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兩男子步行到湖南,準備去深圳上班,究竟該不該勸返呢?

公安部門重拳打擊陰謀論

文 | 朱忠保


2020年2月5日,湖北兩男子因著急去深圳上班,但由於湖北境內交通停運,兩人竟然步行7小時,通過鐵路到湖南嶽陽乘車前往深圳,被鐵警及時發現,並對兩人進行防疫檢測後及時勸返。

無獨有偶。據媒體報道,1月30號警察在巡邏時,發現了一件奇葩事,長江裡有位湖北居民划著木盆,想要以此度過長江,還真讓他給划過去了,到了九江的邊上被警方給勸返。據這名男子稱,由於路口都有警察在封路,他想要去江西上班過不去,無奈才想出了這個奇葩的辦法,經過警察的教育後,男子返回了湖北。


用木盆划船都是電影裡的情節,沒想到還有人會把它應用到現實中來,不過就算是真順利回到了廠裡,老闆一聽他是剛從湖北出來的,估計也是不敢讓他上班,最少也得在外面自我隔離14天才行。

另外,還有的地方出臺文件,下達硬核通知。2月7日,無錫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對外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外來人員流動管控的通告》(第7號),稱“堅決防止疫情在無錫蔓延擴散”,凡是沒有本市身份證件以及未在無錫辦理暫住登記的人員,一律暫緩進入無錫。對於來自湖北、浙江、廣東、河南、湖南、安徽、江西等疫情重點地區的外來務工人員,一律暫緩進入無錫。

疫情發生以來,湖北境內各地相繼封路,村民無法外出,公共交通更是停運。封路的目的大家都清楚,防止病毒源輸出到外地,減少外地人染上病毒。


湖北兩男子步行到湖南,準備去深圳上班,究竟該不該勸返呢?

然而,湖北那麼大,不是每一個湖北人都是一顆移動的毒源,將所有湖北人“禁足”在家裡,有“一竿子打倒一船人”之嫌,太過“一刀切”。如此做法,雖然減少了傳染源,卻捉拿害了那些並不帶有病毒更不會傳染他人的合法利益。

所以,湖北省內全部封路,禁止所有湖北人外出,這樣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現在,很多地方都表示,只要是湖北人,就暫時不要回來上班。言外之意,大家都明白。

因為沒有了公共交通,兩名湖北男子無奈只能步行7小時,到了湖南嶽陽,準備在湖南搭乘公共汽車到深圳上班。後來,被鐵路警察發現後,對他們進行了勸返,導致他們外出打工上班的美夢破滅了,最後一條“偷渡”的路也被封鎖了,讓他們情何地堪?

我們不禁要問,應該對這兩名男子進行勸返,禁止他們去深圳上班嗎?

據報道,當時警察對這兩名男子進行了身體檢查,應該是確認他二人沒有感染病毒,才放他們回家的。如果經過檢查,確認他們感染了病毒,或者疑似感染了病毒,需要留醫觀察甚至治療,那沒什麼好說的,勸返他們,理由充分,無可指責!


湖北兩男子步行到湖南,準備去深圳上班,究竟該不該勸返呢?

可是,鐵路警察在發現他們兩人“偷渡”後,經過檢測,並未發現他二人感染了病毒,甚至都沒有發現他二人疑似感染,就把他們給攔截了回去,是不是有些太過粗暴、太過武斷了?

疫情發生後,多地對武漢包括湖北人的做法,太過極端了。

江蘇無錫竟然發佈規定,只要是湖北人,就“一律勸返”,不管你有病無病,不管你能否回得去湖北,即使你到了無錫地面,也不讓你下高速,不讓你進入無錫境內。

一湖北籍的車輛在高速公路上“流浪”了一個星期,回不了湖北的家,從廣西“流浪”到陝西,才讓他下了高速,這位司機遇到陝西交警,就象是遇到了救命恩人一樣,連聲稱謝。

發生了重大疫情,管理佈防當然應該嚴格,但現在各地管控措施,“地方特色太濃”,有的地方擅自升級,個性化調高級別。這樣做,不僅不利於有效防控,反而涉嫌傷害湖北人的個人權益,人為增加社會恐懼氣氛,從而拉大全社會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社會成本。


湖北兩男子步行到湖南,準備去深圳上班,究竟該不該勸返呢?

城市問題研究專家、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研究員馮奎表示,封城、封村、封路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休克”療法。這樣做,顯然是有一定的負作用的。

第一,它會傷及正常的經濟活動,特別是危及到中小企業存活進而影響到就業等。

第二,是最高等級的應對手段,用力太猛以至於走到了極限,這樣可持續性不強。

第三,從社會心理上,它可能會加劇整個社會的恐慌。

浙江很快就認識到這個問題的負面作用。2月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佈《浙江省疫情防控責任令》(第2號)提到:“當前,部分地方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出現無理由撞自升級管控措施,甚至採用層層加碼的簡單化管理手段,必須切實加以制止。”

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表示,村鎮和社區發出禁止外地返城租戶入住的初衷,是為了防止疫情輸入,出發點可以理解。但中國有3億流動人口,這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外地人員返城,也是為了儘快投入工作,有的可能是為了儘早投身疫情防控,不宜搞一刀切。

禁止所有未感染病毒的湖北人返工,是不是太過簡單粗暴,太過絕對?與“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走一個”有何區別?


湖北兩男子步行到湖南,準備去深圳上班,究竟該不該勸返呢?

另外,站在企業復工、保障經濟穩定運行的角度來說,由於疫情的影響,不少企業實際上面臨著人員短缺的壓力。尤其對於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來說,更是以這些外來務工人員為主體。

以前長三角地區每年春節前後的“用工荒”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我們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痛,到時企業招不到工人,那時是“叫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鳴”。

現在將疫情重點地區的外來務工人員一律勸返,企業復工的勞動力又該如何保障?從這個意義上講,這種一刀切拒絕疫情重點地區務工人員的做法實際上為企業復工設置了障礙,真心不妥。國家層面也應儘快出臺一種規範化措施,約束這種過分放大焦慮感的地方行為。

要知道,我們的敵人是新冠病毒,而非湖北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