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親姐姐元春當了娘娘,人人得意高興,寶玉為啥一點反應也沒有?

屏山品紅樓


我們讀《紅樓夢》,會發現賈寶玉真是一個奇怪的人,大家都開心都高興的時候,他不開心不高興。比如說親姐姐元春當了貴妃娘娘了,賈府上下個個得意,只有賈寶玉無動於衷。

這無上的榮光,賈寶玉就是不感興趣。他這種“不通時務”的“痴傻”,成了世人眼中的異數。總之,不可理喻就對了。

賈寶玉這到底是怎麼了?

《紅樓夢》十六回,賈元春封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的消息傳來,賈府上下個個喜氣盈腮,人人面有得意之狀。不要說是賈府,放到任何朝代,任何家族,這都是天大的喜事。賈家已歷經近百年,往日輻輳的舊時光,賈母是經過的,王夫人輩沒有享過賈母那樣的大富貴,可是比起王熙鳳這一代是要好些的,至於賈府的小姐們,在王夫人口中,根本和當年的賈敏沒法比,僅有的幾個丫鬟就像廟裡的小鬼,也就比平常人家女孩稍好些罷了。

總之,賈族落魄了,現在大小姐當上了娘娘,這是賈府又要重振輝煌了,能不全府上下高興嗎?連秦可卿也預言:元春封妃對於賈府來說,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

唯獨賈寶玉悶悶不樂。對於全府裡的喜悅氣息他置若罔聞。丫鬟就說他:別說咱家大小姐當上了娘娘,就是當上了皇上,我們寶二爺也沒有感覺。可見,寶二爺這種跟人家不一樣的事沒少做。

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在這一回回前,對此事有一個總評說:

賈府連日鬧熱非常,寶玉無見無聞卻是寶玉正文……黛玉回方解寶玉為秦鍾之憂悶,是天然之章法。

既是寶玉正文,能找到對照的依據嗎?《紅樓夢》開篇,頑石請求僧道二人將自己攜入富貴之鄉時,二仙師就對頑石有過警言:

“那紅塵中有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持;況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個字緊相連屬,瞬息間則又樂極生悲,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

在《紅樓夢》十九回賈寶玉自己有一段話:

“……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飛灰,飛灰還不好,灰還有形跡,還有知識。等我化成一股輕煙,風一吹便散了的時候,你們也管不得我,我也顧不得你們了。那時憑我去……”

這幾段話其實一脈相承,再比如他自己不去讀正經書,對仕途經濟絲毫不感興趣也就罷了,他還把用心於仕途經濟的人說成“祿蠹”。元春封妃,本質上是另一種形式的仕途經濟。他自然不感興趣。

關於人生富貴和死亡這些問題,賈寶玉、補天石(神瑛侍者的幻像)有著深刻的思想淵源與內在聯繫,我們可以理解為是賈寶玉有慧根,也可以說他是已得了僧道警示的真義。用我們老百姓的話說:他看透了事物的本質。小說裡說寶玉是為秦鍾憂心,為黛玉揪心才打不起精神,是一個方面,但絕不是核心,這不過是曹公的障眼法。寶玉的個人價值觀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他認為不過一夢,最終是萬境歸空。


屏山品紅樓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討論下,元春當了娘娘,賈府諸人為什麼人人得意高興。

每每讀到元春當了妃子,我總是忍不住想起鴛鴦懟她嫂子的一段話:

鴛鴦聽說,立起身來,照他嫂子臉上下死勁啐了一口,指著他罵道:“你快夾著嘴離了這裡,好多著呢!什麼。好話'!宋徽宗的鷹,趙子昂的馬,都是好畫兒。什麼。喜事'!狀元痘兒灌的漿兒又滿是喜事。怪道成日家羨慕人家女兒作了小老婆,一家子都仗著他橫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的眼熱了,也把我送在火坑裡去。我若得臉呢,你們在外頭橫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爺了。我若不得臉敗了時,你們把忘八脖子一縮,生死由我。”

元春雖然是做了皇帝的妃子,依然是皇帝的小老婆。

她做了小老婆給賈府帶來了什麼呢?

帶來了皇親國戚的榮耀,給予了賈府在官場上的安全感。同時給了賈家人作威作福,以權謀私的資本。從後文來看,正經的國舅賈寶玉正經的國丈賈政都沒有藉此做什麼事情。

但是堂國舅賈珍堂國丈賈赦肯定藉著元妃的名頭幹了不少事。

BUT,一筆寫不出兩個賈字來。

很明顯這些賬後來也會算到元春以及賈政一家的頭上。

有人說元春封妃後對賈府沒有帶來好處,顯然是不對的。

賈赦強取石呆子的扇子,賈珍到處拈花惹草的時候,除了自己身上現有的官職,一定也還想著,自己是國丈國舅呢!自有娘娘撐腰。

但是元妃給賈府帶來的榮耀也好,還是給賈府帶來的權力也好,對於寶玉來說,全無用處。

賈寶玉在意仕途嗎?

不在意。

賈寶玉會仗勢欺人嗎?

顯然不會。

寶玉關心的是什麼呢?

父母長輩們健康和氣,還有身邊女孩子們過得好不好,開不開心。最重要的是林妹妹好不好,開不開心。

這些都不是元春進宮能帶給寶玉的。

甚至於對寶玉來說,少了一個清淨女兒身,少了一個可愛的溫柔的姐姐——參見迎春出嫁。

也就是在寶玉眼中明明不是好事的一件事情,叫他如何高興的起來呢!

可能在寶玉心中覺得秦鍾死了,林妹妹還沒回來,偏偏姐姐當了妃子也回不來了。怎麼這麼不順呢?

如此,難道寶玉還會高興嗎?


春秋隨話


這一情節出自《紅樓夢》第十六回:賈元春才選鳳藻宮,秦鯨卿夭逝黃泉路。根據這一回的描述可以歸為兩個原因:好友秦鍾得病和林黛玉不在身邊。

賈寶玉與賈元春的關係

會不會是因為賈寶玉與賈元春的關係交惡,因此賈元春“才選鳳藻宮”時賈寶玉才不為其高興呢?

在《紅樓夢》第十八回中這樣描寫到:

當日這賈妃未入宮時,自幼亦系賈母教養。後來添了寶玉,賈妃乃長姊,寶玉為弱弟,賈妃之心上念父母將年邁,始得此弟,是以憐愛寶玉 與諸弟不同......其名分雖系姊弟,其情狀有如母子。

可見賈寶玉與賈元春的關係是很好的,寶玉當時不感到高興是另有原因,有其他事情影響了寶玉的心情。

秦鍾得病

秦鍾是賈寶玉的同窗好友,二人一起上課,有事兒一起扛,關係很鐵。在《紅樓夢》第十五回記載到秦鍾、賈寶玉與王熙鳳一起曾下榻水月庵,也就是饅頭庵。在這裡秦鍾見到了自己的暗戀對象:小尼姑智能。智能是淨虛的徒弟自幼在賈府走動,也與寶玉、秦鍾玩好。漸漸的秦鍾與智能便心生愛慕之情。從後來賈寶玉的話中便可以得到印證:那一日在老太太屋裡,一個人沒有,你摟著他做什麼來?

這次在饅頭庵在次遇見,兩人私下裡雲雨數次。秦鍾秉賦最弱,在返回的途中受了風寒,又因為與智能雲雨,傷了元氣,回來時便咳嗽傷風,只在家中養息。後來智能偷偷跑來看秦鍾,被父親發現,將智能趕出,打了秦鍾一頓。自此秦鐘的病更加嚴重。

賈寶玉與秦鍾是好朋友,他當然很傷心。因此“雖聞得元春晉封之事,亦未解得愁悶”。

林黛玉不在身邊

林黛玉因為父親林如海的變故離開賈府,趕會揚州城。賈寶玉與林黛玉的關係自然不必說。黛玉離開,寶玉當然會很傷感,不知道自己的林妹妹幾時能夠回來。她在外過得好不好?有沒有想自己?這些都縈繞在賈寶玉的心頭,讓他煩悶。

原文對賈寶玉的情感變化是這樣描述的:

且喜賈璉與黛玉回來,先遣人來報信,明日就可到家,寶玉聽了,方略有些喜意。

秦鍾與林黛玉都是他的好朋友,當他們一個身染重病,一個又不在身邊的時候,怎麼會不感到傷心呢?況且賈寶玉他的骨子裡就是反對封建世俗,不愛慕權貴,因此就算賈元春當了娘娘,他也開心不起來。


潮打的空城


賈元春當了貴妃娘娘,如果賈寶玉高興得與眾人一般,手舞足蹈,那他就不是賈寶玉了,而是甄寶玉了。

01 性格特點的真實表現

在紅樓夢第三回中,作者對賈寶玉性格特點作了這樣的描述: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絝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在俗人的眼裡,他是一塊愚頑不識時務的石頭,不求上進,不合時宜,奇怪的是,即使眾人都說他不識抬舉,他也不在乎那些說法,這是他性格當中堅定強硬的部分,他的堅持高過世人的見識。
在他的眼中,評判周圍的人和事,不以成敗論英雄,也不以高低貴賤論是非。他以以性情的靈頑,品性的清濁和人格的高低來看待周圍的人和事。他對人性醜惡的批判從來都不客氣,他批判過寶釵,罵過湘雲,
他對薛寶釵的勸導予以反擊,說:“好好的一個清淨潔白女兒,也學的釣名沽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這總是前人無故生事,立言豎辭,原為導後世的鬚眉濁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瓊閏繡閣中亦染此風,真正有負天地鍾靈毓秀之德!”
他史湘雲的規勸,立刻下逐客令:“姑娘請別的屋裡坐坐,我這裡仔細汙了你知經濟學問的。”

在懂他的人眼裡,他就是獨一無二的。在《紅樓夢》中,懂他的人有兩人,便是林黛玉和妙玉,這兩塊玉都同他有一樣的性情,不合時宜,自許高潔,視名利金錢如糞土。寶玉對此二人也是極為尊敬的。

02 人生追求不同於俗人

在賈寶玉的人生價值觀裡,名利不是第一位, 對於那些立志功名,追求榮耀顯達的鬚眉濁物,賈寶玉一向鄙視和厭惡,並給讀書上進的人取個名字叫“祿蠹”。
他對當時的科舉制度持批判的態度,尤其痛恨八股文。八股取士源於明太祖朱元璋,他推崇程朱理學,這些體制和思想並不利於國家吸取人才,反而培育出一批書呆子。他抓住八股取士這一環,對封建主義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等上層建築都作了批判,甚至不指名地批了朱元璋那樣的專制君主。
更有時文八股一道,因平素深惡此道,原非聖賢之制撰,焉能闡發聖賢之微奧,不過作後人餌名釣祿之階。
那麼他追求什麼呢?
他讀得書是《牡丹停》《西廂記》,這些書在當時相當於是禁書,好比靡靡之音,然寶玉見了如獲至寶,還分享與黛玉一起讀。這是他追求進步和人性自由價值觀的體現。
古今小說並那飛燕,合德,武則天,楊貴妃的外傳與那傳奇角本買了許多來,引寶玉看。寶玉何曾見過這些書,一看見了便如得了珍寶。

03 家庭倫理

賈寶玉喜歡混在一群女兒中間,他是喜歡熱鬧的。自己的親姐姐進了皇宮既不能如常人家姐弟來往,更談不上相見了。這於賈寶玉何喜之有?
再想那賈元春省親,一見家人便淚水漣漣,不能自已。對於賈政送她入宮也是不能釋懷,好好一家人,行起了君臣之禮。
賈妃垂簾行參等事。又隔簾含淚謂其父曰:“田舍之家,雖齏鹽布帛,終能聚天倫之樂;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
賈寶玉對女兒的體貼,又怎能不心疼自己家姐,年紀輕輕鎖在深宮之中,陷於權勢爭鬥之中,何樂之有?想必在寶玉心中,是對家姐一片惋惜之情。


讀書悟道


這正是寶玉的可貴之處,沒有功利之心,只為感情而活,到底不愧是神瑛侍者下凡,大底神仙都是清心寡慾的,神瑛侍者因為一念紅塵,偶動凡心,便得蒙受這輪迴下世之苦。這境遇有點像清世祖福臨,福臨在萬念俱灰的時候曾經寫過出家偈 “我本西方一衲子,緣何落在帝皇家!……黃袍換卻紫袈裟,只為當初一念差。 ”這講的都是一念之差落入凡塵,忽而發現娑婆世界的功名利祿並不是自己內心所向往的,而放不下只有那一點情愛,可是當初選擇了紅塵,紅塵功利的枷鎖就鎖在自己身上了,不是想不想的問題,是無法擺脫的問題。



比如賈政最厭惡的就是賈寶玉不肯務正,不肯讀正經書,那是他理解不了寶玉的心性,寶玉讀書可以過目不忘,是個聰明絕頂的人,他不肯讀書,指的是不肯讀那些《中庸》《大學》等讓他走仕途科舉之路的書,而他喜歡的莊子的學術,追求自由與恬淡。另外還有他的母親王夫人,以及丫頭襲人等人都一股腦地希望寶玉能把心思收回來,放在正經事上,因為他們畢生的追求,所需要的榮華富貴都只能由寶玉去爭取,所以說寶玉被這個世界的名利枷鎖給鎖住了。

所以,寶玉在這個無法擺脫的,他身邊的親人需要,而他又不喜歡的枷鎖之下,思想有時候是很痛苦的。 這也就解釋了他會喜歡黛玉,晴雯一類人,而疏遠寶釵,襲人等人的原因。 因為黛玉,晴雯是與他一樣心性的人,一種為感情而活的人,黛玉曾經不顧世俗規矩和他一起在大觀園的花影之下共讀西廂,還學戲文裡的痴男怨女傳遞手帕私下定情,雖然封建禮教不允許,兩個人還是相愛的死去活來;寶玉自己也說“黛玉從來不曾勸過她去從事仕途,而寶釵卻反其道而行之。”所以,他喜歡黛玉是因為兩人共通的心性,不追求功名利祿,不在乎封建世俗,隨自己的心而活著。

晴雯也是如此,單純而潔淨,雖然表面看著潑辣,要強,其實骨子裡卻是一副好心腸,從來不會明爭暗鬥的耍手段,而且最難得的是晴雯也是一個極其看重感情的人,她平時懶洋洋的,自己份內的工作從來懶得去做,卻拼命冒死地給寶玉補了一夜的雀金裘,並不是因為是寶玉的衣服她故意獻媚取寵,因為她平時做的活計都是寶玉的,而是為了看不得寶玉著急,幫寶玉圓場。 寶玉在《紅樓夢》後期表現得尤為突出,非常的親近晴雯,有了機密的事寧可吩咐她去辦,也不想讓襲人知道,因為他太明白瞭解襲人,寶釵一干人,想的是光耀門楣,追的是青雲直上,他小時候曾經口無遮攔說過寶釵“好好的清白潔淨女兒,也學的沽名釣譽,真真有負老天鍾靈毓秀之德。”

這裡不是為了分析寶釵,黛玉等人的性格,而是想通過這些他周圍的人物,從側面分析寶玉的心理。 寶玉是一個心裡不存在前程名利的人,可是來了塵世一遭,他總要追求點什麼,於是他看重友情,愛情,所以就會出現題目中的情況,他的親姐姐元春才選鳳澡宮,飛上枝頭成了娘娘,可這份光輝榮耀並不能打動他,讓他高興起來,到底還是晴雯瞭解他,真不愧是一路心性的人,晴雯說“他正想著林妹妹呢!別說大小姐當了娘娘,就是當了皇上,也動不了他的心。”原來林黛玉奔父喪去了,此時正在蘇州,所以他心裡惦記,也十分思念,元春當了娘娘這件事就算他稍有功利心又怎麼能和他的林妹妹相提並論,所以人人得意,他並無反應。


有雪片片57321


《紅樓夢》十六回,元春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消息傳來,寧榮兩府上下內外,莫不歡天喜地,獨有寶玉置若罔聞。為何?書中說,是因秦鍾 。秦鍾在送殯其姐可卿時,在水月庵與尼姑雲雨染病回家,尼姑竟私逃進城,找秦鍾。秦鍾父察覺,將尼姑逐出,笞杖秦鍾,三五日後氣死。秦鍾帶病未痊,又受笞杖,見老父氣死,又添許多病症。因此心中悵悵不樂。《紅樓夢》作者其實另有他圖,借寶玉之漠不關心,將元春為妃之喜事,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輕輕一筆帶過。就避開了秦可卿死葬大場面之重疊。當然與寶玉輕視仕官經濟有關,對這些大事無動於衷!寶玉號稱"大閒人"相符。而真正令寶玉惦記的是黛玉。書中寫道:且喜賈璉與黛玉回來,先遺人報信,明日就可到家了。寶玉聽了,方略有喜意。這方略有喜意,可否為【欣喜若狂】?黛玉離開榮國府,展眼一年半之餘。黛玉六歲進榮國府,與寶玉吃住一起三年,分別之後,音訊甚少。歸來十一歲,長大成人。作者為集中筆力寫秦可卿之喪,競讓黛玉等閨閣出局,從第九回至十六回,共八回之多。歸來兮,黛玉!歸來兮,寶釵、湘雲,三春!歸來兮襲人、晴雯……


大展宏圖3329


在古代,某家的女兒進宮後得到皇上的青睞是件舉家歡騰的事,賈元春才選鳳藻宮,加封賢德妃,賈家也是這樣的,從上到下,裡裡外外,都是喜氣洋洋的,可唯獨賈寶玉的表現卻有違常理,異常平靜,更見幾分愁容。這是為什麼呢?一個人在何種場景何種時候的何種表現都是有原因的,賈寶玉這樣,我們要結合他當時的處境。

姐弟關係

賈寶玉與元春關係極好,二人名為姐弟,情同母子,元春是個知書達理、善解人意、孝順父母、憐愛兄弟的好孩子,王夫人一大把年紀生下了寶玉,姐弟年紀相差很大,有十一二歲,元春是長姐,有替父母分憂、疼愛弟弟的覺悟,何況還是位銜玉而生的寶貝疙瘩,所以她對這個弟弟十分照顧,特別寵愛,對寶玉有自幼教導之恩,寶玉沒上學之前是跟著姐姐讀書識字的。

好病重友

親姐姐承蒙皇恩,晉升封妃,光耀門楣,不負所望,賈寶玉是不可能不為姐姐感到高興的。只不過,得到這個消息之時,寶玉的非常要好的男朋友秦鍾因智能之事被父親一頓狠打,結果氣死了父親,自己病情加重,悔恨交加。如此光景,寶玉這段時間一直心中不快,聽聞好消息也高興不起來,解不了他的憂,消不了他的愁。

知己不在

寶玉最喜歡的就是林妹妹了,前世之盟,今世知己。由於林姑父病重,黛玉回家了,林妹妹一走,寶玉自然不開心,會想念她。後來又得知林姑父去世,想來林妹妹定是傷心得不得了,寶玉想想都心疼。所以,姐姐的喜報他也就是小高興,但不會滿心歡喜。得知林妹妹晝夜兼程趕回來,明日就能見到了,寶玉才有了一些喜意,這就能理解了。

實不意外

賈元春的優秀,身為關係親密的弟弟,賈寶玉怎會不知。賈元春能成功入了宮去,就已經不一般了,深宮高牆,如履薄冰,步步驚心,方有了今日之榮耀,寶玉是一點兒也不意外,他始終相信美麗聰慧的姐姐可以做到。所以,這都是小場面,別慌,值得高興嗎?值得!可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能特別高興到哪裡去。

無心世俗

寶玉這個呆子是出了名的富貴閒人,無心仕途,不理世事,誰勸他學習仕途經濟學問,他和誰立馬翻臉,他不喜歡結交賈雨村那樣醉心名利的大俗人,官場政治上的那些事,他不是很在意。元春晉升就是這樣一件政治色彩濃厚的事,寶玉並不是很感興趣,當然就不會像其他人那樣喜上眉梢。


一抒己見


寶玉沒什麼反應,有二個原因,一是秦鍾病情加重,二是寶玉無勢利之心。

《紅樓夢》第十六回,寶玉的大姐賈元春才選鳳藻宮,是書中重要的關節點。

因受封賢德妃,遂帶出省親一事,又牽出蓋大觀園作為省親所用之事,才有了後續的金陵十二釵等人俱搬進此園一事,如此環環相扣,鋪陳開來,作者才好在這個眾美齊聚的大觀園場景中演義眾人的悲歡離合劇情。

所以,這段元春省親的篇章,是一個搭建小說中主要人物活動場景大觀園的引子,值得細觀。

此回目中,寶玉聽到親姐才選鳳藻宮,加封賢德妃,而沒有什麼反應,有二個原因:



一 尼姑貪戀紅塵,動了凡心,導致學伴秦鍾病情加重

秦鍾是寧國府賈蓉之妻秦可卿的養父的親兒子,因秦可卿介紹,得以與寶玉相識。二人雖然輩分相差一輩,但志氣相投,脾氣相合,遂一起玩耍併入賈傢俬塾一起讀書,情誼深厚。

秦鍾自帶書卷氣,文采風流,喜歡上了經常在榮國府走動的饅頭庵的俊俏小尼姑智能。這智能是自幼便在饅頭庵中長大,並非是真正看破紅塵,自願出世為尼姑的。所以,長大以後,明白了男女之事,也暗生情愫,愛上了秦鍾。

二人後來在饅頭庵幽會時,確認了戀人關係。這之後秦鍾與智能分別,又因身體怯弱導致生病在家,以致二人不能經常見面了。

智能抵不住相思之苦,便偷偷溜出饅頭庵,來秦鍾家裡探望病情,結果被秦鍾父親秦業發現。秦業對自己兒子做出勾搭尼姑的醜事惱羞成怒,暴打了秦鍾一頓,自己也氣的舊疾復發,就此死去。秦鐘身體本來就差,又生病中被毒打一頓,父親又被氣死,多重打擊之下,身體更是每況愈下。

寶玉和秦鐘關系最要好,秦鍾最近家裡傳來這麼多壞消息,所以寶玉心裡非常感慨難過。寶玉正焦心於此事,便對於姐姐受寵加封妃位之事沒有欣喜之情。畢竟姐姐元春已經入宮多年,這次加封賢德妃,也只是錦上添花而已,並未觸動寶玉的心情好轉。

據後文省親時的元春自述,元春和寶玉姐弟情深,雖為姐弟,實為母子教導養育之情。既然姐弟情深非同尋常,為何還無動於衷?

因為賈家聽聞元春加封賢德妃之事時,還未有省親一事。省親之事則是賈家因元春受封,去宮中謝恩後又出來的事情,並不是同時發生。

而如果受封和省親之事同時發生,姐姐不僅被封妃了,還能回孃家來一趟,那寶玉終於可以見到多年未見的感情深厚的親姐姐了,人之常情下必然會有欣喜之意,而非沒有反應了。



二 寶玉最不勢利,對名利之事自然沒反應

首先,寶玉無名利之心。

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語...”中,襲人曾借家裡母親兄長要把自己贖回去的時機,勸告寶玉改掉一些不好的習慣,其中就提到寶玉對“凡是讀書上進的人,你就起個名字叫‘祿蠹’”。

也就是說寶玉最不喜名利,反感那些有著世俗的上進心、追求功名利祿之人,甚至對名利之事厭惡到給追求名利之人起外號諷刺的程度,直言他們是“鑽到勢利眼裡,追求名利的蛀蟲”。

再者,寶玉非勢利之人。

在第二十回“王熙鳳正言彈妒意...”中,寶玉的丫鬟襲人臥病在床,寶玉作為一個官宦世家最受寵的主子,居然很自然的安慰體貼襲人,不讓她折騰起床,自己親自端碗喂襲人吃藥,並沒有因為襲人是下人,就心裡低看她,反而像對待自己家人一樣關心備至。

然後,在和自己房內的丫鬟麝月聊天時,寶玉還用篦子為她梳篦理妝。這哪裡是主僕之間應有之事?只因寶玉心無勢利之心,故尊重身邊之人,以真心實意待之,毫無輕侮之念。

這樣的例子書中很多,不再一一贅述。但由此可見,寶玉本人並非勢利之人,也無名利之心,所以對發生在家裡的這件人人感覺面上榮光的名利大事,寶玉沒有什麼反應。

反而,聽聞黛玉明日就要回來,心情才好轉一些。可見,對寶玉來說,姐姐賈元春受封並無什麼值得高興,若是先聽到姐姐可以回家省親見一面,那才會高興。



通過上述,可以知道因為秦鍾病情越來越重,寶玉自己又不喜名利之事,無勢利之心,所以對親姐賈元春晉封之事,很難有什麼特別反應。


[關注作者,感悟更多中華文化]


西詞上仙


在《紅樓夢》中,元春進宮封妃,成為了皇帝的寵妃,隨之帶來的一定會是賈府的榮華富貴,可謂是貴上加貴,富貴加身。這對賈府來說,是喜事,是幸事,更是富貴至極的恩典。然而元春的親弟弟賈寶玉卻並沒有表現出很高興的反應,甚至他有點失落,這是為什麼?

我認為原因有三:

第一,相比起元春的封妃榮耀,賈寶玉更在乎的是與元春之間的姐弟情誼。元春做了妃子,就連賈母都要低頭行禮,而對於賈寶玉來說,高高在上的元春在他心裡依然是那個疼愛的姐姐,對於封妃後的元春,雖然看上去榮耀無上,但是寶玉卻覺得長久的分別,生生地割斷了他們的姐弟情誼,他又怎麼高興得起來?

第二,我們都知道賈寶玉不屑於封建的官場之道,他認為那是最令他厭惡的事情。他喜歡的是大觀園的姐姐妹妹們相聚在一起,吟詩作對,好不自在。然而姐姐的妃子身份,卻讓他不得不陷入名利背後的相處方式,他也深知賈府會在姐姐的幫助下再度富貴,他同樣不喜歡這樣的“富貴”。

第三,書中的賈寶玉雖然是個富家公子,卻在愛情方面崇尚專一、專情,就如他和林黛玉。然而姐姐元春說到底不過是皇帝的一個妃子,再受寵,不過是妾,得不到皇帝所有的愛。寶玉深知這一點,更為元春感到憂慮和同情,他是從心底心疼他的親姐姐,很難會高興得起來。





一葉書生


寶玉為啥一點反應都沒有。我們不妨想想看,家裡出了娘娘,人人都在得意高興啥?

一是成為皇親國戚,便有了在官場上混跡的大資本。

可寶玉在意仕途嗎?顯然不在意。

寶玉是誰?是補天石落入凡間,神瑛侍者的轉世真身。他的理想超脫世外,所以不慕功名。他早已參透世事,認為功名利祿不過南柯一夢,最終仍是萬境歸空。

於是眾人皆醉我獨醒。他認為科舉做官不過是“祿蠹”罷了。

功名利祿皆不如在女兒堆裡廝混,得到女孩兒們的關注和眼淚,死了也值得。

二是有了娘娘這麼個保護傘,以後但凡作威作福、以權謀私,別人總要是給些面子的。

可寶玉會仗勢欺人嗎?顯然不會。他體貼女兒、有超越時代的平等思想,無論姐妹們還是園子裡的小丫頭們,他都心心念唸的體貼,且沒有任何歪心思。

寶玉關心的是什麼?

是林妹妹好不好?

是身邊的女孩子們過的好不好?

這些都不是元春當了娘娘能帶給寶玉的。

而且寶玉把身體的清淨看的比什麼都重要,連死後都要“化成一股輕煙,待風一吹便散了”,以免被世俗汙濁。可那麼可親可愛的姐姐進入後宮,這一切清淨對於她來講都是不可能的了,寶玉哪有欣喜,更多的該是替女兒的感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