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 陳繼儒《雲巖蕭寺圖》

明 · 陳繼儒《雲巖蕭寺圖》

明 · 陳繼儒 《雲巖蕭寺圖》

作者 陳繼儒

尺寸 142×57cm

作品分類 中國書畫>繪畫

創作年代 1622年作

估價 諮 詢 價

成交價 RMB  50,400,000

專場 咀英澄華—清代宮廷典藏中國古代書畫夜場

拍賣時間 2010-12-04

拍賣公司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5週年秋季拍賣會

作品鑑賞

《雲巖蕭寺圖》軸作於壬戌(1622年)秋日,是年,陳繼儒(1558—1639)65歲,屬於其晚年之作。此時陳氏隱居松江東畲山(今上海市郊)多年,其精心設計的東畲山居已頗具規模。為了招待更多到此隱居、遊玩的友人,陳繼儒晚年繼續營造庭院,創作《雲巖蕭寺圖》的處所——苕帚庵即是其中之一。苕帚庵落成後來成為陳氏晚年鍾愛之所,不少書畫作品皆過目於此,並邀請友人董其昌、陳裸為其作《苕帚庵圖》、《苕帚庵種芝圖》等。

明 · 陳繼儒《雲巖蕭寺圖》

陳繼儒在文學、書法、繪畫等方面皆有成就,並富於碑刻、書畫收藏,雖為隱士身份,又善於周旋於官紳權貴之間,是明末松江地區影響力極大的文人。繪畫方面,陳繼儒是松江派堪與董其昌比肩的另一位巨擘。董其昌所主張的山水畫“南北宗論”,亦見於陳繼儒的著作。同時,陳氏也是文人畫及“南北宗論”的身體力行者,他主張以書法入畫,其山水畫風蕭疏清逸,《雲巖蕭寺圖》軸描繪的“高山叢樹,中結茅庵”充滿了文人隱士追求的荒寒寂寥意境。畫家以率性的筆墨勾勒出扭曲的山峰,採用大面積留白的處理手法營造出類似雪景的效果。從點景樹木和題跋“壬戌秋日”可知此乃秋景,因而陳氏並非在東畲山對景寫生,而只是將前人所長之山水圖式加以符號化、抽象化,成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山水”。這是典型的文人“因心造境”之作,也是“南北宗論”的實踐之作。

明 · 陳繼儒《雲巖蕭寺圖》

此作在清乾隆年間進入宮廷,收貯於萬華宮,畫作上鈐有“乾隆鑑賞”、“乾隆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萬華宮鑑藏寶”、“石渠寶笈”、“寶笈重編”、“石渠定鑑”、“嘉慶御覽之寶”清宮常用的鑑藏印璽,並著錄於《石渠寶笈續編》,應為陳繼儒可靠的傳世之作。(中央美術學院博士 鄭豔)


明 · 陳繼儒《雲巖蕭寺圖》

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號眉公、麋公。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諸生,屢被薦舉,堅辭不就。工詩文、書畫,書法師法蘇軾、米芾,書風蕭散秀雅。擅墨梅、山水,畫梅多冊頁小幅,自然隨意,意態蕭疏。其山水多水墨雲山,筆墨溼潤松秀,頗具情趣。論畫倡導文人畫,持南北宗論,重視畫家的修養,贊同書畫同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