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活到老,學到老”你認為對嗎?為什麼?

滴水幽藍


非常認同!

人這輩子不懂得事層出不窮,要想解惑就得學習。年輕的時候,憑藉學校所學知識墊底,覺著自己就是沒有機會,否則無所不能。

等踏入社會後才明白,學校所學知識,在現實工作、生活中是遠遠不夠的。好在年輕接受力強,充充電還能應付。

但到了中老年,心力、精力都開始衰退。可疑惑的事並沒有減少,如果不堅持學習,很快就落伍了。所以,要想不被社會淘汰,就得持之以恆的學習才行。

哪怕是退休了,就更得學習。因為,要想不讓自己過早的糊塗,就必須不斷地學習,更新自己知識結構和思想觀念。

所以,活到老學到老是人一輩子都不能放棄事。



皛舒


活到老,學到老,我對這句話非常認可,我的姥姥用實際行動把這句話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腦海裡面。

我姥姥不識字,從小沒上過學,在她六十多歲的時候開始和姥爺一起信了基督教,要看聖經,都是我姥爺念給她聽,後來,我姥姥嫌不方便,決定學認字,自己看。從那以後,只要看到誰有空,就讓別人教她一會,我姥姥可是一天學都沒上過的啊,對於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來說,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可想有多難,一個字,別人教她之後,她可以拿在手裡讀一天,有時候還用筆一遍遍的寫,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拿起紙把昨天學的字再複習幾遍,然後找人再教她幾個字,那種認真的態度,是那時正在上小學的我從來都沒有達到過的境界。

後來,我上了中學,離開了家,見姥姥的機會很少了,有時候偶爾見到她一面,她都會拿出本子讓我教她認幾個字,再後來,我畢了業,出去工作了幾年回來,發現她已經可以很熟練的讀出聖經上的任何一段文字了!

姥姥在她八十多歲的時候離開了我們,她常常跟我們說,學東西,只要活著,啥時候開始學都不晚,只要堅持好好學,一定都能學會,姥姥沒什麼文化,講不來很多的大道理,可我覺得她講的是人活著最應該明白的道理!


瀟湘紅玉影


謝謝,我的感受是退休之前因工作和家庭的繁忙,因為倆人帶女兒,倆人工作又特別忙,一直沒有時間整理家中的一些祖上遺留的古錢幣,現在退休了,就有時間來整理了。

因為一切都是從頭來,所以就有一種活到老學到老的感覺,越學習,越感覺到時間的寶貴。


大肚68


這種說法是正確人生觀,必須努力做到“活到老,學到老。”

人生要不斷追求進步,享受新生活的紅利,就必須不斷學習新文化、新技術。堅持活到老,學到老。

社會生活在科學實踐活動過程中不斷變革優化,新生事物層出不窮,文化科學技術不斷改革變新。你若不加強自身學習體驗,自身的文化技能就會停滯不前,跟不上新時代的步伐,自己就會落伍。

不甘落後的人就要靠自己的奮鬥來提高生活品位,自覺改變優化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其中文化科學技術在生存生活中顯得十分重要,必須學習致用。

人生必須有一技之長立足於社會,掌握文化技術是過好日子的基礎條件。你的生活質量要不斷優化,就必須在不斷自身學習中熟練掌握新文化技術,從自身的一定本能轉化為一定本領。

社會實踐證明,知識能改變人生命運,而學習是掌握文化技術的階梯。只有持之以恆學習新文化,才能在不斷優化的環境中優化自己的生存發展空間,立於不敗之地。

在日常生活中,經商者必須有新文化,新頭腦;務農者必須有新科學,新機械;做工者必須有新技術,新智能……

一切生活活動必須實現從簡單的原始化操作到文化智能化操作的轉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有人說,若愛生活過得好,堅持學習是基礎。

能堅持終生學習,大腦皮層細胞不會過早老化,身體青春活力永駐。

世界紛繁發展,事物日新月異變化,人民生活蒸蒸日上。我們必須常瞭解常探索。文化活動常學常新,必須提倡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當益壯。

總之,能堅持終生學習的人,人生才有活著的新動力,生活才能過得幸福完美。

一切完美人生,當之無愧於不斷學習進步!”

2019,04,25.

聊談人情,宣揚文明。


知趣321


贊成這一學習態度的說法。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一直以來本人秉承這一觀點。人生來本就無知,故需不斷學習不斷進取。通過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修身養性,提高個人素養必備知能。認識人生,模索世界,感知社會均需通過不斷學習而得知。從嬰兒、兒童、少年、青年丶中年、老年學習無時不刻貫串其中。學習知識無關年齡、國界之分。通過不斷學習認清自己、認清社會發展規律。不斷學習知識即為解惑。活到老學到老使我們更有理性的建立正確的世界觀,活到老學到老使我們的人生觀不再迷茫,促使我們理解的人生觀會更加清淅。使我們不再迷失人生方向。從爾樹立正確人生道路。活到老學到老促使人們對科學現像有進步的認知與應用。人是社會的一份子,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是人們不斷學習不斷認知來推進的。學習知識不在於你在人生的某個階段儲備了多少知識。而是在不斷學習中發掘了多少知識來認清世界推動社會發展創建良好的生活環境的。學習知識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停止學習就是停止進步,自我退化。尤其在現代高速發展的社會。

一年看3本書與一年看30本書的人在表達與行為面上是有本質區別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個人是做工作機械設計(項目研發),業餘時間始終不忘吸取書本知識來充實自己。我們中國的國學知識太深、太廣、太奧、太博,現代社會擁現出知識太新,"武裝自己"奉獻社會。吾將上、下而求索!

活到到!學到老!用到老!


矛盾有理


活到老學到老是人生的價值觀所追求的與時俱進。現在喜歡學習的中老年人都用上了智能手機,出差購物看新聞玩頭條,玩遊戲都要青年人學習,拉進了和青年人之間的距離。如果覺得自己老了夠用了,就出現了空巢老人寂寞空虛無聊的感覺,如果我們不服老,學習新知識,接受新生事物,青年人會的老年人也學習一些,即便空巢老人也不空虛,可以和城裡打工的子女視頻聊天,談天說地,一個人在家也可以玩遊戲看新聞和每天發生的新鮮事情,心裡感覺到很充實,就不會覺得空虛和寂寞。


榮990


“活到老,學到老”表現的是人性中的求知慾。而獲得更多的知識,目的是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這種美好在傳統上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通過不斷的學習,能夠使自己擁有更高效的獲得物質資源的能力,支持更高水平的生活。例如,通過科考進入仕途,或通過掌握社會急需、又少有人會的技能,掙到大筆的錢;

二、通過不斷的學習,把許多之前不明白的道理想清楚,使自己能夠保持淡定的心態,不再糾結。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持續學習又有了新的意義。因為許多舊的知識面臨淘汰,如果不能及時掌握新的知識,自己就會面臨被社會淘汰。例如,隨著網絡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許多傳統的生活方式發生變化、許多工作崗位將不復存在。現在如果不會用移動支付,可能只是購物沒有別人方便、花錢比別人更多,今後可能就會很難買到東西。隨著智能機器人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許多傳統的崗位面臨淘汰。如果不能及時掌握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新知識、新技能,今後可能失去工作的機會。

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而“活到老,學到老”則是這種精神的體現。隨著時代發展,擁有這種精神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用心愛你40


活到老學到老,不是認可不認可的問題,是一個必然的規律。區別在於是不是能夠自覺。

不同年齡的人所需要的知識是不一樣的,沒有達到這個年齡是沒有辦法,有切身體會的。人的年齡沒辦法停止不前。不能把學的內容只限於知識層面,學習實際上是生活所必須的。

另外老年人還有自己的特殊精神需求。年輕沒有實現的願望,老年有了時間,就希望在有生之年得到心靈的滿足。比如很多人上老年大學,並不是為了用。只是滿足一種精神的需要。

活到老學到老是一個必然的規律,只是自己能否認識到,體會到自覺的去做。


老梁139490047


謝謝!我很讚賞這句話,把它作為格言激勵自己學習。我不知這句話的原作者是誰?但據我記憶初次接觸到此話,約在廿世紀五十年代,是在周總理一篇報告中看到的,令我深受啟發,至今尚記在心,謝謝在天之靈的周總理了。古人云:朝聞道,夕死可以!說明學習樂趣,學習受益,與周總理所言是一致的。現在,我還深感年老堅持學習,多動腦子,可預防失智症。隨他說了,請指已。


月輪山老人


我認可這句話,“活到老,學到老”表達出一種“生命不止,學習不止”的學習進取精神。人生猶如一所大學堂,有學不完的知識,用不完的智慧。接下來通過幾方面來淺談我的觀點:

1,學習是興業之基,隨著現在社會的迅速發展,行業領域知識的更迭速度加快,新方法,新技術,新模式層出不窮。個人不學習很容易被淘汰,企業不學習也就會失去競爭力。只有不斷的完善自身技能,強化專業本領,通過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才不會被時代淘汰。

2,生活上也要跟上時代的發展,不斷接受新的事物,而不是固步自封。在年輕時,學是為了理想,為了拓展眼界,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中年時,學是為了補充,補充空洞的心靈,尋求一份成功的機會。老年時,學則是一種意境,慢慢品味,通往幸福之門。

3,學習使自己提升心境,變得獨一無二,成為重要的人。也能讓自己變得自信。站在知識高點對事物有足夠的看法,從而塑造完美人格。

所以要活到老,學到老,人一輩子都要做學生,向書本學,向他人學;從實踐中學,從社會中學。學知識,學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