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散裝江蘇”背後的基因,成就了“蘇大強”!

定了!江蘇對口支援黃石市。


正是“散裝江蘇”背後的基因,成就了“蘇大強”!


網絡從來不缺段子手。


就在全國人民心繫武漢、湖北疫情的時候,7日下午國家衛健委表示,將建立一省支援一市的方式,由多省支援武漢以外地市,全力支援湖北省加強救治病人的工作,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網友們簡稱為 “一省包一市”。這本來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卻在網上形成了“散裝江蘇”刷屏。


正是“散裝江蘇”背後的基因,成就了“蘇大強”!

正是“散裝江蘇”背後的基因,成就了“蘇大強”!

正是“散裝江蘇”背後的基因,成就了“蘇大強”!


網友戲稱:來湖北的隊伍,只有市沒有省,只有縣沒有市,甚至只有村的,必是江蘇無疑了!


正是“散裝江蘇”背後的基因,成就了“蘇大強”!


一時間,各種段子滿網飛。


正是“散裝江蘇”背後的基因,成就了“蘇大強”!

正是“散裝江蘇”背後的基因,成就了“蘇大強”!

這讓聽鍾南山院士話、宅在家裡的網友們樂開了花。小編亦不例外,樂著樂著,內心生出一股暖流。對的,這股暖流是感動、更是自豪,因為咱們“散裝江蘇”有這個底氣、有這個實力,保質保量完成國家交給的任務,不畏艱難險阻。


形散神不散,是散之最高境界。也正是這樣的“散裝江蘇”,才成就了今天的“蘇大強 ”啊。


正是“散裝江蘇”背後的基因,成就了“蘇大強”!

形散神不散基因壹 :經濟實力強


發展是硬道理,經濟是硬實力。


2019年,江蘇GDP(全年地區生產總值)99631.52億元,增長6.1%。人均GDP12.36萬元,位居全國各省區第一 。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因為,我們面臨的是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


一句話來說:外有貿易戰,內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大省、開放大省、製造業大省……壓力可想而知。


全省成績,來自於各市的努力。13個設區市,被網友們暱稱“十三太保”。其實,每個市單拉出來,成績也不容小覷,也是可圈可點。


以蘇州為例,2019年預計GDP1.93萬億元,增長6%。而網紅書記藍紹敏定下的目標,2020年要突破2萬億大關。2萬億是什麼概念?全國GDP過2萬億的城市只有5個,而蘇州,要比肩深圳、廣州等城市。


這種豪氣,從下至上,貫穿全省。


正是“散裝江蘇”背後的基因,成就了“蘇大強”!


撇開13個設區市在全國的經濟地位,單看縣一級,2019年全國百強縣中,江蘇佔23席,其中,崑山、江陰、張家港、常熟位列前四。這,是江蘇一個市、一個縣、甚至一個村敢於去支援疫區的底氣。


看著自家的兒子們越長越壯,作為家長的省委省政府也是很欣慰。今年兩會上,省委書記婁勤儉說:

全省經濟的“硬核”更強了,老百姓的“口袋”更鼓了,生態的“底色”更亮了,社會的“正能量”也更充沛了,“強富美高”新江蘇正在展現出越來越清晰的現實模樣!


凡事換個角度,就會有不一樣的解讀。


所謂“內鬥大省”的稱號在網絡世界流傳已久。在小編看來,內鬥?非也!與其說是內鬥,不如說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姿態,是隻爭上游的努力。因為,我們的前面始終有目標,後面始終有追兵。


在江蘇,勇攀高峰是全社會的共同目標、自覺行動;在江蘇各屆官員心中,你追我趕的奮鬥是常態,也正是工作的價值體現。


所以,與其說是“散裝江蘇”,不如說是江蘇的政府寬容且擔當,只要百姓過得好,一支隊伍,省份加不加、市加不加、縣加不加,又有多重要?


正是“散裝江蘇”背後的基因,成就了“蘇大強”!

形散神不散基因貳 :營商環境優


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施工單位中,網友整理了一份名單,其中江蘇企業的身影貫穿了其中,無論是基建,還是醫療設備,都不乏蘇企的名字。


正是“散裝江蘇”背後的基因,成就了“蘇大強”!


企業,社會經濟運行的細胞。江蘇,自古重商、親商,歷來是商賈雲集地。


現如今,江蘇正在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新高地。隨著簡政放權的進一步實施,“不見面審批”、3550改革已經成為江蘇重商、親商的新名片。良好的營商環境,為企業的落地、發展、壯大提供了堅強的後盾。


在全國率先出臺的政策數不勝數 。最近的,則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蘇州在全國率先推出了惠企十條,隨後各設區市紛紛出臺相關的政策,安排復工注意事項,回答企業老闆關心的問題,讓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心裡很踏實。


正是“散裝江蘇”背後的基因,成就了“蘇大強”!


當全國各省都在關注疫情防控的時候,江蘇在部署疫情防控的同時,率先想到了那些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因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從來離不開一家家企業的奮鬥。所以,江蘇,把企業放在了心裡。正如省委書記婁勤儉所言:

企業培育要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雙向結合。


減少政府對資源直接配置,凡能由市場自主調節的就交給市場,切實讓企業成為經濟活動的中心。


把政府的作用更多體現在“強服務”上,通過抓好政策創新、平臺建設、產權保護來優化營商環境,保障各類主體安心經營、加快成長,都能成為江蘇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市場主體突破1000萬,是對營商環境最好的肯定。多年發展打造的製造業大省,正在向著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邁進。


從全省佈局來看,江蘇將聚焦13個先進製造業集群,大力推進核心技術自主化、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加快實現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蘇大強”未來一定會更強沒有懸念。


正是“散裝江蘇”背後的基因,成就了“蘇大強”!

形散神不散基因叄 :柔中亦有剛


9日,由958人組成的第五批江蘇支援湖北醫療隊出征。“國家有難,江蘇兒女總是衝鋒在前,這是崇高的使命,是心靈的呼喚!”省委書記婁勤儉親自送行時如此說。


江蘇,跨江濱海,湖泊眾多,是全國唯一有江、有河、有湖、有海的省份。對於江蘇人來說,看慣了房前屋後的小橋流水,也習慣了奔騰不息的長江和大海。水,亦柔亦剛,滋養著江蘇人民,亦塑造著江蘇人的精神。


正是“散裝江蘇”背後的基因,成就了“蘇大強”!


勤勞智慧有自信、實幹堅韌敢創新、低調務實不張揚的江蘇人,正像水流一樣,時刻衝鋒在前,探路在前,從不停滯。從蘇南鄉鎮企業,到開放型經濟,再到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探路”早已內化成基因。


江蘇人亦有大江大河的氣魄與擔當。國有召,慷慨行。從17年前的非典,12年前的“抗震救災”,到如今抗擊新冠肺炎,江蘇始終是那個內斂實在、值得信賴的“低調兄長”。


抗擊新冠肺炎,江蘇依然初心不變。


大年初一晚7:22分,江蘇支援湖北醫療隊第一梯隊從南京南站啟程。


1月28日,江蘇第二批醫療隊出征!


2月2日,江蘇第三批醫療隊出征!


2月4日,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出征!


從8日晚江蘇衛健委接到國家衛健委關於組建醫療隊支援湖北抗擊疫情的通知,到 9日近千人的集體“逆行”,僅僅不到12個小時,具體到每個單位,每個人,時間也許更短。


正是“散裝江蘇”背後的基因,成就了“蘇大強”!


南京,第一醫院用了一個小時,2名領隊、54名醫護人員名單確定;蘇大附一院感染科主任羅二平說:“之前參與過抗擊SARS、汶川地震救援等,心理上做好了隨時出征的準備,早早寫下了請戰書。”


省委書記婁勤儉在先後給11位設區市市委書記打電話時強調:

江蘇是經濟大省、產業大省,現在國家遇到了重大困難,我們有責任、有條件多挑一些擔子。


1438位“逆行勇士”,是我們最可愛最可敬的人。8000萬江蘇人,是你們最可靠的保障和後盾。


撰稿: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趙偉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