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被放大的兩段婚姻、三個女人,而被隱去的是政治人生

他的一生,被放大的兩段婚姻、三個女人,而被隱去的是政治人生

他的一生,被放大的是兩段婚姻、三個女人,而被隱去的是政治人生。“國運以苟延也今日,作波韓之續也今日,而今日之事,吾屬青年,實負其責。”這是徐志摩21歲赴美留學時在船上寫的詩句。從這句詩上,我們看到一個青年關於國家憂患壯志與豪邁。

人們對於徐志摩的認識還只停留在那些他關於愛情的選擇上,卻不知那些選擇的背後來隱藏這位青年關於國家的愛與信仰的追隨。《徐志摩傳》的作者韓石山告訴《環球人物》記者;“撇開那些風流韻事,我們才能走進真正的徐志摩。”

少年英雄夢

徐志摩師從我國戊戌變法領袖之一的梁啟超,在老師的影響下,徐志摩是一位立志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青年志士。徐志摩的父親將其送到美國留學,是希望徐志摩將來進入中國金融界。徐志摩有一位偶像,那就是美國的Hamilton,是美國開國元勳、首任財政部長,他想學習這位偶像,從經濟入手尋求解救中國的良方。

他的一生,被放大的兩段婚姻、三個女人,而被隱去的是政治人生

徐志摩到美國後,進入了克拉克大學歷史系就讀,成績很好。但徐志摩真正收穫的不只是課堂的知識,還有拳拳的報國之意。1919年,徐志摩從克拉克大學畢業了,進入了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專攻政治學。在此期間,徐志摩接觸了社會主義思想。他的目光不再只停留在實業救國,轉而關注社會問題。

1920年,徐志摩從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畢業,,婉拒了哥倫比亞博士頭銜,去英國劍橋大學研究院讀博士。不過這次,徐志摩追隨的人物不再是經濟學家而是哲學家伯特蘭·羅素。卻不曾想等徐志摩到達英國時,羅素先生卻去了中國。不過,既來之,則安之。在這一時期,徐志摩曾給國內的《改造》雜誌寫過文章,大多談論的都是政治改革。

歸國展宏圖

1922年8月,在劍橋讀書的徐志摩決定回國。在這個決定的背後,除了有廣為人知的理由——追隨林徽因的腳步,還有一個少有人道的理由——恩師梁啟超有一個“中國文藝復興”計劃需要徐志摩的鼎力相助,這個計劃旨在復興中國的文化,發展中國的文化產業。就這樣,年輕的徐志摩以自己的方式,步入古老而又換的祖國的現實。

徐志摩回國後,就搬到了石虎衚衕7號,開展文學工作。此時的中國正在進行著新文化運動,徐志摩憑藉著紮實的功底和出眾的文采在新文化運動後群雄割據的格局中打下一方屬於自己的天地。

1922年,剛回國的徐志摩在面臨著因“好人政府”一案的被捕的羅文干時,帶著滿腔理想主義的勇氣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寫下了《就使打破了頭,也還要保持我靈魂的自由》。徐志摩認為保持這一點理想的小火苗不滅,是青年一輩必須要做的事情,是青年一輩良心上的負擔,發出了“無理想的民族必亡的吶喊”。

他的一生,被放大的兩段婚姻、三個女人,而被隱去的是政治人生

孤鳳吐悲鳴

1926年,日本艦隊攻擊大沽口炮臺,史稱“大沽口事件”。這時的徐志摩就被困在大沽口外的通州遊輪上,聽著外面的陣陣炮響,徐志摩的心情難以言喻。等回到北平後,又發生了慘案,終於徹底擊潰了徐志摩的心房,讓他寫下了《梅雪爭春》。1931年10月29日,徐志摩決定與外交官顧維鈞南下。

後因顧維鈞的原因推遲十幾天南下,就在這十幾天裡,徐志摩與北平的好友一一道別。卻不知對於好友而言,這竟是人生的永別。徐志摩並未放下對祖國的憂患,但此時的徐志摩卻因與陸小曼、林徽因的桃色新聞而聞名於世。這些新聞似乎是一層薄紗將這位青年的拳拳報國之心掩蓋,只留下關於人們對他愛情的好奇與偏見。

在徐志摩人生的最後幾年時光裡,抗戰爆發,民族危亡就在頃刻之間,民族自尊心空前高漲。徐志摩的好友顧維鈞負責與日本人打交道,徐志摩積極與其交談,獲取信息。徐志摩在南下途中知道了東北與華北局勢,放棄了南方相對安逸與平穩的生活

,決定北歸

他的一生,被放大的兩段婚姻、三個女人,而被隱去的是政治人生

雛鳳終隕落

1931年11月份,徐志摩回到上海,卻與陸小曼發生爭吵,兩人不歡而散。11月19日清晨,徐志摩乘坐“濟南號”飛機前往北平參加林徽因為外國使者舉辦的中國建築藝術的演講會,在到達濟南南部時,因天空中瀰漫大霧,致使飛機誤觸山頭而發生空難去世。這時的徐志摩

年僅35歲,正是一位青年風華正茂的年齡。

或許,在幾年後的中國,人們會因為徐志摩的種種憂國憂民的舉動而重新認識徐志摩,但命運卻沒有給徐志摩這個機會。就這樣,我國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一位年輕的愛國人士就此隕落。

後世之人談起徐志摩大多隻是記得他的那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和那些關於愛情的風流韻事。在這些事件背後隱藏了一位普普通通的愛國青年,這不應該是被忽視的。

他的一生,被放大的兩段婚姻、三個女人,而被隱去的是政治人生

不知道你是否知道“娛樂至死”這一觀念,這一概念是最近一段時間才提出的,指的是人們過於關注娛樂方面的信息。“娛樂至死”這一觀念在社會上的廣泛流行對於國家與民族來說是值得重視的事情。在人們以娛樂的視角去觀察每個人時,只有膚淺的東西留在表面,內在的深刻含義逐漸被人們淡化。

就對於徐志摩的人生來說,這一概念得到充分顯現。人們對於徐志摩的固有認知是他的兩段婚姻,三個女人的故事,卻未曾關注過徐志摩為憂患的中國所做的事情,他的政治生涯從未進入過人們的視野。

這對於徐志摩來說是一件多麼可悲的事情。“娛樂至死”消滅的是人們的深層思考的能力,我們需要了解徐志摩的政治生涯,只有撇開那些桃色新聞,才能真正走進徐志摩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