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格斯觀察|疫情防控須儘快從應激模式嚮應急模式迴歸

蒙格斯觀察|疫情防控須儘快從應激模式嚮應急模式迴歸

蒙格斯智庫是國內首家致力於中國宏觀經濟拐點研究和風險研究的獨立智庫機構,通過對宏觀經濟,金融,法律,風險等領域開展基於數據和量化模型的研究和探索,意在找到國民經濟生活中,能夠保障經濟金融長期穩定發展的各類拐點即邊界,為政府宏觀經濟管理和企業經營諫言。歡迎搜索關注“蒙格斯報告”微信公眾號。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突發事件,目前正面臨是否應該全面復工的難題。從風險控制的基本原理出發,應急管理的要害是保持理性決策的能力。筆者認為,迅速建立全面復工前提下的防控模式是當務之急。

突發事件需要相關的社會、團體和個人進入應急狀態。現代社會治理中,應急處理機制即應急預案的啟動是必然的選擇。所以目前為止所有的緊急防控措施的實施都是必要的反應。

在現代工業文明背景下,所謂現代社會的另一面即風險社會。世界的本質是不確定的,應急狀態是大概率事件,所以風險管理是現代社會治理結構的基本功能。

但值得注意和研究的一個現象是:突發事件常常導致相關人員和機構產生應激反應,並形成某種應激思維方式,使得應激狀態下的社會、群體和個人很容易脫離理性軌道,做出全局、局部或單項事態的錯誤決策,丟失理性決策的能力。當前疫情之下,某些局部管理者的表現印證了這樣一個規律性現象。

應激思維的特點不易被察覺。在應激狀態下保持理性是大部分人都難以做到的。人們常常因為事態突發而且後果可能嚴重而不自覺地進入應激反應狀態,所以應急處置能力的首要表現就是決策者能夠在應急狀態下避免應激反應而無意間開啟應激思維模式,導致貽誤時機,走錯方向,後果沉重。

應激反應屬於心理學範疇。是在出乎意料的緊迫與危險情況下引起的高速而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在應激狀態下,人會有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反應,生理反應主要是腎上腺和自主神經系統(交感神經)興奮,此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肌張力變化等以應對各種刺激。心理上的反應最常見的是焦慮,還有憤怒、內疚、恐懼、抑鬱、習得無助等。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突發事件的當事人,尤其是負有責任的管理人員和行政要員,都會不可避免地產生應激反應,他們是不適宜充當疫情應急處置的決策者的。

專業的應急管理部門應該適時接過應急處置權。

顯然,人們所要避免的是以應激心理處理應急事件。從而避免陷入應激反應思維模式。

所謂應激思維模式就是快速出擊、盲目防守和恐懼崩潰。猶如個人受到肉體衝擊或精神打擊一樣,其應激反應常常是其日常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本能反應。應激思維模式在處理重大社會危機時常常表現出幾種特徵:

一是盲目否認危機,存在僥倖心理。

二是害怕問題,希望快速確定問題性質和行動目標,快速解決問題,容易產生只顧當前不顧長遠,只顧局部不顧全局的狹獈認知和措施。

三是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向,完全被周圍最大的聲音或最亮的標誌所牽引,言聽計從,被動接受局面。

四是應激狀態下的生存意識導致強烈的推御責任和急於立功沖銷責任的取向。

要使整個事件的處理擺脫應激思維模式,迴歸理性軌道,危機的處置需要尊循一些基本規則,例如:

首先不能讓與事態後果存在風險承擔的相關人負責應急處置。責任人無法擺脫對後果不確定性的恐懼和焦慮。

其次,不能自做聰明,只能按預案進行,畢竟預案是理性狀態下的構思。如果沒有預案也只能把處置權交給相關行業專家,儘管他們沒有行政經驗,但事到臨頭專業技術比行政經驗更重要,也更有利。

第三,應急的處理本質上是技術性活動。判斷事件性質要尋求第三方客觀調查。

綜上所述,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尤其是某些重點區域的防控,要擺脫應激狀態,迴歸理性的應急模式。在復工與否的問題上,應當清醒地意識到以社會運行長期停頓為代價的防控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如何在逐步復工、復學、復航、復運的基礎上建立常態化防控體系,才是真正的挑戰。只有把防控措施細化到社會運行的各種細節中去,才能實現並證明防控措施的價值和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