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被殺是必然的嗎?

千水千山


同時期史上有兩個韓信,韓王信和淮陰侯韓信。巧合的是,倆個人都跟著劉邦混,都是因為謀反被劉邦給殺了。

剛剛回答了一個問題,就是韓信沒有實戰經驗,劉邦卻直接任命他為大將軍。

接著這個茬,把韓王信放一邊,說一下這個淮陰侯韓信的事吧。

01

初露鋒芒

在上個問題中,說道蕭何力薦韓信,劉邦答應任命韓信為大將軍。

當時,劉邦是留了一手的。

或許劉邦、蕭何並不清楚,韓信白吃白喝,人家不給吃了還不高興;屠夫要殺他,他就甘願受胯下之辱等等,對於韓信的人品可能不瞭解。

其實,即便了解了,劉邦或許不認為有啥不妥。畢竟劉邦做的那些事,也比韓信強不到哪裡去。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劉邦不會計較這些,但一定會防著他的。大將軍這個崗位可不是閒著玩的,是必須要交給他帶兵權的。

公元前206年,劉邦與項羽翻臉後,以韓信為大將,以曹參、樊噲為先鋒,東擊項羽。

韓信表現出了傑出的軍事才能,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攻下了項羽的都城彭城。

劉邦得意忘形,沉迷於歡樂,被項羽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不僅老父親和老婆丟了,一對兒女也拋棄了好幾次。

劉邦在彭城遭遇了大敗,幾乎褲衩也丟淨了,但韓信卻表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

02

掃平魏、趙、燕諸侯勢力後,韓信就被剝奪了軍權。

兵敗彭城後,韓信向劉邦提出了“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對楚實施戰略包圍“的建議。

劉邦採納了韓信的建議,堅持正面與項羽作戰的同時,給韓信增加了三萬兵力,並派遣張耳一起與韓信東進,開闢北方戰場。

作出這個決策,對劉邦來說是相當艱難地。

韓信的能力,劉邦是絲毫不用擔心的,但把重兵交給韓信,獨自在外作戰,這有很大的風險。

劉邦知道韓信的戰略是正確的,也是戰勝項羽最根本的戰略。但劉邦也實在沒有辦法控制韓信了,劉邦要面對項羽正面的進攻,就不可能把自己的親信大將全部派給韓信;如果派遣一兩個將領,不僅不能控制韓信,反而會引起韓信的懷疑。

在此艱難時刻,劉邦再次表現出了非凡的魄力,把他的朋友但稱不上鐵哥們的張耳,派給了韓信。此時的劉邦也是在做驚天豪賭,如果韓信反叛那就聽天由命吧。

彭城兵敗,劉邦實力大損,派給韓信的三萬大軍可是劉邦的命根子哦。

韓信也不含糊,大軍一出就滅掉了魏國。然後降服趙國廣武君李左車,與趙國展開對決,不到一上午的時間就打垮了趙國二十萬大軍。

之後採納李左車的建議,派遣使者去燕國,燕國得到消息就投降了。韓信請求封張耳為趙王,劉邦同意了。

這是韓信為下一步攻佔齊國之後,想封齊王做打算。

但是劉邦在滎陽與項羽的戰事吃緊,兵力嚴重不足。劉邦單獨與夏侯嬰跑到了張耳、韓信的軍營,一下子剝奪了二人的軍隊,二人得知,大驚失色。

這件事看出劉邦對帶兵大將的不放心,也給韓信敲響了警鐘。

03

韓信欲立齊王,招致了劉邦的忌恨。

剝奪了二人軍隊之後,劉邦任命張耳備守趙地,以韓信為相國。讓他們二人收集沒有調到滎陽的趙國軍隊,準備攻打齊國。劉邦這一招是十分的流氓,但韓信也無可奈何。

韓信收集趙國的軍隊,開始征討齊國。此時,劉邦已經派遣酈食其說服了齊國投降。但韓信採納蒯通的建議,一舉擊敗項羽與齊王二十萬聯軍,拿下了齊國。

這時候,韓信就提出來要劉邦封他為假齊王。

這是韓信犯下了的致命的錯誤。

韓信不用劉邦的一兵一卒,完全依靠自己收集的趙國殘餘的兵力滅掉了齊國。這個功勞封為齊王並不為過,但千不該萬不該,不該自己提出來哦。

但此時沒有人站出來替韓信說話,韓信為張耳投之以桃,但張耳並沒有報之以李,搞得韓信憋不住了。

劉邦一聽就火了,桌子一拍就站了起來。本想大罵韓信不救滎陽之急,反而威脅要自立為王。旁邊的張良、陳平一看不好,就狠狠地跺了劉邦一腳。

劉邦如夢方醒,趁機說:“韓信這小子太沒出息,大丈夫要立就立真齊王。”

劉邦雖然封了韓信為齊王,但心裡那個恨恐怕連韓信都清楚了。

04

一錯再錯,最終招致殺身之禍

韓信滅掉齊國後,使項羽非常恐慌,就派盱眙人武涉前去遊說韓信,反漢聯合楚國,三分天下。韓信沒有同意,這是韓信犯的第二個錯誤。

齊人蒯通清楚天下大局的關鍵在韓信手裡,就用相人術勸說韓信。他認為韓信功高蓋主,名震天下,這很危險,終於說動了韓信。

但韓信猶豫不決,不忍背叛劉邦,又認為功勞很大,劉邦不會來奪取自己的齊國。

最終沒有聽取蒯通的計謀,這是韓信犯下的第三個錯誤。

漢五年(前202年),劉邦趁項羽無備,約定韓信、彭越南下合圍項羽。結果,韓信、彭越沒有如期南下,劉邦被項羽打得大敗而歸。

這是韓信犯下的第四個錯誤,至此,韓信除非造反,否則已經是死定了。

為了調動韓信、彭越的積極性,劉邦聽從了張良之計,劃陳(河南淮陽)以東至東海廣大地區為齊王韓信封地;封彭越為梁王;由韓信統一指揮對項羽作戰。

韓信又入套了,在他的指揮下,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一舉消滅了項羽。

至此,韓信的死期也就到了。之後的事,韓信就控制不了啦,除非造反。

不管韓信是否在謀反,以謀反之罪除掉韓信已經是必然的事。

如果劉邦不殺韓信,反而讓韓信造反成功,把劉邦給殺了。是不是有人會說:“劉邦你傻啊,韓信幾次想造反你還不覺醒,你能怨誰呢?”

劉邦殺了韓信,那是韓信一錯再錯,自己找的;如果韓信殺了劉邦稱帝,就說明劉邦沒有皇帝那個命。

這就是歷史,劉邦能做皇帝,就說明他比任何人都高明;韓信最後這個結局,依然被當做了英雄,可見歷史還是公允的。


豹眼看歷史


客觀原因是在每次征戰中,韓信常對抗劉邦的軍令,特別突出自己的軍事指揮才能,劉邦也意識到韓信功績更大必存野心,每次取得大勝利後,劉邦會果斷削弱韓信兵權以防突變,韓信在軍事上的優越表現被世人奉為“兵仙”。

韓信劇照

政治思維固化功高逼封王埋禍根

韓信征戰四方、戎馬一生,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

天下強敵莫敢之相爭”。為此劉邦大加讚賞。

“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劉邦。

劉邦深深意識到,韓信功高必蓋主,未防野心劉邦多次奪取權韓信的軍權。

為爭功績失謀士,在劉邦派酈食其去勸降齊王,已取得成功,韓信在手下勸說之下一舉要殲滅齊國,齊王惱怒烹殺酈食其,讓劉邦心疼。

韓信劇照

促成張耳封王以誘餌,試探劉邦對有功之臣封賞的誠意有多大。在攻下齊國,自持功高逼迫劉邦封假齊王,劉邦為了安撫韓信允許封賞,從此韓信讓劉邦留下不利的影響。

韓信和彭越封為王以後,劉邦和項羽幾戰都失利,劉邦這時處於弱勢,無力再和項羽開戰,約定韓信和彭越出兵合圍,他倆並未按約定出兵,使得劉邦再次打敗。為了能夠及時調動韓信和彭越的軍隊聯合作戰,劉邦聽從張良的計策加以封賞,他們才肯出兵跟項羽作戰。擁兵自重挾制主公,為君臣大忌。

政體變革的犧牲品

秦朝以前歷朝歷代是以分封制治理各國諸侯,形成常年禍亂不斷,百姓常處在諸侯紛爭和禍亂下。秦始皇打敗六國一統天下,採取郡縣制實行大一統政策,中央集權全方位的治理天下,形成了統一的體系。

首創體制推行不久,又被新上位的奸臣和暴君搞得一團糟,把才統一的秦帝國引向滅亡,再次把百姓引入水深火熱的戰亂之中。

幾年後,各地勢力和項羽推翻暴秦,項羽取得成功,以楚國君王名義實行分封制,不久弊端突顯,諸侯王再次暴亂,幾年後又亡於漢。

劉邦採取的是知人善用,採納良策,聯合各地英才一舉奪取天下。劉邦立國之初也採取的是分封異姓諸侯王韓信、英布、彭越等等,分封制結合郡縣制並行,行之有效的結合各部奪得天下。

劉邦和呂后劇照

韓信、彭越、英布借鑑以前歷朝歷代的諸侯分封制的固化思想,總認為自己功高必封王封地,才有調配不受命,推託裝病,劉邦意識到中央集中權力是最好的治理方法,以防項羽失敗的不利因素,就開始實施剷除威脅,權力集中。首當其衝就會針對彭越、韓信、英布削權根除,他們成為了中央和地方博弈的政治犧牲品。

韓信自身存在的問題

劉邦給他提供了充分發揮軍事才能的平臺,讓其一躍為最高指揮權,東征西伐為劉邦平定天下建立卓越的功勳。但他自身存在著缺點,功高自持高傲飄飄然,把握不住自己的政治立場,把自己放到劉邦對立面,讓劉邦產生了威脅。

即使劉邦惜才愛烏,功績不忘,仍然給韓信留下過幾次改正的機會,韓信卻不能有效的把握,終究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

韓信劇照

總之:韓信未能像張良、蕭何那樣看清勢態,隱身消退自己尋找活路,這就使韓信表現出在政治方面的弱智表現。

不管後來民間流傳、史料記載,對韓信滅殺是出於誰之手何原因,裡面還是有劉邦授意的成分。史記中也是淺薄的記載,韓信被誅原因是挑動和勾結陳豨謀反,被蕭何和呂太后使計騙於長樂宮用竹尖刺殺,這些記載也存在一些疑慮。從政治層面和韓信的作為方面,綜合多種因素都會產生必然性的結果。


五六居河西


韓信是漢初三傑之一,他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他的死也是讓人惋惜,成為千古爭議的話題。從韓信的歷史來看,我認為他的死是一件徹頭徹尾的冤案,而造成這起冤案是由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果韓信能夠注意自己的言行,還是有可能不死的。

一、韓信之死是呂后策劃的一起冤案。

韓信之死,按照《史記》的記載,是因為謀反罪被殺。史書記載,韓信對劉邦處分他不滿,因此和陳豨共同謀反。在劉邦出兵平定陳豨的時候,韓信在長安密謀造反響應陳豨。他和家臣在夜晚假詐皇家的詔書,赦免政府監獄裡的罪犯,來攻打呂后和太子。

韓信密謀已定後,在等待陳豨的消息時,他因事要殺他的一個家臣。這個家臣的弟弟於是跑到呂后那裡告密。呂后和蕭何合謀,以陳豨被平定的藉口,勸韓信去宮裡朝賀。韓信一進宮,就被呂后所殺。

現在,我們回首看這段歷史,就感到漏洞百出。韓信慣能用兵,他被貶後就一直居住長安,對長安的一切應該瞭如指掌。他怎麼可能採取如此拙劣的計劃來造反。他在倉促之間釋放出的罪犯,沒有一點組織性和戰鬥力,如何能夠和拱衛京師的南軍、北軍對敵。這樣的造反實際上是自殺。

再看出首的人,他是韓信家臣的弟弟,韓信要殺他的哥哥。在情急之下,為了救他的哥哥,他什麼事不能編造。在漢初的時候,這種事情比比皆是。這種個人的口供是難以作為證據的。

再看殺韓信的過程。出面騙韓信的是蕭何,藉口是平定陳豨,陳豨已死。以韓信的軍事才能,他應該對陳豨的作戰能力有一定的判斷。如果他能夠相信陳豨被平定,那麼,他密謀造反純粹就是多此一舉。如果他不相信陳豨被平定,那麼他就能夠判斷自己的密謀被發現,就不會跟蕭何去宮中自投羅網,反而會鋌而走險。

因此,在呂后殺韓信的整個世界裡,充滿了矛盾,根本就無法自圓其說。唯一能夠把整個事件解釋通的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韓信根本就沒有謀反。他是被呂后和蕭何串通起來,以謀反的罪名給冤殺的。

二、呂后為什麼要冤殺韓信。

呂后殺韓信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韓信個性太強,不肯投靠呂后。我們可以看到,漢初三傑中,只有韓信被殺了,而其他的張良和蕭何都得到了善終。

這是因為,這兩個人見風使舵,都早早投靠了呂后。而韓信對於呂后的拉攏根本就不理不睬。當時,為了拉攏韓信,呂后派樊噲去請韓信來家做客。樊噲可以說對韓信十分禮遇了。跪著迎送韓信,還口稱韓信大王,自稱臣。可是韓信出門就嘲笑的說,自己這輩子居然和樊噲這種人同列。

就這樣,韓信單方面的關閉了與呂后的大門。在此之後,呂后就把韓信當做眼中釘肉中刺。而韓信心裡還不知道,還在自由自在的生活,跟劉邦吃飯還打趣劉邦的帶兵能力太差。可是,自己卻不知道離死只有一步之遙了。

呂后殺死韓信,一個原因是他不為自己所用,第二個原因是他的軍事能力太強,自己無法駕馭他。最後一個原因是借殺韓信為名,對那些不聽從自己的劉邦功臣們殺雞儆猴。

三、韓信死前的處境。

韓信到死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他到死還以為自己是因為功高蓋主而死的。他在被劉邦抓起來的時候,就說自己是“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可他就不明白,這只是他死亡原因的一部分。

固然,韓信在楚漢戰爭中功勳卓著,可是在天下平定之後,他也就沒有多少作用了。這個時候,劉邦對韓信的容忍也就到了極點。他立刻奪了韓信的兵權,改易他的封地,最後抓了他,免去他的王位,改封為淮陰侯,將他軟禁在長安。

劉邦對韓信的處分也就到此為止了。軟禁的韓信沒有任何勢力,不管怎麼樣也不會對漢朝有什麼威脅。韓信也就發發牢騷,也做不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並且,劉邦不殺韓信,還有他自己的打算。

在劉邦的算盤上,韓信還佔有一個位置。他還想利用韓信的軍事才能。在當時,天下叛亂此起彼伏,而北方的匈奴還威脅著漢朝的江山。劉邦在與匈奴的戰爭中,被圍了七天七夜,險些丟了性命。這一切,都使得劉邦需要韓信的才能。

但是,韓信在被免去王位後,對劉邦產生了深深的怨望。他對當時的環境、社會產生了深深的不滿。他對漢朝政權採取不合作的態度。他不但不理睬朝政,也不和劉邦親近。而對呂后的拉攏也不理不睬,這使得韓信最終走向了死路。

四、韓信如何才能夠免於被殺的下場。

韓信如果想要免於被殺,其實他有好幾條道路可走。這裡,是從他個人來說的。如果韓信想要不死,他就要成為別人不可或缺的人。

一條路是修好與劉邦的關係。劉邦抓韓信並沒有殺韓信的心,這是因為劉邦知道韓信沒有謀反之心。在抓韓信的時候,劉邦只是對韓信說了一句,人告公反。這既是告訴韓信抓他的原因,也是對他的警告。

韓信卻沒有意識到劉邦話裡的意思。他只是認為自己被虧待了,可沒有認識到劉邦對他的保護。如果韓信意識到這一點,把名利觀念拋掉,和劉邦把關係修復。那麼,劉邦會給韓信安排一個合適的位置,這樣,韓信也不可能那麼容易被呂后殺掉。

第二條路就是投靠呂后。呂后在漢朝建立後,就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而為了對付功臣集團,劉邦也有意識的培植呂后的外戚勢力。對於韓信這個和劉邦有嫌隙的人,正是呂后大力拉攏的對象。如果韓信加入呂后的集團,以他的能力肯定會成為呂后集團的中堅。

如果那樣,韓信在呂后心中的位置肯定比首鼠兩端的蕭何、張良要強得多。有韓信在手,軍隊的將領誰還敢與呂后作對?如果這樣,呂后重用韓信還來不及,怎麼可能會殺掉他?

第三條路就讓自己成為漢朝不可缺少的人。當時,雖然各地的叛亂很多,但是都不是天下穩定後的漢朝的威脅。當時,對漢朝最大的威脅是匈奴。而要對付匈奴,只能採取軍事手段。而採取軍事手段,最強的將領韓信則是最佳的與匈奴作戰的帶兵人選。

如果韓信以民族的利益為重,主動擔負起對匈奴的作戰任務。那麼,不管是劉邦還是呂后,都會對他十分倚重的。這樣一來,誰還怎麼可能去殺害他呢?

結語:

韓信能夠忍胯下之辱而成就事業,可是當他功成名就之後,卻失去了過去的志氣。被名利腐蝕的他,不能忍受失去王位的對待,陷進了人生的深淵。

他沒有任何進取的精神,不想任何辦法來改變自己的處境。把自己封閉起來,對新的政權採取不合作的態度。這樣一來,他就失去了自己的價值。

而他自身的軍事能力,既然不能為人所用,那麼就成為威脅他人的禍根。這樣,韓信的結局,就只剩下一死了。即便是呂后不殺他,象他這樣活著,又跟死有什麼兩樣呢?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岳飛當年被殺,韓世忠找秦檜理論,秦檜回答說岳飛被殺是“上意”,韓世忠就沒話說了。韓信之死與岳飛是有一定相似性的——他曾經多次得罪劉邦,他的死,絕對不是呂雉多麼殘忍,多麼專行,也不是蕭何多麼會算計,這完全是他與劉邦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劉邦雖然在蕭何的推薦下重用了韓信,但是對他一直不放心,每當韓信打了大勝仗,每當劉邦在項羽的逼迫下進入絕境,劉邦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奪取韓信的兵權!韓信對此也一直都是無怨無悔,但是當他率領幾千士兵平定了趙國、燕國、代國以及齊國以後他還是有點飄了——他竟然以要挾的姿態逼迫劉邦承認了齊王的地位。這種事不論放誰身上都是難以接受的,但是劉邦沒辦法啊,只能向韓信低頭了,但心裡那個恨啊!



所以,劉邦建立漢朝之後,首先履行約定,把韓信封為楚王,向全天下展示了他開闊的胸襟,但是,很快便有人舉報韓信企圖謀反,劉邦還是向全天下展示了他開闊的胸襟。隨後,又有人舉報韓信謀反,這次劉邦沒有出面,呂雉和蕭何把他殺了。

請問,呂雉準備殺韓信的時候,劉邦知情嗎?


國史通論


我們說一個人的人生際遇,內因起決定作用。縱觀韓信一生,角色定位不明,對劉邦瞭解不深,缺少政治盟友,其最後被殺也是必然。

一、對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明確

韓信在平定齊國之後,上書劉邦要當假齊王。而當時的劉邦是什麼情況?被項羽死死地圍困在滎陽城。劉邦當然很生氣,最後在張良、陳平的勸解下,劉邦才被迫封韓信為齊王,同時徵調他的部隊攻打楚軍。

楚軍戰敗,項羽派武涉遊說韓信,“今楚漢二王之爭,您起決定作用,投楚則楚勝,投漢則漢勝。項王如滅亡,漢王接著就要對付您。您和項王有舊交,何不反漢與楚連和,三分天下?。”

韓信謝絕說:“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

謀士蒯通利用相人術勸說韓信“三分天下。”韓信有點動心,但韓信猶豫而不忍背叛劉邦,又自以為功勞大,劉邦不會來奪取自己的齊國。

後來項羽烏江自刎,劉邦立馬就收了韓信的兵權,改封韓信為楚王。

其實在這裡韓信已經埋下了禍根,韓信你要是繼續在漢軍,你就是一個打工仔。雖然你跟著老闆一起創業,也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企業上市後,你竟然想當股東?劉老闆能同意?再不知收斂,裁掉你還不是分分鐘的事。要不你就單獨出來創業,三分天下,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二、對形勢及最高領導人的判斷失誤

公元前201年,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就採用陳平的計謀,偽遊雲夢澤,實為捉拿韓信。那麼韓信有沒有謀反呢?在我看來,這可能就是劉邦自導自演的一齣戲,就是要進一步削弱韓信,翦除異姓王。我們來看看韓信的應對?韓信當時也意識到了危險,一方面打算起兵謀反,叛漢自立;另一方面,他又認為自己無罪,身正不怕影子斜。在惶恐不安中,他提著好友鍾離昧的首級去拜見劉邦,以討劉邦的歡心。結果一到那,就被武士給綁了起來。韓信這時才說:“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劉邦後來又赦免了他的謀反罪名,改封他為淮陰侯。

後來韓信意識到了劉邦對他的忌憚,但他的應對之策不是學張良歸老山林,竟然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與陳豨相約謀反。

這裡就可以看出,韓信在政治上的不成熟。當時天下已定,劉邦已是皇帝,韓信已無利用價值。劉邦所考慮的就是要穩固皇權、保住劉家江山永不變色。韓信如果識時務的話,學張良歸老山林,學蕭何自汙自保,或者學其他那些功臣自廢武功、夾起尾巴做人,才能獲得一線生機。要知道針對皇權的鬥爭是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灰飛煙滅。劉邦哪裡還會像公司初創的時候和你韓信稱兄道弟、嘻嘻哈哈?

三、缺少政治盟友,與皇室缺乏深厚的感情基礎

我們看韓信,雖然功勞很大,而且也很早就加入劉邦的隊伍,但始終未見他與蕭何、曹參、陳平、張良等謀臣建立深厚的情誼,當然更未見他與樊噲、周勃等武將有什麼親密關係。他甚至在被貶為淮陰侯後,有一次樊噲恭迎他,對他行大禮,他竟然不屑地說:“生乃與噲等為伍。”啥意思?“我這輩子竟然與樊噲之流同列。”這固然顯示了自己的清高,但也牢牢地將自己孤立了起來。

韓信的家臣向呂后報告他打算謀反,呂后找誰出主意的?找的蕭何。為啥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初韓信初投劉邦,因犯法逃離漢軍,是蕭何給追回來的,讓劉邦封壇拜將。如今,呂后要處死他,又是蕭何給出謀劃策,欺騙韓信進宮,在長樂宮殺死了他。按理說,蕭何是韓信的伯樂,而且深得劉邦信任,當時又是丞相,如果韓信拜他為師,或者結為盟友,結局如何,又未可知!

西漢初,被清除的是哪些人?韓信、英布、彭越、韓王信、盧綰為首的異姓王。而像蕭何、曹參、陳平、周勃、王陵都被拜相。老話說,衣不如新,人不如舊,劉邦還是位比較重感情的帝王,而且也有知人之明,如果韓信不是自己找死,想來劉邦也是不會對他下死手的。

綜上可以看出,韓信被殺的結局可以說是自作自受,自身定位不明、對領導及形勢的誤判、政治上孤立無援,決定了他難逃被殺的命運。


水月觀


我是杭州刺史,我來回答。

公 元 19 7 年 , 韓 信被 呂后 、 蕭 何 斬 於 長樂 宮 懸 鍾 之 室 。 韓 信被 殺 , 固然 有 劉 邦 等 人 猜 忌 殘 忍 的 因 素 , 但 筆 者 認為 , 任 何事情 的 發 生 , 都不 是 單一 原 因 所 促 成 。 韓 信被 殺 , 就 其 自身來講 , 確也 有 致 死 之 因。

首 先 是 政 治 思 想 的 模糊 。 韓 信 是 位 傑 出 的 軍 事 家 , 這 是 沒 有 異 議 的 。 但 軍 事 上 的 成 功 , 不 等 於 政 治 上 的 成 熟 。 審視 韓 信 的 一 生 , 我 們 覺 得 , 在 他 身上 缺 乏 作 為 一 個 政 治 家 所 應 具 有 的 明 確的 政治 思 想 。 韓 信 為布 衣 時 , 也 曾有 與 “ 眾 異 ” 的 志 向 , “ 其 母 死 ” , 安 葬 在 “ 令其旁 可 置 萬 家 ” 的 “ 高 敞 之 地 ” ; 飢 餓 中 對 漂 母 的 贈 飯 表 示 將 來要 給 予 重 報 ; 還 忍 受 了常人 難 以 忍 受 的 胯 下 之 辱 。 但 志 向和 政 治 理 想 不 能 劃 等號 。 他 的 這 些 言行 表 現 了 什 麼 政 治理 想 呢 ? 我 們 不 很 清 楚 。 劉 邦年 輕 時 到 過 鹹 陽 , 看 到 秦 始 皇 的 威 儀後 , 嘆 道 : “ 磋 乎 , 大 丈 夫 當如 此 也 ! ” 感 嘆 中 吐 露 了想 當 皇 帝 的 遠 大 理 想 。 項 羽 年 輕 時 避 難 吳 中 , 看 到 秦 始 皇 出 遊 的 盛 況 , 脫 口 而 出 : “ 彼 可 取 而代 也 ! ” 不 知 不 覺 中道 出 了要 奪 取 最 高 統治 權 的 宏偉政 治 抱 負 。 韓 信 在 豪傑 蜂起 , 相 與 並爭 的 社 會 大 動 蕩時 代 , 不 能 抓 住 時 機 , 獨 自揭 竿 而 起 , 而 總 是 東 投 西 靠 。 先 是 投靠 項 梁 , 項 梁 死 後 又 轉 歸 項 羽 , 後 又 投 奔 劉 邦 。 這 種 寄 人籬 下 的做 法 , 實 際 上 把 自己 的命 運 拱 手 交 給別 人 , 自己 甘 當 任人 宰 割 的 “ 魚 肉 ” 。 更 為 關 鍵 的 是 , 當韓信 破 趙 定 齊後 , 兵 威大 振 , 佔據 了 魏 、 代 、 燕 、 趙 、 齊 、 魯 大 片 地 區 , 其勢力 已 在 劉邦 、 項 羽 之 上 , 這 時 有 人 勸 他 脫 離 劉 邦 , 獨 樹 一 幟 , 但 他 感 於 劉 邦 的 小 恩 小 惠沒 有 答 應 。 有 人 據 此 證 明 韓 信 對 劉 邦 的 忠 誠 、 其 被 殺 的 冤 屈 。 但 我 們 認 為 , 縱 觀 韓 信 的 一 生 , 不 能 說 他 對 劉 邦 是 忠 心 耿 耿 的 。 此 時 他沒 有脫 離劉 邦 , 表 而上 是 對 劉邦 的 “ 忠 ” , 實 際 上 是 他 沒 有 統 一 天 下 的 政 治 理 想 和 心 理 準 備 的表 現 。 歷 史不 能 重 演 , 但 可 以 假 設 , 如 果 韓 信是 一 個 成 熟 的 政 治 家 , 有 一 個 明 確 遠 大 的 政 治思 想 , 對 劉 邦 有 個 清 醒 的 認 識 , 此 時 脫 離劉 邦 , 獨 樹一 幟 , 由 自己 完 成 統 一 天 下 的 大 任 , 那 以 後 被 殺 的 還 會 是 朝; 信 嗎? 由於 韓 信沒 有 遠 大 的 政 治 思 想 , 沒 有 統 一 天 下 的 氣魄 和 膽 址 , 對 政 治 目標 始 終茫 然 , 抓 不 住 於 己 有 利的眾 多機 會 , 甘 願 把 自己 的 命 運 交 給 劉邦 , 致 使 他 在 與劉 J書的 矛 盾 衝突 中 處 處 被 動 , 當矛 盾 衝突 達 到 一 定 程 度 時 , 其 被 殺 就 在 所 難 免 了 。

其次 是 位 置 關 系 的 混 亂 。 在一 個政 治 集團 中 , 有 夕、 是 領 袖 , 有 夕、 是 輔佐 , 有 的 是 核 心 人物 , 有的 是 一 般 成 員 。 每 位 成 員 都 應 找 準 自己 的 位 置 , 搞 清 與 其 他 成 員 的 關 系 , 最 大 限 度 地 發 揮 自 己 的 才 能 , 為 集 團 的利 益 起 到 自 己 應起 的作 用 。 在 劉 邦 政 治 集 團 中 , 劉 邦是 領 袖 , 韓 信 是 輔 佐 劉 邦打 天 下 的 一 名 將 領 。 但 韓 信 始 終 不 清楚 這 一 點 , 找 不 準 自 己 在 集 團 中 的位 置 。 他 對 劉 邦 總 是 處 在 既 不 服 、 又 不 敢 反 , 既 不 滿 、 又 抱 有 幻 想 的 心 理 狀 態 中 。 他 不 是 盡 心 盡 力 為 劉 邦打 天 下 , 而是 總 為 個 人 利 益 打 著 小 算 盤 。 投 奔 劉 邦 , 未 被 重 用 , 心 生 不 滿 , 開 了小 差 , 是 蕭何把 他 追 了 回來 ; 由 於 蕭 何 的 力 薦 , 劉 邦才 把他 拜 為 大 將 。 就 韓 信的 才能 而論 , 當個 大將軍 是個 合 適 恰 當 的位置 , 可 算是 志得意 滿 。 但 過 ` r 一 段 時 間 , 韓 信就 不滿 於 大將 軍 的位 置 了 。 在 劉 邦 被 項 羽 圍 困 榮 陽 的 危 急 時 刻 , 他 不 是 及 時 去 解救 劉 邦 , 而 是要 挾劉 邦封 他 為 假 齊 王 , 逼 得 劉 邦不 得 不 封 他 為真 齊 王 。 當 廠真 齊 王 , 韓 信是 不 是 就 心 甘 情 願 一 呢 ? 仍 然 沒 有 。 漢 五 年 , 劉 邦 “ ` 追 項 王 至 陽 夏南 ” , 與 韓 信 “ 期 會 而 擊楚 軍 ” 但 韓 信不 至 , 致 使 劉 邦被 困 固 陵 。 後 劉 邦 採 納 張 良 的建 議 , “ 自陳 以 東傅 海 , 盡 與 韓 信 ” 後 , 才 肯 出兵 。 韓 信作 為 劉 邦 手 下 的 一 員 大 將 , 每 每 在 劉 邦危 急 時 刻 , 不 是 全 力 以 赴 地 去 解 救 , 而 是 乘機 要 挾 , 以 此 抬 高身 價 , 提 高地 位 。 這 種 行 為 劉 邦 是 不 會 容忍 的 。

韓 信 與 劉 邦 的 關 系 , 不 同 於 “ 高祖 為布 衣 時 , 何 數 以 吏 事 護 高 祖 ” 的蕭 何 , 也 不 同 於 . ` 運 籌 策帷 帳 之 中 ” , 只 為劉 邦 出 謀 劃 策 , 不 掌 兵 權 的 張 良 , 更 不 同 於 “ 初 從 高 祖 起 豐 ” , 又 有 裙 帶關 系的 樊 啥 。 他 與 劉 邦 的 關 系 , 不 是 建 立 在 相 互 信任 的 基 礎 上 , 而 是 互 相 利 用 。 劉 邦要 用 韓 信 的 是 軍 事 才 能 , 韓 信要 用 劉 邦的 是 勢 力 ; 一 旦 雙 方 無 利討 用 , 就 可 能 出現 兔 盡 狗 烹 的結 局 。 韓 信 對 自 己 與劉 邦 的 這 種 關 系 認 識 不 清 , 總認 為 劉 邦 真 地 信任 他 , 重 用 他 , 致 使 對 一 些 事 情處 理 失 當 , 最 終 招 致 殺 身 之 禍 。 劉 邦拜 他 為 大 將 , 他看 不 出 是 蕭 何 的 而 子 ; 與 劉 邦進 行 了一 番 推 心 置 腹 的 長 談 , 向 劉力二大 講 項 羽 的 為人 , 應 如 何 封 賞 手 下 , 使 自己 的 內 心 世 界 在 劉 邦 面 前 暴 露 無 遺 , 讓 劉 邦 抓 住 了自己 的 弱 點 。 被 拜 大 將 後 , 他 “ 下 魏 破 代 ” , 劉 邦就 “ 使 人 收 其 兵 ” ; 佔領 趙 燕 , 劉 邦 又 奪 其 軍 ; 被 封 齊 王 , 劉 邦立 即 . ` 徵 其 兵 ” 。 明 顯 地 對 他 極 不 信 任 。 但 此 時 的韓 信仍 然 認 為 劉 邦對 他 “ 解 衣 衣 我 , 推 食 食 我 , 言 聽計 用 ” , “ 深 親 信 我 ” , 完 全 被 劉 邦 小 恩 小 惠 的 伎 倆 給 蒙 騙 住 了 。 該 下 之 戰 , 項 羽 剛 被 打敗 , 劉 邦 就 “ 襲奪 齊 王 軍 ” , 又 “ 徙 齊 王 信 為 楚 王 ” , 對 其 極 不 放 心 已 經 公 開 表 示 出來 。 此 時韓 信木應 猛 醒 , 急流 勇退 , 但他 仍執迷 不 悟 , 一 錯再 錯 。 至 楚 , ` ’ 行縣 邑 , 陳兵 出人 ” 。 劉 邦偽 遊 雲 夢 , 實 欲 襲 他 , 他 “ 自度 無 罪 ” , 毫無 準 備 , 並逼 故 交 鍾 離 昧 自 殺 以 媚 劉 邦 。 結果 被 劉 邦 逮 捕 , 廢 為 淮 陰 侯 。 這 時 韓信雖 然 明 白 了 “ 狡 兔 死 , 走狗 烹 ; 高 鳥盡 , . 良 弓藏 ; 敵 國 破 , 謀 臣 亡 ” 的 道 理 , 但 在 他 與 劉 邦 等 人 的關 系 問 題 上 仍未 徹 底 認 清 , 最 後 在 劉 邦帶 兵 擊 陳 赫 時 , 被 呂后 、 蕭 何 騙 入 長 樂 宮殺 害 。 這 正 如 王 世 貞 所 說 : . ` 信 雄武 多 柳 , 然 一 為 帝詐 而 奪 趙 兵 , 再 為帝 詐 而 奪 齊 兵 , 一 給 而 失 國 , 再 給 而 失 族何也 ? 信 篤於 信 , 謂 高帝不 負 乃 爾 。 ”

再 次 是 性 格心 理 的 高傲 。 人 生 在 世 , 絕不 可 能與 世隔絕 , 必 然要 同周圍 的人 接觸 往 來 。 既 然 人 與 ) 、 的 交 往 不 可 避 免 , 自然 應 該 講 求 處 世 的 技 巧 以 建 立 良好 的人 際 關 系 。 故 中 國傳 統 處 世 之 道 提 倡 謙 和 , 反 對 高 傲 自滿 。 韓 信 確 有 軍 事 才能 , 蕭 何 稱 他 是 “ 國 士 無雙 ” 。 劉 邦 看 重 他 , 諸將佩 服 他 , 他木應 充分利用 這 一 優 勢 , 團 結諸 將 , 處 理 好 各 種 關 系 。 但 他都 不 懂這 些 , 他 仗恃 自 己 的 才 能 , 高傲 自滿 , 看 不 起 他 人 。 周 勃 、 灌 嬰 皆 是 名 將 , 他 ` ’ 羞 與 絳 ( 周勃 被 封 為絳侯 ) 、 灌 等列 ” 。 樊 啥 與 劉 邦 是連 襟 , 且 作 .錢勇 敢 , 屢 立 戰 功 , 對 韓 信極 為 恭敬 。 信至 其家 , 他 “ 跪 拜 送 迎 , 言稱 臣 ” 。 而 韓 信 卻說 : “ 生 乃 與 啥 等 為伍 ! ” 傲 慢 已 至 極 點 。 不 僅對 同 僚 如 此 , 甚 至 把 已 做 了皇 帝 的 劉 邦 也 不 放 在 眼 裡 。 在 他與 劉 邦 談 論 諸 將統 兵 能力 時 , 他 隨 口 排 抑 。 劉 邦 問 他 : “ 如 我 能將 幾 何? ” 他 隨 口 回 答 : “ 陛 下 不 過 能 將 十 萬 。 ” 劉 邦 又 問 他 : “ 於君 何 如 ? ” 他 脫 口 而 出 : ’ ` 臣 多 多 而 益 善 耳 ! ” 使劉 邦 十分 難 堪 。 不 要 說 面 對 皇 帝 , 即 使 是 同僚 , 這 種 態度 也 很 難 叫 人 接 受 。 由 於 韓 信性 格 心 理 極 為 高 傲 , 把 誰 都 不 放 在 眼 蟻 , 使 劉 邦 “ 畏 惡 其 能 ” , 使 同僚 敬 而 遠 之 , 把 自己 搞得 十分 孤 立 。 在 劉 邦 要 逮 捕他 時 , 竟無 一 人 為其 講 情 。 謀 臣 各 個 出 謀獻 策 , 武 將 皆 口 : ’ ` 覓 發 兵 骯 豎 子 耳 。 ” L 司 馬遷 在 最 後 的論 贊 中批 評 他 說 : “ 假 令 韓 信學 道 謙 讓 , 不 伐 己 功 , 不 矜 其 能 , 則 庶 幾 哉 , 於 漢 家勳 可 以 比周 、 召 、 太 公 之徒 , 後世血食矣 。 ”

復 次 是 報 復 意 念 的 強 烈 。 中 國傳統 的 處 世 之 道 很 重 視 “ 寬 ” 。 《易 傳 》 中 說 : ’ ` 地 勢坤 , 君 子 以 厚 德 載 物 。 ” 意 謂 有 道 德 的 人 胸 懷 應 該 寬 大 , 能容 各 種 人 物 和 各 種 意 見 , 就 如 大 地 厚 博 一 樣 明 代 呂坤 曾稱 “ 寬 ” 為 處 人 第 一 法 。 韓 信在 對 待 人 、 事 上 , 未 能做 到 寬 , 而 是 涯 毗 必 報 。 他 未 發 跡 時 , 曾 寄 食於 下 鄉南 昌亭 長 家 , “ 數 月 , 亭 長 妻患 之 , 乃 晨 炊 募 食 , 食 時 信 往 , 不 為 具 食 ” , 他 一 怒 之 下 離 去 , 自此 對 下 鄉 南 昌亭 長耿 耿 於 懷 。 行 在 淮 陰 途 中 , 受 了屠 中 少 年 的 胯 下 之 辱 。 這 一 侮 辱 對 他 可 謂 刻 骨 銘 心 。 等他 做 廠楚 王 , 剛 一 至 國 , 就 急 不 可 耐 地 召 “ 下 鄉 南 昌 亭 長 , 賜 百 錢 , 口 : ` 公 , 小 人 也 , 為德 不 卒 。 ” ’ 對其 進 行 侮 辱 報 復 。 “ 召辱 己 之 少 年 出 胯 下 者 以 為楚 中 尉 。 告 諸 將 相 口 : ` 此 壯 士 也 。 方 辱 我 時 , 我 寧 不 能 殺 之 邪 ? 殺 之 無 名 , 故 忍 而 就 於 此 ” , 對 其 進 行 一 種 表 面 上 寬 宏 大度 , 實 際 是 使 其 在 他 手 下 欲 死 不 忍 , 欲 活 不 快 , 整 天 受 精 神 自 責折 磨的 高 級 報 復 。 由 於 韓 信報 復 意 念 極 強 , 任何 人 一 旦 得 罪 都 逃 脫 不 掉 報 復 , 致 使 有 些 得 罪 了他 的 人 就 走 上 破 釜 沉 舟 、 挺 而 走 險之 路 。 韓 信最 終 被 殺 的 直 接 導 火 線 就 是 ’ ` 其 舍 人 得 罪 信 , 信 囚 , 欲 殺 之 。 舍 人 弟 上 變 , 告 信 欲 反 狀 於 呂后 ” 。

韓信 是 中 國 古 代 的一 個 著 名 軍 事 將 領 , 他 為劉 邦奪 取 天 下 立 下 r 汗 馬功 勞 , 但 最 後 卻 被 劉 邦 等人 殺 害 了 。 由 於 人 們常有 同 情 弱 小 者 、 失 敗 者 的 心 理 , 在 韓 信 被 殺 的 原 因 上 , 往 往 著 眼 於劉 邦等 人 身 上 的 多 , 在 韓 信 自身 上 尋 找 的 少 。 木 文 從 韓 %(’ 自身上 探 討一 下 被 殺 的 原 因 , 或 許 對 全 面 正 確 地 認 識 評 價 歷 史人 物 和 事件 , 能 起 到 一 點 積 極 作 用 。


杭州刺史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韓信,西漢開國功臣,作為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被漢高祖劉邦稱為漢初三傑,被蕭何稱為“國士無雙”,更被後世譽為“兵神”“兵仙”。

作為戰必勝,攻必取,為大漢立下不是功勳,集王侯將相與一身的韓信,為何在沒有謀反的證據,直接被呂后下令殺害了呢?

其實這跟韓信在征戰時期做的幾件事有關。

韓信是淮陰人,早前家貧,卻志向遠大,不事生產,其實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胸懷天下,卻解決不了溫飽,常常餓肚子。當時在河邊洗衣服的漂母,看韓信可憐,於是給他飯吃。甚至受到當地的屠夫,被逼從屠夫胯下爬過。可以說,韓信在早期混的相當失敗。

後來天下大亂,韓信覺得機會來了,先是投奔項梁,不受重用,後來又投奔劉邦,還是不受重用,胸懷奇謀,卻無人賞識,韓信鬱郁不得志,幸好蕭何慧眼識英雄,向劉邦鄭重推薦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韓信方得以施展自身的才華。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 ▄ ▅ ▆ ▇ █ 謝謝關注█ ▇ ▆ ▅ ▄ ▂



清風說史


淮陰侯韓信被殺的原因主要是投靠匈奴,後被柴武屠平參合城斬殺。韓信被劉邦封為韓王后犯下了三條罪狀:

1、韓信南面稱王後,在滎陽保衛戰中戰敗,被項羽關押。

2、匈奴進犯都城馬邑時,韓信並未對仗反而屢次求和。

3、韓信被懷疑後和匈奴約定好共同攻打漢朝,起兵造反,把國都馬邑拿出投降匈奴,並率軍攻打太原。



小飛鴻


韓信被殺不是必然,關鍵在於韓信走錯了幾步路。

韓信做為“漢初三傑”之一,劉邦評價他“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克。”擁有絕頂高明的軍事才能,但是他卻沒有逃過“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命運。然而韓信的死,並非必然,最關鍵是韓信走錯了路,可以說是一步步走向深淵。

韓信走錯的第一步:請封假齊王。

韓信在酈食其遊說齊國投降之後,趁齊國沒有防備,率領部隊發動突然襲擊,一舉大敗齊國,而酈食其卻被齊王給烹了。酈食其是劉邦的重要謀士,韓信只看到了自己建立功業,卻沒有想到劉邦的心情,而恰在此時韓信還向劉邦索要“假齊王”,劉邦當時就怒不可遏,雖然在張良的提點之下,劉邦將韓信封為“齊王”,但是劉邦對韓信的憎恨增加了不少。

劉邦建國之後,分封了8個異姓王,最終只有一個得到善終,多數都被劉邦殺死,他從沛縣帶出來的兄弟基本都善終,故而劉邦是一個“殺功王,不殺功臣”的君王。韓信的請封,是他走錯的第一步。

韓信走錯的第二步:持軍邀賞。

韓信打下齊國之後,對項羽的包圍基本完成,韓信卻沒有第一時間出兵包圍項羽,劉邦只有在前線苦苦支撐。劉邦疑惑之間,張良說明的原因“此戰將會是楚漢最後一戰,此戰打完了後,這些異姓諸侯王就不可能再有功業,也得不到封賞,所以他們現在想劉邦給他們賞賜。”劉邦經過張良的指點,給了韓信、彭越、英布等人更多的賞賜,他們也如期出兵,最終打敗項羽。

韓信這是走錯的第二步,其他諸侯王的實力、底盤與韓信相比小很多,所以其他人還可以在要封賞,但是韓信當時已經是齊王,擁有足夠大的底盤和實力,若在要求封賞,那對劉邦的威脅就太大了,劉邦不得不防。

韓信走錯的第三步:政治幼稚。

打敗項羽之後,劉邦對韓信的防備之心已經非常明顯,將韓信由齊王調為楚王,但是韓信並沒有覺察,反而劉邦說什麼他就聽什麼。項羽的部將鍾離眛投靠他的時候,劉邦以此為由要定韓信的罪,但是韓信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不聽鍾離眛的勸說,反而逼死鍾離眛,親自到雲夢澤見劉邦,結果一到雲夢澤就被劉邦捉住了。

韓信的政治幼稚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對劉邦沒有絲毫的防備,以韓信的軍事才能,只要韓信待在楚地,劉邦斷然不敢輕易出兵剿滅韓信,但是韓信鳥入牢籠,雙手就擒,這是韓信走錯的第三步。

韓信走錯的第四步:困獸之鬥。

韓信被囚禁到洛陽之後,被劉邦降職為淮陰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韓信沒有被殺,但是韓信內心有非常多的不甘和怨恨,他還將這種不滿表現出來。韓信現在是“虎落平陽被犬欺”,而他已經沒有當年忍受胯下之辱的忍耐,最終所有的不滿在呂后這邊進行放大,呂后自然不會留這樣一個有威脅的人在身邊,所以誅殺了韓信。

從大局來說,這一步韓信無論怎麼走,他都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所以也不能說他走錯,不過韓信若是從此不問朝政,不發洩不滿,或許有一線生機。

韓信要是不一步錯,步步錯,以他的功業,他不一定會被劉邦殺死,因為劉邦“殺功王,不殺功臣”,只要韓信能收起鋒芒,劉邦也不一定會殺他。再退一步講,只要他能待在楚國不出來,劉邦忌憚他的軍事能力,定然不敢輕易滅了他。

可惜韓信是一個天真的人,他缺乏張良的那種人生智慧,也缺乏蕭何的政治頭腦,最終“生死兩婦人,成敗一蕭何。”


帝國烽火


韓信,軍事上是專家能手,可惜,政治上,他稍微業餘了。可以說,一切都是自己找死!高祖算是個好皇帝了,對待一起打江山的弟兄們都不薄,該封王封王,該封侯封侯,可以說老實點,機靈點,都能享受榮華富貴的,偏偏有人要做死,要造反的,這沒得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造反的王侯和功臣們都先後自己做了死,變成了歷史的塵埃。 我們來說說這位韓大將軍:一,功高蓋主,此古今大忌,卻又不覺得是危機,反而沾沾自喜,這是多麼無知大意;二,居功自傲,一個人太居功,太自傲,太覺得自己了不起,老子天下第一,沒有老子,這天下就不成天下了,這就驕傲的讓人討厭了,當然也包括皇帝和其他王侯,這是政治的幼稚和性格的可笑了;三,不忠不義,目無領導,三心兩意,想謀反,又猶豫不決,謀反,這不是自取滅亡嗎?第一次想造反,被高祖消了一頓,更是心懷怨恨,高祖放你一馬,後來又想造反,呂后可不慣著你,你要作死,那就成全你!!算必然嗎?必然的成份為主吧!為什麼別人沒死,死的是你韓信?下到地府,也不知他好好反省過沒有,什麼都怪別人不對,那說得過去嗎?會怪怪自己,自己是真作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