎。


閩南蜂哥


對於剛割蜜以後是不是適合加新脾的問題,從蜜蜂養殖的角度來說,其實割蜜和加脾之間並不存在直接性的關係,只要蜂群需要加脾,就算我們沒有割蜜也應該增加蜂脾的,所以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看。

1.養蜂人中需要加脾的情況

2.蜂脾多少對蜂群的影響

3.割蜜後如何判斷蜂群是不是應該增加新脾

養蜂中需要加脾的情況

上面蜂部落說了,一個蜂群中是否要增加新脾,與我們是否取蜜並沒有直接的關係,那麼具體我們一個蜂群加脾的標準是什麼呢?實際上,我們蜂群中增加蜂在蜜蜂養殖中我們通常要根據不同的季節來維持不一樣的蜂脾比例關係,讓蜂群在每個季節都有更好的發展,所以說我們增加蜂脾的標準,實際上主要還是以蜜蜂數量為參考,然後根據不同的季節維持不同的蜂脾比例關係。

蜂脾的過少對蜂群的影響

一般來說,不管是中蜂養殖還是意蜂養殖,我們都提倡養殖強群,而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要求,其實蜂脾比例關係,主要依靠溫度來作為參考,如果溫度過高,我們可以通過減少蜜蜂數量,這樣有利於蜜蜂散熱,而溫度過低的情況下,我們通過密集群勢來讓蜂群利於保暖,但是如果我們採用了不正確的方式,讓蜂群中巢脾過多或者蜜蜂過多對蜂群都是有影響的,我們分別來看一下。

①巢脾過多:如果蜂群中巢脾過多,那麼結果就是一張蜂足上只有少量的蜜蜂,很容易這樣的蜂群首先是不利於保暖,對幼蟲的孵化有影響,蜜蜂容易引發疾病。尤其是中蜂,中蜂容易出現巢蟲,巢蟲上脾危害,一般從暴露的巢脾位置進入巢脾,所以中蜂養殖中經常會說保持蜂多於脾,其實這對巢蟲是有一定的預防作用的。所謂的多也不是過度的多,一般要求巢脾被蜜蜂全部包起來即可。

②巢脾過少:如果一張巢脾上蜜蜂過少,那麼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蜜蜂大量的集中在一起,首先是引發蜂群中高溫,其次是儲蜜空間和產子空間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冬季的時候容易出現蜜蜂空飛,春季的時候容易引發分蜂熱,也是不可取的。

割蜜後如何判斷蜂群是否應該增加巢脾?

取蜜後如何判斷蜂群中是否應該增加巢脾呢?其實在我們取蜜以後,由於蜂群中的蜂脾被我們取掉了蜂蜜,放回蜂箱以後,其實蜂群還是維持原來的群勢,如果我們之前的蜂群中結構是完整的,必然沒有添加巢脾的必要,但是如果我們在取蜜的時候淘汰了舊脾或者有巢脾損壞被我們淘汰,在原有的蜂群群勢上,必然導致蜂群中的蜜蜂過多,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增加巢脾,讓蜂群保持一個科學的蜂脾比例。


蜂部落


剛剛割完蜂蜜後,是不適合加新巢礎的。養蜜蜂,是一門靈活多樣的技術,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不是死搬硬套的。要根據群勢,花源時節來分析,來判斷,巧妙地利用蜜蜂的生物習性,讓蜜蜂盡其所能。

養蜂技術就是能善於利用蜜蜂,善於引導蜜蜂。蜜蜂的一切本能,人能代替嗎?肯定不能。自然不能,就讓蜜蜂去幹,所以人就起到了搭橋引路的作用。這一作用就是技術。同樣時節,同樣的群勢,而不同的管理,不同的操作,是兩種不同的結果。為什麼有些人蜂群越養越壯,有些人越養越弱,甚至是全部死亡,就是引導方法不同。

我們只能遵循蜜蜂的習性和規律,不能違背蜜蜂的意願,也不能強迫蜜蜂幹它不願幹,甚至是厭惡的事,這樣只能適得其反。

在剛割完蜜後,會減弱蜜蜂的蜂群,如果增加新的巢礎, 蜜蜂會浪費很多時間去重新築巢。並且增加巢礎後,會分散蜜蜂的群體,導致工作量增加,更加削弱蜂群的力量。如果不加新的巢礎的話,短時間內蜜蜂生產蜂蜜的速度會快一些。

所以,一般在蜜源比較豐富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在蜂群恢復到一定程度,並且原來的巢礎已經儲存慢蜂蜜,可以考慮增加巢礎。


亮哥葡萄王子


養蜂人在給蜂群進行加入巢礎框的時候,為了避免蜂群出現“厭脾”的現象

養蜂人可以挑選優質的蜂巢礎,中蜂喜歡蜂蠟的氣味,中蜂巢脾中蜂蠟的含量高於意蜂巢礎,同時,養蜂人給蜂群內加入巢礎框,將巢礎框放在蜂群外側,讓工蜂進行清理巢礎框的工作,有利於減少蜂群出現“厭脾、咬脾”的情況。

蜂群內加入巢礎框,養蜂人將巢礎框放在蜂群中間位置,這樣的操作會對蜂群造成這些影響

蜂群中間位置工蜂數量較多,巢礎框放在蜂群中間位置,雖然,蜂群造脾速度較快,但是,強群的群勢較大,這時巢礎框將蜂群“一分為二”,蜂群內蜂王散發的蜂王物質被巢礎框阻斷,容易導致蜂群內出現急造王臺,所以,這時養蜂人需要檢查蜂群內蜂王臺的情況,避免蜂群出現分蜂熱。


蜂友會


剛割後適合不適合加新巢礎,這是個籠統的概念。

養蜜蜂,是一門靈活多樣的技術,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不是死搬硬套的。要根據群勢,花|源時節來分析,來判斷,巧妙地利用蜜蜂的生物習性,讓蜜蜂盡其所能。什麼是養蜂技術,養蜂技術就是能善於利用蜜蜂,善於引導蜜蜂。蜜蜂的一切本能,人能代替嗎?肯定不能。自然不能,就讓蜜蜂去幹,所以人就起到了搭橋引路的作用。這一作用就是技術。

同樣時節,同樣的群勢,而不同的管理,不同的操作,是兩種不同的結果。為什麼有些人蜂群越養越壯,有些人越養越弱,甚至是全部死亡,就是引導方法不同。

我們只能遵循蜜蜂的習性和規律,不能逮背蜜蜂的意願,也不能強迫蜜蜂幹它不願幹,甚至是厭惡的事,這樣只能適得其反。

至於割蜜後適合加新巢礎的問題,我認為得根據蜂群的內部情況來決定。比如,蜂多脾少,蜂頭擁擠,蜂王沒地產卵,有造脾慾望,就可以加,若蜂頭稀少,脾上蜜蜂就爬不滿,加了也是瞎加,反而對蜂群有害。


蜂灬仔


正常情況下,剛割蜜後的蜂群不適合加礎造脾。

一.割蜜前的蜂群內部狀況

一般情況下,蜂群的儲蜜規律是,先從子脾上部貼近梁框的部位開始,再逐漸擴展至子脾兩端。如果外界蜜粉源豐富且有大量進蜜,儲蜜會擴展至內側邊脾及外側邊脾。所以,當巢內外側邊脾有1/3左右的水蜜時,說明巢內其它巢脾上的儲蜜,除子脾所佔空間以外,基本上儲蜜已滿且已基本封蓋。這時,有些蜂群開始滋生分蜂熱,有些蜂群開始在蜂路較大的巢脾之間、巢脾扭曲部位、巢箱邊角、邊脾梁框簷等處胡亂造脾。為防止儲蜜壓縮蜂王產卵圈和蜜蜂胡亂造脾,我們就需要及時取蜜或加巢造脾。

二.割蜜後的蜂群內部狀況

蜂蜜割取後,蜂王產卵空間充足,蜜蜂又會將注意力和精力,更多的用在採集和育子上來,只有少數老王群及封蓋子脾較多的強群仍有分蜂意向。此時,有分蜂情緒的蜂群,分蜂情緒會有所緩解。而沒有分蜂情緒的蜂群,會全力以赴投入到採集和育子上來。但有一點是十分肯定的,就是蜜蜂不會泌蠟造脾。


三.適合給蜂群加礎造脾的基本前提

①外界蜜粉源豐富或有足夠的儲蜜。據測算,蜜蜂每造一張脾,需消耗蜂蜜1kg左右。若除去育子和自身損耗,需求量則會更多。所以,凡泌蠟造脾的蜂群,必定是在外界蜜粉源豐富或巢內儲蜜充足的情況下進行的,而剛取過蜜的蜂群,因暫時缺少泌蠟造脾的基礎耗材~蜂蜜,蜂群會中斷造脾或緩慢造脾。所以,此時不適合加礎造脾。

②有剛剛出房不久和即將出房的大量適齡新蜂。蜜蜂造脾用的蜂蠟,是從蜜蜂身體兩側的蠟腺分泌出來的,而泌蠟量的多少,則與蜂齡有很大的關係。一般情況下,剛出巢12~18天左右的蜜蜂,其蠟腺最為發達,以後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減少,直至蠟腺退化。所以,添加巢礎造脾時,巢內必須有剛剛出房不久和即將出房的大量適齡新蜂。

③新的分蜂分出群。蜜蜂都有喜歡新巢脾厭惡舊巢脾的特性,蜂王也樂於在新築的巢脾上產卵,新的分蜂分出群更是如此,縱使給她們添加有足夠的儲備巢脾,她們卻並不怎麼喜歡,造脾積極性仍然異常高昂。所以,只有抽出多餘的老舊巢脾,再加入巢礎框,配合獎勵飼餵,她們會很快造出即整齊平直,又無雄蜂房的優質巢脾。



四.加礎造脾時應注意的問題

①將巢礎添加在子脾和蜜脾之間,以方便新蜂取食和造脾。4脾以下的蜂群每次只能添加一張巢礎,6脾以上的蜂群每次可以間隔添加兩張巢礎。

②加礎時應適度縮小礎脾兩邊蜂路。待蜜蜂將巢房加高至1/3左右時,再回放至正常蜂路,防止蜜蜂在梁框邊緣築造贅脾、夾層脾。

③注意獎勵飼餵。因蜜蜂泌蠟造脾時需耗費大量蜂蜜,為減輕蜜蜂負擔,加快造脾速度,不論外界蜜源如何,都應根據情況需要,酌情給予獎勵飼餵。

④無分蜂熱。有分蜂熱的蜂群,縱使適齡蜂再多,由於蜜蜂情緒不穩,根本不會去泌蠟造脾,切勿盲目加礎。

四.小結

通過以上分析和說明不難發現,剛取過蜜的蜂群,暫時根本不適合加礎造脾。


亢歲平


剛割後適合不適合加新巢礎,這是個籠統的概念。

養蜜蜂,是一門靈活多樣的技術,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不是死搬硬套的。要根據群勢,花源時節來分析,來判斷,巧妙地利用蜜蜂的生物習性,讓蜜蜂盡其所能。什麼是養蜂技術,養蜂技術就是能善於利用蜜蜂,善於引導蜜蜂。蜜蜂的一切本能,人能代替嗎?肯定不能。自然不能,就讓蜜蜂去幹,所以人就起到了搭橋引路的作用。這一作用就是技術。

同樣時節,同樣的群勢,而不同的管理,不同的操作,是兩種不同的結果。為什麼有些人蜂群越養越壯,有些人越養越弱,甚至是全部死亡,就是引導方法不同。

我們只能遵循蜜蜂的習性和規律,不能違背蜜蜂的意願,也不能強迫蜜蜂幹它不願幹,甚至是厭惡的事,這樣只能適得其反。

至於割蜜後適合加新巢礎的問題,我認為得根據蜂群的內部情況來決定。比如,蜂多脾少,蜂頭擁擠,蜂王沒地產卵,有造脾慾望,就可以加,若蜂頭稀少,脾上蜜蜂就爬不滿,加了也是瞎加,反而對蜂群有害。

你覺得我說得對嗎,歡迎批評指正。


用戶怪人養蜂


剛割蜜後適合加新巢礎造脾嗎?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必須得從多種因素和條件下,來決定能不能加新巢礎造脾。因為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不是死規律,而是隨著事情的變化而會發生變化。

無論是中蜂和意蜂,中蜂是連巢脾蜜一同把巢脾割了出來,空巢脾不會再放回去,佔時中蜂採集回來的花蜜是無處存放的,什至蜂王還是無處產卵。而意蜂是把巢脾上的蜂蜜取出後,空脾又從新放回了蜂群中,並且工作蜂採集回來的花蜜有了充足的存放地方,蜂王也有了大量的產卵空巢房。

根據蜜蜂造脾的需求條件是,蜂王無處產卵,工作蜂採集回來的花粉和花蜜無處存放時,蜜蜂為了擴大蜂巢供蜜蜂採集回來的花蜜有儲存的地方,和滿足蜂王產卵空巢房的需求下,才會造巢礎的。如果不是上面所講的需要條件,蜜蜂一般情況下是不會造巢礎的,特別是外面不流蜜和蜂群內飼料糖不足的情況下,更不會造新巢礎。

如果要是題主提到的情況,是中蜂的情況下,蜜蜂是會造巢礎的。因為你即然是割蜜了,但是你並沒有把空巢脾放回去,蜂群內工蜂採集回來的花蜜照樣無處存放,蜂王照樣無處產卵,也證明外面正在流蜜,蜜蜂是正需要巢脾的時候,所以中蜂是會造巢礎新脾的。

如果要是意蜂是不會建造巢礎新脾的,因為你把蜂群內的蜂蜜取了出來,又把空脾放了回去,蜂群內己經有了很大的空間供工蜂採集回來的花蜜儲存備用,和給蜂王提供了大量的空巢房產卵,蜂群佔時是不需要巢脾的,特別是蜂群內存的飼料糖不是很足時,意蜂就不會去造新的巢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