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洲豬瘟死亡率高嗎? ,倖存下來的豬能正常嗎?

夢144973810


您好,有的場急性非瘟死亡率高發病快,很多規模化豬場從發現到處理半個多月就光了,慢性的話雖然死亡率不高,但是也會死的厲害,而且病程久,一千頭母豬場,今天死十幾頭明天死十幾頭肥豬,母豬發現早淘汰快會減少死亡,但是時間及,天天拔牙天天淘汰,到後面拖個半年都沒豬賣,個人認為慢性反而比較難搞,因為急性的一般處理完就不養了,但是慢性會給你一種錯覺 老是覺得在等等看可能還可以養,結果每天都在扔死豬,沒辦法果斷處理。當然,我們也處理過幾個陽性場抗非成功的案例,各方面生物安全要做得很好,要果斷處理問題豬,小豬肥豬欄發現必須整棟整棟及時處理,保留母豬靜默管理還是能保住一部分母豬的,有母豬就能再創輝煌,可以關注本人瞭解防非瘟知識,謝謝





鄉村阿堅


慢性非洲豬瘟死亡率高嗎? ,倖存下來的豬能正常嗎?

一、非洲豬瘟四大類型

非洲豬瘟從去年8月3號在我國首次報道,到現在已經有16個月時間,結合國外發生的非洲豬瘟案例,根據毒力高低,有最急性型、急性型、亞急性型和慢性型四種類型。

1、最急性型:豬隻突然死亡,沒有任何臨床表現,多數發生在母豬和肥豬階段。

2、急性型和亞急性型

  • 發燒、採食量下降、體溫升高,打針退燒後易反彈
  • 精神沉鬱,虛弱、扎堆,身上有出血點到全身發紅耳尖、四肢末端→腹部、背部→全身淤血斑→全身出血充血→敗血症,全身發紫
  • 血液凝固不良,打針後針眼流血
  • 嘔吐、便秘、呼吸困難,嘔吐物和糞便中可能帶有少量血液
  • 眼、鼻有粘性、膿性分泌物,眼屎、淚斑,結膜炎
  • 流產,不分妊娠週期,區別偽狂犬、藍耳、細小的表現
  • 腹瀉、便血便血豬多數1-2天后死亡,死亡後口鼻出血

3、慢性型主要表現的是肺炎和關節炎,伴隨皮膚紅斑、突起、壞死、肺臟乾酪樣壞死和鈣化症。

<strong><strong>

、慢性型少見,可能被誤認為其他疾病

根據小編服務過或者聽說過的發病和疑似發病豬場分析,主要以急性型和亞急性型為主,慢性型很少見。可能豬場有慢性型存在,由於大家認知的非洲豬瘟都是死亡率高,所以慢性型很多被誤認為其他疾病。

如果單純是非洲豬瘟慢性型感染,按照國外的報道,死亡率並不高,可以說很低,主要以為肺炎和嚴重關節炎為主,病豬表現身體有發紅、發熱表現,有呼吸道和跛行。

三、非洲豬瘟倖存下來的豬能正常嗎?

<strong>但是隨著一些疑似豬場反應,豬群中發生疑似症狀,有一部分豬能夠耐受過去,尤其是散養戶豬場。而且有一些豬在出現發燒、厭食後,後期並沒有出現死亡,很多人在問這樣的母豬可以留下來做母豬嗎?以後還能正常嗎?這要分幾種情況。

首先,聲明如果豬場出現疑似症狀,必須上報。下面的討論是針對理論上分析:

1、短期內帶毒並排毒

如果豬感染後出現症狀,後期耐受,表現正常,機體可能帶毒,短期內抗原、抗體都是陽性,這種豬帶毒且有排毒的可能。短期內這樣的豬不適合合群,也不適合做母豬生產仔豬。

2、時間久了,抗體陽性,抗原陰性、不帶毒,有抗性,但是可能機能受損

但是隨著時間延長,體內病毒可能逐漸耐受或者排出,抗原陰性但是抗體陽性,這樣的豬屬於有抗性但是不帶毒,以後不會排毒感染其他豬,但是可能由於以前病毒的攻擊,機體機能受損,影響後期健康生活,如配種率、發情率、以及所產仔豬活力。

3、慢性型耐受,肺炎和關節炎嚴重

還有一部分豬是感染慢性型病毒,豬死亡率較低,主要引起關節炎和肺炎,如果對於做母豬留種來說,可能使用年限短,後期出現肢蹄病和呼吸道概率較高,還是不建議留種。

綜上所述,對於一些人所說的,留下來的豬是金豬,以後不會再發病了,這種認識是完全錯誤的,只要抗體降低還是一樣感染。而且我們不清楚留下來的豬是否體內帶毒、是都散毒,必須通過檢測確定,抗原陽性還是陰性。只要是陽性的豬就不能留下的,而且需要上報。

《豬業前沿》持續為養豬人答疑解難、定期分享養豬新聞、疫病綜合分析,喜歡的朋友請點擊關注,謝謝!

<strong>

<strong><strong>

<strong>


<strong>


豬業前沿


豬瘟還有慢性的嗎?其實相對來說傳染豬瘟的情況之下,基本上都會出現死亡的狀態。

那麼面臨病毒傳染的急性和慢性的情況相對比來說慢性死亡率不高,但是慢性的非洲豬瘟比較難以察覺。

非洲豬瘟發生的場地多半是急性。

就面臨現在非洲豬瘟的問題而言,所發現的基本上都是急性豬瘟,慢性豬瘟非常少,首先我們在前期不能夠察覺,而且一旦染上這個病毒,死亡率和死亡的速度是非常高非常快的。

所以就現在我們存入的非常多的,相對來說基本上都是急性的,非常主要的,慢性的非常主觀,很少地方能夠察覺和發現。

所以基於這個問題而言,我們覺得慢性中文雖然有,但是預防起來比較麻煩,也是控制起來也比較困難。

在非洲豬瘟倖存下的豬怎麼樣?

確實有的經歷過非洲豬瘟還沒有死掉的,那麼這些豬基本上會產生抗體,所以人們對於研究這個疫苗的時候,多半會從這些產生抗體,豬身上提取相對應的標本來進行研製抗體的疫苗。

倖存下來的豬是非常少的,因為這是經歷過非洲豬瘟,不管是家裡面養的母豬公豬還有白條豬,以及飼養的野山豬,甚至野外野生的野豬,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所以倖存下來的豬真的是少之又少。雖然說存下來的豬比較少,但他並不能夠說沒有,這個倖存下來的概率相對來說是比較少見,至少在我們這邊地方只聽說過有兩隻豬在這一次非洲豬瘟當下倖存下來。

依然存在病情,但是有抵抗能力。

在這個病情當中,非洲豬瘟傳播的過程當中,存活下來的豬呢,它本身已經是帶有病毒,但是在於環境以及各方面的維持下他自身帶有這個病毒的抗體。

能夠抵抗這些病毒的入侵,也能夠使得身體裡面的抗體足以抵擋得住非洲豬瘟的病情。

所以導致於這些豬基本上都會被列入保護的範疇之中,因為需要依靠他們提取樣本,進行製造疫苗等等。


農人莫小道


對大部分養豬人來說,非洲豬瘟是一個新病。對於一個新病不瞭解是很正常的,更何況這個病現在世界上還沒有誰完全研究透徹了。所以關於非洲豬瘟的很多臨床實踐很難有完全正確的答案,都是相對科學的建議。我根據去年到今年一年多在我國發生非洲豬瘟的豬場統計數據分析,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1)、強毒感染:發病急、死亡快、致死率高,無法治療,可適當延緩死亡時間;

(2)、中等毒力:致死率50-80%,通過發病初期用藥救治或提前用藥預防,可以延長壽命2-3個月,致死率可以降低30%,讓豬場有足夠的時間減少損失,亡羊補牢;

(3)、低等毒力:致死率低,但不間斷的發病和死亡,通過拔牙處理和藥物控制,可以無新發病和致死。原因:已知ASFV分為24種基因型,毒力強度不盡相同。

對於倖存下來的豬,根據我們的統計數據和追蹤,確實有一部分一直活下來了,也有一部分二次發病的,個人建議為了安全倖存下來的豬快速育肥達到出欄體重再根據情況觀察,保證能隨時出欄減少損失。


平凡的獸醫哥


非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一旦突破粘膜免疫,豬機體就會失去免疫屏障,造成實質器官的損傷,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極高。


吉普賽人在當下


一般有一頭豬被感染了,基本上健康的豬都不能倖免,可見這些瘟疫的恐怖之處。一旦被發現有被感染了豬瘟是要馬上處理的,大多數都是捕殺掩埋,所以綠不要指望其他豬有沒有被感染的問題了,做好防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