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同事有求必應,天天被迫自願加班,如何擺脫職場聖母體質?

同事小豪是公司的設計師,在公司人緣很好,也很樂意在工作上幫助他人。今天返工第一天卻沒有看到小豪的身影,我私下問他是不是請假了,他卻說他已經離職了。繼續追問後才知道,小豪離職的原因是因為身心疲憊。

原來身為設計師的小豪自身的工作量本就不少,那些在公司資歷比較老的員工經常會讓他幫忙分擔一些工作任務,初到公司的小豪以為前輩們是想鍛鍊自己,讓自己更快適應工作,便欣然接受了。可幾個月之後,前輩們即使知道小豪工作飽和,還是會把自己份內的事情分配給他做,更過分的是,這些前輩們閒時寧願玩兩把遊戲,也不願為小豪減輕一些工作上的負擔。小豪說他這幾個月每天都加班到晚上十一、二點,公司忙時他必須要通宵才能完成這些工作。

對同事有求必應,天天被迫自願加班,如何擺脫職場聖母體質?

我問小豪為什麼不拒絕,或直接向領導反映這個情況,小豪卻說自己不好意思開口,不知道怎麼拒絕他們的要求。當那些前輩們知道小豪離職的消息後,大多沒什麼反應,甚至有的還在背後說他工作效率太低,可能是被老闆開除了之類的言語。

我們身邊像小豪這樣對同事有求必應,卻吃力不討好的情況並非個例。你身邊肯定也有像小豪一樣帶有“聖母體質”,始終把與他人友善相處作為唯一的行為準則,甚至為此受盡委屈也只是選擇默默忍受著,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今天,我們主要了解“聖母體質”的基本特徵,並深層剖析“聖母型人格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擺脫“聖母標籤”的帶來的影響。

1

聖母體質的特徵

英國心理學家雅基•馬森就是一名具有聖母體質的人。她曾在跳舞時把手摔骨折了,為了不讓大家掃興,帶著傷、忍著痛接著跳。回家路上,仍不顧身體發出的疼痛信號,堅持為家人開車。直到後來傷勢變得更嚴重了,才不得不上醫院打石膏。

後來雅基•馬森在《可愛的詛咒》書中寫道:<strong>這種不敢拒絕,只會想著如何討好別人的人,就是”聖母體質”。

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況下的表現也會有所不同,雅基•馬森在手受傷後不敢向家人說出受傷的事實,是不想因此麻煩家人,而小豪是怕得罪同事,所以在工作中寧願每天加班加點完成超出工作以外的任務,也不願向領導反應或直接拒絕同事。

<strong>“聖母體質”的人都具有一個共同特徵:把別人的需求置於自己的需求之上。他們會認為想要獲得別人的接受與認可,就要無條件滿足對方的需求,一旦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或拒絕對方,可能會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他們只能壓抑自己的內心想法,心甘情願地走進別人期望的牢籠中。

對同事有求必應,天天被迫自願加班,如何擺脫職場聖母體質?

如果一直處於“聖母”狀態,即使能夠取悅身邊所有人,自己也無法獲得真正的快樂。當你認為只有無條件答應所有人的請求才是個好人時,你必然會感到精疲力竭。想要撕掉“聖母標籤”,我們首先應當深入分析“聖母體質”,瞭解“聖母型人格”形成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從根本上擺脫聖母體質對工作與生活所帶來的困擾。

對同事有求必應,天天被迫自願加班,如何擺脫職場聖母體質?


2

聖母型人格形成的三大原因

為什麼這些人會具有“聖母型人格”呢?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遵守著各種各樣的規則,有來自家庭的教育,社會條件下的潛移默化等,這些規則會注入到我們的潛意識中,這些意識再將我們分化為不同類型的人格。

《可愛的詛咒》將“聖母型人格”形成的原因分為以下三點:

1. 根深蒂固觀念者

眾多嬰兒發育研究表明:我們年幼時別人對待我們的方式,與我們對自己的認識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這裡的別人指的是我們的父母或者看護人。

小時候,爸媽很強勢,一旦你做出不符合他們期望的行為,就會受到責罵。從小受家庭教育的影響,這些刻板印象會驅使你不斷去迎合父母的需求。比如小時候摔跤了,當你準備哭時,父母會對你說“別哭,堅強一點”;當你和鄰居家的小孩因為一個玩具發生爭吵時,爸媽會對你說“你比她大,要懂得謙讓”……

在我們還是孩童時,並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會根據爸媽的批評、表揚、責罵中得出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結論。久而久之,這些行為就會成為我們的習慣。如今,我們對於當下情境和關係中所給予的反應,都與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有關,也可以歸咎於我們早已定型的觀念和處理問題的方式。

2.憤怒逃避者

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認為,“憤怒逃避者”是依賴自身對工作、成就等作為評判依據,屬於內部評價。

“憤怒逃避者”的表現為害怕別人的批評和討厭,所以不敢拒絕別人,不敢要求某人做某事,也不敢在公眾場合與他人爭吵。雅基•馬森就屬於“憤怒逃避者”,即使手部骨折也不要求家人將自己送往醫院治療。

青年作家蔣方舟身上,也具有“憤怒逃避者的特徵”。在《奇葩大會》上,她曾坦言自己不會和任何人產生衝突。有次,蔣方舟坐出租,司機說自己急著交班,能不能把她放地鐵口,蔣方舟欣然同意。司機覺得蔣方舟脾氣很好,要把自己的兒子介紹給她,還問了她祖籍、收入等私密問題,她都如實回答了。

3.認可追求者

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認為,“認可追求者”依賴於他人對自己的認知與評價為評判標準,屬於外部評價。

“認可追求者”的表現為過分在意別人的讚揚和認可,從不拒絕別人,努力讓每個人都喜歡自己。在他人面前,他們會想方設法,通過各種途徑來讓自己得到對方的認可。同事小豪就屬於“認可追求者”,他對自我價值的認知主要依賴於外部評價,希望能通過幫助同事分擔工作獲得他們的認可,感受自我存在的價值。

其實無論是“根深蒂固的觀念者”、“憤怒的逃避者”還是“認可追求者”,他們也很想逃避這種生活,但是<strong>逃避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只有找到一種自己能接受的方式,去探究那些無用觀念和行為舉止的根源,才能徹底改變自我。

對同事有求必應,天天被迫自願加班,如何擺脫職場聖母體質?


3

如何擺脫聖母型人格

01追根朔源,對標調整

雅基•馬森在《可愛的詛咒》書中建議我們可以畫個家譜圖,來幫助自己確定個人規則和觀念形成的由來。

從爺爺奶奶那一輩開始畫,到你這一代結束。女性用圈標註,男性用方塊標註,夫妻用直線連接,孩子位於父母下方。畫完後還可以加上人物的心理刻畫,比如性格暴躁、控制慾強等。

對同事有求必應,天天被迫自願加班,如何擺脫職場聖母體質?

你可以與親戚們聊一聊,全面的對人物進行剖析,在整個回憶過程中可能會很痛苦,但畫完家譜後,你會清晰的瞭解到自己“聖母型人格”是如何產生的。當你發現你的一系例行為與家庭中的某位成員相符時,也不必過於擔憂,既然我們可以通過後天習得這些觀念與行為,那麼也可以重新學習健康的觀念,打破傳統思維。

這時,你要做的是準備一張清單,參照與你性格相符的那位家庭成員,把他現有的標籤都寫在左邊,如:表現欲強,不苟言笑等,然後在右邊寫出你能想到的所有的改進方法,如:保持微笑,不要太在意他人眼光等。

整個過程結束後,再次審視一遍,對清單內容進行查漏補缺。當你全面地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為生活帶來這麼多困擾時,你才會意識到自己當下的生活態度需要做出調整,按照後續的改進方法進行改變即可。

02聆聽身心發出的信號

1.檢視身體傳遞的情緒

《可愛的詛咒》書中提出,關注身體本能的感覺,能幫我們捕捉並識別各種情緒。每個人都應該進行身體檢視,瞭解身體的情緒

當我們準備檢視身體時,先做一個深呼吸,排出雜念,然後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身體上,你可以想象有一個探測儀正在自下而上地檢查著你的身體。

檢查完之後看看你的身體給你發出了什麼信號,這些信號向你反映了哪種情緒?它們之間又有什麼聯繫?比如:你有覺得緊張、焦慮嗎?讓你產生焦慮的原因是什麼?如何避免擺脫這種焦慮?

2.監測內心的獨白

如果你總是無法拒絕別人的要求,可以為自己做一週的心理監測,主要記錄當你與他人在一起時,有哪些話是你想說卻又強忍著沒說出口的。

你可以把這些未說出口的話記錄下來,然後識別自己真實的意願。久而久之,你的思考會迴歸理性,當你瞭解自己內心的矛盾點後才能權衡利弊,妥善處理問題。

比如同事小豪經過檢視身體傳遞的情緒和監測內心的獨白後發現,每次前輩們把自己的工作強加於他時,他就覺得憤怒和焦慮。由於多出來的這些工作,小豪不得不加班到很晚,他的內心是十分抗拒的,想要拒絕卻又不好意思說出口。如果不拒絕的話,前輩們的壓榨只會變本加厲,如果巧妙地拒絕,對方說不定會體諒自己,經過分析小豪應當提出自己的想法。小豪可以委婉地告知對方自己工作已經很飽和,擔心在疲憊的狀態下工作容易出錯,或者與對方協商重新調整任務時間。

<strong>當我們養成聆聽自己身體聲音的習慣後,能讓我們學會在第一時間思考身體傳遞的信息有什麼意圖,與我們當下的決定是否有直接聯繫,並做出合理的決策。

對同事有求必應,天天被迫自願加班,如何擺脫職場聖母體質?

03明確責任,自我隔離

1.明確責任,擺脫瞎忙

《可愛的詛咒》書中提出,假如你每天在工作中忙得焦頭爛額,你應該停下來冷靜分析,找出忙碌的理由。你可以在紙上畫一個責任餅圖,寫出一個或多個導致你忙碌的問題。

問題都整理好之後問問自己,誰才是需要對這幾個問題負責的人?在每個問題旁邊寫上相應的負責人名字,此時你會意識到自己並沒有義務和責任承擔這些任務。

對同事有求必應,天天被迫自願加班,如何擺脫職場聖母體質?

比如小豪接到的任務是負責三款面膜包裝的設計,下班前老闆要看一版,那前輩們的日常海報設計,文章排版等工作,就不能安排在今天的工作時間了。而且項目報告有明確各個項目的主設計師,誰的項目理應誰負責這些日常工作,而不是統統交給小豪。

責任餅圖能讓小豪清楚的瞭解到本職工作外的任務佔了自己很多時間,把這些附加的工作都剔除之後,小豪就能把所有精力集中在自己的項目上。沒有了前輩們的“時間綁架”,小豪原本要加班到很晚的消極心態也會瞬間消逝,從而更加積極的應對工作。

聖母型人格的人都有某種程度上的強迫症,他們的潛意識會強迫他們去做很多應該做的事情,比如:幫助同事完成工作。一旦沒有完成,就會覺得很愧疚,甚至覺得同事會因此惡語相加,並在腦海中浮想聯翩。

路斯•哈里斯博士在《幸福的陷阱》書中提出“接受與承諾療法”,書中介紹了多種教我們克服腦海中惡毒性話語的方法。

  • 搞笑演繹式:用搞笑、誇張的方式演繹出來

比如你腦海中的批判性聲音是“這點小事都不幫忙,你也太小心眼了”。首先讓這個聲音在你的腦海裡保留10秒,然後從你喜歡的影視劇人物中挑選一個比較浮誇的角色,用他的語氣說一遍這句話。聽完之後,你會覺得批判性的聲音沒那麼嚴重,甚至有點好笑。

  • 虛擬故事式:以“我有一個想法”開頭,區別想法與現實

當腦海中出現批判性聲音時,以我有一個想法開頭。比如“我是一個小心眼”,變成“我有一個想法,我是一個小心眼”,通過這樣的轉變能幫助你意識到這只是個想法,而不是事實,以此消除內心的不安。

  • 英雄護衛式:在腦海中塑造一個強勢的保護者與之抗衡

腦海中的批判性聲音就像一個“魔鬼”在你腦中造謠生事,你可以塑造一個超級英雄來代表你與這些批判性的聲音對話,並把他們從你的腦海中趕出去。

<strong>在執行這些改變行為時,你要堅信你有權利這麼做。你有權利與令身體傳遞出反感情緒的任務say no,你也有權利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這樣你就能從傳統的教條中解脫出來,徹底擺脫“聖母體質。”

對同事有求必應,天天被迫自願加班,如何擺脫職場聖母體質?


結語:

<strong>拿破崙說:“你生命中唯一的限制,就是你心中給自己所設的限制。”只要你主動打破傳統教育造成的刻板印象,就能擺脫“聖母體質”,成為自己真正的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