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到周,酒器到方鼎,虎紋到龍紋,青銅器何以攪動風雲?

說起我國最為久遠的一種器皿,那一定是青銅器了

,早在公元4000年就已經鑄造出了青銅器,青銅器,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一種器皿,青銅器造型獨特,紋飾特殊,受到了商周時期君主們的喜愛,並且成為了中國商周青銅器的標誌,後世的學者們就將商周時期青銅器的的發展過程及時間,分成了無數個階段,用以研究青銅器的價值,分別為商代前期,商代後期,西周前期,西周後期,春秋前期,春秋後期以及戰國前期,先秦時期等等。

商到周,酒器到方鼎,虎紋到龍紋,青銅器何以攪動風雲?

一·青銅器出現

據有關資料以及多方查證,青銅器並不僅僅是在中國有,然而,器物在精美不再時間中國的青銅器,雖然在世界上成型較晚,然而他卻有著獨特的造型以及精神,在鑄造工藝上使用規模上佔據世界第一名,從而中國古代的青銅器,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並且引發著人們的重視。

中國的青銅器,主要是指大約4000年前用銅加錫合制而成的銅器,青銅器大概包括了炊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等,青銅器流行,並且受歡迎,在4000年前一直到秦漢時代,一直是人們喜歡的事物,同樣,古代的青銅器也是代表著我國精神文明的結晶。

1、形成階段

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是中華文明的起源,青銅器的起源,大概在大約距今5千至4千年

的堯舜禹時代,據古文獻記載,當時的人們,開始發現並鑄造青銅器,在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龍山時代遺址中,發掘了幾十處青銅器製品,這是我國青銅器起源的最好證明。

夏朝成立後,家天下開始盛行,青銅器從有青銅容器發展出了兵器。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春秋晚期至戰國,鐵器被人發現並應用了起來,鐵器的效率要寡慾銅器許多,並且造價低,漸漸地,銅製工具越來越少。

從而,在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一般是用於做裝飾品,或是酒杯,盆碗等等,秦漢時期,隨著陶器和漆器進入日常生活,銅製容器品種減少,青銅器迎來了又一次演變,那就是僅用於裝飾品,或者是禮儀,祭祀用途的器具,比如說鼎,鼎由最初的燒煮食物的炊具逐步演變為一種禮器,成為權利與財富的象徵。就比如楚國稱霸後,楚莊王問鼎中原,要知道,鼎的地位,代表了天下至尊的周天子,區區一個諸侯,哪有資格去問鼎的重量呢?同樣,從此以後,周天子的權利就開始了明面上的衰弱,下滑。

商到周,酒器到方鼎,虎紋到龍紋,青銅器何以攪動風雲?

2、基本用處

青銅器的基本功能及用途,被古人分為了兩種,一種是盛裝物件,第二種是陳設佈列,承裝物件很簡單,這是青銅器最初的形態,比如說酒杯,盆碗等等,及即便是在三國時期,依然有用青銅器承裝食物的,又比如說就被,青銅器紋飾精美,收到各國君主的喜愛,用青銅器的酒杯飲酒,然而,青銅器是由銅與鉛製成的,鉛對人體危害極大,從而,古代君主喜好飲酒者,大多短命,酒精只是一部分原因,更大的原因,是因為青銅其中含有的鉛,而陳設佈列就更不用說了,就是用青銅器製成裝飾品,擺飾的物件,做工精美,比如說鼎,又或者青銅鑄成的小部件,等等等等。

商到周,酒器到方鼎,虎紋到龍紋,青銅器何以攪動風雲?

二·青銅器在發展過程中的顯著變化

開頭曾經說過,史學家們將青銅器的發展過程分為了幾個階段,在這幾個階段中,青銅器的變化最為明顯,分別為商代前期,後期,西周前期,後期,春秋前期,後期,戰國前期

1、商朝時期的青銅器

對於商代的青銅器而言,在商代早期可以分為三組,中期三組,晚期四組,從而商代的青銅器發展約為十組,這其中也存在著質的聯繫區別,在商代早期,青銅器多以酒器為主,商代早、中、晚三期銅器間的變化較大,尤其是中、晚期銅器之間的變化明顯。

商代中期銅器的類別較早期有所增加演變關係明顯,連續性較強。總的來看,除了紋飾變化較大,早、中期銅器的類別與形制變化均不是很大,從而,這個時期,青銅器變化的區別看似大,其實很是細小,是量變,而不是質變,若要說起顯著的變化,青銅器在商代中、晚期銅器變化顯著。

商朝中期晚期,青銅器的劇烈變化也代表了商代,統治時期,中後期的變化,以及逐漸喪失統治實力,經過了,商代300餘年的發展到了武丁時期,甚至已經形成了新的銅器系統。

商到周,酒器到方鼎,虎紋到龍紋,青銅器何以攪動風雲?

2、西周時期青銅器

在經過一定數量以及時間的發展後,到了西周時期,銅器分得更為細緻,整整分為五類,他們的時間段為

第一類在五週武王至周康王時期,第二類大致昭王至穆王前期,第三大致在穆王后期至共王時期,第四大致在懿王、孝王、夷王、厲王、共和時期,第五大致在宣王至幽王時期。

在周朝前期,銅器同樣是以酒器為主,作為飲酒的器恤,在這兩類銅器上,它們的形式有一些變化,在第二時期,出現了椎冠大鳥紋,可紋式的主體依然是獸面紋等第一時期的模樣,在這一時期,加之人們信仰,以及宗法制等多方面因素,在第三銅器時期,青銅器的類型已經開始出現了不一樣的趨勢,這一時期,青銅器的酒器類型有所減少,而食物器的類型有所增加,但比例上依然是酒器佔據著主流。

同樣,在外形方面,青銅器的外形開始由高向矮發展,部分器物的腹部開始有了下垂趨勢化,比較明顯,紋飾也以獸面紋為主,開始轉向了獸面紋與椎冠大鳥紋飾並行,到了第三時期銅器的時候,可以說是變化最為顯著的一個階段,第三銅器,之前主要是酒器,以及少量的食器,第四階段,食器開始漸漸地敢追上酒器,成為了主流。

到了第五階段,銅器已經徹底以食器為主,鼎開始出現,並且形狀大致相同,西周中期的銅器變化,大概延續並改變了700年來酒器的時代,酒銅器的結束,也代表著食銅器時代的開端,同樣這也是是商周青銅器發展過程中的最大變化。

商到周,酒器到方鼎,虎紋到龍紋,青銅器何以攪動風雲?

三·商周時期青銅器不同紋飾代表的內涵不同

1、牛鹿紋樣

迄今為止,通過我國發現的商代遺址中,可以得出,商代時期,鼎的飾品主要是以牛鼎與鹿鼎,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商朝時期,牛與鹿這兩種動物是最為常見的,並而商朝時期主要的活動範圍就是在河南地區,因為河南地處平原,地勢平坦,再加上古代生產力的不足,大多數地方都是原始森林的形狀。

並且氣候溫暖牛與鹿這兩種兩種動物是最為常見的,在甲骨文上就曾記載了古代牛與鹿,生活在山川大澤之中,成為了商代勇士們的獵殺對象,漸漸地,他們也被雕刻在器物上,成為了一種刻畫題材。

商到周,酒器到方鼎,虎紋到龍紋,青銅器何以攪動風雲?

2、虎紋樣式

其次就是虎紋樣式,在我國的國家博物館中,收藏著一種盛酒的容器,這個容器是一個大型虎鼎容器,在容器的腹部位置有一個巨大的虎頭,身體一分為二,呈對稱形,虎口下方為一人形,虎樽肩部刻有龍形,從而,虎紋樣式也是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一種。

周朝開國君主,周武王姬發勵精圖治,他知道前朝紂王喜好飲酒,從而惹出不少事端,後世,也一定會因為有飲酒而耽誤事,甚至禍國殃民的,於是他設下禁令,不許喝酒,而這也就導致了,此物的設計思路與傳統的設計思路有明顯區別,在龍紋頭上刻有細長符號,可以看作是龍的舌頭在舔食某種東西。在虎口下方有一赤裸人,人的口中散發著氣。虎紋飾一般為權利的象徵,這類器物只有王侯將相級別人物才可使用,寓意為封建社會等級森嚴。

商到周,酒器到方鼎,虎紋到龍紋,青銅器何以攪動風雲?

3、龍紋樣式

之後便是龍紋樣式,龍紋可以說是青銅器上最為常見的一種樣式,我國古代,人們大多封建愚昧,加之龍文化的發展,龍的形象深入人心,龍屬於神話中的生物,與水有關,所以水器上經常刻畫龍紋,並且從花紋可以判定出此件器物的年代是西周時期。

因為在西周時期,龍文化已經逐漸的被大眾接受,龍的形象在青銅器上屢見不鮮,這就意味著龍文化在漸漸地佔據主流,龍的地位總歸同樣在青銅器上裝飾上龍紋,也可以體現統治者的地位,以及對於神明的尊重,用周朝時期的禮,來維護自身的土地,同樣希望上天能夠互慰自己,使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周朝時期爆發了一次小冰河時代,死傷無數,人們的生活的水深火熱,這個時期的人處於一種弱勢地位,從而榮升為人們腦海中的神靈,便將它當做是一種信仰供奉,希望通過龍能夠溝通上天,改變他們水深火熱的地步。

商到周,酒器到方鼎,虎紋到龍紋,青銅器何以攪動風雲?

四·商周青銅器發展形成變化的原因

事物的發展會經歷四個部分,分別是形成,發展,衰落,消亡或轉變,事物到最後所得來的結果一定是消失,或者是新的轉變,青銅文化就迎來了新的轉變,青銅文化是物質文化的組成部分,在舊銅器系統的消亡時,新銅器系統則孕育而生,在商朝後期到周朝中期,就處於青銅器的轉變過程,也是過度過程。

1、政治系統

首先是政治系統,在王朝建立之初,為穩定政治,一般都會對前朝的遺民,採用安撫政策,一方面使得他們不會滋生事端,另一方面,也為了展現自己仁慈,一方面就好比周朝建國史變分封諸侯,一些商朝的後裔也被給予了封地,同樣前朝遺民既然得以繼續生活下去,那麼的觀念風俗習慣也就保留了下來,在這個地區,從而出現了與主流地區所不同的一種器物。

商到周,酒器到方鼎,虎紋到龍紋,青銅器何以攪動風雲?

2、經濟系統

新、舊兩種統治集團的關聯程度,以及人口對比,大概有著兩種情況,一是新、舊意識系統觀念、習俗的穩定性。與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相比,人類的信仰和觀念具有相對穩定的特點,一經形成,便不易改變,如祭祀形式、埋葬習俗等。

舊統治集團屬於不同族群。周朝建立後,本身是諸侯的周朝,它的人口上並不如商朝遺民上有優勢,然而,對於商朝遺民,他不能趕盡殺絕,因為這樣一來,不僅會給自己的統治抹上汙點,同時也會令生產力大下降,整個人口怕是要去2/3,這樣王朝根本就沒有辦法統治,於是便將他們分封諸侯,分到蠻夷之地,那裡的生活十分困苦,不利於生存。

而商遺民又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捨棄原有的銅器因素,全盤接納周人的銅器因素,其次,周朝本就是商朝的諸侯國,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源於商朝,從而在他的統計使用方面上與商王朝也有著一定的聯繫聯,故而,以商文化因素為主體的青銅文化面貌會延續較長一段時間

。二是新、舊統治集團屬於同一族群。比如商代前期與後期、西周與春秋時期,以及春秋與戰國時期,新、舊統治集團的變化僅僅是統治階層內部的權力調整,境內的民眾基本沒有改變,銅器系統自然也不會很快發生大的變化。

商到周,酒器到方鼎,虎紋到龍紋,青銅器何以攪動風雲?

3、意識觀念

第三則是意識觀念的不同,在歷史書上,曾經記載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在大禹時期,有一個人發明了酒,大禹非常非常喜歡酒的味道,然而他知道酒能夠讓人沉迷於此,不思進取,那麼後人一定因為有,因為

飲酒而誤國的,於是他將發明酒的人趕出了身邊,疏遠了她。

商到周,酒器到方鼎,虎紋到龍紋,青銅器何以攪動風雲?

可酒的出現已成定局,他一個人是無法改變的,商朝末代帝王紂王,因為飲酒鬧出了許多的事端,周武王繼位後汲取了因為飲酒亡國的教訓,於是在周初頒佈了限酒令,可卻沒能起到什麼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