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氣與福氣,作者:楊德振


靜氣與福氣,作者:楊德振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正處於關鍵時期,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全民決不能掉以輕心,疏忽大意!除了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和要求外,要繼續遵守各省、市和區域所制訂的具體防控措施和條款,力爭把病毒傳染鏈條早日斬斷,不再產生新的傳染源和人群面。

古人云:“每臨大事有靜氣”,尤其時下這種大災難面前,每一箇中國公民要做到的就是冷靜、沉著,不要恐慌、急躁,也不要僥倖或盲目自信、滿不在乎。我們提倡的“靜氣”,就是心平氣和,安靜思考問題和對策,不自亂陣腳、不妄動蠻幹。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成大事需要這樣的“氣定神閒”,應對各種危機同樣需要這樣的“靜氣”。

靜氣與福氣,作者:楊德振


“靜氣”來源於對黨和國家的高度信任,來自於對廣大醫務工作者的無限信任。病菌雖一時猖獗,終究會被徹底縛住和制服的那一天。在病菌尚未被制服前,我們有些人焦躁不安或惶恐至極,以致自己先把自己從內心"放倒”了,實在是不應該;要知道,打敗自己的,往往不是敵人或什麼病菌,而是自己脆弱焦躁的內心。

在這次疫情中,筆者就看到一些人“志氣未立,靜氣先跑”的現象。對肆虐的病毒“魔頭”產生極大恐懼、害怕的心理,這原本是可以理解,但產生過度恐慌和憂慮甚至寢食難安、晝夜不眠的情形就難以理解和同情了;還有一些人不相信科學和時下醫療技術,一味偏聽小道消息和流言謠言,失去理性,把自己搞得神經兮兮、草木皆兵,並引起家庭關聯反應,一家人在春節裡猶如“熱鍋上的螞蟻",惶恐不可終日,實無必要;更有甚者,在家裡隔離時呆不住,完全靜不下來,不顧村規民約出門到處走動,又不帶口罩,名曰“拜年”,實為害人害己。尤其現在是防控要緊關頭,無論城市與鄉村,我們不是醫務工作者,既然不能衝在疫情第一線為國分憂、為民治病,那麼心情沉靜的按照要求守在家裡,隔斷傳染鏈條,做到人心不慌,秩序不亂,這既是一種幫忙和貢獻,也是一個普通公民應盡之責,不可心浮氣躁,置若罔聞。

靜氣與福氣,作者:楊德振


一個人的“靜氣”往往又與“福氣”聯繫緊密。“靜氣”凝聚成型或守持自如的人,“福氣”自來。“福氣”是什麼?就是一個人幸福感觀的氣韻流露和氣場散發。幸福的感覺有多個層級,打個簡單比方,對一個特別飢餓的乞丐來說,一碗白飯,就會找到滿滿的幸福感;而對一個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街頭小混混來說,再大的一碗米飯,他會認為你小瞧了他,他會跟你瞪眼或打架的。這就是幸福感覺上的區分。有“靜氣”的人和缺乏“靜氣”的人,在幸福感觀上也是有層級區分的。

“靜氣”多的人,對外在人和物的敏感度高很多,因而總能冷靜、沉靜的處理一切複雜的人和事;而缺乏“靜氣”的人,遇事急躁,做事毛躁,待人信口開河,華而不實或言過其實,言行不一,因此把事情處理得一團糟,把人得罪成“一路光”。相比之下,兩者所擁有的幸福程度自然立見高下。

就拿這次新型冠狀病毒侵襲來說,有“靜氣”的人無懼自我隔離,堅守家中,相反當成了一種安逸和福氣福祉,閉門修行、讀書學習和盡享天倫之樂,優哉樂哉,深知知福惜福本身就是幸福。沒有“靜氣”的人,要麼埋天怨地和滿腹牢騷,要麼神色緊張,惶恐不安,晝夜提心吊膽、要麼誤信謠言,加重心理負擔,魂不守舍,失去理性判斷……如此,不是“福氣”來“敲門”,而是“晦氣”來“報到”。

靜氣與福氣,作者:楊德振


福氣靠靜氣凝聚和守持,靜氣給福氣掙來守成和恆定。靜氣一多,福氣自來。尤其是在時下全民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我們更應守持“靜氣”,堅定信心,與國家患難與共,守望相助,把“福氣”恆穩地系在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